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電纜絕緣測試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因井下空氣潮濕,高壓供電線路(高壓電纜接頭、高壓柜瓷座、高壓接線盒腔體及瓷座)容易受潮使絕緣下降,我隊組織電工班人員對高壓線路絕緣進行測試作業,為了確保作業安全,防止作業引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及錦界煤礦井下作業相關制度和要求,特制定“高壓供電線路絕緣測試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一、人員安排與職責:
1、作業負責人在作業前、結束時向集中控制中心室匯報,集中控制中心室值班人員要做好記錄。作業過程中全程監督、檢查、驗收。
2、瓦檢員全程監測作業地點20m范圍內氣體濃度,瓦斯濃度超過0.5%時禁止絕緣測試作業。
3、安監員全程監督檢查作業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負責攜帶火柴、保管好火柴、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使用情況,并接受檢查。
4、噴燈烘干作業人員在作業前檢查確認作業點瓦斯濃度小于0.5%時開始作業,作業中將檢測儀器放在合適的位置,隨時測量。按工藝要求進行相應的絕緣測試作業。
5、參與絕緣測試作業的其他人員名(見參與作業人員學習簽字欄),配合噴燈烘干工作和做好滅火準備等工作。
6、灑水人員(可由現場負責人兼)在噴燈烘干過程中及時向作業點周圍灑水,防止點燃周圍可燃物體。
7、;
8、;9、。
二、主要危險源及后果描述:
1、未辦理停送電工作票,造成人員傷害事故。
2、非專業人員操作,造成人員受傷。
3、作業工具及儀器不完好,造成人員受傷。
4、噴燈、油料放置位置和距離不符合要求,造成事故。
5、未對作業區域進行安全檢查。未進行瓦斯濃度檢測,瓦斯超限,發生爆炸;未敲幫問頂,片幫傷人;未檢查高壓接線盒吊掛情況,吊掛不可靠,掉落傷人。
6、作業地點有可燃物,消防設施不到位,造成火災;未根據排水情況調整系統或倒負荷電源,造成水淹。
三、作業前準備:
1、必須辦理停送電工作票,不辦理不準作業;根據排水情況調整系統或倒負荷電源,正常排水。
2、停送電、電氣設備開蓋及作業用具使用的人員,必須取得礦井維修電工操作證并由專人操作。
3、該安全技術措施只允許本次、本班作業,嚴禁用于其它作業,參加人員出現變更時,必須重新審批、學習本安全技術措施,所有參加人員學習簽字后使用。
4、由作業負責人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工作人員、作業時間、作業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
5、工作前必須檢驗使用的工具及設備是否齊全、完好,不完好不準使用。
6、作業前,檢查并清除作業地點前后各20m范圍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消防設施準備到位,根據排水情況調整系統或倒負荷電源,防止造成水淹事故。
8、必須派一名專職或兼職瓦檢員在作業前10min檢查瓦斯、煤塵濃度,只有滿足瓦斯濃度小于0.5%,煤塵濃度小于45g/m3要求時才允許作業。
9、在作業地點必須至少配備兩臺完好的8kg滅火器和不少于0.2m3的干沙及鐵鍬等灑水滅火工具,以防發生火災時急用,作業人員必須會使用滅火器材。
四、作業注意事項:
1、作業過程中噴燈、油料放置距離不得小于10m,油料不得放在噴燈作業的下風側。
2、作業過程中專職或兼職瓦檢員一直檢查瓦斯、煤塵濃度,始終滿足瓦斯濃度小于0.5%,煤塵濃度小于45g/m3要求時才允許作業,檢查工作必須始終貫穿在整個作業過程中。
3、作業時必須保證作業地點前后各20m范圍內無易燃、易爆物品。
4、在作業過程中,噴灑水人員隨時檢查作業地點前后各20m范圍內情況,防止點燃周圍可燃物體。
5、在作業過程中,安監員對火柴、點火物品要妥善保管,嚴禁交由他人保管或轉借他人使用。
6、在作業過程中,噴燈火焰與被烘物保持10cm距離并快速移動,保證不損壞電纜及設備。
7、新增或添加干燥劑布包(干燥劑總量不少于500g)放于高壓接線盒及移變接線腔內,與帶電部分保持規定爬電距離(額定電壓為1140V,大于45mm)。
8、處理后高壓供電線路整體絕緣達到20MΩ以上。
五、作業結束:
1、作業結束后,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作業負責人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2、作業結束后,作業負責人就作業結果及遺留問題做好檢修記錄,通知相關人員,并匯報值班隊長。
3、作業結束后,清點工器具、剩余材料、備品配件,清理現場,保持清潔。
4、作業結束后,必須將噴燈、油料等全部回收地面,不得在井下存放。
5、帶火(火柴)人員入井前和升井后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使用情況。
篇2:絕緣電力電纜電力電纜溝安全作業規程
“汾江”銅芯導體聚氯乙烯絕緣及護套電力電纜,具有良好的電氣性能和化學穩定性。而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于固定敷設在交流50HZ、額定電壓1kV及以下的輸配電線路上。電纜的導電線芯長期工作溫度不超過70℃,短路溫度不能超過160℃(最長持續時間5s)。電纜敷設時,溫度不能低于0℃,電纜敷設不受落差限制。
所以為確保安全生產,在電力電纜溝內作業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電力電纜溝內的電纜為運行中的10KV高壓電纜
2開啟電纜溝蓋板前在四周設置安全安全圍欄及警示牌,防止行人,行車誤掉進電纜溝內,施工期間設專人監護,當天施工,當天恢復。
3開啟電纜溝蓋板時應使用雙撬棍同時開啟,開啟蓋板應輕開輕放,防止用力過猛出導致傷及人員及蓋板斷裂。
4進入電纜溝作業前,應先檢查溝內是否有毒氣體,應先將電纜溝蓋板打開,經充分排放氣后,再下溝工作,防止施工人員吸入有毒氣體中毒。
5施工人員進入電纜溝作業時,不允許吸煙或用火機等火種照明,以防引起殘余的可燃氣體爆炸。
6施工人員進入電纜溝作業時,必須使用梯子下到井內,以防發生中毒等事故時,施工人員能夠及時使用梯子逃生或施救人員能夠順利將需救助者救出。
7在電纜溝內的施工人員施工時,電纜溝井口外必須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施工人員的人生安全,每隔幾分鐘與井下的同志聯系確認其安全,并在發生是故事及時與本單位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匯報然后再組織施救。
8在電纜溝內作業期間不得隨意搬動溝內電纜,防止因搬動電纜導致外皮損傷電人。
9在電纜溝內作業期間嚴禁使用大型施工工具及野蠻施工,防止使用溝內電纜及光纜。
10在電纜溝內作業不得使用尖鎬等利器,防止碰傷溝內管線。
11在進行外部管道接通電纜溝作業時,嚴禁在電纜溝內進行敲砸,防止損傷溝內電纜,應該從電纜溝外向溝內敲砸接通。
12在施工期間發現溝內電纜有外皮損傷的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像電纜運行維護單位報告及處理,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再進行施工。
13作業期間注意對溝內的電纜及光纜的保護,以防損壞溝內線纜。
14施工完畢,將施工期間的雜物垃圾清理出電纜溝,把開啟的電纜溝蓋板蓋回原位,拆除安全圍欄及警示牌,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篇3:礦物絕緣電纜技術規范范本
1.總則1.1本技術規范是為用戶工程提供礦物絕緣電纜(MI電纜)而作的規定。1.2本規范規定了供貨方遵循的標準、電纜的技術要求、試驗、包裝及儲運。1.3供方提供的礦物絕緣電纜,均通過型式試驗和鑒定,并經長期實踐運行證明產品質量優良、安全可靠。1.4礦物絕緣電纜采用氧化鎂粉自動灌裝法及銅帶縱包連續軋制法兩種工藝,利用國外先進設備進行大長度生產。1.5本技術規范是合同的主要技術文件之一,與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2.投標范圍2.1投標商將提供清單上列明的產品、配件及附件。并負責運輸,并負責通過驗收。2.2投標商所提供的產品,都是在其過去承接的工程中使用過的技術成熟的產品。3.執行標準3.1GB/T19001-2008ISO9001:2008《國家質量標準》3.2GB/T24001-2004ISO14001:2004《國家環境標準》3.3GB/T19022.1-2000《國家計量標準》3.4GB/T12706、GB/T18380.3《設計標準》3.5GB/T18380.1-2008、IEC60332《電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3.6GB/T3048-2007《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3.7GB/T3956-2008《電纜的導體》3.8GB/T19216-2003《在火焰條件下電纜或光纜的線路完整性試驗》3.9BS6207-20**《額定電壓750V及以下礦物絕緣電纜及終端》3.10GB/T13033-2007《額定電壓750V及以下礦物絕緣電纜及終端》3.11IEC60702-20**《額定電壓750V及以下礦物絕緣電纜及終端》3.12IEC364-5-523-1999《建筑物電氣裝置—布線系統載電纜流量》3.13GB/T16895.15-20**《建筑物電氣裝置—布線系統電纜載流量》3.14GB50217-200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3.15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3.16GB/T6995-2008《電線電纜識別標志》4.使用條件4.1運行條件系統標稱電壓U0/U750/750V系統最高運行電壓Um1kV系統頻率50Hz4.2運行要求電纜導體的額定運行溫度小于250℃在250℃高溫下電纜工作正常在950℃高溫下電纜正常工作達180分鐘電纜彎曲半徑不小于6倍電纜的實際外徑4.3運行環境條件海拔高度≤1000m環境溫度-25℃—+55℃運輸和儲運溫度-40℃—+55℃之間+105℃時礦物絕緣電纜短時內(≤24h)無損傷≤79%(+24.5℃時),相對濕度(25℃)≤95%地震烈度≤8度4.4敷設條件直接安裝在橋架或直接用夾子固定,所有電纜有足夠的強度以滿足施工需求,敷設條件符合設計的各類環境。4.5運輸和儲存的溫度為-40℃~+55℃之間,在短時內(≤24h)溫度達+105℃時,貨物無不可恢復的損傷。如在運輸、儲存過程中電纜受潮(如遇有雨水、漏水等情況),電纜性能不受影響或通過現場簡單處理達到出廠要求。4.6電纜使用壽命:不少于50年。5.技術條件5.1導體5.1.1電纜導體表面光潔,無油污,銅導體材料采用無氧銅桿,近似圓形實芯導體,符合IEC60228規定。5.1.2電纜銅材用符合GB/T5231規定的TU2級或T2級。5.1.3導體含銅量不小于99.95%。5.2絕緣5.2.1絕緣電工級氧化鎂,其電性能符合GB/T13033.1-2007要求。成品電纜絕緣粉緊密、均勻。5.2.2絕緣標稱厚度符合GB/T13033.1-2007的要求,絕緣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規定的標稱值,絕緣任一點最薄點的測量厚度不小于標稱值的80%-0.1mm。5.3銅護套5.3.1護套采用GB/T5231規定的TP級磷脫氧銅管和T2級銅管為材料。5.3.2電纜表面圓整,電纜不圓度小于5%。電纜不圓度=(電纜最大外徑-電纜最小外徑)/電纜最大外徑×100%。5.3.3標稱厚度和性能應符合GB/T13033.1-2007的規定,任一點最小厚度不小于標稱值,只要其與標稱值的差值不大于標稱值的10%。5.4.封端、電纜連接管等附件與電纜具有相同的防火性能,其防水等級不低于IP555.5電纜直流電阻(20℃時)滿足GB/T13033及IEC60702-20**的有關要求。5.6產品鑒定技術參數獲得國家指定的質量檢驗部門(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消防產品檢測中心等)的產品檢驗,且檢驗報告產品通過CQC認證。詳見鑒定證書。6試驗6.1每批電纜出廠前都進行出廠試驗和抽樣試驗。電纜在制造、處理、試驗、檢驗過程中,業主有權監造和見證,賣方不得拒絕,業主或業主委派的人員不對廠家的產品質量責任。6.2在出廠和抽樣試驗前30天,賣方預先通知業主,業主應在10天內答復賣方是否去見證,如業主放棄見證,則賣方把所做的試驗以試驗報告的形式提交給業主。6.3出廠試驗每批電纜出廠前,賣方必須對按GB/T13033-2007以及本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出廠試驗。出廠試驗報告除附在電纜包裝物以外,還匯總三份送達業主。出廠試驗項目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標準1導體直流電阻試驗GB/T3048.4-20072耐壓試驗GB/T3048.8-20073絕緣試驗GB/T3048.5-20076.4抽樣試驗項目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標準1結構檢查GB/T2951.1-20082交流電壓試驗GB/T3048.8-20076.5試驗報告詳見檢測報告。6.6安裝后的電氣試驗電氣線路工頻耐壓交流2500V/min;或者直流耐壓1500V/min,電纜能滿足BS6387的C、W、Z的要求。6.7安裝要求我公司將提供安裝方案及其相關安裝工具、附件,并根據招標方的要求指導安裝。7包裝儲運7.1產品由供方的檢查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出廠,每個出廠的包裝件上附有產品質量合格證和質保書,產品試驗報告和安裝使用說明書。7.2電纜包裝能經受在運輸、現場搬運中可能遭受的外力作用。電纜端頭有臨時性封端,并有防水密封保護。7.3每一交貨盤上將標明:盤號、電纜型號、規格、長度、重量、廠名、制造年月和標準編號。8、保修期間及其它工作電纜從現場驗收合格之日起保質期為24個月,在此期間內,我公司對所提供的產品實行三包。在保質期內,我公司免費提供現場指導人員咨詢費及現場指導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