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坑槽處理安全交底

坑槽處理安全交底

2024-07-11 閱讀 3279

路面銑刨

1.進場作業人員必須注冊,工作前進行安全培訓和安全教育設專人指揮作業

2.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嚴禁酒后作業。

3.機械操作人員應持有效證件上崗。

4.路面銑刨前機械操作手應熟悉施工現場情況和施工界線。

5.路面銑刨作業時,應設專人指揮作業。銑刨時提前擺放警示牌、拉警示帶,提前對周邊單位進行溝通,樹立文明施工形象。必要時進行短路。設交通協調小組,負責現場的交通、安全工作。

6.現場清掃干凈,銑刨后路面干燥,需灑水降溫。

7.銑刨出的廢料要及時外運,并清掃干凈,定時灑水降塵。鏟車配合清掃渣土時,清掃人員注意與機械保持距離,不要被機械刮傷壓傷。

8.向汽車內卸料時,嚴禁將鏟斗從駕駛室頂上頂上越過,鏟斗不得碰撞車廂,嚴禁車廂內有人。不得用鏟斗吊運物料。

9.道路上作業設專人警戒并安排人員疏導交通,有專人指揮作業,作業區域必須安放交通標志。

10.指揮施工機械出入路口必須先檢查道路情況,并做好雨水口、井、坑等危險部位的安全防護。過現況井室應注意安全。

11.局部使用小型銑刨機和風鎬處理時要注意降噪。

12.路面于周邊接茬處要彈線切齊。

13.路面銑刨完畢自檢合格,及時報項目部、監理、建設單位進行驗收。

篇2:車輛應急處理工作制度

一、建立事故應急處理機構。

二、在運輸貨物的過程中發生事故,按規定要求采取相應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并及時向當地道路運輸管理機關和有關部門報告。

三、嚴格執行事故上報制度。一般性事故要在三日內上報,凡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的運輸事故及時(24小時以內)報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四、發生事故后應妥善保護現場,供公安、管部門及保險公司勘查,積極配合上述部門認定事故責任,合理解決事故糾紛。

五、裝運汽油、柴油等油品的罐車,裝卸油品時發生跑冒現象,及時與有關人員聯系,同時關閉所有閥門或采取其它措施,回收地面油品,處理好現場油污。

篇3: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