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砌塊工程施工措施
信息中心砌塊施工措施
砂漿拌制
1、砌塊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為M5,并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分層度不得大于30mm,稠度以50~70mm為宜。
2、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拌合時間自料完算起不得少于2分鐘,并應在初凝前使用完畢。如砂漿出現泌水現象,應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3、砌筑砂漿試塊取樣應取自攪拌機出料口,同一組試塊樣應從同盤砂漿取出,并只應制作一組試塊樣。
4、砌筑砂漿試塊數量為同臺攪拌機拌制的每一樓層或250m3砌塊中各種強度等級砂漿,每臺攪拌機至少應做一組試塊(每組6塊),如砂漿強度等級或配料比變更時,還應制作相應試塊。
施工準備
1、墻體施工前必須按設計圖房屋的軸線遍繪砌塊平、立面排列圖。排列時應根據砌塊規格、灰縫厚度和寬度、門窗洞口尺寸、過梁與圈梁的高度、構造柱位置、預留洞大小、管線、開關、插座敷設部位等進行對孔、錯縫搭接排列。
2、堆放砌塊的場地應預先夯實平整,并便于排水。不同規格型號、強度等級的砌塊應分別堆放。堆置高度不宜超過1.6m,并不得著地堆放。裝卸時,嚴禁翻斗卸車和隨意拋擲。
3、砌塊砌筑前,應清理砌塊表面的污物。
砌塊砌筑
1、砌筑應從房屋外墻轉角或定位處開始。砌筑皮數、灰縫厚度、標高應與該工程的皮數桿相應標志一致。皮數桿應豎立墻的轉角處和交接處,間距宜小于15m。
2、正常施工條件下,砌塊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4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
3、砌塊砌筑前不得澆水。當施工期間氣溫異常炎熱干燥并且氣溫超過30℃時,可在砌筑前稍噴水濕潤。
4、砌塊嚴禁混砌粘土磚或其它墻體材料。若需鑲嵌,必須采用與砌塊材料強度同等級的預制混凝土塊。
5、砌塊砌筑形式必須每皮順砌,上下皮砌塊應對孔,并且豎縫相互錯開1/2砌塊長度。
6、墻體臨時間斷處應設在門窗洞口邊并砌成斜槎,嚴禁留直槎。斜槎長度應等于或大于斜槎高度。
7、砌塊砌筑應隨鋪隨砌,砌塊灰縫應橫平豎直。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應為10mm,不得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
8、砌塊砌筑應采用外腳手架進行施工,嚴禁在砌筑的墻體上留設腳手孔洞。
構造柱施工
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砌塊,應按扎筋、砌墻、支模、澆混凝土,即先砌墻后澆柱的施工順序進行。
2、墻體與構造柱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始,先退后進,形成100×200mm的凹凸槎口。柱墻間用2φ6拉結筋拉結,間距400mm,每邊伸入墻內長度為1000mm。
3、構造柱兩側模板必須緊貼墻體,支撐牢靠,嚴禁板縫漏漿。柱模底部應預留100×200mm清掃口。
4、構造柱混凝土保護層宜為20mm,且不應小于15mm。混凝土坍落度宜為50~70mm。
5、澆搗構造柱混凝土前應清除落地灰等雜物并將模板澆水濕潤,然后先注入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50mm厚,再分段澆搗混凝土直至完成。
砌塊與門(窗)口連接
1、當采用預留洞口時,將預制好埋有木磚或鐵件的砌塊按洞口高度在2m以內每邊砌筑三塊,洞口高度大于2m時砌四塊,用作安裝固定門框用。
2、門過梁擱置點長度不少于250mm,碰板墻或柱邊時過梁擱置點應用∠100焊在板墻或柱末筋上,保證焊接長度及厚度,然后擱置過梁。
3、本工程采用彩鋁窗,砌墻時應根據規范留設混凝土塊,混凝土塊上下設置位置離框頂、框底18cm處,中間間距大于500mm時應按500mm均勻設置。
4、在窗臺砌完后應澆筑120mm厚混凝土窗臺,且混凝土窗臺兩端各進墻60mm。
篇2:小砌塊冬期施工規定
1、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或氣溫驟然下降時,應及時采取冬期施工措施;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高于5℃時應解除冬期施工。
注:1)氣溫根據當地氣象資料確定;
2)冬期施工期限以外,當日最低氣溫低于-3℃時,也應根據本節的規定執行。
2、冬期施工所用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得使用澆過水或浸水后受凍的小砌塊。
2)砌筑砂漿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
3)石灰膏、電石膏應防止受凍,如遭凍結,應融化后方可使用。
4)砌筑砂漿和芯柱、構造柱混凝土所用的砂與粗骨料不得含有冰塊和直徑大于10mm的凍結塊。
5)拌合砌筑砂漿宜采用兩步投料法。水的溫度不得超過80℃,砂的溫度不得超過40℃,砂漿稠度宜較常溫適當減小。
6)現場運輸與儲存砂漿應有冬期施工措施。
3、砌筑后,應及時用保溫材料對新砌砌體進行覆蓋,砌筑面不得留有砂漿。繼續砌筑前,應清掃砌筑面。
4、冬期施工時,對低于M10強度等級的砌筑砂漿,應比常溫施工提高一級,且砂漿使用時的溫度不應低于5℃。
5、記錄冬期砌筑的施工日記除按常規要求外,尚應記載室外空氣溫度、砌筑時砂漿溫度、外加劑摻量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6、芯柱、構造柱混凝土的冬期施工應按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中有關規定執行。
7、基土不凍脹時,基礎可在凍結的地基上砌筑;基土有凍脹性時,必須在未凍的地基上砌筑。在基槽、基坑回填土前應采取防止地基遭受凍結的措施。
8、小砌塊砌體不得采用凍結法施工。埋有未經防腐處理的鋼筋(網片)的小砌塊砌體不應采用摻氯鹽砂漿法施工。
9、采用摻外加劑法時,其摻量應由試驗確定,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有關規定。
10、采用暖棚法施工時,小砌塊和砂漿在砌筑時的溫度不應低于5℃,同時離所砌的結構底面500mm處的棚內溫度也不應低于5℃。
篇3:砼砌塊新型施工法規程
砼砌塊新型施工法
本工程隔墻采用砼砌塊,但砼砌塊工程,在內墻抹灰后,空鼓開裂率高達10%左右,是一項技術難題,通過分析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在本工程我公司將采用新砌筑工藝,選用新型抹灰砂漿的綜合治理方案。
1、新砌筑工藝
1.1、施工準備
小砌塊進場后按生產日期、規格掛牌分別堆放于通風干燥且有排水、防雨措施的區域,根據出廠日期適當自然養護3個月后方可上墻。
1.2、砌筑工藝
(1)嚴格按預設度數、排數砌完一皮后,用護漿卡夾于砌塊豎縫處,把豎縫填滿砂漿并搗實。
(2)第二皮以上砌筑時,不平灰縫采用0.7m厚鍍鋅鐵皮制作的蓄漿槽,填滿砂漿后,用橡膠錘輕輕振動砌塊,使砂漿密實與槽頂一平,然后輕輕提起蓄漿槽。每鋪2-3個砌塊長度的砂漿,砌筑一次,將砌塊上墻后輕輕揉動,使其下跟棱、上跟線,即可滿足砂漿飽滿、墻體平整垂直的要求。
(3)為避免砌體沉縮變形,每天砌筑高度按1.5m控制,砌至距梁底195mm處,采用與粘土磚幾何尺寸相同的實心砌塊平砌一皮封孔,約450角斜砌一歧,使其砂漿飽滿,與梁底楔緊,1個月后,在內墻抹灰前用水灰比為0.4的1:2補償收縮水泥砂漿(摻加水泥用量10%的PWC型膨脹劑)將縫捻實。
(4)拉結筋范圍內的砌塊,采用特制水平孔砌塊,以保證鋼筋確定握裹于砂漿內,抵御小砌塊與混凝土結構在溫度變化時脹縮不同步而引發的交接處豎向裂縫。
1.3、選擇新型抹灰砂漿
采用石膏砂漿抹面,此種砂漿具有粘結性強、和易性好、不泌不離析、硬化后體積穩定、不干縮等特點,且強度發展快,凝結時間遲于2h,方便手工抹灰操作。
漿料配制時,結合層凈漿為石膏:107膠水溶液=1:0.3-0.4將107膠:水=1∶3的107膠水液先注入攪拌容器內,再將石膏粉徐徐倒入,邊倒邊攪,直至形成均勻漿體,一次抖和的凈漿必須在2h內用完。打底抹灰為石膏粉:石灰營:中砂=1:1:6。開動攪拌機后,先加入預計用水量的80%左右,在連續攪拌過程中按標準計量加入石灰膏、砂、石膏粉,最后補充加水,便砂漿稠度均勻,適合手工抹灰操作。抹灰操作:隨滿刮結合層凈漿(1-2mm厚),隨用力刮抹一層7-10mm的打底砂漿,并做粗找平和搓毛處理:
待其初凝后再作第二遍做細找平,砂漿平均總厚度按10-15mm控制。待此層砂漿以手指用力按下稍有手印時,即為石膏凈漿面層(厚度同結合層)刮抹最佳時機,先用木抹子搓平,初凝前,完成3遍壓光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