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工作守則(范本)
心理咨詢師工作守則
㈠心理咨詢師不得因來訪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宗教信仰、價值觀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視來訪者;
㈡熱愛本職工作,堅定為社會做貢獻的信念,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詢關系.
㈢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關系建立之前,必須讓來訪者了解心理咨詢工作的性質、特點,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來訪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㈣心理咨詢師在對來訪者進行工作時,應與來訪者對工作的重點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如采用某些療法)應與來訪者達成書面協議;
㈤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不得產生和建立咨詢以外的任何關系。盡量避免雙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友、同事建立咨詢關系),更不得利用來訪者對咨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尤其不得對異性有無禮的言行;
㈥當心理咨詢師認為自己不適合對某個來訪者進行咨詢或其咨詢問題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時,應向來訪者作出明確的說明,并且應本著對來訪者負責的態度將其介紹給另一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或醫師;
㈦當心理咨詢師認為來訪者有精神科專科方面的問題時,應咨詢精神科有關專家意見和及時轉診至醫院精神心理專科診治;
㈧心理咨詢師始終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具體措施如下:
①心理咨詢師有責任向來訪者說明心理咨詢工作者的保密原則,以及應用這一原則時的限度;
②在心理咨詢工作中,一旦發現來訪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況,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必要時應通知有關部門或家屬)。或與其他心理咨詢師進行磋商,但應將有關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圍之內;
③心理咨詢工作中的有關信息,包括個案記錄、測驗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均屬專業信息,應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資料之中;
④心理咨詢師只有在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咨詢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在因專業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或采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寫作等工作時,應隱去那些可能會據以辨認出來訪者的有關信息。
篇2:咨詢師主管崗位工作職責
1、嚴格按照咨詢量的分配制度,負責所有外部來訪者的咨詢接待工作,包括客戶來電咨詢和當面咨詢,務必將所有咨詢者的詳細信息及時準確的登記入表,并且負責安排學員的試聽和報名工作。
2、以咨詢主管給每位咨詢師所分配的學員為標準,對所負責的學員開展續費跟蹤工作,定期查看學員的課時進度以及交費記錄,及時準確的跟蹤學員進行續費,如遇問題學員需與教務和教學進行溝通解決,同時挖掘內部學員進行我校其他科目的培訓。
3、定期配合市場部的招生工作,同時對市場搜集信息量進行整理,并對有效信息量進行電話邀約上門,對上門學員安排試聽并讓其報名。
4、公開課或節日活動時,負責對家長和學員進行電話邀約。
5、遇大型戶外活動時,負責在活動現場進行現場咨詢,對咨詢學員的信息進行記錄整理并對其進行轉化。
6、負責統計并上報每日的咨詢量,試聽量,客戶的來訪渠道以及新生的報名量。
7、配合教務部教學部對新生入學后的資料進行高效管理并做好對學生的跟蹤服務工作。
8、如遇疑難問題,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逐級上報,做好領導下發的其他工作任務。
篇3:心理咨詢師倫理守則(范本)
心理咨詢師倫理守則
《守則》八個部分:
1、總則
2、專業關系
3、隱私權與保密性
4、職業責任
5、心理測量與評估
6、教學
7、培訓和督導
8、研究和發表
在此重點介紹總則、專業關系及隱私權與保密性三個部分。
總則指出作為心理咨詢師(心理師)應遵從的職業倫理要求,要求咨詢師:
1、善行:應保障尋求專業服務者的權利,努力使其得到適當的服務并避免傷害
2、責任:在工作中應保持其專業服務的最高水準,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認清自己專業的、倫理的及法律的責任,維護專業信譽
3、誠信:在臨床實踐活動、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努力保持其行為的誠實性和真實性
4、公正:應公平、公正地對待自己的專業工作及其他人員,應采取謹慎的態度防止自己潛在的偏見、能力局限、技術的限制等導致的不適當行為
5、尊重:尊重每一個人,尊重個人的隱私權、保密性和自我決定的權利
《守則》明確規定咨詢師與來訪者所建立的專業關系,要求咨詢師:
1、不得因諸如性別、種族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視來訪者
2、尊重來訪者的知情權
3、不得剝削來訪者
4、明確自己的專業能力
5、不替對方作決定
6、不得利用來訪者的信任謀利
7、應避免與來訪者發生雙重關系(超過咨詢關系以外的關系,如親戚、朋友等)
8、不得與來訪者建立咨詢以外的關系
9、不得與當前來訪者或結束關系三年以內的來訪者發生性關系,也不能給曾經發生過性關系的來訪者做咨詢
10、不勝任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咨詢時,應本著為對方負責的態度進行轉介
11、尊重同行,積極尋求業務水平的提升
《守則》對隱私權和保密性部分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求咨詢師:
在咨詢過程中向來訪者或者團體咨詢中的團體成員明確保密原則,以及保密例外原則。
當遇到以下情況時為保密例外:
1、心理咨詢師發現尋求專業服務者有傷害自身或傷害他人的嚴重危險時
2、尋求專業服務者有致命的傳染性疾病等且可能危及他人時
3、未成年人在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時,可遵從保密原則的例外,此時心理咨詢師有向對方合法監護人或可確認的第三者預警的責任
4、法律規定需要披露時,心理師有遵循法律規定的義務,但須要求法庭及相關人員出示合法的書面要求,并要求法庭及相關人員確保此種披露不會對臨床專業關系帶來直接損害或潛在危害
關于將來訪者的相關信息披露給外界的相關行為,《守則》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1、咨詢師只有在得到書面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咨詢的過程進行錄音、錄像或演示
2、所有咨詢信息都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保存,僅經過授權的咨詢師可以接觸
3、咨詢師因專業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或使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時,應隱去可能被辨識出來訪者的相關信息(得到書面許可的情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