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項目人員培訓程序

工程項目人員培訓程序

2024-07-12 閱讀 3393

工程項目人員培訓程序

由于本工程采用的是形式,項目人員來自不同的公司,因此應對所有參加本工程實施的人員進行必須的培訓,以使他們懂得質量體系并掌握全面參與體系運行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術。

1、培訓計劃

1.1各部門應根據(jù)《培訓框架》制定本部門的培訓計劃,計劃的內容包括培訓項目、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時間和培訓單位等。

1.2質量部負責項目整體管理、管理能力與技巧、貫徹ISO9000族標準、全面質量管理和工程創(chuàng)優(yōu)等方面培訓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1.3技術準備部負責施工技術、資料管理等方面培訓培訓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1.4合約估算部負責合約管理方面培訓培訓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1.5物資采購部負責物資管理方面培訓培訓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1.6安全文明部負責安全文明施工及CI管理、特殊崗位/工種等方面培訓培訓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

1.7對分包商的培訓計劃,由工程部制定,有關部門協(xié)助實施。

2、培訓控制

2.1培訓前,負責培訓的單位應制定培訓實施計劃,并將計劃發(fā)至參加培訓的人員。

2.2負責培訓的單位應按培訓實施計劃實施培訓工作。

2.3分包商進場后,安全文明部應對分包商進行有關規(guī)章制度、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培訓,并要求分包商提供其從事特殊崗位工作人員的上崗證(或操作證)復印件,嚴格執(zhí)行無證人員不得上崗制度。

2.4對分包商的工藝技術的培訓主要應通過技術交底和做樣板的方式進行。

3、培訓記錄

組織培訓的單位負責填寫并保存培訓實施記錄表。

篇2:某工廠人員培訓控制程序

工廠人員培訓控制程序

1.目的

對從事影響質量活動的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確保所受培訓的員工掌握并提高產(chǎn)品質量的專業(yè)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滿足和勝任崗位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人員的培訓(包括最高管理者)活動。

3.定義

培訓:使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勞動技能得到提高,從而能勝任本職工作需要的一切活動及措施。

4.職責

4.1廠辦人勞教育室是員工培訓的主管部門,負責對員工培訓計劃的編制、組織實施和進行有效性評價,負責建立和保存員工培訓檔案。

4.2廠長負責年度培訓計劃的審批。

4.3各部門根據(jù)崗位設置要求,提出培訓需求信息并配合實施培訓活動。

5.工作程序

5.1培訓計劃的編制

5.1.1編制的依據(jù)

a.工廠的方針目標和企業(yè)發(fā)展策略;

b.人員與職能情況測定的結果和各部門的培訓需求;

c.根據(jù)崗位描述員工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應知應會知識;

d.工廠體系運行中涉及的有關質量技術和產(chǎn)品責任方面的專業(yè)知識。

5.1.2編制與審批

a.人勞教育室主管在每年初根據(jù)各部門上報的培訓需求,進行可行性的識別后,結合培訓依據(jù),編制工廠年度培訓計劃報廠長審批。

b.培訓計劃經(jīng)廠長批準后,由人勞教育室負責組織實施培訓。

c.培訓計劃內容應包括: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時間、培訓人數(shù)、培訓課時、培訓方式等。

5.2實施培訓

5.2.1人勞教育室主管負責按計劃落實培訓前的準備工作,如:經(jīng)費、師資、場所、教材、考卷、證書等。

5.2.2培訓形式一般以內部培訓為主,派出進修為輔,根據(jù)工廠實際情況實行分期、分批、分對象施教。

5.2.3人勞教育室主管負責在開班前一周將《培訓通知單》發(fā)至有關部門和學員本人。對因故不能參加培訓或需調換人員時,部門主管應及時與人勞教育室聯(lián)系,以便作相應的調整。

5.2.4培訓可通過考試、參加培訓人員簽到或外委培訓時出具的證書來證明結果;所有培訓記錄由人勞教育室負責匯總,分別立卷歸檔。

5.2.5對提出的臨時性培訓,經(jīng)廠長批準后,由人勞教育室適時實施,可由人勞教育室主管作相應的調整,并在培訓計劃中作出情況說明。

5.3上崗/轉崗人員的培訓

5.3.1對新上崗/轉崗人員的培訓,由人勞教育室或其接收部門的主管按《新上崗人員培訓表》及《轉崗考核鑒定表》內容對其進行培訓,并指導其正確理解工廠的各項規(guī)定、規(guī)程、程序和相關文件等。

5.3.2員工在明確培訓確認表中的內容要求后在相應項目欄確認簽字,證明其主管對其進行了有效培訓,并已明確了工作要求。

5.3.3新員工經(jīng)過三---六個月試用期后,人勞教育室應對其按《崗位描述規(guī)定》中具備的要求進行考評,合格后發(fā)上崗證。

5.3.4經(jīng)培訓考評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訓并補考合格后方可上崗。

5.4資格認定

5.4.1員工上崗前均應接受崗位培訓并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技能和經(jīng)驗,經(jīng)確認由人勞教育室頒發(fā)上崗證。

5.4.2對特殊作業(yè)人員(焊工、電工、司爐工等)、特種工序人員(檢驗員、試驗員、計量員、審核員、設計開發(fā)人員、合同評審人員、采購人員、頂崗人員)必須持資格證書方可上崗。

5.4.3對上崗培訓不合格者不予上崗,直至考核合格為止。

5.5有效性評價和激勵機制

5.5.1每年末由人勞教育室將員工工作技能、專業(yè)知識評定表發(fā)至各部門主管,由其對員工培訓后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估。

5.5.2各部門主管對員工培訓效果的評價由人勞教育室進行匯總,并作為下一輪深入培訓的信息源。

5.5.3為激勵員工開展質量改進,由人勞教育室組織員工開展合理化建議、QC小組、零缺陷計劃活動,并通過宣傳、表彰等形式來調動員工參與質量改進的積極性和提高質量意識。

5.6頂崗計劃和人力資源開發(fā)

5.6.1由人勞教育室根據(jù)工廠員工崗位描述規(guī)定人員頂崗計劃,確保頂崗人員具備該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滿足上崗要求。

5.6.2人勞教育室主管積極開展工廠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工作,注重人才信息的收集,充實工廠的人才儲備,為工廠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充足的后備力量。

5.7培訓檔案

5.7.1人事教育室負責根據(jù)工廠員工培訓活動所形成的計劃、記錄、表單、證書等,建立員工的培訓檔案,以員工個人培訓情況匯總表形式,顯示培訓實施、資格認定的現(xiàn)狀。

5.7.2保存年限按文控規(guī)定執(zhí)行。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8.01-01《崗位描述》

QR/SH18.01-02《年度培訓計劃》

QR/SH18.01-03《培訓通知單》

QR/SH18.01-04《培訓簽到表》

QR/SH18.01-05《崗位培訓需求表》

QR/SH18.01-06《新上崗人員培訓表》

QR/SH18.01-07《轉崗考核鑒定表》

QR/SH18.01-08《年培訓情況一覽表》

篇3:電腦數(shù)控操作人員培訓工作程序

電腦數(shù)控設備操作人員培訓程序

鑒于加工設備絕大部分為電腦數(shù)控設備,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為此,在建立健全培訓制度的同時,對操作人員的培訓尤為重視,肯于出資求學。從而造就了一批生產(chǎn)技術人才。對生產(chǎn)操作人員培訓程序如下:

1、對于新工人,調入公司后必須進行三級教育(公司培訓、生產(chǎn)部培訓、工作培訓),之后進行崗位培訓。根據(jù)崗位的要求,對完成生產(chǎn)任務所需要的方法、技能進行全面培訓,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本崗位所用的儀器、儀表、計量器具、工具和機器設備正確操作方法與技能;

3、本崗位所需用的圖樣、技術文件、質量控制文件和樣件的正確理解與應用;

4、質量保證手冊的有關內容、質量標準和質量管理基礎知識;

5、本崗位的質量職責與其重要性;

6、技術安全知識;

7、培訓后進行能力認可,由設備部對操作者培訓考核后,發(fā)上崗證,記錄在操作者培訓記錄中。取得上崗證的人員,方可上崗操作設備。

8、對于進口設備,提前半年制定設備進口計劃,并同期選派生產(chǎn)技術能手出國學習設備性能、操作、維護等知識。學習時間為半年。

9、進口設備進廠后,崗位操作人員必須先由出國學習人員進行至少一個月的專門培訓,并經(jīng)考核、資格認定后,發(fā)給上崗證,方能上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