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供電崗位風險評估污閃事故

供電崗位風險評估污閃事故

2024-07-12 閱讀 5320

1.風險預想:污閃事故。

2.風險危害:

(1)損壞電氣設備;

(2)線路停電影響原油生產。

3.原因分析:

線路上的瓷瓶絕緣子表面沉積的污向穢物質,在潮濕的空氣中造成絕緣性能下降,導致表面泄漏電流增加,導致污閃事故發生。

4.預防措施:

(1)污染嚴重地區采取戶內設備。地處潮濕地區的戶外設備,應適當的提高瓷外的爬距;

(2)線路巡檢時,重點檢查瓷件和絕緣子是否清潔或有無破損及放電痕跡;

(3)在霧、雨、雪等易造成污閃的特殊天氣增加巡視次數。檢查有無火花或放電聲;

(4)發現污穢盡快清掃,不易清掃的立即更換。

5.綜合評估:

(1)人員

(2)財產高

(3)環境

(4)影響中

6.應急措施:

(1)污閃事故發生后,立即進行事故巡線檢查;

(2)發現事故點,立即組織搶修處理;

(3)上報油田調度說明停電原因。

篇2:防污閃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標

通過對變電設備防污閃工作的管理,使變電防污閃工作規范化、科學化,以保證變電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二、管理內容與方法

變電設備防污閃管理實行分級管理體系,場長領導變電防污閃的全面工作,一次設備檢修專責人負責計劃的實施,光伏電站場長根據設備運行情況負責上報。

三、計劃管理

光伏電站根據上級對防污閃工作的要求,結合設備的實際,提出是否對設備進行清掃的報告,結合設備預試工作,提出是否對設備進行更換的申請,光伏電站根據各站的實驗運行情況,編制實施報告計劃,上報相關上級部門。防污閃計劃批準后,由光伏電站實施。

四、設備防污閃

由光伏電站負責組織實施。

五、防污閃工作施工現場管理

變電防污閃工作現場由光伏電站場長指定工作負責人現場負責。設備防污閃工作負責人要認真組織,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嚴格執行有關防污閃工作規定,保證質量。

工作負責人要掌握防污閃工作進度,保證按期完工,對出現的較大質量問題應及時向相關職能科室及主管領導報告。要注意有關材料的保管收集工作,嚴禁浪費。

六、防污閃工作的驗收管理

防污閃工作結束后,由檢修人員、值班人員自檢,有關部門組織驗收,填寫檢修完工記錄。對驗收不合格的要重新進行工作,直到驗收合格。

篇3:電瓷外絕緣防污閃管理標準規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龍海市供電公司電瓷外絕緣防污閃工作的組織機構及職責,管理內容與方法。

本規定適用于龍海市供電公司35-110kV的輸變電設備,電力客戶的輸變電設備的電瓷防污閃工作可參照執行。

2引用標準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電瓷絕緣防污閃技術管理規定》

3職責

3.1在生產經理的領導下,建立由生技部、調度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防污閃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公司組成由生技部、物資公司專責人參加的電瓷防污閃工作小組。防污閃工作小組的日常工作由公司高電壓技術監督網承擔。

3.2領導小組的職責是:

定期聽取防污閃工作小組的工作匯報。

審定全公司防污閃重大技術決策和年度防污閃工作計劃。

審定落實防污閃科研課題,技術革新項目審定全公司電網污區劃分規定。

3.3公司防污工作小組,即公司高電壓監督網負責全公司防污閃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具體職責是:貫徹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和各項措施。組織開展嚴密測量,做好污區劃分和調整,及時提出調爬的具體意見。按年編制防污閃措施計劃,監督實施,做好分析并及時向市公司、上報防污閃計劃、技術措施,鹽密測量結果、技術總結等有關技術資料。

組織調整本地區污區劃分,繪制污區圖,報市供電公司審定。

參加新(擴、改)建工程電氣設備外絕緣爬距的設計審查。

組織開展防污閃的科研工作,推廣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材料。

參加輸變電設備污閃事故的調查分析、提出反事故技術措施和建議。

建立健全各項技術資料,及時分析,發現問題,提出處理意見。

3.4班組防污閃工作小組在公司工作小組的指導下,負責建立健全各項技術資料和測試數據,執行各種防污閃技術措施,提出本地區污區劃分和污區圖修整的初步意見。

4管理內容與要求

4.1鹽密測量

4.1.1鹽密是劃分污穢等級三要素(污濕特征、運行經驗、等值鹽密)中的基礎數據之一,同時它也是新建、擴建輸變電設備選擇絕緣爬距以及運行線路安排清掃周期的重要依據,因此鹽密數值必須

具有可信性、可比性。

4.1.2鹽密測量點的選擇:

4.1.2.1對于劃分污區等級所需的鹽密,其測量選擇為:110kV輸電線路的近城、市郊地區內原則上每2.5-5公里選擇一個測量點,遠距城、鎮的平原農田地區一般5-10公里選擇一個測量點,山區和丘陵無嚴重環境污染的地區可酌情選取。對于明顯污染、成份復雜的地區要根據環境污染范圍適當增設測量點。

4.1.2.2對于以鹽密作為安排輸電線路清掃周期為參考依據的測量點,選擇原則為必須在采用雙傘防污型懸式絕緣子的線路和最臟污地段內,根據臟污范圍選擇當數量的測量點。

4.1.2.3110kV變電站內每個電壓等級的設備選擇1-2個測量點,而且測量點要從懸式絕緣子逐漸過渡到棒型支柱絕緣子。

4.1.3部頒污穢分級標準中的鹽密數值指以*-4.5型普通懸式絕緣子的鹽密值為基準,當對防污型絕緣子測量鹽密時,可將測出的鹽密乘以系數2,即為換算至普通懸式絕緣子的鹽密等效值。

4.1.4鹽密值的測取:

4.1.4.1用以劃分是網污區等級和以此作為新建、擴建輸變設備選擇絕緣爬跑的鹽密,必須對同一試驗點在連續2-3年測量的鹽密數值中取最大值。

4.1.4.2用以指導線路清掃周期的鹽密應按具體要求,定時進行測量。一般規定從每年11月起,每隔30-60天測量一次,直到來年3月底,共測量2-4次。只要從防污型絕緣子上測得的鹽密(不乘以2)不超過控制鹽密值,線路的清掃周期即可延長。

4.2污區等級劃分和污穢等級分布圖(簡稱污區圖的繪制)

4.2.1污區等級劃分和污區圖是防污閃技術管理工作的基礎,是運行的輸變電設備和新建、擴建輸變電工程配置電瓷外絕緣爬距的依據。每年3月中、下旬必須安排110kV線路測量鹽密最大值。

4.2.2污穢等級劃分必須按照《高壓架空線路和發變電所污穢分級標準》的規定進行,并要充分考慮大環境污染的變化情況,對于工業的迅速發展要留有一定裕度;對于局部污染、規劃建設的工業區,重要公路、鐵路及鹽霧波及地區應考慮適當提高等級。

4.2.3污穢分布圖繪制按《電力系統污區分布圖繪制規定》和《關于山東電網污穢區等級調整工作的要求》兩個文件進行。

4.2.4根據污區變化,電網發展,電網污穢區等級劃分(含污穢區分布圖),每3-4年調整一次。

4.3合理配置電瓷外絕緣爬距

4.3.1配置原則:電瓷外絕緣爬距的配置,應符合電瓷外絕緣所處地區污穢等級的要求,重要線路、站、電網重要聯絡線、樞紐變電站可適當提高外絕緣爬距。

4.3.2配置方法

4.3.2.1新建(擴、改)建輸變電設備電瓷外絕緣爬距應依經審定的污穢等級要求的絕緣水平配置,

并提出以下要求:

在1級污區內的地區,凡是電網主干線,應適當提高絕緣水平,110kV線路不少于8片普通絕緣子。35kV不少于4片普通絕緣子。

劃為2級以上污區內的輸變電設備應優先選用防污型設備。處于2級污區地區內,輸電設備外絕緣爬距應按2級污區標準的上限配置。

處于電網4級污區內的35kV-110kV輸電線路建議采用合成絕緣子。

4.3.2.2審核輸變電工程是瓷外絕緣爬距時,應以污區分布圖為依據核實各地段的污穢等級與外經絕緣爬距的配置是否適應,同時應以基建投資、運行維護費用、事故損失等多方面分析,取綜合費用最小為原則。

4.3.2.3運行中的輸變電設備電瓷外絕緣爬跑的配置,應依據經審定的污區等級的要求進行調整。輸電線路調整絕緣爬距以更換合成絕緣子為主。

4.3.3在潮濕、多霧或附近線路頻發污閃的地區,新建、擴建輸變電設備配置外絕緣爬距時,可取相應污穢等級規定爬距的中、上限。

4.3.4在嚴重污穢地區、新建、擴建35-110kV電站時應采用戶內配電裝置,以提高變電設備的抗污能力。在沒有戶內式系列產品時,可選用爬電比距為1.7cm/kv的戶外普通型設備。

4.4清掃工作

4.4.1加強電瓷設備清掃是挖掘設備絕緣裕度,防止是瓷外絕緣污閃的一個重要手段。電瓷設備清掃要逐步做到以鹽密監測作指導,結合線路運行經驗,便于安排清掃周期,提高清掃的有效性。

4.4.2清掃原則

4.4.2.1應根據設備的絕緣水平、設備周圍的污源狀況和設備的實際積污情況,綜合分析后確定清掃周期。

4.4.2.2對運行多年或重污穢地段內的線路絕緣子可采用清潔布清掃,如桿上清掃不凈時,應采用落地更換絕緣子的方法。

4.4.2.3采用防污型絕緣子的輸電線路,可按線路實際積污鹽密與其絕緣爬距允許的鹽密控制指標相比較,參照運行經驗,用實測鹽密確定清掃周期。

4.4.2.4采用合成絕緣子的線路,可不安排清掃。

4.4.2.5采用普通型絕緣子的110kV及以上線路在每次清掃后,應選點監測鹽密(監測點應選在最嚴重的污穢段內),監視線路積污,如監測點鹽密值超過絕緣爬距所允許的密指標時,應增加清掃次數。

4.4.2.6涂刷RTV長效涂料的變電設備,清掃周期可根據RTV長效涂料的有效期確定,由于RTV長效涂料運行后的有效期目前還不掌握,為保證電網設備的安全運行,對RTV長效涂料涂層的有效期暫定5年,凡在有效期內,在降塵量大的重污穢地區內,每年停電時,可將效刷RTV設備的涂層表面的降塵除掉,但不能破壞RTV涂層薄膜。

4.4.2.7室內變電設備,凡是不涂RTV長效涂料的,每2-3年應結合停電小修或預試,進行一次停電清掃。

4.4.2.8輸變電設備在帶電清掃和帶電水沖洗時,必須遵守操作規程和安規中有關具體規定,以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4.4.3清掃質理檢查

4.4.3.1班組應建立線路清掃卡和變電設備清掃登記卡。

4.4.3.2設備清掃后應組織進行“班組自查”“公司抽查”的二級檢查制,查出的問題,必須在霧季前完成補措。

4.5采用綜合防閃措施提高變電設備的抗污閃能力

4.5.1變電設備種類繁多,目前國產變電設備的絕緣爬距不能完全適應污穢等級的要求,因此變電設備要采取綜合防污閃措施來提高設備的抗污閃能力。

4.5.1.1新(擴、改)建變電工程時,設備的絕緣水平應根據所處地區的污穢等級盡量選用與污穢等級相適應的絕緣爬距。

4.5.1.2運行中變電設備的絕緣爬距低于設備所在地區污穢等級要求時,不易采用更換防污型來進行調爬。可根據運行條件和設備的具體情況,適當更換一部分防污型產品,絕大多數變電設備的防污閃措施應根據設備的具體條件和所在地區的污穢等級,采取一定的輔助措施來提高設備的抗污能力。

4.5.2一定污穢等級變電站內的不同類型的變電設備,都應按照《山東省電網35-220kv變電設備防污閃技術措施》的要求完成規定的防污閃措施,且在技術措施欄中,凡有兩類措施并列的,對于惡劣氣候和事故頻發區域的設備,應從嚴掌握。

4.5.3使用防污涂料應注意有效期。

4.5.4推廣RTV長效涂料是近幾年在變電設備上推廣的一項防污閃新技術。要求使用中應按照使用說明,嚴格掌握涂料的配比,涂刷工藝、涂層厚度,注意涂層表面老化狀況;對于充油設備,要采取防止滲漏油措施,從多方面積累使用RTV長效涂料的運行經驗。

4.5.5變電設備的瓷裙邊上粘接一定數量的硅橡膠增爬裙,不僅能提高設備的絕緣爬距,還能提高設備的絕緣強度,而且能有效的改善電弧放電通道,使設備不易形成貫穿性電弧放電,這是目前運行的110kV變電設備提高抗污能力的一項新技術,使用中應按要求選定增爬裙的粘接數量、增爬裙的材料、造型、并嚴格掌握粘接工藝。

4.6絕緣子質量管理

4.6.1加強絕緣子質量管理是降低污閃停電事故的重要環節。

4.6.2絕緣子(包括瓷絕緣子和硅橡膠合成絕緣子)的爬距設計、產品鑒定、定貨運輸、施工安裝、運行維護等均應按照部頒《絕緣子質量全過程管理規定》、《有關電瓷及懸式絕緣子的國家標準》、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和《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等有關規定要求進行。

4.6.3硅橡膠合成絕緣子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防污閃新技術產品。由于目前合成絕緣子運行經驗少,對合成絕緣子的性能掌握不全面。對此特作如下規定:

4.6.3.1處于4級污區內的運行線路要求全部更換合成絕緣子,處于2-3級污穢區內的運行線路,可適當將防污型瓷絕緣子串更換合成絕緣子。

4.6.3.2對于新建線路,處于4級污區內的應選用合成絕緣子,處于3級以下污區內,凡是屬于特殊工業污染區(例如:線路不易清掃干凈地區的線路)的可以適量選用合成絕緣子)。

4.7定期工作

4.7.1每年3-4月份應組織完成測量線路最大污穢鹽密值。

4.7.23月底各單位提出防污閃工作總結和鹽密測量數據。

4.7.39月底中旬,由生技部組織召開全公司防污閃工作會議,總結交流經驗,提出下一步工作重點要求,各單位據此提出防閃措施計劃。

4.7.49月底各單位應將防污閃措施計劃報公司生技部。

4.7.512月底前各單位應統計出污閃措施計劃完成情況,并報生技部,公司組織對部分單位防污閃計劃完成質量進行抽查。

4.7.612月份至下年3月份,各有關單位組織開展霧天特巡。

4.7.712下旬至下年度1月上旬,跟蹤測量普通絕緣子線路監測點鹽密,提出運行意見。

4.8建立技術檔案,加強量化管理。

4.8.1公司應建立健全下列技術檔案:

4.8.1.1110kV架空輸電線路變電(站)鹽密測量數據表;輸變電設備外絕緣配置統計表,污穢等級明細表及本地區污區分布圖;

4.8.1.235kV及以上輸變電設備歷年電瓷污閃事故統計及分析資料。

4.8.1.3110kV輸電線路懸式絕緣子運行監督臺帳;

絕緣子型號、出廠時間、投運日期、數量、歷年檢出零低值絕緣子數量,更換情況(型號、廠家、日期),歷年零低值絕緣子試驗結果分析及劣化率。

4.8.1.4收集各類電瓷產品樣本和各種電瓷產品的絕緣泄漏比距。

4.8.1.5歷年防污閃措施計劃和工作總結。

5總結與考核

由公司生技部負責檢查全公司電瓷外絕緣防污閃管理工作情況,并向有關部門提出考核意見。

附件:

電瓷防污閃專業年度工作總結

提綱和污閃故障專業統計辦法電瓷防污閃專業年度工作總結提綱和污閃故障專業統計辦法規定

如下:

5.1電瓷防污閃專業年度工作總結提綱

5.1.1年度內運行的設備外絕緣情況及發生污閃故障情況

5.1.2年度內所做的工作

5.1.2.1污區劃分、調整和設備爬距調整情況及費用;

5.1.2.2運行設備的清掃情況及費用;

5.1.2.3線路、電站內懸式絕緣子零、低值的檢測情況;

5.1.2.4其它電瓷防污閃措施的采用情況;

5.1.2.5新技術研制、使用和技術培訓情況。

5.1.3年度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5.1.3.1年度內設備發生污閃故障的情況和原因分析及重大污閃事故的專題分析;

5.1.3.2管理、運行維護和設備存在的問題;

5.1.3.3其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5.1.4下年度電瓷防污閃工作的重點和要求

5.1.5應填報的附表

5.1.5.1年度污閃跳閘統計;

5.1.5.2年度輸電線路污區概況;

5.1.5.3年度變電站污級概況;

5.1.5.4年度絕緣子劣化率(自爆率)統計。

5.2污閃故障統計范圍

5.2.1凡設備電瓷外絕緣在自然污穢條件下遭受雨、霧、露、雪、霜的影響,在電網電壓作用下發生閃絡造成設備跳閘或停電均統計在污閃故障范圍內;污閃故障包括污閃跳閘和污閃事故,污閃故障專業統計不分統計和考核事故。

5.2.2屬下列情況的,不統計在電網污閃故障范圍內;

5.2.2.1鳥糞造成的設備外絕緣閃絡或停電的;

5.2.2.2有明確責任者造成設備外絕緣閃絡或停電的;

5.2.2.3由于用戶設備污閃造成系統故障的。

5.3設備污閃故障分類方法

5.3.1線路按運行電壓等級分類;

5.3.2變電站按站內最高運行電壓等級分類。

5.4設備污閃跳閘統計方法

5.4.1跳閘次數:

因污穢造成設備跳閘時,當重合成功,計算跳閘一次,若重合不成,連續又跳,不管強送成功與否都不再計算跳閘次數。

若重合成功(即超過重合閘時間)后又跳,應計及第二次跳閘,并依次類推。

變電站內同時有幾個設備污閃跳閘時,應按電壓等級分別計算跳閘次數。

5.4.2跳閘率:

跳閘度單位:線路,次/百公里·年。

變電站,次/百站·年。

5.5設備污閃事故統計方法:

5.5.1事故次數

凡污穢閃絡造成開關跳閘,只要重合不成,不管強送成功與否,均統計一次事故,如果在4小時內在同一條線路上或在同一變電站發生類似情況,仍僅算做一次。

5.5.2事故率

事故率單位:線路,次/百公里·年

變電站,次/百站·年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