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拌技術工藝技術交底
一、攪拌機適用范圍
1、本機適用于粉狀及粒狀的隋性物質,顆粒度不得大于150mm。對體積大于150mm的
呆滯物質以及數量超過總量的12%,濕度接近15%的泥土等粘附性介質不適用本攪拌機。
2、本攪拌機在低溫下應保證潤滑油、液壓油、添加劑的流動性。注意對電氣不見得防
水處理。
二、攪拌機操作人員攪拌作業
1、攪拌機操作人員要熟知攪拌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認真閱讀并領會產品使用說明書。
2、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攪拌,控制各種材料的用量,外加劑及拌和用水量。
3、嚴格按攪拌機操作步驟進行操作。攪拌步驟:
—啟動攪拌機
—關閉卸料斗
—裝料
—干攪拌
—加水、外加劑等
—最終攪拌
—卸料
—手動清洗攪拌機缸體內部和攪拌配件或用自動清洗裝置清洗。
4、投料順序
砂→水泥、礦粉、粉煤灰→碎石→水→外加劑
5、攪拌時間
HPC(高性能混凝土)需要的攪拌時間一般稍長,在具體生產和施工中要對攪拌進行嚴
格控制。攪拌混凝土前,應加入與配合比相同水膠比的水泥漿空轉數分鐘,然后將水泥倒
掉,使攪拌筒充分潤濕。在加水之前應先將干料拌勻30s,然后再加水進行攪拌,高效減水
劑一般采用同摻法將其溶于水與水一同加入,攪拌時間應不少于2min,也不應超過3min。
對高效減水劑的摻加可采用分次摻加法,做法是在拌合物出機前摻入一部分高效減水劑,
到工地卸料前再加入其余高效減水劑,并在加入高效減水劑后繼續攪拌至少1min后卸料。
分次摻加法有利于減小坍落度損失,尤其適用于混凝土運送距離較遠的工程。
三、攪拌機的維護與保養
1、操作人員必須要每隔1000小時或半年更換一次減速箱潤滑油:攪拌機每運行一個月,需加入30g的油供軸頭密封所用;液壓系統須每隔2000小時或做少每年更換一次。
2、操作人員在攪拌機工作一周,應檢查所有攪拌刀、攪拌臂鎖螺栓有無松動,在工作2000小時后必須檢查皮帶輪和聯軸器連接螺栓緊松程度。
攪拌刀必須定期調節,避免較大的沙石夾在攪拌刀和襯板之間,增加攪拌軸所受壓力而導致攪拌軸
經常性檢查和調整皮帶張力,如有一條或多條皮帶已老化,必須馬上更換。
篇2:混凝土攪拌站安全技術交底
混凝土攪拌站作業安全技術交底
1、攪拌機按施工平面圖位置安置在堅實平整的地方,設好排水設施,用支架架穩主機和水泥罐,搭設操作室護棚,棚頂材料要具有一定強度,保證安全,機手操作處應設絕緣操作臺。
2、開機前檢查電路和各種儀表,鋼絲繩軌道、滑輪、傳送帶等是否良好,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開機攪拌。
3、機手持證上崗,開機時,思想集中,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
4、料斗提升時嚴禁在料斗下行走,料斗坑需清理時,必須掛好保險鏈后再清理。
5、修理和清理攪拌鍋內混凝土粘結物時,必須切斷電源,在電料閘上掛禁止合閘標牌,設專人看護,避免傷害事故。
6、工作完畢后,涮拌和站和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廢水應倒如指定的沉淀池內,不準到處亂放廢水,人離機斷電,鎖好閘箱。
7、不準采用碘鎢燈、電熱管等設施在內取暖,嚴防火災。
8、電器開關柜設置可靠的閉鎖裝置,閑雜人等禁止靠近、開箱。
9、除了拌和站的實用工具外操作室內不準放置其它雜物。
10、經常檢查電線是否有裸露現象,是否有虛接地方;同時要設置避雷裝置。
11、出料斗下嚴禁站人,做試驗的人員要在罐車開出出料位置后,才可以取料做試驗。
12、拌和站的料倉大棚要設置可靠的固定措施,經常檢查,是否有裝載機碰撞現象,棚頂有適當的排水設施。
13、料倉內保溫、通風措施得當,避免生火取暖加溫造成廢氣集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篇3:混凝土攪拌機操作安全技術交底
混凝土攪拌機操作的安全技術交底
1、攪拌機按施工平面圖位置安置在堅實平整的地方,不準以輪胎代替支撐。輪胎卸下保管好。搭設防雨或保溫防護棚應設絕緣操作臺,用支架或支腳筒架穩,棚頂材料要防砸。
2、開機前檢查離合器、制動器、防護裝置、鋼絲繩軌道、滑輪是否良好,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開機攪拌。
3、操作人員持證上崗,開機后,思想集中;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機械運轉時,不得在轉筒內用工具扒料防止傷人。
4、料斗提升時嚴禁在料斗下行走,料斗坑需清理時,必須掛好保險鏈后再清理。
5、修理和清理轉筒粘貼結物時,必須切斷電源,在電閘箱上掛“禁止合閘”標牌,設專人看護,避免傷害事故。
6、工作完畢后涮轉筒的廢水應流入沉淀池內,不準到處亂放廢水,人離機斷電,鎖好閘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