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教師管理制度-4篇

教師管理制度-4篇

2024-07-12 閱讀 4626

教師閱覽室管理制度

1.講究衛生,不得在室內吃東西,隨地吐痰及丟棄雜物。

2.愛護書刊,不準在書刊上亂涂亂畫,損壞書刊的,照價賠償。

3.書刊看完后,放回原處擺放整齊。

4.保持室內安靜,不準喧嘩。

5.聽從管理人員安排,若違反紀律的,管理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把其逐

出室外。

6.不準私拿書刊離開閱覽室,否則按偷竊論處。

7.管理人員必須按要求定時開放,每天做好書刊的清點工作;對室內的

所有書刊要登記入冊,分類編號擺放整齊。

中學“教師計算機使用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2)|返回目錄

1.學校根據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將計算機配發相關的各辦公室、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

2.計算機按說明及相關要求正確使用和維護。保證計算機的正常使用。如果有由于操作不當造成計算機系統崩潰、經常死機等故障,每學期三次者將其計算機收回。

3.學生一律不準進入教師辦公室使用電腦,特殊原因需使用教師電腦者,教師必須在場。

4.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維護好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注意用電安全,不得開機過夜。注意安全防盜,辦公室應有可靠的安全門窗,離開時及時鎖好門窗。如有丟失或人為損壞,使用者要負全部責任。

5.機箱后有封條,使用教師不得擅自拆開機箱,如機器出現故障或需要添加新硬件,須向網絡中心報告。

6.辦公室內不得隨意調換計算機的某些部件,如鼠標、鍵盤等。

7.使用完畢后要按照正常的關機方法關機,不得強行關閉電源。

8.學校計算機必須用于教學、管理工作,不得使用學校計算機上網聊天、瀏覽*、不健康網站,不得在工作時間從事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包括玩游戲、聽音樂、看影視等。在休息時間也不提倡看影視,以免過度占用網絡資源,影響他人上網。一經發現立即將其計算機收回。

9.注意信息安全,不在電腦上安裝竊聽、攻擊軟件,不試用病毒、木馬程序,不使用別人的帳號、密碼。

10.搞衛生時,抹布要擰干,防止機箱、顯示器內進水。

教師計算機使用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案教師管理制度(3)|返回目錄

辦公室配置計算機是為了方便老師學習計算機知識,瀏覽網絡信息資源,更好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現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文明的使用環境,特制定以下規章制度:

一、使用規定

1、計算機周圍應保持干燥、清潔,不宜把裝水的容器放在電腦主機附近。

2、操作電腦要嚴格按操作要求進行,不能用力敲打鍵盤和隨意開關電源。

3、未經學校主管部門許可,不得私自拆卸、連接和轉移各種硬件設備。為不影響其他教師辦公,音頻輸出只能使用耳麥,不得使用音響等設備。

4、使用軟盤、u盤、光盤及移動硬盤時請注意病毒檢查,避免病毒對計算機、校園網的侵害。

5、計算機只能用于查閱、下載教育教學資源,了解教育動態,電子備課以及電子辦公等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工作,不得用于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操作,嚴禁裝載游戲、休閑類軟件。

6、不要隨意下載安裝各類軟件,修改系統的各項設置,確保計算機的正常運行。

7、計算機軟件、硬件出現問題,應及時與學校相關部門聯系。

設備維修時使用人必須在場。維修結束后,及時填寫維修登記表。

8、要隨手關門關窗,防止計算機的重要部件遺失。

9、發現各項不良使用情況,辦公室計算機管理負責人有權制止直至收回電腦使用權。

二、考核辦法

1、下班后未關主機和顯示器以及插座開關給予警告,二次以上給予通報批評。

2、違反專機專人使用的原則給予警告。

3、用辦公計算機做工作以外的事(如打游戲,炒股等)給予通報批評,并取消評優評先資格。

4、播放反對、黃色音像、訪問不健康網站,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5、因操作不當給工作或公共財產造成損失的,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6、計算機使用考核由校長室每月末進行考核并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7、實行累計考核,一學期違反三次以上(含三次),該教師年度考核不得參與評先評優。

教師計算機室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4)|返回目錄

一,宗旨:為了管理好我校教師計算機網絡室,充分發揮其有效教學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硬件:我校教師計算機網絡室目前有機子10臺,配置為聯想啟天2610型。

三,時間:上午8

篇2:P校教師培訓制度

某校教師培訓制度

1.對新分配的青年教師入校后,用兩周時間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從備課、上課、寫教案、班級管理、培養小干部等方面進行講授,為幫助青年教師更快地過好備課關、課堂教學關、班級管理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組織青年教師拜師活動。青年教師入校后要向他們引薦三師,即:領導師傅、黨員師傅、業務師傅。師傅要從思想上、業務上全面幫助與關懷青年教師。

3.每月組織一次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由學校教研室組織有經驗的教師主講。

4.每學期初、末分別召開青年教師會議,宣讀青年教師工作計劃,總結青年教師工作,寒暑兩假期要適當布置學習內容。

5.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校、區、市、省教委開展的各種類型的教學競賽活動,做到在活動中培養,在活動中幫助提高。

6.每學期在青年教師中開展積極的課堂教學賽、說課、粉筆字基本功比武活動,教研組強化平時幫練活動,"三師"不放松對青年教師的輔導、督促與檢查。

7.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聽課和參加業務講座。

8.每學年召開一次青年教師家長座談會,匯報青年教師工作征求家長意見。

9.關心青年教師,提高青年教師的文化素質,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業余文化進修學習,學校在排課上給予支持,時間上給予保證。

10.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文化業務學習從嚴要求,每月檢查一次教案、作業批改及業務理論學習筆記。

11.按照學校聽課制度和要求,堅持對青年教師的聽課,并及時講評。

12.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實驗專題的研究,做研究課,寫實驗方案,寫實驗報告,總結實驗體會。

篇3:一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街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為了更好地落實有關師資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上級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特制定此評價制度。

一、考核評價目的和原則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觀念評價,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等,幫助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準,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

4、可行性原則,既體現評價目標的共性要求,又考慮到地域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差異,探索利于教師自評和他評的評價方法。

二、考核內容和標準:

(一)對工作人員的考核,從德、能、勤、績四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德:是指政治、思想、師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的表現。

能:是指教育理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研究的水平及實際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勤:是指工作態度,勤奮敬業及出缺勤情況。

績:是指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益和貢獻。

(二)考核標準以各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質量、工作任務及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為基本依據。

(三)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標準是:

優秀: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及政策,模范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精通本職工作業務,工作勤奮,有改革創新精神,教育教學工作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合格: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熟悉或比較熟悉本職業務,工作積極,能夠完成工作任務。

基本合格:政治、業務素質一般,工作能力較弱,工作作風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誤,但未造成嚴重后果。

不合格:政治業務素質較差,難以適應工作要求或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能完成工作任務或在工作中造成嚴重失誤。

三、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教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于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了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評價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學能力。能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等;善于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4、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四、評價方式和途徑

教師自評:

應用自評量表、教學反思、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對象比較,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同事互評:

應用教學案例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領導評價:

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學生評價:

應用問卷調查、學生作業、學生成長冊填寫或個別征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