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三盤安裝混凝土電桿施工技術措施

三盤安裝混凝土電桿施工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2931

1概述:本工程架空線路共有?C、D兩條35KV線路,線路全長24.086㎞。其中雙回路段長度為2.015㎞,單回路段長度22.07㎞。全線共有桿塔123基,其中:單回路直線桿9基;單回直線塔43基;單回轉角桿14基;單回路轉角塔43基;雙回路直線塔7基;雙回路轉角塔3基;T接塔4基。主線導線選擇JL-G1A-240/30型鋼芯鋁絞線;支線路選擇JL-G1A-120/25型鋼芯鋁絞線。2編制依據:1、《35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73-92)2、《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J50233-2005)3、《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工程施工質量及評定規程》(DL/T5168-20**)3三盤安裝3.1卡盤安裝3.1.1配電線路的電桿要受荷載、地勢和土質影響,為滿足桿基的穩定性,需設置卡盤對基礎進行補強。卡盤設置應符合以下規定:3.1.2直線桿的卡盤應與線路平行,并應在線路電桿左、右側交替埋設。3.1.3將卡盤放在桿位,核實卡盤埋設標高及坑深,將坑底找平并夯實。

3.1.4將卡盤放入坑內,穿上抱箍,墊好墊圈,用螺母緊固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

3.1.5卡盤上口距地面不慶小于350mm。

3.1.6轉角桿應分為上、下二層埋設在受力側;終端桿卡盤應埋設在承力側。3.2底盤安裝3.2.1底盤置于基坑底時,坑底表面應平整,雙桿兩底盤中心的根開誤差不應超過30mm,兩桿坑深度高差不應超過20mm。

3.2.2重量小于300kg時,可采用人工作業,用撬棍將底盤撬入坑內,若地面土質松軟時,應在地面鋪設木板或平行木棍,然后將底盤撬入基坑內。底盤重量超過300kg時,可采用吊裝方式將底盤就位。

3.2.3底盤找正:單桿底盤找正方法。底盤入坑后,采用鋼絲(20號或22號),在前后輔助樁中心點上連成一線,用鋼尺在連線的鋼絲上測出中心點,從中心點吊掛線錘,使線錘尖端對準底盤中心。如產生偏差應調整底盤,直到中心對準為止。然后用土將底盤四周填實,使底盤固定牢固。找正后的底盤位置允許值35~220kV線路不應超過下表:兩底盤根開距離±30mm兩底盤邁步30mm3.2.4底盤找正合格后應沿其四周填土夯實至底盤表面,以防止起吊電桿時引起位移。

3.3拉線盤3.3.1拉線盤的埋設方向應符合設計規定,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應滿足下列規定:

3.3.2沿拉線方向其左、右偏差值不應超過拉線盤中心至相對應電桿中心水平距離的1%。

3.3.3沿拉線安裝方向,其前、后允許位移值:當拉線安裝后其對地夾角值與設計值之比不應超過1°,個別特殊地形需超過1°時應由設計單位提出具體規定。

3.3.4對于*型拉線,拉線盤的安裝應有前后方向的位移(一般在施工圖中就已給出,按圖施工即可),拉線安裝后交叉點不得相互磨碰。

3.3.5拉線盤安裝時,應將拉線棒、拉線U型環與拉線盤連接好后方可進行,必要時應進行防腐處理。

3.3.6拉線盤找正:拉線盤找正方法。拉線盤安裝后,將拉線棒方向對準桿坑中心的標桿或已立好的電桿,使拉線棒與拉線盤成垂直,如產生偏差應找正拉線盤垂直于拉線棒(或已立好的電桿),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拉線盤找正后,應按設計要求將拉線棒埋入規定角度槽內,填土夯實固定牢固。4電桿組立施工4.1排桿布置的一般要求4.1.1場地平整及支墊。電桿排桿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平整,對松軟土質的,支點位置應夯實;每節電桿的支點位置墊以沙袋和方木等;對電桿各支點位置進行操平找正,保證電桿各支點位置在同一直線上。4.1.2電桿檢查及調整。電桿運到桿位后,作業人員核對桿型、桿段是否符合施工圖的要求。檢查電桿質量是否滿足規范要求。4.1.3電桿布置及排桿。電桿排放在有馬道的一方;兩下節電桿與坑口距離相等;兩電桿中心線應與線路中心線或轉角桿二等分線平行;根開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先排放下節,然后依次向上排列。4.2施工作業4.2.1平整夯實場地;4.2.2核對電桿型號、核查質量;4.2.3電桿排放到位、支墊。用木杠、撬棍、繩索等將桿段排放到位,撬動或滾動桿段時,應有專人指揮,防止桿段滾動或杠棍脫落傷人,用沙袋、方木等支墊好每節電桿,操平找正、焊口對接,后由測工使用儀器或目視法將桿段操平找正。4.3焊接施工作業4.3.1焊接施工4.3.1.1電焊機的外殼應接地;4.3.1.2清除干凈作業點周圍5m內的易燃易爆物品;4.3.1.3電焊機應放置在干燥場地,并設防雨罩;4.3.1.4每臺電焊機均應設配電箱,配電箱外殼應接地;4.3.2施工方法4.3.2.1復查電桿質量、調整電桿。4.3.2.2開挖焊接作業坑,清除焊口鐵銹、油脂及雜物。4.3.2.3焊接電桿時焊接人員應具有資格操作證的人員進行作業,一般先在每個焊口對稱點焊3-4處,點焊與正式焊接應使用相同焊條,點焊后的電桿應檢查是否被點焊拉彎,正式焊接焊接應對稱分層焊接。4.3.2.4每個焊接結束后,應打上鋼印,并作防腐處理。4.4電桿組裝4.4.1作業前平整場地,復核根開尺寸,再次檢查電桿質量及排、焊質量,檢查叉梁、組件等質量。4.4.2橫擔組裝4.4.2.1找正橫擔中段組裝位置,左右橫擔頭與中段對接,用橫擔穿心螺栓連接橫擔和電桿;4.4.2.2調緊、調直橫擔立桿,使橫擔兩頭稍向電桿頭部傾斜。4.4.2.3地線支架安裝,找正地線支架安裝位置,左右頂架分別與電桿、橫擔連接。4.4.2.4叉梁安裝,先安裝上端,再連接中心,后安裝下端。4.5.2立桿4.5.2.1砼桿采用吊車組立,其吊點應綁扎在桿身的4/6處,砼桿組立完成后應符合下列規定:4.5.2.1.1電桿根部中心與線路中心線的橫向位移:直線桿不得大于50毫米,轉角桿應向外角側預偏100毫米;4.5.2.1.2導線緊好后,直線桿頂端在各方向的最大偏移不得超過桿長的二百分之一;轉角桿應向外角中心線方向傾斜100-200毫米;4.5.3拉線安裝4.5.3.1普通拉線與電桿夾角一般為45°受地形限制時不應小于30°.4.5.3.2拉線裝設方向:30°及以內的角度桿設合力拉線,拉線應設在線路外角的平分線上;30°以上的轉角桿拉線應按線路方向分設,每條拉線應向外角的分角線方向移0.5-1米;終端桿的拉線應在線路中線的延長線上。拉線埋設深度為2米。4.5.3.3拉線的上把連接金具采用楔型線夾與U-12型環連接,下把采用UT型線夾連接,線夾舌頭與拉線的接觸應緊密無縫,線夾的凸肚應在尾線側,拉線的彎曲部分不應有明顯的松股,有松股不超過1毫米縫隙;UT型線夾上帽向鋼絞線端頭方向200毫米處開始綁扎(10#鐵線),綁扎10道,擰3個花小辮,綁扎應嚴密,最寬處縫隙不得超過1毫米,余線剪去,留頭長度200毫米,余頭不得有破股。4.5.4拉線安裝后應符合下列規定:4.5.4.1拉線與拉線棒應呈一條直線;4.5.4.2*型拉線的交叉點處應留足夠的空隙,避免相互磨碰;4.5.4.3拉線的對地夾角允許偏差應為1°;4.5.4.4UT型線夾帶螺母后的螺桿必須露出螺紋,并應留有不小于1/2螺桿的可調螺紋長度,以供運行中調整;UT線夾安裝后應將雙螺母擰緊并應裝設防盜帽;4.5.4.5組合拉線的各根拉線應受力均衡;

篇2:供電電桿選擇埋設安全技術措施

供電電桿選擇及埋設安全技術措施

1)電桿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桿。鋼筋混凝土電桿不得露筋,并不得有環向裂紋和扭曲等缺陷占若采用木桿和木橫擔,其材質必須堅實,不得有腐朽、劈裂及其他損傷。木桿總長度不宜小于8m,梢徑不宜小于140m。

2)電桿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不得有傾斜、下沉及桿基積水等現象,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加底盤或卡盤。

②回填土時應將土塊打碎,每回填O.5m夯實一次。桿坑應設防沉土臺,其高度應超出地面O.3m。

③電桿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宜符合表15―1的規定。

表15―1電桿埋設深度(單位:m)

桿高89lO111213

埋深1.51.61.71.81.92.O

④嚴寒地區應埋在凍土層以下。

3)拉線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拉線坑的深度宜為1.2~1.5m。

②拉線與電桿的夾角不宜小于45。,當受到地形限制時不得小于3000

③終端桿的拉線及耐張桿承力拉線與線路方向應對正;分角拉線與線路分角方向應對正;防風拉線與線路方向應垂直。

④拉線從導線之間穿過時,應裝設拉線絕緣子。拉線絕緣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2.5m。

篇3:立拆換電桿作業規程辦法

立、拆、換電桿作業規程

第一條人工、機械立桿、換電桿,都應了解周圍環境;不準非作業人員進入現場。在鐵路、道路、廠礦、學校附近及繁華地區,必須設專人維持秩序,保障安全。

第二條人工立、換電桿:

1.必須專人負責組織,統一指揮,明確分工,各負其責,齊心合力;

2.先檢查桿坑是否夠深,坡道(碼道)挖的是否合適,同時檢查工具、機具是否齊全、牢固;

3.作業人員應事先明確電桿的起立方向,防止觸碰房檐或其它設施和用戶燈線、電力線。

4.在山坡上或地勢不平地區立桿或立較長電桿,必須使用夾扛和栓幌繩。

第三條拆電桿:

1.拆除電桿,必須先拆移桿上的線條和桿上設備及拉線,然后方可拆除電桿;

2.上電桿前,應先檢查電桿根部是否牢固,若有傾倒可能,必須在拆除線條前打臨時拉線或用桿叉支穩妥。

3.拆電桿前,應有措施和方案,防止觸碰附近電力線和其它設施。

4.人工拆電桿必須用繩索拉住,防止自由傾倒。使用吊車拔電桿應先試拔,若不動,可能是桿根設有橫木或卡盤,此時,不準再用吊車拔電桿。

第四條更換電桿:

1.更換電桿時,如果在舊電桿上掛滑輪來吊立新桿,應先檢查舊桿桿根是否牢固,若已腐朽,應設置臨時拉線。

2.新桿立起后與舊桿捆扎在一起,再上桿拆、移線條和附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