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砌體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

砌體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3544

砌體工程防滲漏施工的技術措施

為確保砌體工程質量,防止墻體滲漏,根據《砌體工程施工和驗收規范》(GB50203-20**)及有關質量文件的規定,采取如下措施。

1.一般規定

(1)砌體施工應設置皮數桿,并根據設計要求、塊料規格和灰縫厚度在皮數桿上標明皮數及豎向構造的變化部位;灰縫厚度應用雙線標明。未設置皮數桿,砌筑人員不得施工。

(2)砌筑順序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基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有高處向低處搭接。當設計無要求時,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基礎擴大部分的高度。

②內外墻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按規定留接槎處理。

(3)基礎墻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宜用1:2.5底水泥砂漿加適量的防水劑鋪設,其厚度為40mm。

(4)砌筑前,應將砌筑部位的砂漿和雜物等清除干凈,并澆水濕潤。

(5)砌筑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等變形縫處的砌體時,應確保縫的凈寬,并采取遮蓋或填嵌聚苯乙烯等發泡材料,防止縫內夾有砂漿、塊材碎渣和雜物等。

(6)不得在下列墻體或部位中設置腳手眼:

①空斗墻、120mm厚磚墻、料石清水墻和獨立柱。

②過梁上與過梁成60°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的高度范圍內。

③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④磚砌體的門窗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的范圍內。石砌體的門窗洞口兩側300mm和轉角處600mm范圍內。

⑤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各500mm范圍內。

⑥設計不允許設置腳手眼的部位。

(7)砌體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校正必須在砂漿終凝前進行。

(8)砌體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不得超過一步腳手架的高度,臨時施工洞口頂部宜設置過梁,普通磚砌體也可在洞口上部采取逐層挑磚的方法封口,并預留水平拉結筋,洞口凈寬度不應超過1M。

(9)設計要求的洞口、管道、溝槽和預埋件等應于砌筑時正確留出或預埋。寬度超過300mm的洞口,應砌筑成平拱或設置過梁。多空磚、空心磚、小砌體墻體表面不得留置水平槽,若留水平槽,宜采用混凝土預制砌塊預留。注:砌體中的預埋件應作防腐處理。預埋木磚的木紋應與釘子垂直。

(10)住宅工程的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應選用B級以上,不得選用C級。其砌筑人員均應取得技術等級證書,其中高、中級技工的比例不少于70%。為落實操作質量責任制,應采用掛牌或墻面明示等形式,注明操作人員、質量實測數據,并記入施工日志。

(11)對進入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尤其是砌體材料,應按產品標準進行質量驗收,并作好驗收記錄。對質量不合格或產品等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用于砌體工程。為消除外墻面滲漏隱患,不得將有裂縫的磚面、砌塊面砌于外墻的表面。

(12)屋面女兒墻為防止滲漏不應采用多空磚、空心磚、砼小型空心砌塊等孔洞率大的材料砌筑。突出屋面的建筑物外墻,在泛水高度≥250mm范圍內也不得使用上述材料砌筑。

(13)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時,應留一定孔隙,在抹灰前采用側磚,在抹灰前采用側磚或立磚或砌塊斜砌擠緊,其傾斜度宜為60度左右,砌筑砂漿應飽滿。

(14)封砌井架通道外墻,必須先將殘留砼、砂漿等沉渣徹底前清理干凈,經隱蔽驗收后方可進行;當砌至梁、板底時應按第13條規定處理,且留孔隙留置時間不得少于24小時。

封堵外墻支模洞、腳手眼等,應在抹灰前派專人實施,在清洗干凈后應從墻體兩側封堵密實,當眼子較小時,宜用膨脹水泥封堵,當眼子較大時,宜用半磚兩面嵌實后,再用水泥砂漿嵌實,確保不開裂、不滲漏,并加強檢查,由施工單位會同監理單位做好隱蔽工程驗收。

(15)砌體施工時,樓面和屋面堆載不得超過樓板底設計允許荷載值;當現澆樓板砼尚未達到設計允許堆載強度時,板面不得堆載建筑物,以免班底產生裂縫。

(16)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砌體,應按先砌墻后澆柱的施工程序進行。

(17)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始,先退后進,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0mm。沿墻高每500mm設2×Φ6的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預留伸出的拉結筋不得在施工中任意反復彎折,如有歪斜、彎曲,在澆灌砼之前,應校正到準確位置并綁扎牢固。

(18)在澆灌磚砌體混凝土構造柱前,必須將砌體和模板澆水濕潤,并將模板內的落底灰、磚渣和其它雜物清除干凈。砌墻時,應在各層柱底底部(圈梁面上),以及該層二次澆灌段底下端位置留出二皮磚洞眼,供清除模板內雜物用。清除完畢應立即封閉洞眼。

(19)利用砌體支撐模板時,為防止砌體松動,嚴禁采用螞蝗釘直接敲入砌體的做法。

利用砌體入模澆筑砼構造柱等,當砌體強度、剛度不能克服砼振搗產生的側向力時,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砌體變形、開裂,杜絕滲漏隱患。

(20)框架、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后砌填充墻與砼結合部的處理,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若設計無要求的,宜在該處內外兩側,敷設寬度不小于200mm的鋼絲網片應繃緊后分別固定于砼與砌體的粉刷層,要保證網片粘結牢固。

(21)為防止外墻面滲漏水,伸出墻面的雨蓬、敞開式陽臺、空調機隔板、遮陽板、窗套、外樓梯根部及凹凸裝飾線腳處,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止水措施(例:做砼反口等)。

(22)砌體豎向的灰縫砂漿要飽滿,嚴禁采用"裝頭縫"的做法。

(23)除±0.00線以下以及規范規定必須用實心粘土磚的部位外,應嚴格限制使用實心粘土磚。

2.砌筑砂漿施工技術措施

①、水泥應按品種、標號、出廠日期分別堆放,并保持干燥。當遇水泥標號不明或出廠日期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時,應反復試驗,并按試驗結果使用,不得混合使用。

②、本市必須使用有備案證明及交易憑證的水泥,住宅工程基礎、主體結構工程必須使用回轉窯水泥。

③、砂漿用砂宜采用中砂,并應過篩,且不得含有草根等雜物。砂中含泥量,對于水泥砂漿和強度等級部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漿,不應小于2%。

④、凡在砂漿中摻有有機塑化劑時,應經檢驗和試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⑤、用于砂漿中的強度、緩凝、防凍劑等,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攪拌時應嚴格控制劑量。

⑥.為減少砂漿的離散性對強度的影響,砌筑砂漿的配合比應事先由試驗室通過試配決定(專用砂漿、商品砂漿等除外);砂漿的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比,不得采用體積比;砂應計入其含水量對配料的影響。

⑦、施工中當采用水泥砂漿代替水泥混凝砂漿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考慮砌體強度降低的影響,重新確定砂漿強度等級后,在設計砂漿配合比。

⑧、砌筑砂漿的分層度不應大于30mm。

⑨、砌筑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自投料完算起,攪拌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А.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不少于2分鐘;

Б.水泥粉煤灰砂漿和摻用外加劑的砂漿,不少于3分鐘。

⑩、摻用有機塑化劑的砂漿,必須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自投料完算起為3~5分鐘。

篇2:預防鋼筋混凝土砌體外墻滲漏施工要求

預防鋼筋混凝土、砌體外墻滲漏的施工要求

外墻墻體滲漏主要表現在女兒墻滲漏、外墻裂縫滲水、墻洞滲水、外墻砼墻與磚墻交接處滲水、框架結構填充墻滲水等等。

1、為預防女兒墻滲漏,施工要點如下:

(1)磚砌女兒墻應采用實心粘土磚砌筑,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與女兒墻頂和鋼筋混凝土壓頂連接。先砌筑后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砌體的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水平,豎向灰縫的砂漿飽滿度大于80%,并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假縫。

(2)現澆鋼筋混凝土女兒墻與屋面如不同時整體澆筑,施工縫應留在屋面結構以上100mm位置(即現澆混凝土屋面上做出100mm反口),并認真處理施工縫,堅持先清理垃圾,再澆水濕潤、接漿,然后澆混凝土、振搗密實。

2、為預防外墻裂縫滲水,施工要點如下:

(1)對進入施工現場得砌體材料應按產品標準進行質量驗收。對質量不合格或產品等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用于砌體工程,不得將有裂縫的磚面、砌塊面砌于外墻的外表面。

(2)砌筑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或一順一丁、梅花丁的組砌方式進行砌筑。豎縫要求滿刀砌筑,水平、豎向灰頭縫飽滿度達80%以上,每砌完一步架磚都應進行緊縫、刮縫,以減少外墻滲漏點。為提高灰縫的強度,減少裂縫產生,梁板面至門窗頭這一段磚砌體的砂漿體的砂漿不應低于M7.5。

3、為預防墻洞滲水,施工要點如下:

(1)砼外墻穿墻螺桿洞及預留洞的防滲漏封堵

*1砼外墻穿墻螺桿洞

為杜絕外墻滲水通病的發生,外墻螺桿空堵塞必須按下列操作要求進行,現就堵塞施工操作要點簡述如下:

A、程序:清孔→堵內孔→堵外孔→外側抹平

B、先將穿墻管雙端的橡膠塞頭取掉歸堆,挑選以利重復使用

C、用沖擊鉆在外墻外側向內旋轉,將孔內的塑料管拿掉

D、將孔內清洗干凈,待監理驗收通過后,再將外墻內側的孔用1:2水泥砂漿堵塞,深約5厘米,墻面齊平。

E、待外墻內側的水泥砂漿稍干后,再堵外側

F、外側孔用水泥石棉砂伴成干硬性的砂漿,盛在半個可樂瓶內,用小鐵板喂料,Ф14短鋼筋捻實,堵至離外墻外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