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砌塊運輸堆放安全技術交底(5)

砌塊運輸堆放安全技術交底(5)

2024-07-11 閱讀 5047

砌塊運輸、堆放安全技術交底(五)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建設單位

分項工程名稱

作業部位

交底部門

交底人

施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接受交底班組或員工簽名:

交底內容:

1.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具。

2.懸空作業處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防護網、欄桿或其他安全設施。

3.懸空作業所用的索具、腳手板、吊籃、吊籠、平臺等設備,均需經過技術鑒定或驗證方可使用。

4.上班前,應對各種起重機械設備、繩索、夾具、臨時腳手架和其他施工安全設施進行檢查,特別是要檢查夾具的有關零件是否靈活牢靠,剪刀夾具懸空吊起后夾具是否自動拉攏,夾板齒或橡膠塊是否磨損,夾板齒槽中的垃圾是否清除。夾具還應定期進行檢查和有關性能的測試,如發現歪曲變形、裂痕、夾板磨損等情況,應及時修理,不應勉強使用。新夾具使用前,應先認真驗收,尺寸應準確,并進行性能測試。

5.砌塊在裝夾前,應先檢查砌塊是否平穩,如果有歪斜不齊時,應撬正后再夾,夾具的夾板在砌塊的中心線上,以防止砌塊起吊后歪斜;砌塊起吊過程中,如發現有部分破裂、且有脫落危險的砌塊,嚴禁繼續起吊。起重擺桿回轉時,嚴禁將砌塊停留在操作人員上空或在空中修理、處理砌塊,擺桿及吊鉤下方不得站人或進行其他操作。砌塊吊裝時不準在下層樓面進行其他任何工作。利用臺靈架吊裝較重的構件時,臺靈架應加穩繩。

6.臺靈架或其他樓面起重機、起重機設備等就位后,吊裝前應檢查這些設備的位置、壓重、纜繩的錨口等是否符合要求。砌塊或其他構件吊裝時應注意被吊物體重心的位置。起重量應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應嚴格控制起重拔桿的回轉半徑和變幅角度。不準起吊在臺靈架的前支柱之后的砌塊或其他構件,不準放長吊索拖拉砌塊或構件。吊起砌塊后作水平回轉時,應由操作人員牽引,以免搖擺和碰撞墻體或臨時腳手架等。

7.卸下和堆放砌塊的地方應平整、無雜物、無塊狀物體,以防止個別砌塊在夾具松開后倒下傷人。在樓面卸下、堆放砌塊時,應盡量避免沖擊,嚴禁傾斜及撞擊樓板。砌塊的堆放應盡量靠近樓板的端部。樓面上砌塊的備量,應考慮樓面的承載能力和變形情況,樓面荷載不準超過樓板的允許承載能力,否則應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如在樓板底加設支撐等。

8.砌塊吊裝就位時,應待砌塊放穩后,方可松開夾具。

9.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停止吊裝作業:

1)不能聽清信號時;

2)起吊設備、索具、夾具等有不安全因素尚未排除時;

3)大霧或照明不足時。

10.冬期施工時,應在上班操作前清除掉在機械、腳手板和作業區內的積雪、冰霜,嚴禁起吊同其他材料凍結在一起的砌塊和構件。

篇2:砼砌塊新型施工法規程

砼砌塊新型施工法

本工程隔墻采用砼砌塊,但砼砌塊工程,在內墻抹灰后,空鼓開裂率高達10%左右,是一項技術難題,通過分析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在本工程我公司將采用新砌筑工藝,選用新型抹灰砂漿的綜合治理方案。

1、新砌筑工藝

1.1、施工準備

小砌塊進場后按生產日期、規格掛牌分別堆放于通風干燥且有排水、防雨措施的區域,根據出廠日期適當自然養護3個月后方可上墻。

1.2、砌筑工藝

(1)嚴格按預設度數、排數砌完一皮后,用護漿卡夾于砌塊豎縫處,把豎縫填滿砂漿并搗實。

(2)第二皮以上砌筑時,不平灰縫采用0.7m厚鍍鋅鐵皮制作的蓄漿槽,填滿砂漿后,用橡膠錘輕輕振動砌塊,使砂漿密實與槽頂一平,然后輕輕提起蓄漿槽。每鋪2-3個砌塊長度的砂漿,砌筑一次,將砌塊上墻后輕輕揉動,使其下跟棱、上跟線,即可滿足砂漿飽滿、墻體平整垂直的要求。

(3)為避免砌體沉縮變形,每天砌筑高度按1.5m控制,砌至距梁底195mm處,采用與粘土磚幾何尺寸相同的實心砌塊平砌一皮封孔,約450角斜砌一歧,使其砂漿飽滿,與梁底楔緊,1個月后,在內墻抹灰前用水灰比為0.4的1:2補償收縮水泥砂漿(摻加水泥用量10%的PWC型膨脹劑)將縫捻實。

(4)拉結筋范圍內的砌塊,采用特制水平孔砌塊,以保證鋼筋確定握裹于砂漿內,抵御小砌塊與混凝土結構在溫度變化時脹縮不同步而引發的交接處豎向裂縫。

1.3、選擇新型抹灰砂漿

采用石膏砂漿抹面,此種砂漿具有粘結性強、和易性好、不泌不離析、硬化后體積穩定、不干縮等特點,且強度發展快,凝結時間遲于2h,方便手工抹灰操作。

漿料配制時,結合層凈漿為石膏:107膠水溶液=1:0.3-0.4將107膠:水=1∶3的107膠水液先注入攪拌容器內,再將石膏粉徐徐倒入,邊倒邊攪,直至形成均勻漿體,一次抖和的凈漿必須在2h內用完。打底抹灰為石膏粉:石灰營:中砂=1:1:6。開動攪拌機后,先加入預計用水量的80%左右,在連續攪拌過程中按標準計量加入石灰膏、砂、石膏粉,最后補充加水,便砂漿稠度均勻,適合手工抹灰操作。抹灰操作:隨滿刮結合層凈漿(1-2mm厚),隨用力刮抹一層7-10mm的打底砂漿,并做粗找平和搓毛處理:

待其初凝后再作第二遍做細找平,砂漿平均總厚度按10-15mm控制。待此層砂漿以手指用力按下稍有手印時,即為石膏凈漿面層(厚度同結合層)刮抹最佳時機,先用木抹子搓平,初凝前,完成3遍壓光成活。

篇3:小砌塊冬期施工規定

1、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或氣溫驟然下降時,應及時采取冬期施工措施;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高于5℃時應解除冬期施工。

注:1)氣溫根據當地氣象資料確定;

2)冬期施工期限以外,當日最低氣溫低于-3℃時,也應根據本節的規定執行。

2、冬期施工所用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得使用澆過水或浸水后受凍的小砌塊。

2)砌筑砂漿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

3)石灰膏、電石膏應防止受凍,如遭凍結,應融化后方可使用。

4)砌筑砂漿和芯柱、構造柱混凝土所用的砂與粗骨料不得含有冰塊和直徑大于10mm的凍結塊。

5)拌合砌筑砂漿宜采用兩步投料法。水的溫度不得超過80℃,砂的溫度不得超過40℃,砂漿稠度宜較常溫適當減小。

6)現場運輸與儲存砂漿應有冬期施工措施。

3、砌筑后,應及時用保溫材料對新砌砌體進行覆蓋,砌筑面不得留有砂漿。繼續砌筑前,應清掃砌筑面。

4、冬期施工時,對低于M10強度等級的砌筑砂漿,應比常溫施工提高一級,且砂漿使用時的溫度不應低于5℃。

5、記錄冬期砌筑的施工日記除按常規要求外,尚應記載室外空氣溫度、砌筑時砂漿溫度、外加劑摻量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6、芯柱、構造柱混凝土的冬期施工應按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中有關規定執行。

7、基土不凍脹時,基礎可在凍結的地基上砌筑;基土有凍脹性時,必須在未凍的地基上砌筑。在基槽、基坑回填土前應采取防止地基遭受凍結的措施。

8、小砌塊砌體不得采用凍結法施工。埋有未經防腐處理的鋼筋(網片)的小砌塊砌體不應采用摻氯鹽砂漿法施工。

9、采用摻外加劑法時,其摻量應由試驗確定,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有關規定。

10、采用暖棚法施工時,小砌塊和砂漿在砌筑時的溫度不應低于5℃,同時離所砌的結構底面500mm處的棚內溫度也不應低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