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桅桿登高安全作業措施
(一)、高處作業的基本定義
1、高處作業: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墜落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
2、墜落高度基準面:至最低墜落著落點的水平面,稱為墜落高度基準面。
3、墜落最低著落點:在作業位置可能墜落到的最低點。
4、高處作業高度:作業區各作業位置至相應墜落高度基準面之間垂直距離中的最大值。
(二)、墜落預防
所謂墜落事故,是指人在作業時,受重力作用落下造成的傷害事故。
高處墜落事故分析主要有四個方面:管理因素、安全設施因素、行為因素及環境因素等。
1、管理因素
(1)、管理素質制度不完善,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工作責任制不落實,執章不辦,檢查不嚴。在搶工程進度時,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2)、安全措施: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中,未考慮安全措施;或雖有措施但措施不明確、不具體,針對性差;施工前未作交底或交底不詳。
(3)、宣傳教育:安全技術培訓不夠,安全宣傳不力,安全教育馬虎。
(4)、體檢制度:未能認真執行高處作業人員定期體檢的制度,或體檢馬虎,使患有高血壓、貧血、心臟病、癲癇等病癥的人從事高處作業;或作業人員疲勞過度。
2、安全設施因素
(1)、安全帶:作業時未系安全帶,安全帶損壞,無掛點,沒系或走動時未系安全帶。
(2)、安全網:安全網損壞,不嚴密,支架不牢,張掛不符和要求,或根本未張掛。
(3)、登高設施位置不當,未設或損壞。
(4)、安全警示不醒目、損壞或未設,造成人員闖入危險區域而受到意外傷害。
3、行為因素
(1)、操作怕麻煩、圖省事,違章蠻干,用力過猛,站在不安全處作業。
(2)、穿著衣著不符合安全要求,穿硬底、帶釘易滑的鞋靴。
(3)、休息睡在腳手架、吊車梁及高處平臺上、屋面上、倚坐欄桿上嬉鬧。
4、環境因素
(1)、惡劣氣候。
(2)、作業點光線暗淡。
(3)、距高壓電線近。
(4)、附近工廠排放煙、塵及有害氣體。
三、高處作業的一般安全規定
1、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要定期體檢。經醫生診斷,凡患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以及其它不適應高處作業的疾病者,不得從事高處作業,疲勞過度、情緒異常的人不宜登高作業,飲酒后禁止登高作業。
2、高處作業衣著要靈便,禁止穿硬底鞋和帶釘易滑的鞋、靴。
3、高處作業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穩,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套)內,上下傳遞物件禁止拋擲,垂直交叉作業時,應增設安全隔離層。
4、遇六級以上大風時,禁止露天進行高空作業。
5、登高前,施工負責人應對全體人員進行現場安全教育。
6、高空作業時,操作人員必須栓安全帶,入場人員必須戴安全帽。應站在比較安全的位置上,當一旦發生意外時,不致于被碰傷或在緊急情況下有躲避的余地。
7、檢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帶、梯子、跳板、腳手架、防護板、安全網)必須安全可靠,嚴禁冒險作業。
8、高空作業區地面要劃出禁區,用竹籬笆圍起,并掛上“閑人免進”、“禁止通行”等警示牌。
9、在拉線塔和斷面小的塔上作業,安全帶應栓在牢固的主材料上。嚴禁將安全帶栓在饋線或線卡上,以防斷裂而發生意外。
10、靠近電源(低壓)線路作業前,應先聯系停電。確認停電后方可進行工作,并應設置絕緣檔壁。作業者最少離開電線(低壓)2公尺以外。禁止在高壓線下作業。
11、高空作業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須裝入工具袋。上下時手中不得拿物件;并必須從指定的路線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擲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將易滾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腳手架上;不準打鬧。工作完畢應及時將工具、零星材料、另部件等一切易墜落物件清理干凈,以防落下傷人。
12、要處處注意危險標志和危險地方。夜間作業,必須設置足夠的照明設施,否則禁止施工。
13、嚴禁坐在高空無遮欄處休息,防止墜落。
14、進行高空焊接、氧割作業時,必須事先清除火星飛濺范圍內的易燃易爆器。
15、如有雨水、冰、雪,要采取有效防滑措施,并經安全員檢查同意后方可開工。當雨天、結凍積雪嚴重無法清除時,停止高空作業。
篇2:桅桿式起重機使用安全技術規定
1桅桿式起重機應按國家有關規范規定進行設計和制作,經嚴格的測試、試運轉和技術鑒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安裝起重機的地基、基礎、纜風繩和地錨等設施,必須經計算確定。纜風繩與地面的夾角應在30°~45°之間。纜風繩不得與供電線路接觸,在靠近電線附近,應裝設由絕緣材料制作的護線架。
3在整個吊裝過程中,應派專人看守地錨。每進行一段工作后或大雨后,應對桅桿、纜風繩、索具、地錨和卷揚機等進行詳細檢查,發現有擺動、損壞等不正常情況時,應立即處理解決。
4桅桿式起重機移動時,其底座應墊以足夠的承重枕木排和滾杠,并將起重臂收緊處于移動方向的前方,傾斜不得超過10°,移動時桅桿不得向后傾斜,收放纜風繩應配合一致。
5卷揚機的設置與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卷揚機的基礎必須平穩牢固,并設有可靠的地錨進行錨固,嚴格防止發生傾覆和滑動。
2)導向滑輪嚴禁使用開口拉板式滑輪。滑輪到卷筒中心的距離,對于帶槽卷筒應大于卷筒寬度的15倍;對于無槽卷筒應大于20倍,并確保當鋼絲繩處在卷筒中間位置時,應與卷筒的軸心線垂直。
3)鋼絲繩在卷筒上應逐圈靠緊,排列整齊,嚴禁互相錯疊、離縫和擠壓。鋼絲繩纏滿后,不得超出卷筒兩端擋板。嚴禁在運轉中用手或腳去拉、踩鋼絲繩。
4)在制動操縱桿的行程范圍內不得有障礙物。作業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得離開卷揚機,并禁止人員跨越卷揚機鋼絲繩。
篇3:桅桿式起重機操作安全技術交底(2)
桅桿式起重機安全操作技術交底(二)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設備名稱:桅桿式起重機
作業內容:
交底部門:交底人:施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接受交底班組或員工簽名:
交底內容:
1.桅桿式起重機的卷揚機應符合JGJ33-20**第4.7節的規定。
2.起重機的安裝和拆卸應劃出警戒區,清除周圍的障礙物,在專人統一指揮下,按照出廠說明書或制定的拆裝技術方案進行。
3.安裝起重機的地基應平整夯實,底座與地面之間應墊兩層枕木,并應采用木塊楔緊縫隙。
4.纜風繩的規格、數量及地錨的拉力、埋設深度等,應按照起重機性能經過計算確定,纜風繩與地面的夾角應在30°~45°之間,纜繩與桅桿和地錨的連接應牢固。
5.纜風繩的架設應避開架空電線。在靠近電線的附近,應裝有絕緣材料制作的護線架
6.提升重物時,吊鉤鋼絲繩應垂直,操作應平穩,當重物吊起剛離開支承面時,應檢查并確認各部無異常時,方可繼續起吊。
7.在起吊滿載物前,應有專人檢查各地錨的牢固程度。各纜風繩都應均勻受力,主桿應保持直立狀態。
8.作業時,起重機的回轉鋼絲繩應處于拉緊狀態。回轉裝置應有安全制動控制器。
9.起重機移動時,其底座應墊以足夠承重的枕木排和滾杠,并將起重臂收緊處于移動方向的前方。移動時,主桿不得傾斜,纜風繩的松緊應配合一致。
補充作業指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