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輻射安全保衛工作制度
1、依法對新建,改建或擴建的放射工作場所進行嚴格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
2、射線裝置機房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安全,機房與其控制室分開,并有足夠的使用面積。
3、攝像裝置機房內射線束投射方向的墻壁按原射線屏蔽要求進行屏蔽防護;其余方向墻面可按漏射線及散射線屏蔽要求進行防護。
4、從事放射工作時,設置警示標志和警示燈,所在墻壁、門窗所用材料及厚度必須達到安全標準。
5、合理設置射線裝置機房的窗戶,觀察窗應設在非射線束投射方向的墻壁上,并具有所在墻體的屏蔽防護效果。
6、合理使用*射線檢查,減少檢查者不必要的照射,盡量以*射線攝影代替透視進行診斷。
7、對嬰、幼、兒童、青少年的檢查,不應將*攝像胸部檢查列入常規檢查項目。從業人員定期體檢,*射線胸壁檢查間隔一般不少于兩年,接塵工人的胸部檢查的間隔按有關規定執行。
8、對育齡婦女的腹部及嬰幼兒的*光檢查,嚴格掌握適應癥。對孕婦8—10周的,非特殊要求下不得進行下腹部*射線檢查。
9、放射科技術人員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減少受檢查者的受照劑量,對受檢查者臨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
篇2:防輻射安全基本守則(格式)
A.基本準則
在輻射環境中工作,與輻射材料接觸會發生以下兩類風險:
1.體外遭受輻射材料的放射侵擾
2.輻射材料的放射侵擾傷害到體內
對于第一點的安全準則就是:遠離和實施一定屏蔽保護
對于第二點的安全準則就是:凈化處理,同時防治擴散:不要將受輻射侵害的部分擴大到身體其他區域。
B.個人防護準則
1.這些準則適用于所有含有輻射環境的操作以及所有參與操作的工作人員。工作中,均有可能發生外部和內部輻射,因此上述基本準則均適用于此。
2.為防止外部輻射,請勿靠近潛在輻射區。
3.在任何時刻都要佩戴劑量計。個人劑量劑屬于個人物品,因此要隨身攜帶,而且要一直放在身上(不要把它當作測量劑)
4.當劑量計警報聲響的時候,請永遠立刻回避這些意外的污染,并沿著原路返回到你的出發點。
5.時常檢測劑量計的標準。不要在超標的區域駐留。
6.當發現有空氣污染/污染塵埃時,要立刻制止體內污染侵害:比如避免皮膚污染侵害(皮膚吸收)、吞咽或吸入污染物質。
7.在潛在的受污染區域里,不要接觸土壤、植物、塵埃或水。如果為了取樣需要必須接觸這些物體,請永遠佩戴手套,同時取樣應該由專家或在專家指導下進行。
8.在操作時候,永遠配備手套。接觸被污染物質時,請帶手套。
9.雙手不要接觸身體:不要舔手指,不要吸煙或吃東西。同時盡快洗手或者佩戴手套。
10.如果懷疑某人或設備被污染了,在離開污染區后,應該盡快做凈化處理。
11.凈化處理包括以下這些過程:A.用水或大量紙巾沖/擦洗。B.用更多水或肥皂沖洗
12.永遠在你的下風處清洗
13.其中一個工作人員應該遠離污染,以協助做凈化處理。
14.在進入潛在的污染區域時,永遠想好了再行動!注意集中精神,在行動之前想好方案。
15.凈化處理之后,每個參與處理過程的工作人員都要記錄下根據劑量計水平的顯示,所使用的用量水平。如果此水平超過標準,每個人都應該進行報告。
本文由應屆畢業生網【范文欄目小篇為大家編輯參考閱讀。
篇3:防輻射安全保衛工作制度
1、依法對新建,改建或擴建的放射工作場所進行嚴格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
2、射線裝置機房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安全,機房與其控制室分開,并有足夠的使用面積。
3、攝像裝置機房內射線束投射方向的墻壁按原射線屏蔽要求進行屏蔽防護;其余方向墻面可按漏射線及散射線屏蔽要求進行防護。
4、從事放射工作時,設置警示標志和警示燈,所在墻壁、門窗所用材料及厚度必須達到安全標準。
5、合理設置射線裝置機房的窗戶,觀察窗應設在非射線束投射方向的墻壁上,并具有所在墻體的屏蔽防護效果。
6、合理使用*射線檢查,減少檢查者不必要的照射,盡量以*射線攝影代替透視進行診斷。
7、對嬰、幼、兒童、青少年的檢查,不應將*攝像胸部檢查列入常規檢查項目。從業人員定期體檢,*射線胸壁檢查間隔一般不少于兩年,接塵工人的胸部檢查的間隔按有關規定執行。
8、對育齡婦女的腹部及嬰幼兒的*光檢查,嚴格掌握適應癥。對孕婦8—10周的,非特殊要求下不得進行下腹部*射線檢查。
9、放射科技術人員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減少受檢查者的受照劑量,對受檢查者臨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