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期施工方案范本
1、編制依劇
1.1施工圖紙
圖紙名稱圖紙內容工程號歸檔日期設計單位
北京××工程施工圖紙建施1~60602×年×月北京××建筑設計院
結施1~62
1.2主要規范、規程:
序號規范、規程名稱發布日期施行日期規范/規程編號
1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20**-03-0520**-04-01GB50204-20**
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1997-11-191998-06-01JGJ104-97
1.3施工組織設計:
施組名稱編制日期編制人
北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年×日×××、×××
2.工程概況
序號項目內容
1工程名稱北京××工程
2工程地址北京市××區××路
3建設單位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4設計單位北京××建筑設計院
5監理單位北京××建設監理公司
6監督單位北京市質量監督總站
7施工單位北京××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項目經理部
8施工范圍土建、給排水、采暖、通風、消防及報警、動力、照明、有線電視、電話、計算機網布線(其中有線電視、電話工程,只做預埋管、箱、盒,穿管線)工程,與室外相連的管線做至外墻抽線外2.5m
9基本情況工期承包方式質量目標
707天中標價加培減概算結構長城杯、竣工魯班獎
10工程概況建筑規模占地面積19475m2建筑面積82340m2
層數地下16層,地下3層
建筑檐高60m
標高±0.00053.00室外52.3基底-13.2
建設功能寫字樓38750m2,商業建筑20856m2圖書館6000m2
結構類型框架-剪力墻
基礎形式筏板基礎
3.施工部署
根據現場場地及施工安排,基槽開挖及邊坡護壁于11月上旬結束,下一步(冬施)將進行墊層施工及基礎施工。
3.1施工準備
3.1.1冬季施工時間: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5℃或11月15日,為冬施開始日期;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高于5℃或3月15日,為冬施工結束日期。現場應于11月初即開始對大氣進行測溫,上述兩個條件有一個達到即確定為冬施的起、止日期。
3.1.2根據目前的施工情況,熟悉掌握各部位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把各種費用降到最低點。
3.1.3通過計算并結合工程特點,根據初冬(11月15日一12月15日)和嚴冬(12月15日一次年2月底以大氣溫度不低于—10C為標準)各時期的氣溫,選用合理的添加劑和保溫措施。
3.2現場準備
3.2.1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材料部門提前組織有關機具、外加劑和保溫供暖設備、材料的進場。
3.2.2對各種加熱的設備、保溫材料仔細檢查其安全可靠性。
3.2.3工地臨時供水管道做好保溫防凍工作。
3.2.4做好冬期施工砼、砂漿及外加劑的試驗配驗工作,檢查施工配合比。
3.3組織實施
3.3.1組織有關人員學習各施工方案,并向具體操作人員交底。
3.3.2進入冬期施工對砼試驗,保溫人員專門組織技術培訓,學習本工作范圍的有關知識,明確職責,專人負責。
3.3.3安排專人進行氣溫觀測,做好記錄與氣象部門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天氣情況,防止寒流襲擊,積極采取措施,現場設置測溫百葉箱。
4.冬期施工技術措施
4.1釬探施工
4.1.1基土在冬季施工時,為防止基土受凍基底預留20cm土待基槽驗收完畢后由人工清理,其上滿一層阻燃草纖被保溫。
4.1.2基土釬探時,每打幾個孔后及時恢復覆蓋保溫材料,不得大面積掀蓋,以免基土受凍。
4.1.3人工清理預留土層與墊層混凝土澆筑分區流水進行,不得將基土長時間暴露,預留土清理后混凝土澆筑前同樣覆蓋一層阻燃草纖被保溫。
4.2墊層及底板施工
4.2.1鋼筋工程
4.2.1.1鋼筋加工要按規范操作,在運輸、加工過程中要輕拿輕放,以避免造成刻痕,撞擊凹陷。
4.2.1.2鋼筋接頭及澆筑砼前將鋼筋上的冰雪凍塊清理干凈。
4.2.1.3對澆筑完砼面的預留鋼筋上的砼及時清理干凈。
4.2.1.4鋼筋負溫焊接,采用電弧焊焊接方法。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施焊。
4.2.1.5雪天或施工現場風速超過5.4m/s(3級風)焊接時,采用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卻的接頭不要碰到冰雪。
4.2.2模板工程
模板保溫措施:反梁、墻、柱模板采用掛阻燃草纖被保溫,頂板隨砼澆筑隨鋪一層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纖被覆蓋保溫。砼達到設計強度30%后方可拆除保溫,砼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表面溫度與外
部溫度之差在15℃以內為安全;如溫差超過15℃時,加強保溫措施,即加強塑料薄膜和草纖的覆蓋厚度,提高表面和外部的溫度,直至砼在養護期內緩慢冷卻,確保內外溫差不會超過15℃時即可拆除保溫。柱、墻模板在砼溫度降至513,強度達設計強度時即可拆除,梁、板模板待砼強度邊100%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撐,模板拆除后砼表面加臨時覆蓋,以保證砼緩慢冷卻。
4.2.3砼工程
冬施期間結構部分全部采用商品砼,砼在冬施過程中采用綜合蓄熱法,為保證冬施工程質量,對砼加熱、攪拌、運輸、澆筑及養護作如下要求:
4.2.3.1冬施用于攪拌砼的砂、石、水泥均應保持正溫。采用32.5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用暖棚存放,并不得直接接觸80℃以上的熱水。水泥不得直接加熱。
4.2.3.2拌制砼采用加熱水的方法,水溫不大于80℃,若達不到熱工計算的要求,則采用骨料加熱法,骨料的加熱溫度不得超過50℃,具體溫度值由熱工計算確定。
4.2.3.3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等凍結物及易凍裂的礦物質,含泥量不得超過規定值,摻含鉀、鈉離子早強型防凍劑時砼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4.2.3.4嚴格控制水灰比,不得大于0.6,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由骨料帶人的水分及外加刑溶液中的水分均應從拌和水中扣除。
4.2.3.5外加劑采用無鹽類防凍劑,大體積混凝土加用引氣劑或引氣減水劑,配置防凍劑溶液要有專人負責,嚴格控制防凍劑等外加劑摻量。外加劑必須使用符合設計規范規定,并經公司中心試驗室的同意,并符合《混凝土外加刑應用技術規范》(GB8075、GB8076)的規定,方準使用.
4.2.3.6砼拌制前,應用熱水沖洗攪拌機,砼攪拌時間取常溫攪拌時間的1.5倍,砼的運距要盡量縮短,同時要做好砼罐車及泵管的保溫工作.
4.2.3.7要求砼出攪拌機的溫度不低于10℃,入模溫度不低于5℃。
4.2.3.8砼要充分攪拌后再缺車,每盤攪拌時間不少于180秒,不要任意加水。若發生離析時在澆筑前應進行二次攪拌。
4.2.3.9澆筑豎向結構砼前先檢查墻、柱模板的保溫是否包裹嚴密,以防砼局部受凍,豎向砼施工時除采用直接在模板外阻燃草纖被保溫外,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棚布擋風,防止冷風直接貫擊施工砼接觸面。
4.2.3.10墻體砼的澆筑要連續施工,間隔時間不超過2小時,不留或少留施工縫。
4.2.3.11平面砼澆筑前,地下結構采用將整個地下室內封閉,地上結構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棚布擋風適當封閉,必要時從封閉室內采取電暖氣或其它措施加溫,保證板底不有凍。
4.2.3.12梁板同時澆筑,澆筑方法采用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采用“趕漿法”澆筑。砼振搗密實后抹平,在砼表面溫度降至2℃之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兩層阻燃草纖被,保溫72小時。
4.2.3.13嚴格控制板面上料時間及荷載。
4.2.3.14混凝土養護:墻柱拆模后立即用塑料布覆蓋,外掛阻燃草纖被保溫,頂板砼澆筑初凝后鋪一層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纖被覆蓋保溫。
4.2.3.15混凝土試塊留置:混凝上試塊除正常留置外須增設不少于兩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塊,分別用受凍前的混凝土強度和轉入常溫養護28天的混凝土強度。
4.2.4大體積混凝土
4.2.4.1骨料不得含有機雜質,粗骨料含泥量≤3%,細骨料含泥量≤1%,砂率控制在35%左右,不宜過大否則對混凝土抗裂不利,粒徑選擇中砂(m*=2.3~3)。
4.2.4.2摻人UKA10%左右(取代水泥)拌制成補償收縮混凝土,摻人普通減水劑以減緩水化熱。
4.2.4.3基礎底板厚度超過1.2米采取分層澆筑方法,分層厚度0.6—0.8米。
4.2.4.4為了增強分層澆筑層間的結合采取下層混凝土表面鋼筋插鐵加強法。
4.2.4.5混凝土養護采用巖棉及塑料薄膜覆蓋,養護時間為14天。
4.2.5大體積混凝土質量預控
4.2.5.1加強測溫管理
4.2.5.1.1做好中心溫度及表面溫度記錄并控制好中心及表面溫差情況,一般控制在15—20℃之間。
4.2.5.1.2作好大氣溫度記錄隨時觀查大氣溫度對混凝土中心及表面溫度影響。
4.2.5.2推行*.一Rs—Rm管理
推行*.一Rs—Rm管理易于控制工序質量以及混凝土溫度變化。
質量管理始于管理圖,它是在生產過程中分析和控制工序質量的主要工具,冬期施工中混凝土質量控制是主要關鍵,影響混凝土質量的主要項目是:
4.2.5.2.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得不好,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大,由于加水量控制不準,混凝土強度波動值班內盤間離差可達到τ=3Mpa以上。
4.2.5.2.2冬施中混凝土攪拌溫度控制得不好,影響混凝土早期受凍臨界強度,對綜合蓄熱法施工不利。
4.2.5.2.3為了把影響混凝土質量主要因素控制好,對以上兩項工序應處于管理狀態,建議推行中位數極差*.一Rs—Rm管理圖或移動極差*.一Rs管理圖進行控制,通過它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及穩定性。下面作一管理圖(詳見下圖、表1)實例:
1)*.管理圖(平均值)
CL二*..=17.5oC
UCL=*..十2.66Rs.=17.5+2.66*1.81
(平均值上側管理界限)
LCL=*..—2.66Rs.=17.5-2.66*1.81
(平均值下側管理界限)
2)Rs管理圖(日平均值變動范圍)
CL=Rs=1.81oC
UCL=3.2Rs.=5.91oC
(日平均值上側管理界限)
3)Rm管理圖(各日變動范圍)
CI=Rm.=4.91oC
UCL=2.2Rm.=10.8oC
(上側管理界限)
*.=*1.+*2.+…*n/n;
Rs=Rs2+Rs3+…Rsn/n-1;
圖中*.一平均值;
Rs—日變動范圍;
Rm=Rm1+Rm2+…Rmn/n
Rm-各日變動范圍;
CL-*.管理圖的管理
UCL—*.管理圖的上側管理線;
LCL-*.管理圖的下側管理線;
CL—Rs管理圖的管理線;
UCL—Rs管理圖的上側管理線;
CL—Rm管理圖的管理線;
UCL—Rm管理圖的下側管理線
關于混凝土坍落度管理*.—Rs—Rm管理圖同上例方法相似,可利用表1(b)求出。
通過以上*.—Rs—Rm管理圖,可以看出所有點都在控制線以內,說明工序質量是穩定的。一般要求至少25點以上連續管理界限內,才處工序處于管理界限內,才算工序處于管理狀態。因為用少量數據作管理圖,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
質量特征攪拌溫度時
間自××年×月×日工程名稱
測定單位℃至××年×月×日執行人
月日1測定值∑*.RSRmn=3(*..—*.)(*..—*.)2摘要
*1*2*3
1.—40.5
.5
.5
.5
.5
.5
.5
.5
.5
.5
.5
2102059
*.17.51.814.91
混凝土坍落度值*.—Rs—Rm管理圖表1(b)
質量特征坍落度時間自工程名稱執行人
測定單位厘米至
測定值∑*.RsRm
n=3(*..—*.)(*..—*.)2摘要
*1*2*3
*.管理圖CL=*..UCL=*..+2.66Rs.LCL=*..-2.66Rs.
Rs管理圖CL=Rs.UCL=3.2Rs.
Rm管理圖CL=Rm.UCL=2.2Rm.
4.3土方工程
正式進入冬施前,基礎土方開控即已完成。因此在冬期施工時間,主要是進行基礎結構施工,土方方面只做基礎肥槽土方的回填。對其冬期施工質量的保證作如下要求:
4.3.1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填方邊坡表層1m以內,不得采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填筑.
4.3.2回填用土應過50mm篩孔,做到隨篩、隨拌、隨蓋,當氣溫低于-10℃時,不宜回填作業.
4.3.3對基槽及地面工程范圍內的回填土,不得采用凍土塊或受凍的粘土做回填土料,對其它溝槽部位的回填土,凍土塊含量不得超過回填總體積的15%,且凍土塊的粒徑應小于15cm。
4.3.4結構施工外墻全部采用外防外貼法做防水,底板先采用單面支模澆筑砼,外貼法第一步做防水至底板導向墻高度后,砌筑防水保護墻外回填2:8灰土,對拌合灰土的土質中不得含有機雜質、雨雪塊及凍土塊,人工夯實嚴格控制分層厚度。
4.3.5回填宜連續進行并應夯實,以免地基土或已填的土受凍,大面積填方時,要組織平行流水作業或采取其它有效的保溫防凍措施。對當天回填的灰土面層采取覆蓋阻燃草纖被保溫,防止過夜面層凍漲,第二日回填前如有凍結部位必須挖除后重新回填。人工夯實時,每層鋪土厚度不超過20cm,夯實厚度為10~15cm。
4.3.6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氣溫在-5~-10℃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4.5m,平均氣溫在-11~-15℃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3.5m,平均氣溫在-16~-20℃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2.5m。
4.4防水工程
4.4.1本工程基礎及地下外墻防水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材料,操作時間選擇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施工。
4.4.2對找平層及砌筑防水外保護墻所用砂漿標號及稠度較常溫施工提高一個等級。
4.4.3對防水面的保護層砼邊施工邊覆蓋保溫。
4.4.4雪天、風天、嚴寒階段即寒流的氣候條件下不得施工防水層。
4.5地下外保護墻砌筑
4.5.1對砌筑的砂漿采用綜合蓄熱法拌制,水溫不得超過80℃,砂溫不得超過40℃,水泥不得直接加熱。砌筑的砂漿標號及稠度較常溫提高一個等級。
4.5.2砂中不得含有直徑大于10mm的凍結塊和冰塊。
4.5.3砂漿要隨拌隨用,不要在灰槽中存灰過多,以防凍結。
4.5.4嚴格按照“三一”磚砌法,平鋪壓槎,保證良好粘結。磚縫控制在8~10mm之間,禁止用灌注法砌筑。
4.5.5每日砌筑完的墻體,必須將砌體表面上的砂漿清理干凈,然后在砌體表面采用阻燃草纖被覆蓋。
4.5.6砌筑時,磚表面與砂漿的溫差不應超過30℃。砂漿上墻溫度不得低于5℃,在低于-10℃氣溫下或大風天氣下不得施工。
4.5.7砌筑時,應隨砌隨用未凍土在其兩側回填一定高度,砌完后應用未凍土及時回填,并分層夯實,防止砌體受凍。
4.6水暖、管道工程
4.6.1對結構施工時預埋的各種管道要將端口封嚴,防止進入雨水凍脹。
4.6.2安裝的鑄鐵管用水泥捻好口時,應盡量在正溫下操作,當氣溫低于-5℃時,應用高標號普通水泥,用熱水隨伴隨用,捻好的口應及時遮蓋保溫。
4.6.3給水管用石棉水泥接口時,應采用熱水拌合接口材料,水溫小于50℃;用膨脹水泥接口時,用35℃熱水拌合。當氣溫低于5℃時,不宜采用以上兩種接口形式,排水管道用水泥砂漿接口時,應用35~70℃的熱水拌合,施工好的接口應覆蓋保溫材料養護。
4.6.4避免冬期進行管道的水壓試驗作業。
4.7測溫孔布置及溫度測量
4.7.1測溫孔布置
全部測溫孔均編號(編號根據圖紙梁柱編號進行編號),測溫孔主要設置在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的部位。
4.7.1.1每根柱的柱頭、柱腳各設1測孔,且位于迎風面,與柱面成90度角,孔深為1/3柱斷面邊長尺寸。
4.7.1.2梁每跨設兩個測孔,孔深為1/3梁高,垂直留置。
4.7.1.3剪力墻每墻一點,孔深為10cm,垂直留置,外墻每8m設一點。
4.7.1.4距建筑物5m外設置百頁箱一個,用于測大氣氣溫。
4.7.1.5樓板以表面溫度代替砼溫度,每間1個點,孔深1/2板厚
4.7.2測溫工具
半導體數字測溫計兩支,干濕溫度計兩支,普通溫度計500支,以及其它用于夜晚測溫時所用照明用具(如手把燈或手電筒等)。
4.7.3測溫時間
對水、骨料的加熱溫度及攪拌時的溫度,砼出罐及人模溫度進行檢查,每工班至少檢查4次。
大氣溫度每日三次:7:30;14:00;21:00
砼養護溫度每日六次:0:00;4:00;8:00;12:00¨6:00;20:00
4.7.4責任
現場配測溫員兩名,所有各項測量及檢驗結果,均填寫“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和“混凝土冬期施工日報”,由技術部門領導負責實施,夜間溫度由當夜值班人員負責監督管理,認真做好記錄,每日上午向技術負責人匯報。
5.主要材料用量
序號項目數量
1塑料薄膜10000m2
2阻燃草纖被20000m2
6.質量保證措施
6.1經理部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組長的冬施領導小組
組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
組員:***、***、***、***、***
6.2砼工程冬施期間除按照常溫的施工要求檢查外,還應檢查外加劑的質量和摻量;水和骨料加熱溫度;砼出機人模及養護過程中的溫度;砼在表面溫度降至0℃的溫度。
6.3設專人測溫,詳細做好測溫記錄工作,整理歸檔。測溫人員同時負責檢查覆蓋保溫情況,熟悉掌握結構各部位的砼澆筑時間,遇大風天氣要加強檢查保溫被的覆蓋情況以防大風吹掀保溫被,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
6.4嚴格控制砼拆除保溫和拆模時間,當溫度為-5℃~-8℃時,拆模板時間不少于48小時;當溫度為-8℃~-12℃時,拆模板時間不少于72小時;拆模強度不小于4N/mm2,模板及砼的保溫覆蓋要及時有效。
6.5砂漿、砼內外加劑的摻量由試驗確定,其使用、配置及摻加均設專人負責,并認真做好記錄,嚴格按計量要求摻入,保證砂漿、砼在硬化初期不受凍。
6.6砼養護溫度的測量,當采用蓄熱法養護時,每6小時測量一次;摻用防凍劑的砼,在強度未達到4Mpa以前每2小時測量一次,以后每6小時測量一次,測溫孔均應編號并繪制測溫孔布置圖,溫度計測溫每孔時間不少于3分鐘。
7.安全消防措施
7.1入冬前組織經理部職工和施工隊進行冬施安全教育。
7.2注意掌握天氣情況,按方案做好冬施各項準備工作。
7.3冬期施工做好防滑措施,雪后、雨后及時清理腳手架及上人馬道上的積雪和凍冰塊;停工后有復工時外腳手架應全面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4加強用火管理,現場有足夠的消防器材,防止火災的發生。
7.5加強用電管理,現場禁止使用裸線,不得私架電線,加強線路檢查,防止漏電及電路失火,尤其是要在大風雪后對供電線路進行檢查,防止斷線造成觸電事故。
7.6不得以棉帽代替安全帽
7.7各井口、洞口等加設防護,做好防護工作。
7.8保溫材料必須符合環保及消防(阻燃)要求,妥善保管,設專人負責。
8.熱工計算
以C40混凝土為例,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材料用量為:水168kg,溫度80℃;水泥410kg,溫度5C;砂520kg,溫度-3℃;石1338kg,溫度-3℃;砂含水率3%,石含水率1%,攪拌棚內溫度10℃,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封閉式泵車運輸,運輸和成型共歷時1小時,當時氣溫-5℃。
8.1普通混凝土
8.1.1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論溫度TO=[0.9(GcTc+GsTs+GgTg)+4.2Tw(Gw-PsGs-PgGg)+b(PsGsTs+PgGgTg)-B(PsGs+PgGg)]/[4.2Gw+0.9(Gc+Gs+Gg)]
式中:TO——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論溫度(℃);
Gw、Gc、Gs、Gg——每立方米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Ts、Tg——水、水泥、砂、石的溫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
b——水的比熱(kj/kg.k);
B——水的溶解熱(kj/kg.k)。
當骨料溫度>0℃時,b=4.2B=0
當骨料溫度≤0℃時,b=2.10B=335
TO=[0.9×(410×5-3×520-3×1338)+4.2×80×(168-0.03×520-0.01×1338)+2.1×(0.03×520×-3+0.01×1338×-3)-335×(0.03×520+0.01×1338)]/[4.2×168+0.9×(410
+520+1338)]=12.3℃
8.1.2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傾出時的溫度:T1=T0-0.16(TO-Td)
式中:TI——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傾出時的溫度(℃);
Td——攪拌棚內溫度(℃)。
T1=12.3-0.16×(12.3-10)=11.9℃
8.1.3混凝土經運輸成型后的溫度:
T2=T1-(at+0.032n)(T1-Tp)
式中:T2——混凝土經過運輸成型后的溫度(℃);
t--混凝土自運輸至成型的時間(h);
n—混凝土倒運次數;
Tp—室外氣溫(℃);
a—溫度損失系數(封閉式自卸汽車a=0.1)
T2=11.9-(0.1×1+0.032×1)×(11+9.5)=9.7℃
8.1.4混凝土因鋼筋及模板吸熱后的溫度
T3=(CnT2+GmCmTm)/(GnCn+GmCm)
式中:T3——混凝土因鋼筋及模板吸熱后的溫度(℃);
Gm——1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Gn——與1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和鋼筋的總重量(kg);
Cn——混凝土比熱,取1kj/kg.k;
Cm——鋼材比熱,取0.48kj/kg.k;
Tm——模板鋼筋的溫度,即當時的大氣溫度(℃)。
T3=(2400×1×9.7-450×0.48×5)/(2400×1+450×0.48)=8.5℃
8.1.5法養護過程溫度計算及強度驗算
蓄熱材料采用5cm厚阻燃草簾被,覆蓋養護7天,養護期間的平均溫度計算如下:
Tm,a=-6,C=1,ρ=2400,Mce=410,ω=1.3,Vce=0.013,Qce’=360
M=A/V=1/0.8=1.25,K=6
Tm=(ye—Vce×t-ηe-θVce/θ+η/θ-y)/(Vce×t)+Tm,a
y=Vce×Qce×Mce/(Vce×C×ρ-ω×K×M)
=0.013×360×410/(0.013×1×2400-1.3×6×1.25)
二89.5
η=ω×K×M/(Vce×C×ω)
=1.3×6×1.25/(0.013×1×2400)
=0.313
η=T3-Tm,a+y=8.5+6+89.5=104
Tm=(ye-Vce×-ηe-θVce.t/θ+η/θ-y)/(Vce×T)+Tm,a
=(89.5×2.72-0.013×7-104×2.72-0.313×0.0313×7/0.313+104/0.313-89.5)/(0.313×7)-6
=24.8
查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附錄二,得平均溫度24.8℃,養護7天,強度65%>30%,滿足要求。
式中:t—混凝土養護時間,取7天
C—混凝土比熱,取1kj/kg·k;
ρ—混凝土密度;
Mce——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Qce——水泥水化累計最終放熱量;
Vce——水泥水化速度系數;
oj——透風系數;
K——草簾被傳熱系數;
M——結構表面系數;
To——設室外溫度為-6℃
8.2大體積混凝土計算:
8.2.1混凝土內部中心溫度計算:假設齡期6天,混凝土厚1.5米
Tt=WQ(1-e-mt)/Cρ
取最大值則e-mt=0
Tt=WQ/Cρ=410×461÷(1×2400)=78.75℃
W一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Q一每千克水泥水化熱量(Kj/kg)
ρ一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t—混凝土齡期(d)
t=6
Tma*=Tj+Tt×ξ=8.3+78.75×0.46=44.5℃℃
Tj一混凝土澆注溫度
Tt一齡期t時混凝土絕熱溫度
ξ一不同澆注塊厚度降溫系數,ξ=0.46
8.2.2混凝土表面溫度計算:
Tb(τ)=Tq+4h'(H-h')△T(τ)
Tb(t)一齡期t混凝土表面溫度
Tq一大氣平均溫度
H一混凝土計算厚度(m),H=h+2h'
H'一混凝土實際厚度(m)
h’一混凝土需厚度(m),h=Kλ/U;
λ一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取勝2.33W/m·K;
K一計算折減系數,可取0.666;
U一模板及保溫層的傳熱系數(W/K);
U=1/[∑(δi/λi+Rw
δ一各種保溫材料的厚度(m);
λi一各種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m·K);
Rw一外表面散熱阻,可取0.043m2K/W;
△T(τ)—齡期τ時混凝土內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T(τ)=Tma*-Tq。
△T(τ)=Tma*-Tq=44.5+5=49.5
U=1/[∑(δi/λi)+RW]=1/(0.05/6+0.043)=19.5
H'=Kλ/U=0.666×2.33/19.5=0.08
H=h+2h'=1.5+2×0.08=1.66
Tb(λ)=Tq+4h'(H-h')△T(τ)=-5+4×0.08×(1.66-0.08)=0.51℃
1、編制依劇
1.1施工圖紙
圖紙名稱圖紙內容工程號歸檔日期設計單位
北京××工程施工圖紙建施1~60602×年×月北京××建筑設計院
結施1~62
1.2主要規范、規程:
序號規范、規程名稱發布日期施行日期規范/規程編號
1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20**-03-0520**-04-01GB50204-20**
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1997-11-191998-06-01JGJ104-97
1.3施工組織設計:
施組名稱編制日期編制人
北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年×日×××、×××
2.工程概況
序號項目內容
1工程名稱北京××工程
2工程地址北京市××區××路
3建設單位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4設計單位北京××建筑設計院
5監理單位北京××建設監理公司
6監督單位北京市質量監督總站
7施工單位北京××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項目經理部
8施工范圍土建、給排水、采暖、通風、消防及報警、動力、照明、有線電視、電話、計算機網布線(其中有線電視、電話工程,只做預埋管、箱、盒,穿管線)工程,與室外相連的管線做至外墻抽線外2.5m
9基本情況工期承包方式質量目標
707天中標價加培減概算結構長城杯、竣工魯班獎
10工程概況建筑規模占地面積19475m2建筑面積82340m2
層數地下16層,地下3層
建筑檐高60m
標高±0.00053.00室外52.3基底-13.2
建設功能寫字樓38750m2,商業建筑20856m2圖書館6000m2
結構類型框架-剪力墻
基礎形式筏板基礎
3.施工部署
根據現場場地及施工安排,基槽開挖及邊坡護壁于11月上旬結束,下一步(冬施)將進行墊層施工及基礎施工。
3.1施工準備
3.1.1冬季施工時間: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5℃或11月15日,為冬施開始日期;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高于5℃或3月15日,為冬施工結束日期。現場應于11月初即開始對大氣進行測溫,上述兩個條件有一個達到即確定為冬施的起、止日期。
3.1.2根據目前的施工情況,熟悉掌握各部位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把各種費用降到最低點。
3.1.3通過計算并結合工程特點,根據初冬(11月15日一12月15日)和嚴冬(12月15日一次年2月底以大氣溫度不低于—10C為標準)各時期的氣溫,選用合理的添加劑和保溫措施。
3.2現場準備
3.2.1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材料部門提前組織有關機具、外加劑和保溫供暖設備、材料的進場。
3.2.2對各種加熱的設備、保溫材料仔細檢查其安全可靠性。
3.2.3工地臨時供水管道做好保溫防凍工作。
3.2.4做好冬期施工砼、砂漿及外加劑的試驗配驗工作,檢查施工配合比。
3.3組織實施
3.3.1組織有關人員學習各施工方案,并向具體操作人員交底。
3.3.2進入冬期施工對砼試驗,保溫人員專門組織技術培訓,學習本工作范圍的有關知識,明確職責,專人負責。
3.3.3安排專人進行氣溫觀測,做好記錄與氣象部門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天氣情況,防止寒流襲擊,積極采取措施,現場設置測溫百葉箱。
4.冬期施工技術措施
4.1釬探施工
4.1.1基土在冬季施工時,為防止基土受凍基底預留20cm土待基槽驗收完畢后由人工清理,其上滿一層阻燃草纖被保溫。
4.1.2基土釬探時,每打幾個孔后及時恢復覆蓋保溫材料,不得大面積掀蓋,以免基土受凍。
4.1.3人工清理預留土層與墊層混凝土澆筑分區流水進行,不得將基土長時間暴露,預留土清理后混凝土澆筑前同樣覆蓋一層阻燃草纖被保溫。
4.2墊層及底板施工
4.2.1鋼筋工程
4.2.1.1鋼筋加工要按規范操作,在運輸、加工過程中要輕拿輕放,以避免造成刻痕,撞擊凹陷。
4.2.1.2鋼筋接頭及澆筑砼前將鋼筋上的冰雪凍塊清理干凈。
4.2.1.3對澆筑完砼面的預留鋼筋上的砼及時清理干凈。
4.2.1.4鋼筋負溫焊接,采用電弧焊焊接方法。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施焊。
4.2.1.5雪天或施工現場風速超過5.4m/s(3級風)焊接時,采用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卻的接頭不要碰到冰雪。
4.2.2模板工程
模板保溫措施:反梁、墻、柱模板采用掛阻燃草纖被保溫,頂板隨砼澆筑隨鋪一層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纖被覆蓋保溫。砼達到設計強度30%后方可拆除保溫,砼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表面溫度與外
部溫度之差在15℃以內為安全;如溫差超過15℃時,加強保溫措施,即加強塑料薄膜和草纖的覆蓋厚度,提高表面和外部的溫度,直至砼在養護期內緩慢冷卻,確保內外溫差不會超過15℃時即可拆除保溫。柱、墻模板在砼溫度降至513,強度達設計強度時即可拆除,梁、板模板待砼強度邊100%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撐,模板拆除后砼表面加臨時覆蓋,以保證砼緩慢冷卻。
4.2.3砼工程
冬施期間結構部分全部采用商品砼,砼在冬施過程中采用綜合蓄熱法,為保證冬施工程質量,對砼加熱、攪拌、運輸、澆筑及養護作如下要求:
4.2.3.1冬施用于攪拌砼的砂、石、水泥均應保持正溫。采用32.5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用暖棚存放,并不得直接接觸80℃以上的熱水。水泥不得直接加熱。
4.2.3.2拌制砼采用加熱水的方法,水溫不大于80℃,若達不到熱工計算的要求,則采用骨料加熱法,骨料的加熱溫度不得超過50℃,具體溫度值由熱工計算確定。
4.2.3.3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等凍結物及易凍裂的礦物質,含泥量不得超過規定值,摻含鉀、鈉離子早強型防凍劑時砼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4.2.3.4嚴格控制水灰比,不得大于0.6,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由骨料帶人的水分及外加刑溶液中的水分均應從拌和水中扣除。
4.2.3.5外加劑采用無鹽類防凍劑,大體積混凝土加用引氣劑或引氣減水劑,配置防凍劑溶液要有專人負責,嚴格控制防凍劑等外加劑摻量。外加劑必須使用符合設計規范規定,并經公司中心試驗室的同意,并符合《混凝土外加刑應用技術規范》(GB8075、GB8076)的規定,方準使用.
4.2.3.6砼拌制前,應用熱水沖洗攪拌機,砼攪拌時間取常溫攪拌時間的1.5倍,砼的運距要盡量縮短,同時要做好砼罐車及泵管的保溫工作.
4.2.3.7要求砼出攪拌機的溫度不低于10℃,入模溫度不低于5℃。
4.2.3.8砼要充分攪拌后再缺車,每盤攪拌時間不少于180秒,不要任意加水。若發生離析時在澆筑前應進行二次攪拌。
4.2.3.9澆筑豎向結構砼前先檢查墻、柱模板的保溫是否包裹嚴密,以防砼局部受凍,豎向砼施工時除采用直接在模板外阻燃草纖被保溫外,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棚布擋風,防止冷風直接貫擊施工砼接觸面。
4.2.3.10墻體砼的澆筑要連續施工,間隔時間不超過2小時,不留或少留施工縫。
4.2.3.11平面砼澆筑前,地下結構采用將整個地下室內封閉,地上結構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棚布擋風適當封閉,必要時從封閉室內采取電暖氣或其它措施加溫,保證板底不有凍。
4.2.3.12梁板同時澆筑,澆筑方法采用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采用“趕漿法”澆筑。砼振搗密實后抹平,在砼表面溫度降至2℃之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兩層阻燃草纖被,保溫72小時。
4.2.3.13嚴格控制板面上料時間及荷載。
4.2.3.14混凝土養護:墻柱拆模后立即用塑料布覆蓋,外掛阻燃草纖被保溫,頂板砼澆筑初凝后鋪一層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纖被覆蓋保溫。
4.2.3.15混凝土試塊留置:混凝上試塊除正常留置外須增設不少于兩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塊,分別用受凍前的混凝土強度和轉入常溫養護28天的混凝土強度。
4.2.4大體積混凝土
4.2.4.1骨料不得含有機雜質,粗骨料含泥量≤3%,細骨料含泥量≤1%,砂率控制在35%左右,不宜過大否則對混凝土抗裂不利,粒徑選擇中砂(m*=2.3~3)。
4.2.4.2摻人UKA10%左右(取代水泥)拌制成補償收縮混凝土,摻人普通減水劑以減緩水化熱。
4.2.4.3基礎底板厚度超過1.2米采取分層澆筑方法,分層厚度0.6—0.8米。
4.2.4.4為了增強分層澆筑層間的結合采取下層混凝土表面鋼筋插鐵加強法。
4.2.4.5混凝土養護采用巖棉及塑料薄膜覆蓋,養護時間為14天。
4.2.5大體積混凝土質量預控
4.2.5.1加強測溫管理
4.2.5.1.1做好中心溫度及表面溫度記錄并控制好中心及表面溫差情況,一般控制在15—20℃之間。
4.2.5.1.2作好大氣溫度記錄隨時觀查大氣溫度對混凝土中心及表面溫度影響。
4.2.5.2推行*.一Rs—Rm管理
推行*.一Rs—Rm管理易于控制工序質量以及混凝土溫度變化。
質量管理始于管理圖,它是在生產過程中分析和控制工序質量的主要工具,冬期施工中混凝土質量控制是主要關鍵,影響混凝土質量的主要項目是:
4.2.5.2.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得不好,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大,由于加水量控制不準,混凝土強度波動值班內盤間離差可達到τ=3Mpa以上。
4.2.5.2.2冬施中混凝土攪拌溫度控制得不好,影響混凝土早期受凍臨界強度,對綜合蓄熱法施工不利。
4.2.5.2.3為了把影響混凝土質量主要因素控制好,對以上兩項工序應處于管理狀態,建議推行中位數極差*.一Rs—Rm管理圖或移動極差*.一Rs管理圖進行控制,通過它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及穩定性。下面作一管理圖(詳見下圖、表1)實例:
1)*.管理圖(平均值)
CL二*..=17.5oC
UCL=*..十2.66Rs.=17.5+2.66*1.81
(平均值上側管理界限)
LCL=*..—2.66Rs.=17.5-2.66*1.81
(平均值下側管理界限)
2)Rs管理圖(日平均值變動范圍)
CL=Rs=1.81oC
UCL=3.2Rs.=5.91oC
(日平均值上側管理界限)
3)Rm管理圖(各日變動范圍)
CI=Rm.=4.91oC
UCL=2.2Rm.=10.8oC
(上側管理界限)
*.=*1.+*2.+…*n/n;
Rs=Rs2+Rs3+…Rsn/n-1;
圖中*.一平均值;
Rs—日變動范圍;
Rm=Rm1+Rm2+…Rmn/n
Rm-各日變動范圍;
CL-*.管理圖的管理
UCL—*.管理圖的上側管理線;
LCL-*.管理圖的下側管理線;
CL—Rs管理圖的管理線;
UCL—Rs管理圖的上側管理線;
CL—Rm管理圖的管理線;
UCL—Rm管理圖的下側管理線
關于混凝土坍落度管理*.—Rs—Rm管理圖同上例方法相似,可利用表1(b)求出。
通過以上*.—Rs—Rm管理圖,可以看出所有點都在控制線以內,說明工序質量是穩定的。一般要求至少25點以上連續管理界限內,才處工序處于管理界限內,才算工序處于管理狀態。因為用少量數據作管理圖,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
質量特征攪拌溫度時
間自××年×月×日工程名稱
測定單位℃至××年×月×日執行人
月日1測定值∑*.RSRmn=3(*..—*.)(*..—*.)2摘要
*1*2*3
1.—40.5
.5
.5
.5
.5
.5
.5
.5
.5
.5
.5
2102059
*.17.51.814.91
混凝土坍落度值*.—Rs—Rm管理圖表1(b)
質量特征坍落度時間自工程名稱執行人
測定單位厘米至
測定值∑*.RsRm
n=3(*..—*.)(*..—*.)2摘要
*1*2*3
*.管理圖CL=*..UCL=*..+2.66Rs.LCL=*..-2.66Rs.
Rs管理圖CL=Rs.UCL=3.2Rs.
Rm管理圖CL=Rm.UCL=2.2Rm.
4.3土方工程
正式進入冬施前,基礎土方開控即已完成。因此在冬期施工時間,主要是進行基礎結構施工,土方方面只做基礎肥槽土方的回填。對其冬期施工質量的保證作如下要求:
4.3.1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填方邊坡表層1m以內,不得采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填筑.
4.3.2回填用土應過50mm篩孔,做到隨篩、隨拌、隨蓋,當氣溫低于-10℃時,不宜回填作業.
4.3.3對基槽及地面工程范圍內的回填土,不得采用凍土塊或受凍的粘土做回填土料,對其它溝槽部位的回填土,凍土塊含量不得超過回填總體積的15%,且凍土塊的粒徑應小于15cm。
4.3.4結構施工外墻全部采用外防外貼法做防水,底板先采用單面支模澆筑砼,外貼法第一步做防水至底板導向墻高度后,砌筑防水保護墻外回填2:8灰土,對拌合灰土的土質中不得含有機雜質、雨雪塊及凍土塊,人工夯實嚴格控制分層厚度。
4.3.5回填宜連續進行并應夯實,以免地基土或已填的土受凍,大面積填方時,要組織平行流水作業或采取其它有效的保溫防凍措施。對當天回填的灰土面層采取覆蓋阻燃草纖被保溫,防止過夜面層凍漲,第二日回填前如有凍結部位必須挖除后重新回填。人工夯實時,每層鋪土厚度不超過20cm,夯實厚度為10~15cm。
4.3.6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氣溫在-5~-10℃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4.5m,平均氣溫在-11~-15℃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3.5m,平均氣溫在-16~-20℃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2.5m。
4.4防水工程
4.4.1本工程基礎及地下外墻防水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材料,操作時間選擇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施工。
4.4.2對找平層及砌筑防水外保護墻所用砂漿標號及稠度較常溫施工提高一個等級。
4.4.3對防水面的保護層砼邊施工邊覆蓋保溫。
4.4.4雪天、風天、嚴寒階段即寒流的氣候條件下不得施工防水層。
4.5地下外保護墻砌筑
4.5.1對砌筑的砂漿采用綜合蓄熱法拌制,水溫不得超過80℃,砂溫不得超過40℃,水泥不得直接加熱。砌筑的砂漿標號及稠度較常溫提高一個等級。
4.5.2砂中不得含有直徑大于10mm的凍結塊和冰塊。
4.5.3砂漿要隨拌隨用,不要在灰槽中存灰過多,以防凍結。
4.5.4嚴格按照“三一”磚砌法,平鋪壓槎,保證良好粘結。磚縫控制在8~10mm之間,禁止用灌注法砌筑。
4.5.5每日砌筑完的墻體,必須將砌體表面上的砂漿清理干凈,然后在砌體表面采用阻燃草纖被覆蓋。
4.5.6砌筑時,磚表面與砂漿的溫差不應超過30℃。砂漿上墻溫度不得低于5℃,在低于-10℃氣溫下或大風天氣下不得施工。
4.5.7砌筑時,應隨砌隨用未凍土在其兩側回填一定高度,砌完后應用未凍土及時回填,并分層夯實,防止砌體受凍。
4.6水暖、管道工程
4.6.1對結構施工時預埋的各種管道要將端口封嚴,防止進入雨水凍脹。
4.6.2安裝的鑄鐵管用水泥捻好口時,應盡量在正溫下操作,當氣溫低于-5℃時,應用高標號普通水泥,用熱水隨伴隨用,捻好的口應及時遮蓋保溫。
4.6.3給水管用石棉水泥接口時,應采用熱水拌合接口材料,水溫小于50℃;用膨脹水泥接口時,用35℃熱水拌合。當氣溫低于5℃時,不宜采用以上兩種接口形式,排水管道用水泥砂漿接口時,應用35~70℃的熱水拌合,施工好的接口應覆蓋保溫材料養護。
4.6.4避免冬期進行管道的水壓試驗作業。
4.7測溫孔布置及溫度測量
4.7.1測溫孔布置
全部測溫孔均編號(編號根據圖紙梁柱編號進行編號),測溫孔主要設置在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的部位。
4.7.1.1每根柱的柱頭、柱腳各設1測孔,且位于迎風面,與柱面成90度角,孔深為1/3柱斷面邊長尺寸。
4.7.1.2梁每跨設兩個測孔,孔深為1/3梁高,垂直留置。
4.7.1.3剪力墻每墻一點,孔深為10cm,垂直留置,外墻每8m設一點。
4.7.1.4距建筑物5m外設置百頁箱一個,用于測大氣氣溫。
4.7.1.5樓板以表面溫度代替砼溫度,每間1個點,孔深1/2板厚
4.7.2測溫工具
半導體數字測溫計兩支,干濕溫度計兩支,普通溫度計500支,以及其它用于夜晚測溫時所用照明用具(如手把燈或手電筒等)。
4.7.3測溫時間
對水、骨料的加熱溫度及攪拌時的溫度,砼出罐及人模溫度進行檢查,每工班至少檢查4次。
大氣溫度每日三次:7:30;14:00;21:00
砼養護溫度每日六次:0:00;4:00;8:00;12:00¨6:00;20:00
4.7.4責任
現場配測溫員兩名,所有各項測量及檢驗結果,均填寫“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和“混凝土冬期施工日報”,由技術部門領導負責實施,夜間溫度由當夜值班人員負責監督管理,認真做好記錄,每日上午向技術負責人匯報。
5.主要材料用量
序號項目數量
1塑料薄膜10000m2
2阻燃草纖被20000m2
6.質量保證措施
6.1經理部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組長的冬施領導小組
組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
組員:***、***、***、***、***
6.2砼工程冬施期間除按照常溫的施工要求檢查外,還應檢查外加劑的質量和摻量;水和骨料加熱溫度;砼出機人模及養護過程中的溫度;砼在表面溫度降至0℃的溫度。
6.3設專人測溫,詳細做好測溫記錄工作,整理歸檔。測溫人員同時負責檢查覆蓋保溫情況,熟悉掌握結構各部位的砼澆筑時間,遇大風天氣要加強檢查保溫被的覆蓋情況以防大風吹掀保溫被,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
6.4嚴格控制砼拆除保溫和拆模時間,當溫度為-5℃~-8℃時,拆模板時間不少于48小時;當溫度為-8℃~-12℃時,拆模板時間不少于72小時;拆模強度不小于4N/mm2,模板及砼的保溫覆蓋要及時有效。
6.5砂漿、砼內外加劑的摻量由試驗確定,其使用、配置及摻加均設專人負責,并認真做好記錄,嚴格按計量要求摻入,保證砂漿、砼在硬化初期不受凍。
6.6砼養護溫度的測量,當采用蓄熱法養護時,每6小時測量一次;摻用防凍劑的砼,在強度未達到4Mpa以前每2小時測量一次,以后每6小時測量一次,測溫孔均應編號并繪制測溫孔布置圖,溫度計測溫每孔時間不少于3分鐘。
7.安全消防措施
7.1入冬前組織經理部職工和施工隊進行冬施安全教育。
7.2注意掌握天氣情況,按方案做好冬施各項準備工作。
7.3冬期施工做好防滑措施,雪后、雨后及時清理腳手架及上人馬道上的積雪和凍冰塊;停工后有復工時外腳手架應全面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4加強用火管理,現場有足夠的消防器材,防止火災的發生。
7.5加強用電管理,現場禁止使用裸線,不得私架電線,加強線路檢查,防止漏電及電路失火,尤其是要在大風雪后對供電線路進行檢查,防止斷線造成觸電事故。
7.6不得以棉帽代替安全帽
7.7各井口、洞口等加設防護,做好防護工作。
7.8保溫材料必須符合環保及消防(阻燃)要求,妥善保管,設專人負責。
8.熱工計算
以C40混凝土為例,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材料用量為:水168kg,溫度80℃;水泥410kg,溫度5C;砂520kg,溫度-3℃;石1338kg,溫度-3℃;砂含水率3%,石含水率1%,攪拌棚內溫度10℃,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封閉式泵車運輸,運輸和成型共歷時1小時,當時氣溫-5℃。
8.1普通混凝土
8.1.1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論溫度TO=[0.9(GcTc+GsTs+GgTg)+4.2Tw(Gw-PsGs-PgGg)+b(PsGsTs+PgGgTg)-B(PsGs+PgGg)]/[4.2Gw+0.9(Gc+Gs+Gg)]
式中:TO——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論溫度(℃);
Gw、Gc、Gs、Gg——每立方米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Ts、Tg——水、水泥、砂、石的溫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
b——水的比熱(kj/kg.k);
B——水的溶解熱(kj/kg.k)。
當骨料溫度>0℃時,b=4.2B=0
當骨料溫度≤0℃時,b=2.10B=335
TO=[0.9×(410×5-3×520-3×1338)+4.2×80×(168-0.03×520-0.01×1338)+2.1×(0.03×520×-3+0.01×1338×-3)-335×(0.03×520+0.01×1338)]/[4.2×168+0.9×(410
+520+1338)]=12.3℃
8.1.2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傾出時的溫度:T1=T0-0.16(TO-Td)
式中:TI——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傾出時的溫度(℃);
Td——攪拌棚內溫度(℃)。
T1=12.3-0.16×(12.3-10)=11.9℃
8.1.3混凝土經運輸成型后的溫度:
T2=T1-(at+0.032n)(T1-Tp)
式中:T2——混凝土經過運輸成型后的溫度(℃);
t--混凝土自運輸至成型的時間(h);
n—混凝土倒運次數;
Tp—室外氣溫(℃);
a—溫度損失系數(封閉式自卸汽車a=0.1)
T2=11.9-(0.1×1+0.032×1)×(11+9.5)=9.7℃
8.1.4混凝土因鋼筋及模板吸熱后的溫度
T3=(CnT2+GmCmTm)/(GnCn+GmCm)
式中:T3——混凝土因鋼筋及模板吸熱后的溫度(℃);
Gm——1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Gn——與1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和鋼筋的總重量(kg);
Cn——混凝土比熱,取1kj/kg.k;
Cm——鋼材比熱,取0.48kj/kg.k;
Tm——模板鋼筋的溫度,即當時的大氣溫度(℃)。
T3=(2400×1×9.7-450×0.48×5)/(2400×1+450×0.48)=8.5℃
8.1.5法養護過程溫度計算及強度驗算
蓄熱材料采用5cm厚阻燃草簾被,覆蓋養護7天,養護期間的平均溫度計算如下:
Tm,a=-6,C=1,ρ=2400,Mce=410,ω=1.3,Vce=0.013,Qce’=360
M=A/V=1/0.8=1.25,K=6
Tm=(ye—Vce×t-ηe-θVce/θ+η/θ-y)/(Vce×t)+Tm,a
y=Vce×Qce×Mce/(Vce×C×ρ-ω×K×M)
=0.013×360×410/(0.013×1×2400-1.3×6×1.25)
二89.5
η=ω×K×M/(Vce×C×ω)
=1.3×6×1.25/(0.013×1×2400)
=0.313
η=T3-Tm,a+y=8.5+6+89.5=104
Tm=(ye-Vce×-ηe-θVce.t/θ+η/θ-y)/(Vce×T)+Tm,a
=(89.5×2.72-0.013×7-104×2.72-0.313×0.0313×7/0.313+104/0.313-89.5)/(0.313×7)-6
=24.8
查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附錄二,得平均溫度24.8℃,養護7天,強度65%>30%,滿足要求。
式中:t—混凝土養護時間,取7天
C—混凝土比熱,取1kj/kg·k;
ρ—混凝土密度;
Mce——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Qce——水泥水化累計最終放熱量;
Vce——水泥水化速度系數;
oj——透風系數;
K——草簾被傳熱系數;
M——結構表面系數;
To——設室外溫度為-6℃
8.2大體積混凝土計算:
8.2.1混凝土內部中心溫度計算:假設齡期6天,混凝土厚1.5米
Tt=WQ(1-e-mt)/Cρ
取最大值則e-mt=0
Tt=WQ/Cρ=410×461÷(1×2400)=78.75℃
W一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Q一每千克水泥水化熱量(Kj/kg)
ρ一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t—混凝土齡期(d)
t=6
Tma*=Tj+Tt×ξ=8.3+78.75×0.46=44.5℃℃
Tj一混凝土澆注溫度
Tt一齡期t時混凝土絕熱溫度
ξ一不同澆注塊厚度降溫系數,ξ=0.46
8.2.2混凝土表面溫度計算:
Tb(τ)=Tq+4h'(H-h')△T(τ)
Tb(t)一齡期t混凝土表面溫度
Tq一大氣平均溫度
H一混凝土計算厚度(m),H=h+2h'
H'一混凝土實際厚度(m)
h’一混凝土需厚度(m),h=Kλ/U;
λ一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取勝2.33W/m·K;
K一計算折減系數,可取0.666;
U一模板及保溫層的傳熱系數(W/K);
U=1/[∑(δi/λi+Rw
δ一各種保溫材料的厚度(m);
λi一各種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m·K);
Rw一外表面散熱阻,可取0.043m2K/W;
△T(τ)—齡期τ時混凝土內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T(τ)=Tma*-Tq。
△T(τ)=Tma*-Tq=44.5+5=49.5
U=1/[∑(δi/λi)+RW]=1/(0.05/6+0.043)=19.5
H'=Kλ/U=0.666×2.33/19.5=0.08
H=h+2h'=1.5+2×0.08=1.66
Tb(λ)=Tq+4h'(H-h')△T(τ)=-5+4×0.08×(1.66-0.08)=0.51℃
篇2:混凝土冬期施工規定
冬期施工是指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溫度低于5C時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及砌體工程的施工。冬期施工,其用料及施工工藝除按一般有關規定進行外,尚應符合下列有關冬期施工的規定和要求:
1、冬期施工的工程,應預先做好冬期施工組織計劃及準備工作,對各項設施和材料應提前采取防雪、防凍等措施,對鋼筋的冷拉和張拉,還應專門制定施工工藝要求及安全措施。
2、冬期施工期間,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40%及5Mpa前,不得受凍。未采取抗凍措施的漿砌砌體,在砂漿抗壓強度達到70%前不得受凍。
3、基礎的地基(永凍地區除外),在工程施工時和完工后,均不得受凍。
4、冬期鋪設防水層時,應先將結構表面加熱至一定溫度,并應按防水層冬期施工的有關規定執行。
5、冬期施工時,應制定防火、防凍、防煤氣中毒等安全措施,并與當地氣象部門取得聯系,做好氣溫觀測工作。
篇3:土石方工程冬期施工規定范本
第1條土方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施工前應周密計劃,作好準備,做到連續施工。
第2條采用防止凍結法開挖土方時,可在凍結前用保溫材料覆蓋或將表層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一般不小于0.3m.
第3條松碎凍土采用的機具和方法,應根據土質、凍結深度、機具性能和施工條件等確定。
當凍土層厚度較小時,可采用鏟運機、推土機或挖土機直接開挖。
當凍土層厚度較大時,可采用松土機、破凍土犁、重錘沖擊、劈土錐(楔)或爆破法松碎。
第4條融化凍土應根據工程量大小、凍結深度和現場條件選用鋸末(或谷殼)燜火烘烤法、蒸汽(或熱水)循環針法和電熱法等。
融化時應按開挖順序分段進行,每段大小應適應當天挖土的工程量。
第5條冬期填方每層鋪土厚度應比常溫放工時減少20~25%,預留沉陷量應比常溫放工時適當增加。
含有凍土塊的土料用作填料時,凍土塊粒徑不得大于150毫米,鋪填時,凍土塊應均勻分布、逐層壓實。
第6條冬期填方施工應符合規定:
一、填土前,應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
二、填方邊坡表層1m以內,不得用凍土填筑;
三、填料中凍土塊的含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填方上層應用未凍的、不凍脹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第7條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氣溫在-5℃以下時,填方高度不宜超過表7的規定。
第8條地面面層下的填方,填料中不得含有凍土塊。填土完成后至地面施工前,應采取防凍措施。
第9條位于鐵路、有路面的道路和人行道范圍內的平整場地的填方,可用含有凍土塊的填料填筑,但凍土塊體積不得超過填料體積的30%.
第10條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必須防止基礎下的基土遭受凍結。如基坑(槽)開挖完畢至地基與基礎施工或埋設管道之間有間歇時間,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適當厚度的松土或用其它保溫材料覆蓋。
第11條冬期開挖土方時,如可能引起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地基或其他地下設施產生凍結破壞時,應采取防凍措施。
第12條冬期回填基坑(槽)或管溝除規定外,尚應符合規定:
一、室外的基坑(槽)或管溝可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但凍土塊體積不得超過填土總體積的15%;
二、管溝底至管頂0.5m范圍內不得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
三、室內的基坑(槽)或管溝不得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
四、回填工作應連續進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層受凍。
注:凍結期內不使用的室外管道的回填,其凍土塊含量和粒徑可不受限制,但化凍后應作適當處理。
第13條在挖方上側棄置凍土時,棄土堆坡腳至挖方上邊緣的距離,應為常溫條件下規定的距離,再加上棄土堆的高度。
第14條冬期施工時,運輸機械和行駛道路均應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證安全。
因凍結可能遭受損壞的機械設備、炸藥、油料和降低地下水位設施等,應采取保溫或防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