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艾滋病病毒初篩實驗室環境消毒隔離制度
1、實驗室應分為清潔區和操作區,清潔區要注意保護不受污染。操作有氣溶膠可能的標本應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護設置,如紫外線燈,排氣扇等操作區的工作臺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時隨時消毒,每周大掃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臺一次,采血結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臺、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線每日照射消毒二次,每月空氣細菌培養一次,紫外線強度定期測定。
3、各種檢驗標本的收集,送檢必須用相應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靜脈及末稍采血,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靜脈抽血做到一人一針一筒一巾一帶一消毒,所用止血帶及紙墊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絕交叉污染。
5、一次性醫用器具包括采血針,注射器、尿杯、血紅蛋白微量吸血吸管,應嚴格做好領發登記,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應室一對一調換,統一處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裝入污物袋送焚燒爐焚燒。
6、檢驗人員在進行靜脈抽血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操作前必須洗手必須戴好帽子與口罩,操作臺和手被污染時應用肥皂和流水認真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雙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換消毒兩次。
7、溢出試管外的血液,應立即用碘酒棉簽擦拭干凈,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傷手,并注意試管有無破裂。
8、當針頭和碎玻璃刺傷手時,用流水沖洗,擠出血水,應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9、實驗室操作時應戴上手套。吸取標本,離心振蕩等應嚴格按操作規程,防止自身和實驗室受污染。
10、已檢查標本與容器分別浸泡于次氯酸鈉(2000mg/L)中兩小時后,標本傾棄,一次性容器送焚燒,重復使用的經清洗消毒和滅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記錄。有毒化學試劑和放射性試劑使用后要經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11、非科室工作人員不準進入實驗室,外來人員參觀需經科主任同意方可進入。
篇2:(HIV)艾滋病病毒初篩實驗室廢棄物處置消毒措施
1、廢棄物處置
廢棄物處置應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消毒技術規范(20**年版)》。
從艾滋病實驗室出來的所有廢棄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樣品、培養物和其它物品,均應視為感染性廢棄物,應置于專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運至消毒室,并在高壓消毒后再進行處理或廢棄。
2、HIV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
壓力蒸汽消毒,121℃,保持15~20min;
干燥空氣烘箱消毒(干烤消毒),140℃,保持2~3h。
3、HIV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
HIV最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是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min。
4、廢棄物缸:5000mg/L次氯酸鈉。
5、生物安全柜工作臺面和儀器表面:75%乙醇。
6、溢出物:5000mg/L次氯酸鈉。
7、污染的臺面和器具:2000mg/L次氯酸鈉,也可以用過氧化氫或過氧乙酸。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
8、實驗臺消毒
8.1、實驗臺消毒措施必須符合艾滋病實驗室的通用生物安全要求。由專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進行清潔和消毒。
8.2、臺面的清潔消毒,保持清潔、濕式打掃。每天開始工作前用濕布抹擦1次,地面用濕拖把擦1次,禁用干抹干掃。抹布和拖把等清潔用具實驗室專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凈晾干,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含有效氯2000mg/L)、0.2~0.5%過氧乙酸或75%乙醇抹擦1次。也可用便捷式高強度紫外線消毒器近距離照射消毒。
8.3、應象操作未知傳染風險樣品一樣進行消毒與滅菌,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傳染性的血液、質量控制和參考物質,若被上述物品明顯污染,如具傳染性的標本或培養物外溢,濺潑或器皿打破,灑落于臺面,應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5000mg/L有效氯消毒劑、過氧乙酸或乙醇灑于污染的臺面,并使消毒液浸過污染表面,保持30~60min后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內1h以上。
8.44、各類在實驗室實驗臺上操作后的廢棄物品均應視作物染物分類處理,所有廢棄物應視為HIV污染物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處理。
9、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
9.1、HIV實驗室最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是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min。
9.2、含氯消毒劑的配制:次氯酸鈉原液使用前進行1:20~1:50稀釋(2000-5000mg/L)或聯昌84使用前進行1:10~1:25(2000-5000mg/L)稀釋后,用于實驗室內的消毒。
9.3、乙醇,俗稱“酒精”,能夠殺滅多種細菌,對HIV病毒有一定的殺滅作用,70~75%的效果最好。因此,使用前新鮮配置足量70~75%的乙醇,用于生物安全柜、工作臺面和儀器表面的消毒,可以達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9.4、過氧乙酸也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高效消毒劑,新鮮配置1~3%的過氧乙酸熏蒸,用于地面、墻壁、實驗器材及實驗室內資料、文件、書本等物品的消毒。0.04%的過氧乙酸用于實驗室工作人員手浸泡1~20分鐘,再用肥皂洗手。
9.5、2%戊二醛用于可浸泡物品的消毒,醫療器械等。
9.6、HIV實驗室常用化學消毒劑的配置,本著多用多配,少用少配,現用現配的原則,保證消毒劑使用時的濃度,保證消毒效果。
篇3:(HIV)艾滋病病毒初篩實驗室環境消毒隔離制度
1、實驗室應分為清潔區和操作區,清潔區要注意保護不受污染。操作有氣溶膠可能的標本應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護設置,如紫外線燈,排氣扇等操作區的工作臺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時隨時消毒,每周大掃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臺一次,采血結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臺、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線每日照射消毒二次,每月空氣細菌培養一次,紫外線強度定期測定。
3、各種檢驗標本的收集,送檢必須用相應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靜脈及末稍采血,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靜脈抽血做到一人一針一筒一巾一帶一消毒,所用止血帶及紙墊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絕交叉污染。
5、一次性醫用器具包括采血針,注射器、尿杯、血紅蛋白微量吸血吸管,應嚴格做好領發登記,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應室一對一調換,統一處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裝入污物袋送焚燒爐焚燒。
6、檢驗人員在進行靜脈抽血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操作前必須洗手必須戴好帽子與口罩,操作臺和手被污染時應用肥皂和流水認真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雙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換消毒兩次。
7、溢出試管外的血液,應立即用碘酒棉簽擦拭干凈,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傷手,并注意試管有無破裂。
8、當針頭和碎玻璃刺傷手時,用流水沖洗,擠出血水,應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9、實驗室操作時應戴上手套。吸取標本,離心振蕩等應嚴格按操作規程,防止自身和實驗室受污染。
10、已檢查標本與容器分別浸泡于次氯酸鈉(2000mg/L)中兩小時后,標本傾棄,一次性容器送焚燒,重復使用的經清洗消毒和滅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記錄。有毒化學試劑和放射性試劑使用后要經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11、非科室工作人員不準進入實驗室,外來人員參觀需經科主任同意方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