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河北南網110kV變壓器保護技術規范辦法

河北南網110kV變壓器保護技術規范辦法

2024-07-11 閱讀 1810

目次

前言I

1范圍1

2配置與TA、TV使用原則1

3保護出口原則2

4縱聯差動保護2

5110kV后備保護2

6中、低壓后備保護(分支1、2同)3

7非電量保護3

8組屏3

9檢測與記錄3

10與監控系統的配合4

前言

為統一全網技術標準,適應河北南網工程建設和保護改造的要求,確保變壓器保護的安全可靠運行,結合河北南網運行管理實際,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河北南網110kV微機型變壓器保護裝置在功能配置方面的原則。

本標準主要內容包括: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適用范圍。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配置與TA、TV使用原則。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出口原則。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縱聯差動保護。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110kV后備保護。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中、低壓后備保護。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非電量保護。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整定與組屏。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的檢測與記錄。

――微機型變壓器保護與監控系統的配合。

本標準由河北電力調度中心提出。

本標準由河北電力調度中心解釋。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石家莊供電公司調度所,河北電力調度中心繼電保護處。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國平、王敬引、張洪、常風然。

感謝在本標準起草過程中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同行!

在執行本標準中如有問題或意見,請及時告知河北電力調度中心。

河北南網110kV變壓器保護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河北南網110kV變電站主變壓器所配置的微機型保護裝置(以下簡稱“裝置”)在功能使用、組屏設計等方面的原則。

裝置除滿足國家、行業規定的各種相關技術條件、規程、反措等的要求外,還需符合以下技術要求。

2配置與TA、TV使用原則

2.1按雙套配置主后一體的差動保護和后備保護。兩套保護取自不同的TA圈,各側TA二次應星接。

2.2后備保護一般應與差動保護共用開關外附TA,不推薦使用變壓器套管TA。

【釋義】本條是對電量保護保護范圍盡量擴大的要求,若外附TA的二次線圈不足夠,可以考慮使用變壓器套管TA。

2.3高、中、低壓帶多分支時,各分支開關的多組TA的二次線圈應分別接入保護裝置。差動保護宜考慮5側分支。

【釋義】有些裝置不能滿足多側分支,采取將幾組TA外部并聯后接入保護裝置的辦法,實踐表明易導致誤動。差動保護宜考慮5側分支主要針對擴大內橋接線變電站的中間變壓器保護不好配置,對于標準的兩卷變壓器,差動保護可以減少分支。

2.4中、低壓側TA應安裝在主變中、低壓側開關和母線側刀閘之間。高壓側橋聯開關宜在兩側均配置TA。

【釋義】為使差動范圍盡可能大,各側TA布置應滿足差動的需求。為了消除母線故障死區,高壓側橋聯開關宜在兩側均配置TA,若為單側配置應至少有5組保護二次線圈。

2.5高壓側TV應按母線配置,中、低壓(含分支)TV宜按母線配置。

【釋義】中、低壓含分支時,為了后備保護的獨立性,TV宜按母線配置;若按母線配置有困難時,也可在分支前配置一組公用TV。

2.6變壓器高、中、低三側繞組接線、接線方式鐘點數可以整定選擇。

2.7高壓側后備保護應考慮各分支二次電流在裝置內部合成,按一側后備保護考慮。中、低壓側按分支配置后備保護。

2.8主變各側分支數由定值或控制字選擇,不用側或不用分支的后備保護功能退出、定值不需整定。

2.9配置可靠的TA、TV斷線判斷告警功能。高壓側TV斷線時,不開放高壓側后備保護的復壓元件,高壓側后備保護經其它側復壓閉鎖;中、低壓側TV斷線時,只開放斷線側后備保護的復壓元件。

【釋義】高壓側與中、低壓側TV斷線后處理邏輯不一致,主要考慮與各側后備保護復合電壓閉鎖邏輯統一,保證在110kV變壓器任一側發生故障時中、低壓側復壓元件可靠開放。

2.10不設置電壓投退壓板。某側TV退出時,按TV斷線原則處理。

【釋義】為簡化接線,減少運行人員操作。當中、低壓一側TV檢修時可能導致本側后備保護動作,只要注意控制負荷電流且中、低壓側出線保護無異常,一般可以避免。。

2.11裝置應盡可能利用交流量判斷保護的狀態,盡量減少輸入開關量的數量

【釋義】為簡化接線,提出盡量減少開入量,但不應當因此而降低保護的可靠性。

2.12裝置電流采樣精確工作范圍至少應在(0.1~30)In間,In為裝置額定電流。

2.13裝置在運行狀態下進行正常操作(如打印、查詢、信息外傳、復歸信號等),不應影響保護的正常運行,也不能因此丟失保護的數據報告。特定操作影響保護運行的,必須特別標明。

【釋義】運行中發現某些裝置在打印、信息外傳等操作時,保護裝置出現異常,特做此規定。某些裝置規定復歸信號的操作順序,也是不當的。

3保護出口原則

3.1后備保護各時限出口均應通過控制字選擇。

3.2保護裝置應提供閉鎖各側備自投接點,閉鎖各側備自投出口通過控制字選擇或裝置固定開出,每側應提供兩付接點,且宜經硬壓板控制。

【釋義】高壓備自投要適應線路互投和橋聯兩種自投方式,相應的閉鎖邏輯也不相同,所以考慮通過硬壓板選擇。

3.3閉鎖每套備自投的出口繼電器應獨立,且不得與跳閘出口繼電器共用。閉鎖備自投邏輯要求:差動保護只閉鎖高壓側備自投;后備保護(含間隙保護)跳主變某側開關同時閉鎖該側備自投。后備保護僅跳某一分支時,不閉鎖另一分支備自投。

【釋義】以上閉鎖備自投邏輯要求主要針對裝置固定開出情況,通過控制字選擇時高壓側后備保護可只閉鎖高壓備自投,中、低壓側后備保護可各時限均閉鎖。

3.4中(低)壓側有并網線路時,保護出口跳主變某側開關同時跳開該側并網線路。

【釋義】跳開并網線路是為了備自投成功。

4縱聯差動保護

4.1穩態比例制動的差動保護,起動定值不宜低于0.4Ie,制動特性的拐點電流不宜高于Ie,差動速斷定值不宜低于4Ie。

4.2兩套差動保護應采用不同的涌流閉鎖原理。

4.3TA斷線一般不閉鎖差動保護,但應發告警信號。

【釋義】考慮TA斷線或短路應屬于比較嚴重的回路故障,如果差動保護跳閘也無可厚非。有些保護裝置可選擇大電流不閉鎖,小電流時閉鎖,推薦采用。

4.4區外故障導致TA飽和時,差動保護應能可靠不動作。

5110kV后備保護

5.1配置一段復合電壓閉鎖的無方向過流保護,按躲變壓器額定電流整定,時間與中、低壓側后備保護配合,一時限跳各側(包括分支)。復合電壓閉鎖元件取三側電壓的“或”邏輯。

【釋義】與現行原則一致。對中低壓有電源的聯絡變壓器,不配置對110kV母線有靈敏度的保護段,是考慮靠解列保護解除中低壓電源線。

5.2配置一段一時限無方向零序過流保護,跳高壓側開關,TA取自變壓器中性點TA。

【釋義】主要考慮到個別環網變電站,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后需要配置零序過流保護。目前均已配備。

5.3配置間隙保護,包括間隙過流和零序過壓,整定上應考慮間隙的不穩定擊穿。間隙過流TA取自中性點TA,零序過壓取自開口三角電壓。第一時限跳需要跳開的電源線,第二時限跳變壓器各側。

【釋義】間隙保護要考慮間隙的不穩定擊穿,一些保護采用間隙過流和零序過壓動作短時保持的方法。

5.4配置過負荷保護,延時發信號。

5.5配置過負荷閉鎖有載調壓功能。

5.6配置過負荷起動通風、油泵功能。

6中、低壓后備保護(分支1、2同)

6.1配置兩段復合電壓閉鎖的無方向過流保護,每段三時限。第一時限跳分段,第二時限跳本側,第三時限跳各側。復合電壓閉鎖元件取本側電壓。每段是否經復合電壓元件閉鎖可經控制字選擇。

6.2配置一段一時限母線充電保護,跳本側開關。充電保護可以通過硬壓板實現功能投退。

【釋義】母線充電保護相對后備保護而言更簡單更快速,在母線由檢修轉運行中可臨時投退。

6.3配置零序電壓保護,延時發信號。零序電壓宜采用自產電壓。

6.4配置過負荷保護,延時發信號。

7非電量保護

7.1非電量保護按單套配置。

7.2非電量保護出口應具備閉鎖高壓備自投功能,經硬壓板控制。

7.3非電量保護不采用就地跳閘方式時,非電量保護裝置及其回路接線必須采取完善的抗干擾措施,包括接口繼電器的動作電壓和動作功率、引入電纜的排列布置及屏蔽接地、抗干擾電容的接地工藝等,防止直流系統、地網系統等對非電量保護干擾造成保護誤動。

8組屏

8.1變壓器保護應合理布置,兩套電量保護各上一面屏,各側開關控制電源應獨立,操作箱中各側的跳閘及信號插件應獨立。

8.2壓板的設置應按照實用、簡化的原則進行,不要求每段每時限均設置跳閘壓板。間隙保護軟、硬壓板均應設置。

8.3變壓器保護,各組電壓量N600的接入均宜分開。開口三角電壓與本側相電壓的N600的接入也要分開。

【釋義】考慮到TV接地點設置的方便,各側電壓量的接入,N相均宜分開,這既是對組屏設計的要求,也是對保護裝置的要求。

9檢測與記錄

9.1保護裝置應對輸入的電壓、電流量進行全面檢測,包括三相對稱性、三相平衡度、相序、各相相角、差電流等,并能查詢、打印。

9.2保護裝置在采樣數據異常時,不應誤動作,并在異常數據達到一定數量時給出告警信號。

【釋義】采樣數據異常時,保護應能檢測并記錄,在一定時段內頻繁出現斷續的異常數據時,也應當告警。

9.3裝置應對輸入的開關量信號進行智能檢測,變位(如投退保護功能)時,要有相應報文和事件記錄,必要時給出告警信號。

9.4所有裝置異常、裝置故障告警信號應能起動中央信號,并可通過信息接口外送報文。

【釋義】目前有些異常信號僅給出報文,不利于現場人員及時發現、處理。

9.5裝置應記錄保護起動前(至少20毫秒)及起動后交流采樣數據、開關量(輸入和輸出)狀態及事件、定值、內部元件動作過程等,并可通過后臺軟件下載所有相關數據進行離線分析、重演。裝置至少應能保存10次動作和10次僅起動未出口的全部數據。

【釋義】對裝置內部動作行為的錄波要求。要求至少10次動作錄波,是為防止頻繁起動對數據的清空,另要求10次起動數據一般可滿足對故障分析的要求。

10與監控系統的配合

10.1裝置除打印、調試接口外,至少還應設立一個通信接口,用于監控系統的組網,用戶可選擇使用RS-485或以太網絡接口。

10.2裝置應支持“軟”壓板功能、遠方切換定值區功能、遠方修改定值功能、遠方復歸功能以及遠方查看定值、交流采樣、開入量狀態、動作報告、保護狀態功能?!败洝眽喊骞δ堋⑦h方切換定值區功能、遠方修改定值功能應能在就地分別設置為是否可用。

【釋義】按照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和保護信息子站的要求,遠方功能必須配置。但“軟”壓板功能、遠方切換定值區功能、遠方修改定值功能屬于能改變保護運行狀態的操作信息,必須強調其可靠性。

10.3裝置無論是否與監控系統進行連接或信息交換,均不得影響保護的安全性和可依賴性。

【釋義】信息接口是否連接,是否進行信息傳輸,包括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均不能犧牲保護的可靠性。

10.4裝置應能設置為“檢修狀態”。“檢修狀態”時,裝置不通過信息接口向監控系統發送相關信息,但裝置本地功能,包括出口、顯示、打印等不受影響。

篇2:燃氣防雷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燃氣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燃氣場站及設施、燃氣金屬管道及附件、電力系統及安全報警系統的防雷技術要求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和現有城鎮燃氣系統的防雷設計和施工。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8-9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城鎮燃氣citygas

從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中的地區性氣源點,通過輸配系統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生產、采暖通風和空調等各類用戶公用性質的,且符合本規范氣質量要求的可燃氣體。城鎮燃氣一般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人工煤氣。

【GB50028-2006,定義2.0.1】

3.2低壓儲氣罐lowpressuregasholder

工作壓力(表壓)在10kPa以下,依靠容積變化儲存燃氣的儲氣罐、分為濕式儲氣罐和干式儲氣罐兩種?!綠B50028-2006,定義2.0.20】

3.3高壓儲氣罐highpressuregasholder

工作壓力(表壓)大于0.4MPa,依靠壓力變化儲存燃氣的儲氣罐。又稱為固定容積儲氣罐。

【GB50028-2006,定義2.0.21】

3.4調壓裝置regulatordevice

將較高燃氣壓力降至所需的較低壓力調壓單元總稱。包括調壓器及其附屬設備。

【GB50028-2006,定義2.0.22】

3.5調壓站regulatorstation

將調壓裝置放置于專用的調壓建(構)筑物中,承擔用氣壓力的調節。包括調壓裝置及調壓室的建筑物或構筑物等。

【GB50028-2006,定義2.0.23】

3.6調壓箱(調壓柜)regulatorbo*

將調壓裝置放置于專用箱體,設于用氣建筑物附近,承擔用氣壓力的調節。包括調壓裝置和箱體。懸掛式和地下式箱成為調壓箱,落地式箱稱為調壓柜。

【GB50028-2006,定義2.0.24】

3.7引入管servicepipe

室外配氣支管與用戶室內燃氣進口管總閥門(當無總閥門時,指距室內地面1m高處)之間的管道。

【GB50028-2006,定義2.0.48】

3.8管道暗埋pipingembedment

管道直接埋設在墻體、地面內。

【GB50028-2006,定義2.0.49】

3.9管道暗封pipingconcealment

管道敷設在管道井、吊頂、管溝、裝飾層內。

【GB50028-2006,定義2.0.49】

3.10防雷區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

需要規定和控制雷擊電磁環境的那些區。

【GB50057-94(2000年版),附錄八】

4基本規定

4.1城鎮燃氣的防雷設計,應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律以及城鎮燃氣特點等的基礎上進行,按工程整體要求,進行全面規劃,做到預防為主、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4.2新建城鎮燃氣系統場站應根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預評估中雷電時空分布特征、雷電流散流情況、雷電災害易損性分析和大氣雷電環境狀況等內容,選擇合適的地址及合理地進行功能分區布局。

4.3城鎮燃氣防雷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實施。防雷工程的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

4.4防雷技術評價機構應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對城鎮燃氣系統的防雷設計進行評價,并及時提出評價意見,以供該工程設計參考。

4.5城鎮燃氣防雷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實施,并應根據施工進度,適時進行防雷隱蔽工程分段驗收,確保防雷工程質量。

4.6城鎮燃氣防雷工程竣工后,應將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設計及技術評價意見、安裝、隱蔽工程圖紙、檢測測試記錄等資料及時歸檔并移交城建檔案館。

4.7城鎮燃氣管理單位應根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技術規范》要求,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并根據防雷安全評估情況,建立雷電災害應急處置預案。

4.8城鎮燃氣系統的防雷裝置應定期開展防雷安全檢測。

4.9城鎮燃氣管理單位應對防雷裝置定期檢查、維護與維修。發生雷電災害事故后,應及時向防雷主管部門報告,并協助做好雷電災害調查與鑒定工作。

5燃氣場站及設施

5.1一般規定

5.1.1儲氣罐和壓縮機室、調壓劑量室等處于燃燒爆炸危險環境的生產用房,其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規定,生產管理、后勤服務及生活用建筑物,其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規定。

5.1.2門站和儲配站室內電氣防爆等級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的“1區”設計的規定;站區內可能產生靜電危害的設備、管道以及管道分支處均應采取防靜電接地措施,應符合現行的化工標準《化工企業靜電接地裝置設計規范》HGJ28的規定。

5.1.3站區內儲氣罐、罐區、露天工藝裝置及建構筑物之間,以及與站外建構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的有關規定。

5.2儲罐區

5.2.1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網)的保護范圍,應包括整個儲罐區。

5.2.2當儲罐頂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時,可以用頂板作為接閃器;若儲罐頂板厚度小于4mm時,則須裝設防直擊雷裝置。但在雷擊區,即使儲罐頂板厚度大于4mm時,仍需裝設防直擊雷裝置。

5.2.3浮頂罐、內浮頂罐不應直接在罐體上安裝避雷針(線),但應將浮頂與罐體用兩根導線作電氣連接。浮頂罐連接導線應選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2的軟銅復絞線。對于內浮頂罐,鋼質浮盤的連接導線應選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軟銅復絞線;鋁質浮盤的連接導線應選用直徑不小于1.8㎜的不銹鋼鋼絲繩。

5.2.4鋼儲罐防雷接地引下線不應少于2根,并應沿罐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宜大于30m。

5.2.5防雷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當鋼儲罐僅做防感應雷接地時,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

5.2.6罐區內儲罐頂法蘭盤等金屬構件應與罐體可靠電氣連接,放散塔頂的金屬構件亦應與放散塔可靠電氣連接。

5.2.7當液化石油氣罐的陰極防腐采取下列措施時,可不再單獨設置防雷和防靜電接地裝置:

液化石油氣罐采用犧牲陽極法進行陰極防腐時,犧牲陽極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陽極與儲罐的銅芯連線截面積不應小于16mm2;液化石油氣罐采用強制電流法進行陰極防腐時,接地電極必須用鋅棒或鎂鋅復合棒,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接地電極與儲罐的銅芯連線截面積不應小于16mm2。

5.3調壓計量區

5.3.1設于空曠地帶的調壓站及采用高架遙測天線的調壓站應單獨設置避雷裝置,其接地電阻值應小于10Ω。

5.3.2當調壓站內、外燃氣金屬管道為絕緣連接時,調壓器及其附屬設備必須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10Ω。

5.4其他

5.4.1站區內所有正常不帶電的金屬物體,均應就近接地,且接地的設備、管道等均應設接地端頭,接地端頭與接地線之間,可采用螺栓緊固連接。對有振動、位移的設備和管道,其連接處應加撓性連接線過渡。

5.4.2進出站區的金屬管道、電纜的金屬外皮、所穿鋼管或架空電纜金屬槽,在站區外側應做一處接地,接地裝置應與保護接地裝置及避雷帶(網)接地裝置合用。如存在遠端至站區的金屬管道、軌道等長金屬物,則應在進入站區前端每隔25米接地一次,以防止雷電感應電流沿輸氣管道進入配氣站。

5.4.3電絕緣裝置應埋地設置于站場防雷防靜電接地區域外,使配管區(設備撬)及進出站管道能夠置于同一防雷防靜電接地網中。

5.4.4站區內處于燃燒爆炸危險環境的生產用房應采用40×4鍍鋅扁鋼或同等規格的其他金屬材料構成避雷網格,并敷設明式避雷帶。其引下線不應少于2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對稱布置,間距不應大于18m,網格不應大于10m×10m或12m×8m。

5.4.5除獨立防直擊雷裝置外,該項目的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等可共用同一接地系統,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宜小于1Ω。如各類接地不共用,則各類接地之間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

6燃氣金屬管道及附件

6.1一般規定

6.1.1平行敷設于地上或管溝的燃氣金屬管道,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管道交叉點凈距小于100mm時,其交叉點應用金屬線跨接。

6.1.2架空或埋地敷設的燃氣金屬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處以及直線段每隔200~300m處,應設置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接地點應設置在固定管墩(架)處。距離建筑物100m內的管道,應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6.1.3燃氣金屬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應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并宜利用金屬支架或鋼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綁扎鋼筋網作為引下線,其鋼筋混凝土基礎宜作為接地裝置。

6.2屋面燃氣金屬管道

6.2.1屋面燃氣金屬管道、放散管、排煙管、鍋爐等燃氣設施宜設置在建筑物防雷保護范圍之內。應盡量遠離建筑物的屋角、檐角、女兒墻的上方、屋脊等雷擊率較高的部位。

6.2.2屋面工業燃氣金屬管道在最高處應設放散管和放散閥。屋面燃氣金屬管道末端和放散管應分別與樓頂防雷網相連接,并應在放散管或排煙管處加裝阻火器或燃氣金屬管道防雷絕緣接頭,對燃氣金屬管道防雷絕緣接頭兩端的金屬管道做好接地處理。

6.2.3屋面燃氣金屬管道與避雷網(帶)(或埋地燃氣金屬管道與防雷接地裝置)至少應有兩處采用金屬線跨接,且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當屋面燃氣金屬管道與避雷網(帶)(或埋地燃氣金屬管道與防雷接地裝置)的水平、垂直凈距小于100mm時,也應跨接。

6.2.4屋面燃氣管與避雷網之間的金屬跨接線可采用圓鋼或扁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8mm,扁鋼截面積不應小于48mm2,其厚度不應小于4mm,應優先選用圓鋼。

篇3:超前鉆探探放水施工技術規范

一、技術要求

1、鉆孔布置技術要求

(1)在進行正常超前探測時,采用洛陽風動工具廠生產的KHYD40dIA型巖石鉆機,開孔直徑42mm,在巷道窩頭處,總共布置4個鉆孔,第一個孔,在巷道鉛直中心線距底板1m,垂直角度為與實際的煤層底板平行,鉆孔方位角與巷道方位角一致(如圖);第二個孔與第三個孔分別在距底板1.5m,距中心垂線左右各1m,垂直角度為與實際的煤層底板平行,鉆孔方位角與巷道方位角成20-25°夾角(如圖);第四個鉆孔,在第一個鉆孔正上方1.5m,鉆孔參數與第一個鉆孔一致(如圖)。

(2)在探放老空水或其它情況打鉆時,根據井下采掘情況需改變打鉆位置及參數時,由地測科根據井下采掘情況進行分析,確定打鉆位置及參數。

2、鉆機安裝規范

(1)在地面將鉆機、鉆桿、開關以及配件仔細檢查,確認完好合格,調試運行正常,方可運行。

(2)固定鉆機時,要確保鉆機固定牢固,并嚴格按照地測科要求的參數施鉆,以確保鉆孔的質量。

二、安全技術規范:

1、下山掘進時,打鉆前,窩頭要鋪設排水管路和排水泵,以保證打鉆時,窩頭積水及時抽排。

2、打鉆人員進入作業現場,必須先敲幫問頂,仔細檢查作業范圍內的幫頂安全狀況,發現不安全因素,必須先進行處理,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打鉆作業,固定鉆機時,必須將鉆機固定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同時將鉆機固定牢固平穩,確保打鉆安全及參數的準確性。

3、作業現場鉆機支架的正上方,距頂板300mm內懸掛一臺便攜式瓦斯檢查儀,瓦斯濃度超過1%時,停止作業,并采取措施,降低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在1%以下時方可恢復打鉆作業;瓦斯濃度超過1.5%時,要停電撤人。并向通風值班人員及調度室匯報有關情況,按指示執行。

4、作業前,要提前清理好現場,安排作業人員對作業地點附近進行灑水滅塵,煤幫、頂、底沖洗后,方可進行打鉆作業,施工鉆孔時的回水必須及時排干。

5、隊組在打鉆時,打鉆人員要嚴格按照打鉆措施要求執行。

6、鉆探人員打鉆發現有異常,要及時匯報地測科。

7、地測科超前物探組技術人員根據三維勘探資料和已知的水文地質資料提前對掘進巷道的水文地質資料進行分析,對存在突水因素的區域要先通過物探手段對其控制,確實存在突水危險時要制定專門防水措施,安排專業隊組進行打鉆放水工作,防止突水事故發生。

三、檢查

1、地測科要不定期對探放水隊組打鉆情況進行檢查,檢查隊組現場打鉆情況和打鉆記錄。對掘進隊組所報進尺進行核查,防止隊組虛報進尺。

2、探放水隊打鉆過完成后,必須通知安全員、瓦檢員,安全員、瓦檢員要認真統計核對打鉆米數,并檢查牌板填寫情況,確定后在管理牌板和打鉆記錄上簽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