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及預防部分試題
一、單選1.生產過程中的職業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質可分為化學因素、(A)、生物因素等。A、物理因素?B、生產粉塵?C、高溫2.在生產過程、勞動過程、(A)中存在的危害勞動者健康的因素,稱為職業性危害因素。A、作業環境?B、衛生環境?C、高溫環境3.以下(B)發球物理性危害因素。A、生產粉塵?B、噪聲?C、真菌4.以下(A)屬于化學性危害因素。?.A、工業毒物?B、振動?C、高溫5.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A)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A、放射性物質?B、高溫?C、病毒6.我們目前法定的職業病分為(C)大類,()種。A、8、14?B、9、99?C、10、1157.我們衛生部門公布的法寶職業病中有(A)種塵肺A、13?B、10?C、88.20**年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病目錄中列出的法定塵肺不包括:(C)A、電焊工塵肺?B、石墨塵肺?C、木工塵肺9.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呼吸道(A)和消化道。A、皮膚?B、口腔?C、食品10.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過(A)途徑進入人體的。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膚11.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C)個級別。A、2?B、3?C、412.有毒作業分級的三項指標:毒物危害程度級別、有毒作業勞動時間、(A)。A、毒物濃度超標倍數?B、毒性的大小?C、毒物的濃度13.毒物進入體內的總量超過轉化和排出總量時,體內的毒物就會逐漸增加,這種現象稱為毒物的積蓄。毒物在體內的積蓄是發生(B)的基礎。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亞急性中毒14.在工業生產中,呼吸道最易接觸毒物,特別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輕者引起呼吸道炎癥,重者發生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通過呼吸道的重要影響因素是毒物在空氣中的(B)。A、形式?B、濃度?C、時間15.職業危害能否引起職業病,主要取決于接觸的(B),即接觸的時間和濃度。A、形式?B、劑量?C、多少16.不同的職業危害對人體的危害不同,如(A)可導致塵肺病。A、粉塵?B、毒物?C、噪聲17.生產性粉塵按其性質一般分為如下幾類(C)A、礦石粉塵?B、煤塵、石棉塵?C、無機粉塵,有機粉塵和混合性粉塵18.用純氮氣置換可燃氣體后進入密閉罐內作業,在沒有任何個體防護措施時,作業人員有可能發生(B)。A、呼吸急促?B、閃電式死亡?C、慢性缺氧19.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每個工作日接觸噪聲時間為8小時,其允許噪聲標準是:(A)A、85分貝?B、88分貝?C、91分貝20.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每個工作日接觸噪聲時間為4小時,其允許噪聲標準是:(B)A、85分貝?B、88分貝?C、91分貝21.生產經營單位(C)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須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技術部門或者管理人員檢查驗收。A、特殊情況下可以?B、可以?C、不得22.我國的作業環境衛生標準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采用的計量單位是(A)。A、mg/m3?B、ppm?C、g/123.某作業場所已被確定為缺氧環境,此時,有人決定向該環境通入純氧。你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嗎BA、可以,效果非常好?B、不行,非常危險?C、無所謂24.所謂缺氧環境,通常是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濃度低于(C)。A、14%?B、16%?C、18%25.根據《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中的規定,在高毒物品作業場所,應設置(A)色警示線。A、紅?B、黃?C、綠26.根據《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中的規定,在一般有毒物品作業場所,應設置(B)色警示線。A、紅?B、黃?C、綠27.根據《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中的規定,警示線設在使用有毒作業場所外緣不少于(C)處。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28.防塵用的個體防護用品是用來保護勞動者不受粉塵危害,按人體的防護部位可分為()防塵用品和(B)防塵用品兩大類。A、過濾式、自吸式?B、呼吸道,身體?C、隔離式,自吸式29.防毒用品是用來保護勞動者免受有害物質的侵害,防止職業中毒的個體防護用品,按防護個體的部位劃分可分為(A)防護用品和()防護用品兩大類。A、呼吸道,皮膚?B、呼吸道,消化道?C、消化道、皮膚30.在密閉場所(氧氣濃度為18%,有毒氣體超標并空氣不流通)時,應選用的個體防護用品為(C)。A、防毒口罩?B、防塵口罩?C、供應空氣的呼吸保護器31.在易燃易爆場所作業不能穿戴(A)。A、尼龍工作服?B、棉布工作服?C、防靜電服32.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單位(B)以貨幣或其他物品替代應當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A、可以?B、不得?C、無所謂33.應使用(B)來清洗皮膚上沾染的油污。A、有機溶劑?B、肥皂?C、丙酮34.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工作由(B)指定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機構實施,受指定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機構對其核發的安全標志負責。A、國家質檢部門?B、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C、國家公安部35.經皮膚吸收毒物,或腐蝕造成皮膚灼傷的毒物,應立即脫去受污染的衣物,(A)。A、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B、立即用布抹干?C、盡快完成工作后,就醫治療36.眼部濺入毒物后,應立即(A),并盡可能請醫生診治。A、用大量清水洗眼?B、滴眼藥水?C、用干凈的手帕擦試37.當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化學品氣體的濃度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時,工人必須使用適當的(B)。A、預防藥品?B、個人防護用品?C、保健品38.在有毒化學品泄漏區域,對無關人員進行撤離時,應該(A)。A、向上風方向轉移?B、向下風方向轉移?C、在低洼處滯留39.(A)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工作環境和低濃度毒污染環境中使用。A、過濾式?B、隔離式?C、自給式40.(B)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A、變更工藝?B、個體防護?C、替代41.用人單位按照職業病防治要求,用于預防和治理職業病危害、工作場所衛生檢測、健康監護和職業衛生培訓等費用,支出方式為(A)。A、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B、國家和企業共同負擔?C、企業和受益員工共同負擔42.下列哪項內容不屬于健康監護的基本內容(A)A、職業病的治療?B、定期體檢?C、建立健康監護檔案43.用人單位對不適宜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C)。A、解除勞動合同?B、調離一段時間?C、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篇2:職業危害知識試題40
1粉塵最高容許濃度是工作地點空氣中粉塵濃度的()容許值。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A
2能夠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是()。
A.有毒氣體
B.粉塵
C.有害氣體
B
3下面哪類粉塵屬于親水性粉塵()。
A.石英粉塵
B.水泥粉塵
C.石墨粉塵
A
4毒物一次或短時間內大量進入人體會引起()。
A.亞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急性中毒
C
5一氧化碳為無味,()的氣體,它易燃,易爆,是一種常見的窒息性氣體。
A.有刺激性
B.無刺激性
C.有色
B
6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的方針。
A.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B.預防為主,安全第一
C.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A
7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最后的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該職業病是原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造成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承擔。
A.原用人單位
B.最后的用人單位
C.勞動保障部門
A
8下面安全標志表示的含義是:()
A.必須戴防毒面具
B.必須戴防護眼鏡
C.必須戴防塵口罩
A
9在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用人單位的下列哪種行為是正確的()
A.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B.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C.保留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C
10根據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觸粉塵時間,肺總通氣量以及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濃度倍數指標,將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劃分為()級。
A.3
B.4
C.5
C
11根據我國噪聲安全衛生標準,如果作業場所每個工作日所接觸的噪聲時間為4小時,則該工作場所允許的最高噪聲聲級為()。
A.85分貝
B.88分貝
C.91分貝
B
12我國的環境噪聲標準規定:一般居民區夜間允許最高的噪聲聲級為()。
A.50分貝
B.40分貝
C.30分貝
B
13我國頒布的《工廠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對車間空氣中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作了具體規定,規定車間空氣中含石棉粉塵及含10%以上石棉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為()mg/_m3。
A.2
B.3
C.4
A
14二氧化碳是()窒息性氣體。
A.單純
B.血液
C.細胞
A
15一氧化碳屬于血液性窒息性氣體,它的毒性作用在于它們降低了血紅蛋白與血的結合能力,并且組織釋放已攜帶的氧氣,從而造成組織()。
A.供氧障礙
B.缺血
C.缺水
A
16()噪聲是由固體振動產生的。
A.機械性
B.空氣動力性
C.電磁性
A
17下列哪種職業病屬于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A.氯氣中毒
B.中暑
C.接觸性皮炎
B
18下列哪種職業病屬于塵肺病()
A.鉛及其化合物中毒
B.黑變病
C.矽肺
C
19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發給其《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享受國家規定的()。
A.醫療保險待遇
B.工傷保險待遇
C.養老保險待遇
B
20從事有害作業的職工,因按規定接受職業性健康檢查所占用的生產,工作時間,應按()處理。
A.病假
B.事假
C.正常出勤
C
21用人單位對不適宜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
A.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B.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C.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B
22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包括三種,它們是森林腦炎,布氏桿菌病和()。
A.減壓病
B.高原病
C.炭疽
C
23《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產生職業病危害單位的工作場所應設置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和()等衛生設施。
A.食堂
B.孕婦休息間
C.俱樂部
B
24《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
A.中文警示說明
B.安全標語
C.宣傳畫
A
25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下列哪種做法是錯誤的()
A.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B.沒有將公司的發展計劃如實告知勞動者
C.沒有將職業病的待遇如實告知勞動者
C
26用人單位在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人員安排工作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不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B.安排未經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從事有職業危害的作業
C.當員工患有職業病時,安排其繼續從事這項工作
A
27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向用人單位索取本人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時,用人單位應當()提供。
A.如實無償
B.如實有償
C.拒絕
A
28職業病的診斷應當由()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承擔。
A.縣級
B.市級
C.省級
C
29依據《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勞動者不能到()進行職業病診斷。
A.用人單位所在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
B.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
C.用人單位所在地和勞動者本人居住地以外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
C
30某職業病診斷醫療衛生機構在進行職業病診斷時,下列哪種做法是正確的()
A.安排2名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執業醫師集體診斷
B.安排1名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專家級執業醫師診斷
C.安排3名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執業醫師集體診斷
C
31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應當由()簽署,并經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審核蓋章。
A.參與診斷的醫師共同
B.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的負責人
C.參與診斷的醫師中的負責人
A
32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有異議,可以向()提出申請鑒定。
A.作出診斷的醫療機構
B.作出診斷的醫療機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
C.作出診斷的醫療機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C
33濕法除塵是利用了某些粉塵有較好的()來達到除塵的目的。
A.親水性
B.疏水性
C.親油性
A
34以下哪種物質是致癌物質()
A.苯胺
B.氮
C.甲烷
A
35根據我國的噪聲安全衛生標準規定,如果某作業場所每個工作日所接觸的噪聲時間為8小時,則該作業場所允許的噪聲聲級為()。
A.82dB
B.85dB
C.90dB
B
36根據我國的噪聲安全衛生標準規定,如果某作業場所每個工作日所接觸的噪聲時間為1小時,則該作業場所允許的噪聲聲級為()。
A.88dB
B.91dB
C.94dB
C
37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不包括()。
A.呼吸道
B.消化道
C.循環系統
C
38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
A.心理性因素
B.生物性因素
C.區域性因素
B
39慢性苯中毒主要損害()
A.呼吸系統
B.造血系統
C.消化系統
B
40下列哪種粉塵可引起矽肺病()
A.煤塵
B.放射性粉塵
C.游離二氧化硅
C
篇3:職業危害防治試題
一、填空題1、煤礦企業必須加強職業危害的防治與管理,做好作業場所的職業衛生和勞動保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塵)、(毒)危害,保證作業場所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2、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井下每月測定2次,地面每月測定(1)次,粉塵分散度,每6個月測定1次。3、呼吸性粉塵監測,采掘(剝)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定點呼吸性粉塵監測每月測定1次。4、作業場所的噪聲,不應超過85dB(A)。大于85dB(A)時,需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時,還應采取降低作業場所噪聲的措施。5、礦區水源和供水工程應保證礦區工業用水量,其水質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6、煤礦企業必須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新入礦工人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檔案;對接塵工人的職業健康檢查必須拍照胸大片。7、對在崗接觸粉塵作業工人,巖石掘進工種每2—3年拍片檢查1次;混合工種每3—4年拍片檢查1次;純采煤工種每4—5年拍片檢查1次;對接觸毒物、放射線的人員每年檢查1次。8、癲癇病和精神分裂癥患者嚴禁從事煤礦生產工作。9、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深度近視等病癥以及其他不適應高空(2m以上)作業者,不得從事高空作業。10、粉塵、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除采取防治措施外,作業人員必須佩戴防塵或防毒等個體勞動防護用品。11、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每6個月測定1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必須測定1次;各接塵作業場所每次測定的有效樣品數不得少于3個。二、問答題1、煤礦企業必須按國家規定對生產性毒物、有害物理因素等進行定期監測,需要遵守哪些規定答:⑴三硝基甲苯(生產車間)作業點,每月測定1次。⑵鋁、苯、汞及其他有毒物質,每3個月測定1次,已達到衛生標準的可6個月測定1次。⑶噪聲、放射線及其他物理因素每年至少測定1次。監測結果必須建檔,并報有關單位。2、具有哪些病癥的,不得從事接塵作業答:⑴活動性肺結核病及肺外結核病。⑵嚴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氣管疾病。⑶顯著影響肺功能的肺臟或胸膜病變。⑷心、血管器質性疾病。⑸經醫療鑒定,不適于從事粉塵作業的其他疾病。3、有哪些病癥的,不得從事井下工作答:⑴煤礦安全規程第七百四十六條所列病癥之一的。⑵風濕病(反復活動)。⑶嚴重皮膚病。⑷經醫療鑒定的,不適于從事井下工作的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