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防護(防毒防觸電防輻射)管理制度
1?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1)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權力;
2)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的權力;
3)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的權力;
4)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的權力;
5)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力;
6)有權拒絕違章指揮、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的權力;
7)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權力。
2?職業防護(防毒、防觸電、防輻射)
1)預防措施
①對存在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進行衛生預評價。衛生預評價的全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設計階段的衛生審查,施工過程中的衛生監督檢查,竣工驗收以及竣工驗收中對衛生防護設施效果的監測和評價。
②新建、改建、擴建及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的建設項目,都必須有防輻射、防毒設施,實行“三同時”管理,即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和投產使用。
③要根據預防為主、全面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編制防毒、防觸電、防輻射規劃,并納入年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長遠規劃,逐步消除塵、毒、噪危害。
④進入有危險崗位作業人員,必須事先進行防護知識教育,掌握危險點、急救互救知識、防護器材的使用知識,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2)生產工程中的控制
①生產工作中,應采用無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藝,實行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
②對作業場所散發出的有害物質,應加強通排風,并采取回收利用、凈化處理等措施,未經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③對可能發生漏電的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
④若改變產品原材料或工藝流程,可能使塵毒等危害增加者,要采取可靠的預防性措施,按照變更管理的要求進行管理。
⑤防電、防輻射設施,必須加強維修管理,確保完好和有效運轉。
⑥對危害嚴重、測定超過國家規定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應當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理。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并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⑦要認真做好防毒、防觸電、防輻射工作,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⑧有毒、有害物質的包裝,必須符合安全要求。
⑨為接觸電、毒、輻射等有害因素的員工配備適宜有效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使用。
⑩在具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或化學燒傷危險的場所應設沖洗設施。
3)職業衛生管理
①必須貫徹執行有關保護婦女的勞動法規,安排工作要充分考慮婦女的生理特點。
②對工作場所存在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定期監測,工作場所各種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③對疑似職業病的員工需要上報職防機構診治的,由安監部和人力資源部提供職業接觸史和現場職業衛生情況,到具有職業病診療資格的職防部門進行檢查、診斷。
④對接觸毒、輻射等職業危害的員工進行醫學監護,包括上崗前的健康檢查、在崗時的定期職業健康檢查、離崗及退休前的職業健康檢查。沒有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的員工不得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有職業禁忌癥的員工不得從事所禁忌的作業。
⑤工作場所發生危害員工健康的緊急情況,應立即組織該場所的員工進行應急職業性健康檢查,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⑥存在職業危害的崗位要制定出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專兼職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嚴格監督崗位操作人員按章操作。
⑦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醒目位置應設置有毒有害因素告示牌,注明崗位名稱、有毒有害因素名稱、國家規定的最高允許濃度、監測結果、預防措施等。
⑧除按要求對國家規定的職業病進行報告外,發生急性中毒事故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書面現場調查報告書,報告書內應有分析、有結論、有改進措施。
篇2:防輻射安全基本守則(格式)
A.基本準則
在輻射環境中工作,與輻射材料接觸會發生以下兩類風險:
1.體外遭受輻射材料的放射侵擾
2.輻射材料的放射侵擾傷害到體內
對于第一點的安全準則就是:遠離和實施一定屏蔽保護
對于第二點的安全準則就是:凈化處理,同時防治擴散:不要將受輻射侵害的部分擴大到身體其他區域。
B.個人防護準則
1.這些準則適用于所有含有輻射環境的操作以及所有參與操作的工作人員。工作中,均有可能發生外部和內部輻射,因此上述基本準則均適用于此。
2.為防止外部輻射,請勿靠近潛在輻射區。
3.在任何時刻都要佩戴劑量計。個人劑量劑屬于個人物品,因此要隨身攜帶,而且要一直放在身上(不要把它當作測量劑)
4.當劑量計警報聲響的時候,請永遠立刻回避這些意外的污染,并沿著原路返回到你的出發點。
5.時常檢測劑量計的標準。不要在超標的區域駐留。
6.當發現有空氣污染/污染塵埃時,要立刻制止體內污染侵害:比如避免皮膚污染侵害(皮膚吸收)、吞咽或吸入污染物質。
7.在潛在的受污染區域里,不要接觸土壤、植物、塵埃或水。如果為了取樣需要必須接觸這些物體,請永遠佩戴手套,同時取樣應該由專家或在專家指導下進行。
8.在操作時候,永遠配備手套。接觸被污染物質時,請帶手套。
9.雙手不要接觸身體:不要舔手指,不要吸煙或吃東西。同時盡快洗手或者佩戴手套。
10.如果懷疑某人或設備被污染了,在離開污染區后,應該盡快做凈化處理。
11.凈化處理包括以下這些過程:A.用水或大量紙巾沖/擦洗。B.用更多水或肥皂沖洗
12.永遠在你的下風處清洗
13.其中一個工作人員應該遠離污染,以協助做凈化處理。
14.在進入潛在的污染區域時,永遠想好了再行動!注意集中精神,在行動之前想好方案。
15.凈化處理之后,每個參與處理過程的工作人員都要記錄下根據劑量計水平的顯示,所使用的用量水平。如果此水平超過標準,每個人都應該進行報告。
本文由應屆畢業生網【范文欄目小篇為大家編輯參考閱讀。
篇3:防輻射安全保衛工作制度
1、依法對新建,改建或擴建的放射工作場所進行嚴格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
2、射線裝置機房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安全,機房與其控制室分開,并有足夠的使用面積。
3、攝像裝置機房內射線束投射方向的墻壁按原射線屏蔽要求進行屏蔽防護;其余方向墻面可按漏射線及散射線屏蔽要求進行防護。
4、從事放射工作時,設置警示標志和警示燈,所在墻壁、門窗所用材料及厚度必須達到安全標準。
5、合理設置射線裝置機房的窗戶,觀察窗應設在非射線束投射方向的墻壁上,并具有所在墻體的屏蔽防護效果。
6、合理使用*射線檢查,減少檢查者不必要的照射,盡量以*射線攝影代替透視進行診斷。
7、對嬰、幼、兒童、青少年的檢查,不應將*攝像胸部檢查列入常規檢查項目。從業人員定期體檢,*射線胸壁檢查間隔一般不少于兩年,接塵工人的胸部檢查的間隔按有關規定執行。
8、對育齡婦女的腹部及嬰幼兒的*光檢查,嚴格掌握適應癥。對孕婦8—10周的,非特殊要求下不得進行下腹部*射線檢查。
9、放射科技術人員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減少受檢查者的受照劑量,對受檢查者臨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