首頁 > 職責大全 > 明浜處理技術措施規程

明浜處理技術措施規程

2024-07-11 閱讀 6304

明浜處理技術措施

根據業主提供的地質資料及現場踏看場地內局部有明浜施工前需要進行處理。

1處理順序

筑擋水堤壩→抽水→清理淤泥→修整到老土→分層后回填

2筑擋水堤壩

1、在施工區域外3-4米處選擇合適位置(河面窄,河底淺),筑擋水壩。

2、用草包灌滿好土,用做擋水壩,擋水壩下面寬2.0米,上面寬1.0米,用人工一袋袋堆筑。如果河深那么壩底寬度相應加寬。

3、草包土袋堆筑時必須上下內外交錯,搭接確保擋水壩能夠承受足夠的水壓力。

3抽水清理淤泥

1、由于明浜為老河,河內淤泥垃圾層相當深,大多為灰黑色淤泥,浜底土滾塑、飽和、有臭味。本方案采用4臺泥漿泵抽水,水隨同淤泥一起抽去。同時不斷用清水泵抽去外河清水沖洗淤泥層,這樣循環反復沖洗,使得明浜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處理大部分淤泥。

2、待淤泥沖洗得差不多就采取人力清底的辦法清底,選擇天晴時施工,盡是避開雨天施工。

3、施工前先在河底最深處開挖多個集水坑,把積水排到集水坑,用水泵長期抽水。

4、用人工對坑底進行淤泥清理。先淺后深的施工順序修土,不得攏動好土,河床修土應挖成階梯狀,每層高度不大于50CM,寬度約1米左右。

5、明浜開挖修土到老土口通知地質勘察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設方進行驗槽,檢查明浜土質情況。必須待勘察設計部分認為已到老土后方可進行回填。

4回填土

1、為了保證回填的質量,在明浜端頭用磚砌擋土墻封頭,保證砂墊層在建筑物上部荷載作用下,應力不向明浜處分散。

2、擋土墻的平面位置及斷面見附圖。

3、磚砌擋土墻施工前應清理淤泥,用C10混凝土澆墊層。擋土墻用標準磚1:2水泥砂漿進行砌筑。

4、擋土墻與回填土接觸一邊直立,與明浜接觸一邊為1:2放坡,每步120(寬)×240(高),擋土墻上口寬度480,下口寬度根據河深度的厚度確定。

5、回填土待擋土墻強度達到70%后進行。

6、回填土:選擇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的粘土,施工時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10-15%。

7、回填順序: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墊層施工,分層回填。

8、搗實方法用平振夯實法:土方分層回填,鋪填的厚度取200-250,用平板式振搗打夯機往返振搗,在下層密實度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

9、分段施工時,接頭處應做斜坡每層錯開0.5-1米,并充分搗壓密實。

5回填土的驗收

用環刀取樣法:在每層搗實后的地基中用容積不小于200cm3的環刀取樣,測定其干容重,以不小于該土料的中密狀態時的干容重數值為合格。

6本方案必須有設計及監理單位認可后方可施工。

篇2:明浜處理技術措施規程

明浜處理技術措施

根據業主提供的地質資料及現場踏看場地內局部有明浜施工前需要進行處理。

1處理順序

筑擋水堤壩→抽水→清理淤泥→修整到老土→分層后回填

2筑擋水堤壩

1、在施工區域外3-4米處選擇合適位置(河面窄,河底淺),筑擋水壩。

2、用草包灌滿好土,用做擋水壩,擋水壩下面寬2.0米,上面寬1.0米,用人工一袋袋堆筑。如果河深那么壩底寬度相應加寬。

3、草包土袋堆筑時必須上下內外交錯,搭接確保擋水壩能夠承受足夠的水壓力。

3抽水清理淤泥

1、由于明浜為老河,河內淤泥垃圾層相當深,大多為灰黑色淤泥,浜底土滾塑、飽和、有臭味。本方案采用4臺泥漿泵抽水,水隨同淤泥一起抽去。同時不斷用清水泵抽去外河清水沖洗淤泥層,這樣循環反復沖洗,使得明浜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處理大部分淤泥。

2、待淤泥沖洗得差不多就采取人力清底的辦法清底,選擇天晴時施工,盡是避開雨天施工。

3、施工前先在河底最深處開挖多個集水坑,把積水排到集水坑,用水泵長期抽水。

4、用人工對坑底進行淤泥清理。先淺后深的施工順序修土,不得攏動好土,河床修土應挖成階梯狀,每層高度不大于50CM,寬度約1米左右。

5、明浜開挖修土到老土口通知地質勘察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建設方進行驗槽,檢查明浜土質情況。必須待勘察設計部分認為已到老土后方可進行回填。

4回填土

1、為了保證回填的質量,在明浜端頭用磚砌擋土墻封頭,保證砂墊層在建筑物上部荷載作用下,應力不向明浜處分散。

2、擋土墻的平面位置及斷面見附圖。

3、磚砌擋土墻施工前應清理淤泥,用C10混凝土澆墊層。擋土墻用標準磚1:2水泥砂漿進行砌筑。

4、擋土墻與回填土接觸一邊直立,與明浜接觸一邊為1:2放坡,每步120(寬)×240(高),擋土墻上口寬度480,下口寬度根據河深度的厚度確定。

5、回填土待擋土墻強度達到70%后進行。

6、回填土:選擇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的粘土,施工時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10-15%。

7、回填順序: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墊層施工,分層回填。

8、搗實方法用平振夯實法:土方分層回填,鋪填的厚度取200-250,用平板式振搗打夯機往返振搗,在下層密實度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

9、分段施工時,接頭處應做斜坡每層錯開0.5-1米,并充分搗壓密實。

5回填土的驗收

用環刀取樣法:在每層搗實后的地基中用容積不小于200cm3的環刀取樣,測定其干容重,以不小于該土料的中密狀態時的干容重數值為合格。

6本方案必須有設計及監理單位認可后方可施工。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賹τ贖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