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申報:崗位說明書
范文一
1、負責企業申報有資金支持的政府類項目、基金、計劃、專項,能夠掌握較多部委、科委信息,為公司爭取有利資源;
2、負責對相關申報項目進行跟蹤維護,保證檢查順利通過;
3、協助公司建立并保持與重要政府部門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爭取政府的有力支持;
4、根據公司項目情況,申請各類知識產權、專利、認證等。
范文二
項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
1、對項目進行前期調查、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制定初步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決策層提供建議。協同配合制定和申報立項報告材料。
2、對項目進行分析和需求策劃。
3、對項目的組成部分或模塊進行完整系統設計。
4、制定項目目標及項目計劃、項目進度表。
5、制定項目執行和控制的基本計劃。
6、建立項目管理的信息系統。
7、項目進程控制,配合上級管理層對項目進行良好的控制。
8、跟蹤和分析成本。
9、記錄并向上級管理層傳達項目信息。
10、管理項目中的問題、風險和變化。
11、項目團隊建設。
12、項目各部門、成員的職責、權限制定
13、各部門、各項目組之間的協調并組織項目培訓工作。
14、項目運行的過程控制
15、項目及項目經理考核。
16、理解并貫徹公司長期和短期的方針與政策,用以指導公司所有項目的開展。
篇2:煤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1、申報職業危害時,應當提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和下列有關資料:
(1)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4)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5)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6)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2、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采取電子和紙質文本兩種方式,將《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加蓋公章并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后,連同有關資料一并上報所在地相應的金沙縣煤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每年申報一次。生產經營單位下列事項發生重大變化的,應當按照本條規定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
(1)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
(2)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3)生產經營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在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4、生產經營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在生產經營活動終止之日起15日內向原申報機關報告并辦理相關手續。
5、職業危害管理檔案應當包括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地點個數,職業危害因素種類、行業及地區分布,接觸人數、防護設施的配備和職業衛生管理狀況等內容。
6、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7、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對職業危害申報材料審查以及監督檢查中,涉及生產經營單位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的,應當為其保密。違反有關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回執》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統一制定。
篇3:公司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制度
公司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1、按照安監總局48號令《職業病危害申報管理辦法》規定,作業場所存在職業病目錄所列職業病的危害因素的,及時向所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2、存在或者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項目按照衛生部發放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確定。
3、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按照屬地分級管理的原則,向所在地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
4、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的主要內容是:
①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②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③工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④工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⑤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⑥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⑦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5、公司應當每年組織一次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當出現下列事項發生重大變化的,應當按照本條規定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
①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
②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③生產經營單位工作場所、名稱、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在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④經過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出現原申報內容發生變化的,自收到有關檢測、評價結果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