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桿坑拉線坑基礎開挖作業(yè)指導書
一、技術措施
1.凡參加此次工作人員,都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工作過程中嚴肅認真,嚴禁打鬧戲笑。
2.凡登桿工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電工安全作業(yè)培訓、考試合格、適應高空作業(yè)要求的外線電工擔任,并持證上崗。
3.施工過程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與圖紙施工。
4.整個施工過程監(jiān)督工作落實到專人負責,負責人必須是由非常熟悉線路架設要求、走向及圖紙的人擔任。
5.所有需要使用的工器具、導線、金具、電桿、保險帶等都必須是正規(guī)生產(chǎn)廠家生產(chǎn)、經(jīng)試驗合格的安裝器材,并將其合格證、資料等認真保留存檔。
6.安裝器材必須經(jīng)過我礦的供應科、機電部驗收合格后方可安裝。
7.挖坑、立桿、拉線、緊線等必須按現(xiàn)場的設計圖紙施工。
8.在同一路所架設的同一段線路內(nèi),所采用的導線必須材料相同、型號相同、規(guī)格相同。
9.架空線路最邊上的導線,到建筑物的距離不小于7米。
10.各種橫擔、瓷瓶、設備線夾等金具的安裝必須符合架空線路安裝手冊的有關規(guī)定。
11.施工中所使用的金具必須經(jīng)過防銹處理,規(guī)格必須符合線路要求,不可勉強代用。
12.挖坑前應先調(diào)查地下管道、電纜等地下設施情況。立桿及修理桿坑時,應防止桿身滾動、傾斜,采用叉桿和拉繩時,拉繩和地面成夾角應為45°左右。
13.橫擔必須裝得水平,其傾斜度不得大于1%。
14.拉線盤的埋設要充分考慮電桿的受力方向及地形的影響。
15.根據(jù)不同桿型的需要,選擇拉線的應用類型;根據(jù)環(huán)境條件,選擇拉線的結構形式。
16.導線與絕緣子的貼靠方向規(guī)定是:對于直線部分,直線桿上的導線,必須貼靠同一方向;對于轉(zhuǎn)角部分,轉(zhuǎn)角桿上的導線,必須貼靠在絕緣子外側(cè),使導線轉(zhuǎn)角的拉力加在絕緣子上,不使綁線承受拉力。
17.電桿起立所需的立桿用工具和器具,應根據(jù)電桿的尺寸、荷重和起吊過程中的最大受力進行選擇。
18.導線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必須保證不打死彎,且不能損壞導線。
六、安全措施
1.電桿、導線、工器具、瓷瓶、金具等的運輸
⑴、材料的運輸指定專人進行清點,以免材料在運輸過程中造成丟失、盜走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⑵、施工過程中如需起吊,使用吊裝設備進行吊裝作業(yè)時,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關于起重吊裝作業(yè)的規(guī)定,并指定專人現(xiàn)場統(tǒng)一負責指揮,起吊點和起吊工器具的選擇必須經(jīng)試驗,保證其承受拉力大于所起吊重物重力的3倍以上。起吊中,重物下面嚴禁站人或通過。
⑶、運輸前指定專人對運輸?shù)缆愤M行調(diào)查,以確定運輸路線。對易發(fā)生事故的坡路、彎路等處,應向運輸人員及司機交待清楚。
⑷、裝運貨物,必須綁扎牢固。裝運重物或超高超長大件時,車箱內(nèi)不準坐人,禁止客貨混裝。
⑸、運輸及裝卸貨物,必須指定專人負責安全,起吊物下面不得站人,運輸過程中防止重心偏斜。
⑹、在運輸大件時,必須由安全現(xiàn)場負責人統(tǒng)一指揮。
⑺、用繩子牽引電桿及其它重物上坡時,必須將電桿及其它重物綁牢,繩子不得觸磨地面。電桿兩側(cè)5米內(nèi)不得有人。用專用運桿車運輸時,車廂兩旁不準坐人。
2.挖坑、立桿
⑴、挖坑在確定的位置挖,桿坑尺寸按照設計尺寸開挖。在氣象條件惡劣或土質(zhì)較松軟的環(huán)境中應適當增加坑深。
⑵、挖掘松軟土質(zhì)或流沙時,應保持其自然坡度,或用擋板、沉箱以防倒塌。此項工作至少有兩人在一起操作。
⑶、桿坑的邊緣不準堆放重物,以防壓塌基坑。
⑷、立桿要有專人指揮。立桿前現(xiàn)場負責人要向全體工作人員講明分工、立桿方法、注意事項,詳細說明指揮信號,并檢查工作人員熟悉信號程度。
⑸、立桿過程應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信號,并消除施工現(xiàn)場有礙立桿的一切障礙物。
⑹、在居民區(qū)和交通道路上立電桿時,要加設警界線并設專人看守。
⑺、起立電桿前,應清理場地。主牽引地錨、電桿中心、桿頂、尾繩應在一條直線上。
⑻、起吊電桿時,當起立的電桿稍離地面時,起吊暫停,對各受力點進行檢查,確認無問題后繼續(xù)起吊。
⑼、電桿起立過程中,除指揮人員和指定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撤出離電桿高度的1.5倍的距離以外。
⑽、電桿起立過程中,不準下坑找正,如要下坑,應暫停起立。工作人員必須站在起立電桿的兩側(cè),并有專人監(jiān)護。
⑾、在起立過程中,不準攀登電桿。當電桿起立60°后,應減緩速度,注意各側(cè)拉繩,及時調(diào)正。
⑿、如使用吊車立桿時,鋼絲繩套應吊在電桿的適當位置,防止電桿突然傾倒。
⒀、已經(jīng)起立的電桿,只有在桿基填土夯實、完全牢固后,方可撤去叉桿及拉繩。桿下工作人員應戴安全帽。
⒁、電桿立好后,立即進行調(diào)整找正工作。高桿采用經(jīng)緯儀校正,低桿采用垂球校正。校好后,清理現(xiàn)場無用工具,將桿坑填土夯實。
3.橫擔的安裝(分橫擔與電桿的安裝和絕緣子與橫擔的安裝兩部分)⑴、待上桿人員系好保險帶后才能用吊繩往桿上吊運安裝器具。
⑵、高空作業(yè)時,必須使用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并系好保險帶,保險帶應系在電桿或牢固的構件上,不得系在電桿端頭上。嚴防物體墜落,嚴禁上下拋擲工具和器材
⑶、用吊繩吊運安裝器具的時候,桿上人員要加倍小心,精力集中,以防器件不慎滑落,掉下傷人。
⑷、在地面拉吊繩往桿上運器件的人員要注意其速度,不能忽快忽慢,并隨時注意器件的位臵及偏斜方向,及時調(diào)正。在快拉到頂端的時候,要放慢速度,以免器件波動傷及桿上人員。
⑸、橫擔與電桿的安裝部位,必須裝有一塊弧形墊鐵,以防止橫擔傾斜。⑹、在直線段內(nèi),每檔電桿上的橫擔必須互相平行。
⑺、單橫擔的安裝,根據(jù)電力的輸送方向統(tǒng)一安裝靠向。
⑻、絕緣子與橫擔之間盡可能墊入一層薄橡皮,以防固緊螺栓時壓崩絕緣子,絕緣子不應倒裝,應使裙邊朝向下方。
⑼、螺栓應由上向下插入絕緣子中心孔,螺母要擰在橫擔下方,螺栓兩端均需套以墊圈。
⑽、螺母要盡可能擰緊,但不要壓碎絕緣子,切不可在螺栓尾端扳擰(即在絕緣子頂端),以防扳手打滑時擊碎絕緣子。
⑾、起吊裝有絕緣子的橫擔上桿時,要防止絕緣子碰撞電桿而被擊碎。
4.放線、緊線、打拉線(拉線應與導線同時進行安裝)
⑴、放線、緊線工作,均應設專人統(tǒng)一指揮,有統(tǒng)一信號,緊線工具及設備應保持性能良好。
⑵、放線要有專人領線,并時刻注意信號。放線用的滑車要轉(zhuǎn)動靈活。放線軸應有防止被拉跑的措施,并設專人看守。放線的中途也要設人照管,以防導線在地上擦傷。
⑶、放線、緊線遇有障礙時,工作人員應站在導線外側(cè),并發(fā)出信號,不得跨在導線上或站在導線角的內(nèi)側(cè)。
⑷、放線、緊線過程中,跨越架必須設專人看守,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立即發(fā)出停止過線信號。
⑸、搭架用的繩索一般用麻繩和棕繩,但要防止導線磨斷繩索。接近帶電體部分,禁止使用鐵絲綁扎。
⑹、在帶電線路上搭跨架的操作人員應站在架子外側(cè)。
⑺、跨越架與帶電體最小距離不得低于1m。
⑻、待上桿人員系好保險帶后才能開始用吊繩吊拉線上桿。
⑼、在地面拉吊繩的人員要掌握其速度,以免拉線飛彈傷人。
⑽、桿上人員要將拉線用線夾固定牢固,與拉線抱箍的連接要牢固可靠,以免滑落掉下傷人。
⑾、在收緊拉線的時候,不能過緊或過松,以免因此使電桿受力不均勻,存在傾斜隱患,更不可把電桿拉斜。
未述部分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2009版和外線電工技術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
篇2:園林景觀工程挖掘植穴開挖溝槽工序作業(yè)指導書
園林綠化景觀工程挖掘植穴、開挖溝槽工序作業(yè)指導書
一、工藝過程及施工要點
(一)工具配置:鋤頭、鏟子、鐵鍬、挖掘機等。
(二)施工過程及要點:
1、由施工員負責安排施工人員用鋤頭、鏟子、鐵鍬、挖掘機等工具,到已定位定點的地方進行挖掘。
2、樹穴的形狀以正方形或圓柱體為主,圖形的幾何中心點即為定點放線位置,樹穴的規(guī)格應根據(jù)樹木土球大小來確定,一般樹穴的直徑比規(guī)定的土球直徑要大20―30cm。
3、開挖預埋管線溝槽寬度,一般情況比以定點放線的灰線為中心線向兩邊拓寬至設計要求溝槽的寬度要寬一些。深度比設計要求的深度要深一點。
4、對于花壇、綠籬、植穴,按設計要求確定放線范圍,或植穴形狀,綠籬以帶狀為主,花壇以幾何形狀為主,在花壇、綠籬周邊須留3―5cm寬,3―5cm深的保水溝,在放線范圍內(nèi)進行翻挖,松土,一般深度為15―30cm。
5、對于不能挖掘的植穴,應通知設計人員,結合現(xiàn)場具體情況移位挖掘。
6、挖掘的土一般置于植穴周圍或溝槽兩邊,對挖掘的石塊,雜物及不適合種植的土壤進行清理。
二、相關驗收內(nèi)容和標準:
1、樹的規(guī)格質(zhì)量。
2、變更植穴質(zhì)量。
3、花壇、綠籬、植穴質(zhì)量。
4、雜物、石塊清理度。
5、按公司相關質(zhì)量檢查要求進行檢查,并記錄相關檢查結果。
三、注意事項:
注意設計施工圖與現(xiàn)場具體情況的結合,對不能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的地方,提出合理建議。
篇3:開挖溝槽(PVCU管)埋管作業(yè)指導書
開挖溝槽埋管(PVC-U管)作業(yè)指導書
1.開挖溝槽
1.1槽底寬度應為管外徑+0.4m。
1.2溝槽開挖時,應嚴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擾動基面。挖掘機挖至距基底20cm時,采用人工繼續(xù)開挖直至標高。
1.3槽底不得受水浸泡。
1.4、開挖溝槽質(zhì)量標準:
1.4.1槽底松散土、淤泥、大塊石等雜物必須清除,保持槽底不浸水。
1.4.2溝槽允許偏差見表: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范圍/點數(shù))檢驗方法
1槽底高程-30mm兩井之間3用水準儀測量
2槽底中線/每側(cè)寬度不小于規(guī)定兩井之間6掛中心線用尺量,每側(cè)計3點
3溝槽邊坡不陡于規(guī)定兩井之間6用坡度尺檢驗,每側(cè)計3點
2.管道基礎
2.1管道基礎選用的材料及厚度應符合設計的本工程施工圖設計要求。
2.2基礎應夯實緊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礎在接口部位,應預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隨即用相同材料填實。
2.3管道基礎質(zhì)量標準
2.3.1管道基礎不得鋪筑在淤泥或松填土上。
2.3.2管道基礎應表面平整,兩井之間應順直。
2.3.3管道基礎允許偏差見表:
順序項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范圍/點數(shù))檢驗方法
1基礎中線/每側(cè)寬度+10mm/0mm10m2掛中心線用尺量,每側(cè)計1點
2基礎厚度+10mm/0mm10m2用尺量,每側(cè)計1點
3基礎高程+10mm/-20mm10m2用水準儀測量,每側(cè)計1點
3.管道鋪設
3.1鋪管
3.1.1待用的管節(jié)應按產(chǎn)品標準進行逐節(jié)質(zhì)量檢驗,不符合標準者不得使用,并應做好記號,另行處理。
3.1.2管節(jié)現(xiàn)場搬運一般可用人工搬運,搬運時必須輕抬輕放。嚴禁管材在地面上拖拉。
3.1.3下管可由人工進行,由地面人員將管材傳遞給溝槽底施工人員。對大開挖溝槽,也可用非金屬繩索系住管身兩端,保持管身平衡勻速溜放,使管材平穩(wěn)地放在溝槽內(nèi),嚴禁將管材至槽邊翻滾入槽內(nèi)。起重機下管時,應用非金屬繩索扣系住,嚴禁串心吊裝。
3.1.4管材宜將插口順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裝,安裝一般由下游往上游進行。
3.1.5管材可按需要長度,用手鋸截斷,斷口應修邊。
3.2橡膠圈接口
3.2.1橡膠圈的位置應放置在管道插口第二至第三根筋之間的槽內(nèi)。
3.2.2接口時,先將承口的內(nèi)壁清理干凈,并在承口內(nèi)壁及插口橡膠圈上涂上潤滑劑,然后將承插口端的中心軸線對齊。
3.2.3接口方法:一人用棉紗繩吊住B管的插口,另一人用長撬棒斜插入基礎,并抵住管端端部中心位置的橫檔板,然后用力將B管插口緩緩插入A管的承口至預定位置。
3.2.4管道接口后,應復核管道的高程和直線使之符合設計要求。
3.2.5鋪管和接口質(zhì)量標準
3.2.5.1管道應順直,管底坡度應符合設計,不得有倒落水。管道鋪設線允許偏差見表: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
1中心線20mm
2管底標高+20mm-10mm
3承口插口間外表隙量<9mm
3.2.5.2接口橡膠圈到位有兩種檢驗方法:
一是在插口端一定位置(一般長約23cm)劃出標志線,安裝時檢查該標志線是否到位。
二是聽聲音,一般到位時,插口與承口接觸會發(fā)出撞擊的聲音。
三磅水檢驗質(zhì)量標準
壓力管道必須根據(jù)設計水壓力要求作磅水檢驗。磅水檢驗采用抽查方法進行。
管道磅水允許滲水量如下表:
管徑(mm)允許滲水量磅筒磅水(cm/10m.分鐘)
∮3001.5
∮4002.2
3.3管道與閥井的連接
3.3.1管道與閥井的連接采用短管,閥井短管外露部分宜小于600mm。
4.溝槽復土
4.1溝槽復土應在管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進行。溝槽復土應及時,防止管道暴露時間過長造成損失。
4.2溝槽復土應該遵循以下規(guī)定:
4.2.1管頂30cm范圍內(nèi),必須用人工回填,嚴禁機械推土回填。
4.2.2回填先從管底與基礎結合部位開始,沿管胸腔兩側(cè)同時對稱分層回填并夯實,每層回填高度不超過20cm,直至管頂以上30cm。回填材料質(zhì)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4.2.3若采用推土機或碾壓機械碾壓,管頂以上的復土厚度不應小于70cm.
4.3溝槽復土密實度標準:
4.3.1溝槽回填粗砂干重量見表:
順序項目干重度檢驗頻率(范圍/點數(shù))檢驗方法
1胸腔部分≥16KN/m3兩井每層一組(3點)用∮16鋼筋0.7m/高處自落檢測
2管頂以上(500mm)≥16KN/m3兩井每層一組(3點)
用∮16鋼筋0.7m/高處自落檢測
4.3.2溝槽回填土密實度:
4.3.2.1胸腔回填土壓實度在道面下:98%
在端安全道土面區(qū):95%
在其它土面區(qū):95%
4.3.2.2溝(管)頂以上的回填土,在緊靠溝(管)頂上面50cm深度內(nèi),為了不使壓實機械損壞溝(管),可分為薄層用人工夯實到規(guī)定密實度。
5.管材
5.1一般規(guī)定
5.1.1管材、橡膠圈等材料,應符合現(xiàn)行產(chǎn)品標準,具有質(zhì)量檢驗部門的產(chǎn)品合格證和產(chǎn)品性能說明書,并應表明生產(chǎn)廠家、規(guī)格和生產(chǎn)日期。
5.1.2承插接口密封用橡膠圈,必須與管材規(guī)格配合。
5.2管材質(zhì)量
5.2.1管材要求外觀顏色一致,內(nèi)壁光滑平整。管身不得有裂縫,筋的連接缺損不得超過2條,管口不得與破損、裂口、變型的缺陷。
5.2.2管材的端面應平整,與管中心軸線垂直,軸線不得有明顯的彎曲出現(xiàn)。管材插口外徑、承口內(nèi)徑的尺寸及園度必須
符合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
5.2.3管材內(nèi)壓強度及剛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5.2.4管道接口用橡膠圈性能、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橡膠圈外觀應光滑平整,不得有氣孔、裂縫、卷皺、破損、重皮和接縫現(xiàn)象。
6.裝卸、運輸和堆放
6.1管材、管件在裝卸、運輸和堆放時應避免撞擊,嚴禁拋投。
6.2管材成批運輸時,承口、插口應分層交錯排列,并應捆扎穩(wěn)固。
6.3管材堆放應遮陽,承口與插口應間隔齊排列,兩端用木楔塊塞穩(wěn)妥。
6.4橡膠圈在保存及運輸中,不得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