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樓面工程質量控制措施
地面與樓面工程的質量控制
基層工程質量控制
準備工作
(1)學習有關圖紙和技術資料;
(2)學習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
(3)制定施工方案;
(4)根據設計要求準備土料、砂石料、石灰、碎磚、爐渣或水泥。所有材料均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含有有機雜質;
(5)設置標高控制點;
(6)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基土
(1)基土必須均勻密實,如為填土或土層結構被破壞,應予壓實。對于某些軟弱土質或有機質含量大的土,須按設計要求加以更換或加固。
(2)填土的壓實,宜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的情況下分層施工,以保證干土質量密度滿足設計要求。過干的土在壓實前應加以濕潤,過濕的土應加以晾干。
(3)如基土為非濕陷性的土層,所填砂土可澆水至飽和后加以夯實或振實;
(4)如在基土上需鋪設有坡度的地面,則應修整基土來達到所需的坡度。
(5)不得在凍土上進行壓實工作。
墊層
(1)各種類型墊層所用的材料及配合比均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灰土墊層應鋪設在不受地下水漫濕的基土上,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00mm。
(3)灰土墊層所用的消石灰應采用生石灰塊,使用前3-4日予以消解、過篩。灰土拌合料應保證比例準確、拌合均勻,并保持一定的濕度。
(4)砂石墊層必須攤鋪均勻,不得有粗細顆粒分離現象。用輾壓機輾壓時,應適當灑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濕潤,一般輾壓不應少于三遍,并壓至不松動為止。
(5)碎(卵)石墊層必須攤鋪均勻,表面空隙應以粒徑為5-25mm的細石子填縫。
(6)碎磚墊層所用的碎磚料不得采用風化、松酥和夾有瓦片及有機雜質,其粒徑不應大于60mm。
(7)三合土墊層在硬化期間應避免受水浸濕。
(8)爐渣墊層拌合料必須拌合均勻,嚴格控制加水量,使鋪設時表面不致呈現沁水現象。
(9)混凝土墊層應結合變形縫的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與樓面面層的連接處和設備基礎的位置等劃分區段澆筑。澆筑前,墊層下的基層應予濕潤。墊層內應根據設計要求預留孔洞,以備安置錨栓或木磚。
(10)爐渣墊層和混凝土墊層施工完畢后,應注意養護,待其凝固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構造層(保溫層、防水(期)層、找乎層、結合層)
(1)鋪設找平層前,應將下一層表面清理干凈。采用水泥砂漿或混凝土做找平層時,其下層應予濕潤。鋪設時,先刷以水灰比為0.4~0.5的水泥漿一遍,并隨刷隨鋪。如其表面光滑還應鑿毛。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上鋪設找平層前,須做好板縫間的填嵌和板端間的防裂構造裝置,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繼續施工。
(2)防水(潮)層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地下防水工程的有關規范規定,并與墻體、地漏、管道、門口等處結合嚴密,無滲漏。
(3)鋪設保溫層和防水(潮)層,其下一層表面應平整、潔凈、干燥;對摻有水泥拌合物的表面,還必須堅實,不得有起砂現象。
(4)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鋪設瀝青類防水(潮)層,找平層應潔凈,并按規定涂刷同類冷底子油;在瀝青類找平層上鋪設水泥拌合料面層或結合層前,找平層表面也應潔凈、干燥,并涂刷同類瀝青膠結材料。
(5)鋪貼卷材必須及時壓實,擠出的瀝青膠結材料要趁熱刮去,并不得有皺折、空鼓、翹邊和封口不嚴等缺陷。
質量評定
執行有關質量驗評標準,不合格的須作處理。
資料整理
(1)材料合格證;
(2)干土質量密度試驗記錄;
(3)中間隱蔽驗收記錄;
(4)試塊強度報告單;
(5)施工記錄;
(6)自檢記錄;
(7)質量評定記錄。
整體樓地面工程質量控制
準備工作
(1)學習有關圖紙和技術資料;
(2)學習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
(3)原材料準備,出具出廠合格證;
(4)測量放線,設置標高標志,注意按要求找坡;
(5)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施工
(1)各類面層在鋪設前,其基層的表面應符合下列規定:
1)用摻有水泥的拌合料鋪設面層和結合層時,其墊層和找平層應具有粗糙、潔凈和濕潤的表面;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上鋪設,如表面光滑應予鑿毛。鋪設前一天灑水濕潤,鋪設時應刷以水灰比為0.4~0.5的水泥漿,并隨刷隨鋪。水磨石面層鋪設前,尚應在基層上按設計要求的分格或圖案設置銅條或玻璃嵌條予以埋牢,并作為鋪設面層的標志;
2)鋪設瀝青混凝土面層,應將下一層表面清掃潔凈,并涂刷同類冷底子油,涂刷后應防止被沾污;
3)菱苦土面層的下一層表面,在鋪設前應使之潔凈干燥,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表面尚應全部劃毛,并作涂底處理,隨涂隨鋪。
(2)按設計和規范要求的材質、強度(配合比)和密實度等進行施工。
1)混凝土面層所用的碎石或卵石,應級配適當,其粒徑不應大于15mm和面層厚度的2/3。混凝土塌落度不應大于3cm,振搗必須密實。初凝前應完成抹平工作,終凝前完成壓光工作,并按規定養護;
2)水泥砂漿面層的水泥砂漿配合比不宜低于1:2;必須拌合均勻,顏色一致;并應隨鋪隨拍實,初凝前抹平,終凝前壓光,并注意養護;
3)瀝青砂漿和瀝青混凝土面層的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其粉狀填充料應采用磨細的石料、砂或爐灰、粉煤灰、頁巖灰和其它粉狀的礦物質材料,不得采用石灰、石膏、泥巖灰和粘土作為粉狀填充料。拌合料須拌合均勻,并宜采用機械攪拌;拌合料鋪平后,應用有加熱設備的輾壓機具壓實。拌合料的拌制、開始輾壓和壓實完畢的溫度,應參照規范的規定執行。瀝青砂漿和瀝青混凝土在施工間歇后繼續鋪設前,應將已壓實的面層邊緣加熱,施工縫處應輾壓至看不出接縫為止;
4)水磨石面層所用石粒應堅硬、潔凈無雜物;拌合料應拌合均勻,平整地鋪設在結合層上,并用滾筒滾壓密實;面層應使用磨石機分次磨光(普通水磨石面層磨光遍數不應少于三遍),開磨前應先試磨,以表面石粒不松動方可開磨,面層表面所呈現的細小孔隙和凹痕,應用同色水泥漿涂抹,適當養護后再磨,直至磨光平整無孔隙為度;
5)菱
苦土面層拌合料的配合比應通過試驗或參照規范確定。凡與菱苦土面層接觸的金屬構件和連接件均應涂以瀝青漆,或抹一層厚度不小于30mm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水泥砂漿,以防氯化鎂的侵蝕作用。菱苦土面層不宜在雨天施工。面層涂油應在菱苦土完全晾干后進行,待涂油層全部干燥后上蠟。
(3)用小錘輕擊檢查面層與基層的結合效果,其必須牢固無空鼓。
(4)有坡度要求的面層須按設計要求的坡度施工,不倒泛水,無滲漏,無積水,與地漏(管道)結合處嚴密平順。
(5)踢腳線應高度一致,出墻厚度均勻;與墻面結合牢固。
(6)各種面層鄰接處的鑲邊用料及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邊角整齊光滑,不同顏色的鄰接處不混色。
(7)樓梯踏步和臺階應齒角整齊,防滑條順直。
(8)面層表面平整度、踢腳線上口平直、縫格平直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質量評定
執行有關質量驗評標準,不合格的須作處理。
資料整理
(1)材料合格證;
(2)試塊強度報告;
(3)基層隱蔽記錄;
(4)施工記錄;
(5)自檢記錄。
篇2:國旅酒店樓面經理崗位職責
酒店樓面經理崗位職責(五)
崗位名稱:樓面經理
直接上司:餐飲部經理
管理對象:營業部主管、宴會廳主管、零點主管、傳菜部主管理
具體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餐飲部經理的工作指令,積極落實,督導餐廳各個時期的工作任務
2.制定和修改營業部零點餐廳、傳菜部、宴會廳的工作程序、標準及有關規章制度;
3.對餐廳的清潔衛生、維修保養、成本控制、安全等負管理之責,保持高水平接待服務;
4.參加酒店的每日例會,并上報經營情況;
5.負責培訓本部門的所有員工,為酒店培養新生力量,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重視員工思想教育;
6.做好與其他部門的協調工作;
7.考查各崗位主管的工作績效并做出評估;
8.審核本部門員工的考勤考核工作;
9.處理投訴事宜;
10.監督客人遺留物品的處理;
11.組織本部每周工作例會,傳達酒店例會精神,聽取部下的匯報,并解決運轉中發現的新問題;
12.完成上級布置的其他工作。
篇3:樓面總廚主要職責素質要求
樓面總廚主要職責及素質要求
崗位職稱:樓面總廚
報告上級:行政總廚
督導下級:各崗位主管
同相關部門聯系:餐廳部、采購部、財務部、銷售部
素質要求:
(1)文化程度:高等院校烹調專業畢業。
(2)專業知識:具有餐飲全面性的專業知識,精通烹飪知識,通曉食品生產加工過程;精通一個菜系、旁通兩個以上菜系的制作工藝;
(3)任職經驗:具有3年以上廚房管理工作經驗。
(4)其它要求:
A、熟知餐飲業各項法規制度及本部各項規章制度,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
B、對部門的物料存放處、數量及采購計劃能全面了解,有較高的組織安排能力,處事大公無私、心想集體、不計個人。
主要職責:
(1)負責部門的全面生產工作,抓好員工的思想教育,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
(2)做好勞動調配,每日不定時到各生產部門巡查工作,密切聯系各部門廚師,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果斷解決,不斷改進出品質量、衛生;
(3)負責指揮烹調工作,聽取賓客建議和餐廳保持密切聯系,檢查各種大型重要的宴會技術力量的安排情況,控制采購物品質量,掌握各部銷售收入、成本利率;
(4)每次召開多次生產部門責任關于食品質量的專題會議,聽取報告,傳達上級指示,聽取收集意見,提出整改方案;
(5)健全食品質量檢查制度和食品質量事故的獎懲制度,視其責任大小及損失程度做出處理及整改。
(6)每周二與采購部門有關人員一起巡視市場,了解市場原料價格情況,發掘新產品,不斷開發新潮菜點,使酒樓菜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7)加強各生產部門管理和業務技能培訓,控制各部門日常的食品出品質量,抓好員工的紀律及衛生工作;
(8)配合行政總廚,完善內部管理,配合各部門提供一流的飯菜,做好設備物料的保養,具有高度的生產安全意識,防范意識。
注意事項(補充說明履行本崗位職責需注意的問題):
(1)熟知各種原料的產地、性質、加工烹制方法,全面掌握菜品的生產工藝,并且有技術創新能力。
(2)對廚房設備設施的安全性,正確操作方法全面了解,發生事故能正確及時無誤的處理、解決。
評估標準:
(1)能及時發現工作流程及員工思想上的問題并果斷采取措施,防止問題的擴大,避免造成不良影響。
(2)嚴把原料驗收與出品質量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合理控制原料成本。
(4)不斷開發新菜點。
(5)內部管理完善。
(6)設備保養得當,能夠保證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