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CCW525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工法

CCW525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工法

2024-07-12 閱讀 9079
??防水層表面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應有局部積水和滲漏水的現象存在。

8.8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位不有雜物堵塞,確保排水暢通。施工時,涂膜材料不要污染已做好飾面的墻壁、衛生潔具、門窗等。

九、質量檢驗及工程驗收

9.1CCW-525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材料的品種、規格和性能應符合有關規定。質量應符合

企業標準《CCW-525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Q/JCKLR0001-20**)的規定。工廠報告和施工現場抽樣送檢等資料齊全。

9.2涂膜防水層的總厚度不應小于設計要求,厚薄均勻一致,可用針刺或在完成的涂膜上裁片等方法進行檢驗。

9.3CCW-525單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層完成后,不得有滲漏和積水現象。檢驗屋面有無滲漏和積水、排水系統是否順暢,應在雨后、持續淋水2h或閉水試驗后進行.廁浴間防水層完工后,經蓄水24h無滲漏,再做面層或裝修。裝修完畢還應進行第二次蓄水試驗,24h無滲漏時為合格方可正式驗收。

9.4CCW-525涂膜防水層及保護層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順序應符合本工法的要求。

十、工程實例

10.1太原東大盛世華庭工程,于2000年8月開工,總建筑面積24萬平米。地下防水施工面積為3萬5千平方米,其中有1萬5千平方米采用本工法施工,使用了水平型和垂直型CCW-525單組分聚氨酯涂料,涂膜厚度達到2mm。該工程有2100個樁頭及并筏型地基梁、通風井等復雜結構,采用本工法成功地解決了該建筑的難題,做到了不滲不漏。

10.2上海IBM電子工程地下防水工程面積為5萬平方米,于20**年9月開工,采用本工法施工,涂膜厚度為1.5mm,全部使用美國卡萊爾公司生產的CCW-525單組分聚氨酯涂料(垂直型和水平型),完工至今未發現任何滲漏水現象,用戶對此非常滿意。

篇2:化工法律法規與安全管理制度

1法律法規、標準規范

1.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識別和獲取管理制度

1.1.1、為了及時獲取國家和政府頒布實施的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遵守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熟悉和掌握法律法規知識和規定,使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得到貫徹落實,特制定本制度。

1.1.2、本制度規定了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和標準的識別方法和獲取途徑,以及對獲取的法律法規的管理、更新和應用,適用于全公司的各個部門。

1.1.3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負責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獲取與識別,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宣傳貫徹。

1.1.4、其它部門負責與本部門職能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其它要求的收集、保管、評估以及更新等工作,并列出獲取的法律法規的清單。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切實保證公司的每一名員工能及時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為正確的、法制化的工作方向和思路提供保障。

1.1.5、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對獲取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其它要求的建檔保存工作,對于更新的法律法規登記時進行更新。

1.1.6、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獲取主要采取書籍購買、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省市安全生產信息網網上下載等形式獲取,并對獲取的法律法規進行條款內容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按程序上報總經理。

1.1.7、新購或者網上新獲取的法律法規必須進行符合性評價,評價由各相關部門完成,并出具評價報告。

1.1.8、各部門對新購或網上新獲取的法律法規必須進行分類登記建檔,及時對法律法規清單進行更新和廢止刪除。

1.1.9、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和安全員對新獲取的法律法規必須認真學習,熟練掌握法律法規條款內容,結合公司實際,制定學習、宣傳和貫徹法律法規的計劃,并下發文件落實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

1.1.10、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和綜合辦公室負責對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實施的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進行整理、登記和建檔,對已經廢止或者不使用的法律法規進行刪除,并送交檔案室進行存檔。

1.2組織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學習,以一定形式將法律法規、標準傳達給從業人員

通過會議、宣傳、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班組安全生產活動等多種形式將所獲取的最新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及時傳達給所有從業人員,并貫徹到各項工作中。

2規章制度

2.1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1、安全檢查是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目的在于了解企業各部門、各生產班組的勞動保護管理情況,發現生產現場不安全(設備、工具、附件等)狀況,不安全的工作環境,不安全的行為及潛在職業危害,以利于采取措施及時糾正,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

2、安全檢查分“安全性評價”檢查,季節性安全檢查,節日前后安全檢查,日常檢查及廠安全員定期巡查。

3、檢查內容:

3.1、全性評價檢查,按機械委“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及廠里發的表格進行檢查。由廠長及主管安全,行政部負責領導行政后勤、保安等有關部門,按“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對工廠的安全性進行預測和度量。

3.2、節性安全檢查,根據季節特點,為保障安全生產所進行的檢查,由行政部組織,廠安全員參加,每季一次。

3.3、日前后的安全檢查,在節日前后對全廠進行安全生產,消防治安、保衛,文明生產等工作的綜合檢查,由廠領導負責,組織行政、保安等有關部門領導參加,每年的五一節、十一節、元旦節、春節前進行。

3.4常檢查,主要是查基礎工作,查現場、查隱患、查管理、查制度、查整改情況,對全廠的特種設備(電器設備、金屬焊接,沖壓機床、起重機械,廠內機動車輛,空壓機及壓力容器進行檢查,重點區要重點進行檢查,每天廠安全檢查值班人員進行巡回檢查,并做檢查記錄,對一時難以解決的事故隱患,可立即向保安和廠長進行匯報,提出整改措施意見,限期整改。

4、每天應有安全值日員,對本廠的不安全因素及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進行糾正,廠領導每月織本廠安全設備人員進行安全檢查一次,對發現的事故隱患,按“三定”、“四不準”的原則進行整改(即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凡自己能整改的個人不推給班組,班組不推給部門,部門不推給廠部,廠部不推給主管局。

5、?各班組的兼職安全員,對本單位的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信號裝置、剎車裝置,行程限位器,緩沖器和自動聯鎖裝置、行車的掛勾、鋼絲繩、電器設備的絕緣保護接零(接地)安全遮擋及明顯的警告標志,儲氣缸的安全閥、水位表、壓力氣瓶的安全閥,安全距離等,按要求、標準、規范進行檢查,隱患按“三定,四不準”原則進行整改。

2.2安全教育和培訓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管理指導方針,使全體員工熟悉安全規章制度、熟練掌握安全生產技能,自覺遵章守紀,最大限度減少人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適用公司范圍內。

2、引用標準

?本制度參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制訂。

3、職責

3.1、行政部負責新職工公司安全教育、下崗再就業安全培訓、專職安全人員安全教育有公司人力資源部安排。

3.2、車間負責新職工入廠安全教育、日常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安排新職工車間、班組安全教育。

4、安全教育的內容

1、?新職工公司安全教育內容:安全生產法、安全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特點和基本要求,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知識,安全生產禁令。

2、各廠新職工入廠安全教育內容:

2.1、?本廠安全生產特點、安全生產要點、重點的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2.2、車間的安全生產特點、工藝流程、機械設備狀況、預防事故的措施、車間有關規章制度、勞保用品穿戴要求、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后經考試合格,方能向班組分配。

2.3、崗位的安全生產制度、崗位操作法、安全裝置、工具、器具、公用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本崗位發生的事故教訓等。考核合格后,在指定老師的帶領下進入崗位學習。

3、日常安全教育:主要內容有勞動保護法規、安全管理、安全技術知識、勞動衛生、防護消防知識、事故防范措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要結合不同工種特點進行。

4、優先安排特殊工種人員到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培訓,并做好取證工作。

5、檢修前的安全教育:大、中修前,必須召開檢修前動員會。明確檢修項目,開停車處理方案、項目責任人及安全責任人等。教育內容:安全注意事項和要求,全體施工人員要了解危險因素和事故防范措施,熟悉作業現場,落實安全措施,確保安全檢修。

6、?工傷人員復工教育:因為違章而負傷的事故責任者和非本人違章而發生事故的負傷人員,在復工前要到廠行政部門接受安全教育。

7、?事故案例教育:把本單位和外單位發生的事故案例,利用各種形式與全體員工進行溝通,對照自己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行為,吸取教訓,找出差距,不斷提高遵章守紀的自覺性,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

8、?各單位要對本單位所屬臨時用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內容包括登高、動土、動火、拆除作業、其它施工、正常作業安全等注意事項。

9、?進入生產區各類外來人員,廠行政部門應先對其進行安全注意事項教育后,才能被允許進入生產區。

10、?各廠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全員安全教育、考試考核,將考核成績備案存檔。

篇3:冶金員工法律法規意識要求管理辦法

冶金公司員工法律法規意識與其他要求管理辦法

為提高全員法制意識和業務素質,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地下礦山實施指南》制訂本管理辦法:

一:企業適用的主要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程。

二:普及方法:

各分公司、職能部室要充分利用板報、礦山安全、班前班后會、安全生產例會,知識競賽、手機短信、通勤車視屏、散發宣傳資料等有效形式向員工廣泛宣傳,講解相關法律法規、規程,及行業標準、企業管理制度,從而達到全員遵紀守法、按章操作,杜絕事故發生的安全生產目的。

三:對員工認知程度的識別方法

1、每年要進行一次全員法律法規考試,了解員工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程度。

2、每季度對員工進行一次以技能抽查和問卷調查為形式的普查,了解員工的業務水平、應急能力,和對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

3、每月初對上月發生或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評估,找出問題的根源,制訂改進方式和措施,杜絕同類問題的產生。

四、提升計劃及措施

1、制定年度目標責任制時要將制定員工法律法規意識提升計劃。

2、根據季度調查、月度分析隨時制定相應的提升計劃和措施并及時實施。

3、每年要組織或聘請相關人員進行一次全員法律法規意識培訓、考核。

4、建立有效的信息平臺,了解員工的需求,利用《礦山安全報》與員工進行廣泛宣傳和溝通。

五、跟蹤管理

1、安全信息科要采取各種形式深入基層搜集了解法律法規的普及提升計劃的落實情況。

2、對員工反映有關法律法規制度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督查追究科在指定專人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相關部門和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并制訂出相應的整改方案責成有關部門和人員落實。

3、安全信息科和督察追究科要根據公司和分公司的工作計劃、措施進行督查了解,確保企業政令暢通。

4、對工作不認真、不扎實、應付支差的不良現象要及時提交經理辦處置。

六、績效評估與措施改進

1、安全技術科要組織相關部門根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計劃采取隨訪、問卷調查、考試、知識競賽等形式,對工作情況進行績效評估。

2、標準化辦公室要根據債效評估結果,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征求員工意見和建議,修訂或完善管理辦法和工作措施促進企業標準化建設。

2、2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的識別與獲取

一: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的識別、獲取、評審更新制度

1、公司設立公開電話(電話號碼為)和并在各分公司設立建議箱,全體員工或社會各界如發現我公司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與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地方法令、條例、行業標準及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規定相抵觸、不完善或政令不暢的情況可直接撥打公開電話或意見形式反映。

2、職工將在工作中有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不理解,或要求什么法律法規咨詢可以通過班前、班后會或向《礦山安全報》報投稿提問,公司將指定相關人員或部門予以詳細解答或在礦山安全開辟專欄予以討論。

3、每月要對員工或社會各界反映的問題進行匯總、識別和評審作為更新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礎資料。

4、經理辦每半年組織相關人員對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辦法的依法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進行一次內審,發現與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不銜接、不完善的的要進一步進行評審和更好完善,

5、負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其它要求的管理部門。

(一、)部門職責

(1)負責收集、匯總、解答員工和社會各界提出的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其它要求的疑難問題和建議。

(2)每半年負責組織相關部門對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內審。

(3)向標準化管理辦公室提交內審結果并提出改進更新意見。

(4)負責下達更新后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發并負責跟蹤調查其實用性。

(二、)人員職責:

(1)認真學習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國家或行業標準及其它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對職工反映的問題要耐心詳答,做到有問必答,自己無力解答的問題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

每年6月30日前對前半年員工或外界人士反映問題及處理結果進行分類匯總,做好內審前期性工作。

(3)對本部門的相關資料要分類歸檔妥善管理,保證資料的連貫性。

2、3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融入到標準化管理的規定。

一、各職能部門在制定內部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是要嚴格《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中要體現有關法律的主要條款并注明出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得以法律法規相抵觸。

二、在制定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安全規程時要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化、標準化。

三、在經營生產過程和安全檢查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

四、每年度要進行全員安全法律法規與其它要求培訓,讓廣大員工明確自身的權益和義務,特種作業人員要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

五、要充分利用板報《礦山安全》、班前班后會、員工手冊、手機短信、視頻、傳單等形式向職工廣泛宣傳已識別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及政策法令。

六、部門及人員職責

2、4評審與更新

法律法規與其它要求的評審與更新制度

一、各級領導及職能部室通過電視、網絡、報紙、文件等途徑隨時了解事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政策法令與其它要求的動態。

二、當了解某一法律法規、政策法令與其它要求發生變化后,要及時向經理辦公室反映,經理辦公室通過向上級咨詢、訂購等方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變化后的范本。

三、根據發生變化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更新企業所適用法律法規的清單,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新舊對比學習掌握變化內容及其內涵。

四、依照新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更新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及時融入標準化管理制定。

五、參加2.1相關程序的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