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

2024-07-11 閱讀 3807

【目的】規范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確保員工做好個體防護。

【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的計劃、購買、審批、發放、使用、保養、廢棄等環節的管理。

【職責】

1.職安部職責:

1.1.負責勞動防護用品計劃匯總、審批、上報。

1.2.負責建立公司級勞動防護用品臺帳。

1.3.負責對勞動防護用品發放、使用、保養、報廢過程進行監督管理。

2.供應公司職責:

2.1.按照勞動防護用品采購計劃,及時采購符合質量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2.2.按照勞動防護用品貯藏條件進行保管,按照批準的數量進行發放。

3.工會職責:

3.1.對防護用品發放、管理和員工的正確使用進行監督。

3.2.督促相關部門落實職工提出的關于勞動防護用品方面的問題。

4.人力資源部職責:

4.1人力資源部負責提供公司每月職工人數,職業健康安全部以此起草購買個人勞保的數量。

5.各使用部門職責:

5.1.負責日常工作中勞動防護用品的領用、發放、使用、保養、儲存、報廢、管理等工作。

5.2.建立、健全車間級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5.3.建立、健全車間級勞動防護用品三級領用臺帳。

【內容】

1.勞動防護用品配備:

1.1.各部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人員組織班組長、崗位工程師、員工代表等,共同對班組作業進行風險分析和職業危害分析,識別勞動防護用品的需求,填寫工作場所危害風險分析和個體防護用品配備表,作為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

1.2.新增(或變更)勞動防護用品配備

1.2.1.由于工程項目或“四新”投入生產需要新增勞動防護用品,按照1.1的程序進行作業風險分析和職業危害分析,填寫工作場所危害風險分析和個體防護用品配備表,作為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

1.2.2.由于辨識出新的作業風險或職業危害,或原有勞動防護用品不能滿足現有作業風險和職業危害控制要求,按照1.1的程序進行作業風險分析和職業危害分析,填寫新的工作場所危害風險分析和個體防護用品配備表,作為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

1.3.各部門根據本部門各班組識別出的勞動防護用品需求,建立本部門勞動防護用品清單,職安部建立公司勞動防護用品清單。

1.4.勞動防護用品計劃、領用、配備都要依據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進行。

2.勞動防護用品計劃申報:

2.1.一般月計劃

2.1.1.每月10日前,將部門領導簽字的勞動防護用品采購計劃電子版及手簽版交職安部逾期不報視為不需要。

2.1.2.每月職安部匯總各部門勞動防護用品采購計劃經部門經理和公司主管副總經理簽字后電子版及手簽版交供應公司。

2.2.加急計劃

2.2.1.未及時上報的一般月計劃、臨時性工作需要及時提供勞動防護用品的計劃,屬加急計劃。

2.2.2.計劃申報部門按照供應公司要求的格式報加急計劃。

2.2.3.職安部接到加急計劃三個工作日內報部門經理和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后,交供應公司公司。

2.2.4.供應公司接到計劃后可在當地采購的大眾物質,至收到計劃七日內采購到貨;需要外采的大眾物資,自收到計劃后起十日內完成。

3.勞動防護用品采購:

3.1.供應公司按照計劃及時采購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

3.2.供應公司采購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是有《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標志證書》的企業生產的產品。

4.勞動防護用品驗收:

4.1.勞動防護用品采購到公司后由庫管員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庫手續。

5.勞動防護用品發放:

5.1.公司級勞動防護用品發放

5.1.1.每月25日至下月5日各部門以部門為單位統一到職安部辦理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審批手續。

5.1.2.職安部根據當月月計劃、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和防護用品報廢情況審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

5.1.3.加急計劃勞動防護用品到貨后職安部根據計劃審核發放。

5.1.4.供應公司根據職安部審核結果發放勞動防護用品。

5.1.5.職安部建立公司級防護用品發放臺帳。

5.2.部門或班組級勞動防護用品發放

5.2.1.車間或班組向職工個人發放勞動防護用品,領用人和發放人必須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登記卡》(簡稱勞保卡)上簽字,沒有勞保卡不予發放勞動防護用品。

5.2.2.車間或班組有勞動防護用品庫存,必須建立車間或班組級勞動防護用品臺帳,體現出入平衡。

5.3.職工凡病假、產假、事假或其他原因離崗一個月以上的都停發個人勞保、勞動防護用品。對退休職工不在發放勞動用品。

5.3.1.新進公司職工經三級教育合格,分配到部門后發放工作服兩套、工作鞋一雙。

5.3.2.休假超過一年的職工分配到部門后發放工作服一套、工作鞋一雙。

6.勞保卡管理:

6.1.新入廠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合格,分配到部門由部門安全主管統一到職安部領取勞保卡。

6.2.公司內部人員調動勞保卡隨人員流動。

6.3.職工調離公司,職工所在部門收回已發勞動防護用品,并在勞保卡上簽字。職工持勞保卡到職安部辦理離職手續,職安部將工作服(棉衣、秋裝、夏裝)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折舊處理。

7.勞動防護用品編號管理:

7.1.向職工個人發放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向班組發放的公用勞動防護用品都應統一編號

7.2.編號格式:車間編號前后各一位—崗位名稱縮寫—班組名稱縮寫—流水號。

7.3.公用編號格式:車間編號前后各一位—崗位名稱縮寫—公用。

7.4.同一班組,同種類防護用品流水號從01開始連續編寫。

7.5.防護用品到期更換、損壞、丟失等領取新的防護用品,新防護用品使用原防護用品流水號。

7.6.人員調入班組,防護用品從原班組帶到本班組,帶進來的防護用品“崗位名稱縮寫”按新班組防護用品編號修改,流水號替代調走員工防護用品流水號。

7.7.班組新增定員,勞動防護用品流水號在原有流水號基礎上順延。

8.勞動防護用品使用:

8.1.各部門制定本部門各班組防護用品佩戴規程,對員工進行培訓。

8.2.崗位員工按照防護用品佩戴規程進行佩戴和使用。

8.3.各崗位根據崗位實際情況制定呼吸防護用品過濾元件更換周期,呼吸防護用品濾毒盒要標明開始使用的日期,濾毒罐生產日期和有效期要清晰可見,過濾元件到期要及時更換。

8.4.各部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人員應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每月評估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

9.勞動防護用品保管:

9.1.呼吸類防護用品不能直接存放,要有外包裝。

9.2.公用防護用品保管

9.2.1.各部門公用勞動防護用品應定置存放,班組職工清楚具體存放位置,隨時能夠找到。

9.2.2.各班組明確公用勞動防護用品負責人,做好日常交接和維護保養,使其處于完好有效狀態。

9.3.個人勞動防護用品保管

9.3.1.當班職工使用保管的勞動防護用品可以放在勞保柜內,也可以放在班組根據崗位實際情況設置的勞動防護用品固定存放點。勞動防護用品固定存放點要求有明顯標識。

9.3.2.勞保柜柜門上應張貼統一的定置圖,柜內防護用品位置、品種和數量應與定置圖一致。

9.3.3.勞保柜內應保持清潔,無報廢防護用品。

9.4.由于保存、保管不當造成勞動防護用品丟失或損壞,要折價賠償后再領取新的勞動防護用品。

10.勞動防護用品標準:

10.1.個人衛生用品發放標準由集團統一確定。

10.2.工作場所主要勞動防護用品標準。

10.2.1.頭部防護

10.2.1.1.安全帽

(1)對人頭部受墜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傷害起防護作用的帽子。

(2)用于進入施工現場或交叉作業佩戴。

(3)配備標準: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一定數量的安全帽,本車間人員使用從車間借,用完歸還。工程部、安全管理人員可以發到個人每人一個。

(4)使用周期:使用或儲存周期為兩年半。

(5)注意:佩戴時按照頭圍大小調節帽箍并系好下顎帶;安全帽受到嚴重沖擊后即使沒有損壞也必須馬上更換。

10.2.2.呼吸防護:

10.2.2.1.唐人防毒全面具:

(1)防止有毒物質危害呼吸器官和眼面部。

(2)用于空氣中氧含量不低于19.5%,溫度-35~+45℃的環境中,不能用于槽、罐等密閉環境。主要用于崗位少量危化品泄露、甲醛消毒等應急使用。

(3)配備標準:根據崗位實際情況配備一定數量作為公用。

(4)使用周期:班組依據實際使用情況統一管理。

10.2.2.2.過濾式防毒(塵)全面具:

(1)防止有毒物質(塵或毒)危害呼吸器官和眼面部。

(2)用于空氣中氧含量不低于19.5%,溫度-35~+45℃的環境中,不能用于槽、罐等密閉環境。用于環境有毒物質在職業接觸限值10~100倍之間的環境作業防護,或用于有毒物質對皮膚、眼睛有刺激的環境作業防護。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每人一個。

(4)使用周期:3年。

10.2.2.3.過濾式防毒(塵)半面具:

(1)防止有毒物質(塵或毒)危害呼吸器官。

(2)用于空氣中氧含量不低于19.5%,溫度-35~+45℃的環境中,不能用于槽、罐等密閉環境。用于有關于環境有毒物質在職業接觸限值10倍以下的環境作業防護。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每人一個。

(4)使用周期:3年。

(5)注意:以上防毒面具的發放應根據作業人員可能接觸毒物的種類,準確地選擇相應的濾毒盒或濾棉,每次使用前,檢查面具的完整性和氣密性;面罩密合框應與佩戴者顏面密合;使用中應注意有無泄漏和濾毒盒或濾棉失效。

10.2.2.4.長管面具(包括移動供氣源):

(1)防止吸入有害氣體、蒸汽、粉塵、煙、霧等有害污染物和抵補缺氧危害。戴用者的呼吸器官與周圍大氣隔離,借助肺力或機械動力通過導氣管引入清潔空氣供呼吸。

(2)用于進入密閉空間作業。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配備。

(4)注意:使用前應檢查長管各連接處的密閉情況確保無漏氣點,采氣口設在空氣新鮮通風處,長管不得折死彎,禁止設置在人員容易踩踏處。

10.2.3.眼面防護:

10.2.3.1.頭盔式面罩(或防酸全面罩)

(1)防止化學物質傷害眼睛、面部(脖部)的防護品。

(2)用于腐蝕性液體或對眼睛、面部(脖部)有傷害的化學液操作。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配備一定數量公用。

(4)使用周期:3年。

10.2.3.2.焊接防護面罩

(1)防止焊接時產生的有害弧光、熔融金屬飛濺或粉塵等有害物質對眼面部的傷害。

(2)用于焊接作業防護。

(3)配備標準:從事電焊作業人員,每人一頂,鏡片隨需更換。

(4)使用周期:2年。

10.2.3.3.防化學液飛濺眼鏡

(1)防止化學物質傷害眼睛。

(2)用于腐蝕性液體或對眼睛有傷害的化學液操作。

(3)配備標準:根據班組實際情況配備一定數量公用。

(4)使用周期:1年。

10.2.3.4.防沖擊眼鏡

(1)防止金屬火花、飛屑等傷害眼睛。

(2)用于車間機修以及安裝崗位。

(3)配備標準:每人一副。

(4)使用周期:1年。

10.2.3.5.氣焊眼鏡

(1)用于氣焊作業防止強光照射使用。

(2)從事氣焊作業人員每人一副。

(3)使用周期:1年。

10.2.3.6.防煙塵眼鏡

(1)防止煙霧、粉塵等傷害眼睛。

(2)用于防御刺激性粉塵傷害眼部的眼面護品。

(3)配備標準:刺激性粉塵操作崗位每人一副。

(4)使用周期:1年。

10.2.4.聽力防護

10.2.4.1.耳塞

(1)防止噪聲對人聽力傷害。

(2)用于工作環境噪聲值超過職業接觸限值的崗位。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每人1個。

(4)使用周期:6個月。

10.2.5.防護手套

10.2.5.1.帆布手套(或線手套)

(1)防止在操作中易造成輕微物理傷害如刺、割、絞碾、鉤掛、磨擦、燒手、燙手等。

(2)配備標準:機修、安裝每月兩副,損壞后隨時更換;一般操作崗位以舊換新發放。

10.2.5.2.焊工手套

(1)用于電焊工進行電焊作業時使用。

(2)用于從事焊工作業人員。

(3)使用周期:1個月。

10.2.5.3.防水乳膠手套

(1)防止潮濕和水對手的危害。

(2)配備標準:霉菌培養基、洗衣崗位每人一副,其他班組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作為公用。

(3)使用周期:3個月。

10.2.5.4.耐酸堿手套

(1)防止酸(堿)等化學腐蝕品對手的傷害。

(2)用于接觸酸(堿)溶液時佩戴。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作為公用。

(4)使用周期:2個月。

10.2.5.5.橡膠耐油手套

(1)防止礦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種溶劑油對手的傷害。

(2)用于接觸以上油的操作。

(3)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作為公用。

(4)使用周期:2個月。

10.2.5.6.石棉手套

(1)用于接觸高溫作業時的手部防護。

(2)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每班2副。

(3)使用周期:3個月。

10.2.5.7.絕緣手套

(1)為從事帶電作業的工人備用,每年強制對相關檢驗項目進行檢驗,出現一次失效后應立即報廢。

(2)配備標準:低壓配電室2副,高壓配電室5副。

(3)使用周期:1年。

(4)檢驗要求:每年強制對相關檢驗項目檢驗一次失效后應立即報廢。

10.2.5.8.棉手套

(1)用于經常從事低溫作業的崗位。

(2)配備標準:相應崗位配備一定數量公用。

(3)使用周期:6個月。

10.2.6.半皮手套

(1)用于電焊工進行電焊作業時使用。

(2)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配備。

(3)使用周期:2個月。

10.2.7.套袖

(1)用于防止物質飛濺到衣服上。

(2)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配備。

(3)使用周期:1個月。

10.2.8.足部防護用品

10.2.8.1.棉膠鞋

(1)用于5攝氏度及以下的低溫環境作業足部保護。

(2)配備標準:相應崗位每人一雙。

(3)使用周期:3年。

10.2.8.2.工礦靴(雨鞋):

(1)用于一般勞動防水保護。

(2)配備標準:涉水作業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一定數量公用或每人配備一雙。

(3)使用周期:3年。

10.2.8.3.防砸鞋

(1)用于輔助、準備等崗位搬運人員以及電梯工。

(2)配備標準:相應人員每人一雙。

(3)使用周期:1年。

10.2.8.4.絕緣鞋

(1)在電氣設備上工作時作為輔助安全用具。

(2)用于電工、儀表工、機修和機械安裝工、安全管理人員等。

(3)配備標準:以上人員每人一雙。

(4)使用周期:1年。

(5)注意:穿用絕緣鞋時,其工作環境應能保持鞋面干燥;應避免接觸銳器、高溫和腐蝕性物質,防止鞋受到損傷影響電性能。凡幫底有腐蝕、破損之處,不能再作電絕緣鞋穿用。

10.2.8.5.勞動鞋(一般工作鞋)

(1)用于職工日常操作使用,鞋底必須防滑。

(2)配備標準:后勤部室職工每年一雙,車間辦公室人員每年一雙,車間其他員工每年一雙;

(3)因質量控制要求配備公用工作鞋的崗位職工每年一雙;配有防靜電鞋、防砸鞋、棉膠鞋崗位職工每年一雙,配備電絕緣鞋的崗位不發放工作鞋。根據實際情況,工作鞋損害不能滿足員工使用,可以有部門提出申請,職安部審核后報計劃購買增發。

10.2.9.軀干防護

10.2.9.1.救生衣

(1)用于環保中心員工上池操作。

(2)配備標準:相應崗位配備一定數量公用。

(3)使用周期:5年。

10.2.9.2.防靜電工作服

(1)職工每年夏、秋兩季各發工作服一套,機修作業員工每年夏、秋兩季各發工作服兩套。

(2)為職工個人配發特殊服裝的(如為特殊崗位配發防酸堿服、防靜電服等),不再發放防靜電工作服。

10.2.9.3.防靜電棉衣

(1)職工每三年發一件。

10.2.9.4.水產防護服(上衣雨衣)

(1)具有防水性能的工作服。

(2)用于生產中進行大量水沖洗操作,如消毒崗位下罐沖洗。

(3)配備標準:崗位配備一定數量公用。

(4)使用周期:2年。

10.2.9.5.水產防護褲(連腳雨褲)

(1)具有防水性能的工作服。

(2)用于生產中進行大量水沖洗操作,如消毒崗位下罐沖洗。

(3)配備標準:崗位配備一定數量公用。

(4)使用周期:2年。

10.2.10.防墜落

10.2.10.1.安全帶

(1)防止高處作業人員發生墜落或發生墜落后將墜落人員安全懸掛。

(2)用于高處作業佩扎。

(3)配備標準:從事安裝作業的崗位人員每人1條;機修班組每組配備3條公用;生產班組每組配備2條公用。

(4)使用周期:3年,發現異常情況立即更換。

10.2.10.2.速差式自控器

(1)防止高處作業人員發生墜落或發生墜落后將墜落人員安全懸掛。

(2)用于超出安全帶防護范圍,在進入容器且落差大于4米時使用。

(3)配備標準:日常使用崗位大組配一定數量公用。

(4)使用周期:3年。

篇2:變電公司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勞動保護條例的規定,結合變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直屬各主業單位。多經系統各單位可根據工作特點參照執行。

第三條勞動防護用品(以下簡稱防護用品),是指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免遭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所配備的防護裝備;是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證安全生產的必備用品。

第四條防護用品的選定應遵循“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

第五條職工在生產、施工中應正確穿用防護用品。

第六條公司行政保衛處負責防護用品管理辦法及發放標準的制訂、修改和公布。

第二章發放原則

第七條公司所屬各單位應嚴格按照勞動人事部門確定的工種(崗位)和“變電公司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發放防護用品。

第八條根據不同工種對防護用品的需要制定的防護用品發放標準是發放的依據,不得以貨幣或其它物品替代應當配備的防護用品,也不得隨意延長或縮短防護用品的使用期限。

第九條工種相同且勞動條件相同,應當發放相同的防護用品;從事多樣工種作業,按其經常從事或主要從事的工種發放相應的防護用品。如果發放的防護用品在從事其它工種作業時確實不能適用,還可以另發放其所必需的防護用品,作為備用。

第十條對于經常參加生產崗位工作的管理人員及在現場指揮或在現場從事安全、質量監察的人員,可發放必要的防護用品,品種及使用期限由各單位根據“變電公司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確定,其發放標準不高于本單位生產崗位人員的發放水平。

第十一條對于在易燃、易爆、燒灼及靜電發生的場所作業的工種,禁止發放化纖防護用品。

第十二條由于特殊任務、緊急搶修等工作需加發防護用品時,可由各單位根據勞動條件和時間自行掌握解決;或上報行政保衛處申請解決,經公司領導批準后給予一次性解決。

第三章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

第十三條行政保衛處是變電公司防護用品職能管理部門,負責防護用品的綜合管理,制訂發放計劃,發放標準。向物資采購部門下達勞保防護用品采購清單。

第十四條行政保衛處負責對勞保防護用品的采購、制作、發放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第十五條公司所屬各單位負責按照行政保衛處的要求進行各種防護用品號碼的統計、上報,2191.cn負責統一領取后的發放工作。

第十六條購買直接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如工作服、絕緣鞋等)防護用品,必須是經國家勞動部門或有關部門批準認定的產品;未指定的,必須事先上報行政保衛處批準后方可購買。

第十七條行政保衛處負責建立防護用品采購、驗收制度,負責防護用品的監督檢查工作,以確保防護用品質量的安全性、可靠性。

第十八條對有特殊要求的安全防護用品,按相關部門規定執行。

第四章相關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和列支渠道

第十九條防暑降溫藥品費標準:每年發放一次(暑期前),費用標準按30元/人/年執行。

第二十條防暑降溫水費發放標準為:每年發放一次(暑期前),費用標準按400元/人/次執行。

第二十一條洗滌用品按40元/人/月執行。

第二十二條變電公司規定生產崗位必須發放的基本勞動保護用品:1、棉大衣,2、工作服,3、夏裝4、春秋裝,5、絕緣鞋,6、雨衣,7、雨鞋,8、手套

第二十三條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

運行人員:1、棉大衣1件/48個月

2、工作服1套/18個月

3、夏裝1套/18個月

4、春秋裝1套/18個月

5、絕緣鞋1雙/12個月

6、雨衣1件/72個月

7、雨鞋1雙/72個月

8、手套2付/1個月

檢修人員:

1、棉大衣1件/36個月

2、工作服1套/12個月

3、夏裝1套/12個月

4、春秋裝1套/12個月

5、絕緣鞋1雙/6個月

6、雨衣1件/48個月

7、雨鞋1雙/48個月

8、手套4付/1個月

管理人員:1、棉大衣1件/48個月

2、工作服1套/18個月

3、夏裝1套/18個月

4、春秋裝1套/18個月

5、雨衣1件/72個月

6、雨鞋1雙/72個月

第二十四條勞動防護用品由公司成本列支,具體操作辦法按照公司財務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生產崗位職工發放勞保用品項目必須是公司規定的項目。其它未涉及到而工作中又必須具備的勞保用品,可根據《變電公司勞動保護用品發放標準》或根據實際情況購買。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由變電公司行政保衛處負責解釋。

篇3: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確保勞動防護用品的購買、發放、管理和使用等措施的落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經貿委關于印發的通知》(國經貿安全[2000]189號文)以及結合揚巴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一、本規定所述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分類:

1、按保管方式分為個人保管和部門保管兩類。部門保管類是指進行危險貨物集裝箱裝拆箱或其它危險作業時,根據危險貨物的理化性質、作業條件和防護措施而向部門領用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當作業完畢后交回部門保管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2、按國家規定和標準劃分為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

?二、勞動防護用品的計劃、審批、購置與驗收:

1、計劃

1.1項目部根據個人勞動用品配備要求以及根據各類作業的實際需要編制采購計劃。

1.2技術部定期對物資倉庫存放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進行統計、盤點,并根據庫存情況編制適量補充計劃。

2、審批

項目部的采購計劃和技術部的適量補充計劃必須經人力資源及安全部審批。

3、購置

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采購計劃經審批后,由技術部統一采購。技術部根據《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勞部發[1996]138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的通知》(安監管技裝字[20**]65號)規定對勞動防護用品的供應商進行資質審核。采購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具有定點生產許可證或者生產批準書、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和專用發票。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是通過了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資格審查的廠家生產的產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是獲得國家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發放的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并必須到有特種防護用品經營資格證的單位購買。在確定產品符合有關標準、規定以及滿足施工現場需要后方可購入,同時對購入的勞動防護用品的相關資料以及供應商的經營資格證復印件送人力資源及安全部備案。

4、驗收

技術部應對購入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檢查和驗收,確認合格后方可入庫。

?二、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

1、個人保管的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

1.1項目部應根據員工的實際工種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填寫領料單,經項目經理簽名確認后,向物資倉庫領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1.2物資倉庫應建立臺帳和登記《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附表二)并存檔。

1.3從事多工種混合作業的,按其每年工作時間最長的工種標準發放勞動防護用品。需臨時增發的或一次性使用的,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和購置計劃,由人力資源及安全部審核后購置。

1.4由于生產業務發展或生產工藝流程的變化,原定的勞動防護用品數量、品種或使用年限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時,人力資源及安全部根據實際情況和使用部門的意見并參考有關標準對《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進行修訂,并按發放程序發放,原先發放的不適用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停止使用,由各部門回收后交回物資倉庫統一處理。

1.5員工從事的工種改變必須經人力資源及安全部在其個人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上蓋章證明,新工種的勞動防護用品按發放程序發放。

1..6員工離開生產崗位半年以上(請長假、病假或休養),經人力資源及安全部的確認,其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期限按離開崗位的實際時間相應延長;員工辭職、調離的由人力資源及安全部經理簽名確認,技術部物資倉庫憑人力資源及安全部的確認資料,注銷其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

2、部門保管的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

部門保管的勞動防護用品,其發放辦法與員工個人保管的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程序相同。

三、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和保管:

1、項目部應培訓并指導員工正確使用和保管勞動防護用品。

2、進行各種作業時,使用部門、員工必須根據作業性質、條件、勞動強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其防護范圍,正確選用勞動防護用品,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代用。

3、管理人員都有監督和指導屬下員工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責任,確保勞動防護用品發揮應有效用。

4、使用部門和員工必須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要求,每次使用前后均需對其防護功能進行必要的檢查及進行經常性的維護。

5、凡是在有毒作業場所穿戴過的勞動防護用品,離開作業現場后,必須集中消毒后存放,嚴禁帶到生活區。

6、項目部對員工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情況進行檢查,制止和糾正不規范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行為。

8、對實習、外來參觀等人員由項目部安全人員帶入指定區域,按照《個人勞動保護用品發放標準》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指導其正確使用。

9、技術部和其他存放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部門對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應制訂進出倉(庫)、保管、維護和保養等的管理制度,同時按照各類勞動防護用品的存放要求進行保管庫存,并定期清查庫存,保證勞動防護用品不損壞、變質。

?四、勞動防護用品的更換、報廢:

1、項目部應指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勞保用品使用記錄,統一為本部門員工及時更換到期的勞保用品。

2、遭受撞擊、撕裂、刺穿、腐蝕等意外情況并已損壞的或超過使用期限的勞動防護用品應報廢并更換。

3、使用的勞保用品由于質量原因或緊急搶修情況下損壞的,以及其他可解釋的特殊原因造成未到換領期就損壞的,需由更換人在領料單或附頁上注明原因,并經所屬部門的經理認可簽字后,辦理相關更換手續。

4、凡屬個人責任造成損壞、丟失勞保用品的,申領者必須支付更換、補領勞保用品的成本。申領者憑采購單確定勞保用品的成本到財務部交款后方能重新領用。

5、勞保用品到期或損壞后由項目部統一處理,不得繼續使用。但涉及安全要求或公司形象的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和所有特殊防護用品報廢后必須統一退回技術部物資倉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