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培養機制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的辦學理念,遵循教師成長規律,我校采取多途徑,整體提高我校教師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更好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服務。
二、培養目標
建設一支會學習、善發展,具有現代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
三、培訓宗旨
在表現中體驗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實現發展。
四、培訓思路及措施
總思路:學會學習―更新觀念―架梯子―立柱子―結對子
1、每學期完成讀一本經典的教育專著;每月寫一篇讀書筆記;記一本教學筆記(含教學反思);設計一份優質教案;上一節創新優質課;結合教學實際,撰寫一篇有見地的教育教學論文;參與一項專題研究。小學教師培養規劃
2、立足課堂實踐,探索教學改革,加強各學科專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3、根據老師的需求,組織相關培訓活動:如博客的使用、簡筆畫、“三筆字”及信息技術培訓;學習如何聽課與評課等。
4、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和網絡資源的優勢,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和提高,在校園內弘揚讀書學習風氣,整體提高校園文化氛圍。期末評選書香科組和讀書積極分子。
5、教務室加強對教研組長與骨干教師的指導、培訓,讓他們發揮引領、輻射作用,逐步提高教研組教研活動的質量和實效,幫助其他老師盡快提高業務水平。
6、引進激勵機制,搭建展示平臺,開展各類評選和賽課活動。
五、各類教師培養計劃
a、教研組長培養
(一)培養目標
1、使每位教研組長都能成為學校學科帶頭人,開展一項專題研究,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2、每學期撰寫一篇論文,每年發表或獲獎論文一篇。
3、具有一定的教研組管理水平。教研組建設成果顯著(每個科組每個學期至少有1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4、在三年規劃期內,輔導一名教師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
(二)培養措施
1、制定發展計劃,確定個人奮斗目標。
2、通過讀書學習,得到理論提升,促進科組長在實踐、交流中的研究、指導能力的提高,逐步做到更有深度地對實踐進行反思,對經驗進行總結、提升。從4月起,每到月末舉行科組長讀書交流活動,同時進行教研組工作小結與評價。
3、教務室每學期組織一次的教研組長論壇,如“如何讓老師們在教研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并得到發展”,舉行“如何開展教研組活動”“如何進行教研組管理”等專題講座。通過專題研討、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活動,加強教研組組長隊伍建設。
4、教學行政幫助教研組長確定與開展教學專題的研究工作,使其成為學科課改的先鋒,發揮引領、榜樣作用。
5、教學行政指導教研組長建立“集體備課管理網絡”,加強隨堂聽課,著重幫助教研組長提高指導教研組老師的水平,樹立威信,增強組織管理能力。
6、學校為教研組長培養創造各種學習、進修、研究和實踐的條件,為其提供經費的保障和成長的舞臺,開闊教研組長的視野。
b、青年教師培養
(一)培養目標:一年上路,二年成型,三年成手,四年成才,五年成熟
(二)培養措施
1、組織開展“結對子”工作,借助教研組長、骨干教師和集體備課小組的力量,指導老師提高研讀教材、設計教學及課堂實施的能力。
2、設臺階,壓擔子,在教研組教研活動中給與其鍛煉與展示的機會,多鼓勵,多指導,幫助老師逐步熟悉業務。
3、采取跟蹤策略,及時總結、分析單元測試的相關信息,幫助老師熟悉各種教學策略,提高輔導學生的水平。
d,中老年老師培養
(一)培養目標:掌握并熟悉各種教學策略與方法。本班教學成績位于本年級的中上水平。
(二)培養措施
1、充分利用學校優質資源,落實結對子活動。重點是幫助教師發現教學工作中的困難,提供相關的有效的方法。重點在研讀教材、備課、作業、轉化后進生等方面給予指導。
2、教師本人確定個人奮斗目標,制定發展計劃。
3、每月完成1節課的聽課任務,撰寫教學反思或心得體會
4、采取跟蹤策略,及時總結、分析單元測試的相關信息,幫助老師改進各種教學策略,提高輔導學生的水平。
5、教研組給予展示和鍛煉的平臺。
六、考核與管理
1、學校成立培養指導小組,對教師的培養進行全面的管理。
2、建立教師業務發展檔案,記錄發展軌跡。
3、原則上每學年考核一次。
篇2:某街道小學新教師培養制度
街道小學新教師培養制度
新教師是學校的希望,加快培養新教師的進程,使新教師在教壇中“一年‘像樣’、兩年‘出樣’、三年一個榜樣”。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要求:
一、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教材教法,努力提高個人教學業務水平。要努力達到以下八種能力:
1.全面準確的掌握課程標準的能力;
2.靈活處理合理使用教材的能力;
3.精心編制全面實施教案的能力;
4.駕馭課堂隨機調控課堂的能力;
5.善于指導、熱情幫助學生掌握現代學習方式的能力;
6.認真輔導善于合理的批改作業的能力;
7.考試命題準確評估學生學業成績的能力;
8.學科教學與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整合的能力。
二、要積極學習教育理論,觀看優秀課例,寫好讀書筆記,樹立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創新學習的新型學習觀,樹立現代的、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和育人觀,提高個人的教育理論水平。
三、要積極、準時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說課、公開課等),不無故缺席,會上要積極參與聽、說、評、議、研等的活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新教師要提前在科組進行集體備課,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進入課堂上課。
四、全學期上教學嘗試課不少于8節(含匯報課),每兩周至少上一節教學嘗試課(科組長、師徒結子的老師聽課),并要填寫上課登記表;(第三周開始)
五、全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記好聽課記錄,寫好聽課感想,聽課記錄本期末交由科長檢查簽名、簽上意見,并上交學校檢查。
1.凡學校對內外的公開課、各年級的觀摩課,均要參加聽課(指本學科的);
2.每學期至少跨年級或跨學科聽一節觀摩課;
3.服從學校安排,積極參加校外聽課。
六、教師要根據自身特點,每學期做到“六個一”。即確定一個研究專題,上一堂匯報課,交一份自己最滿意的教案,期末寫一份個人教學總結,寫一份專題的研究論文,設計一個最生動的教學課件。
七、老教師與年輕教師進行師徒結對。完善新教師業務指導制度,老教師悉心指導新教師,為新教師備課、上課及課后總結把關,使新教師少走彎路,盡快成長起來。
八、大膽探索,勇于教改,認真總結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向縣級以上的教育刊物投稿或參賽。
九、學校領導將加強領導,及時指導。做好隨堂聽課、檢查、總結評比工作。新教師在校執教一年以后,學校要對其“過關”考核。“過關”考核是學校對新教師一學年工作的綜合評價,按德、勤、能、職四方面進行考核。
十、配合**縣教師發展中心做好新教師成長的其他工作。
篇3:林二小學教師培養制度
第二小學教師培養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適應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需要,為廣大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條件保障,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教師是立校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學校,而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又是學校師資隊伍的中流砥柱。為了更好地構建我校教師發展的平臺,堅持“以人為本、合力并舉”的管理宗旨,通過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的、學科帶頭人培養強化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力爭讓優秀教師盡快脫穎而出,成為能實踐、善研究、懂創新的新型教師。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在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水準、教育觀念、教育教學能力、學生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使他們盡快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成為教學一線的骨干力量。
1.提高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成為學生良好的榜樣,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
2.更新教育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具有創新精神、改革意識。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系統進行輔助教學。
4.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合格的粉筆字和鋼筆字,標準的普通話。
5.每學期安排各位教師教育教學考競賽一次,內容為“五個一”(一份教案、一個課件、一份教學反思、一次課堂教學、一篇論文)。
6.教師群體實現四個轉化:由“接受型”轉變為“開拓型”,由“單一型”轉變為“復合型”,由“經驗型”轉變為“科研型”,由“同類型”轉變為“特色型”。
三、主要措施
1.師德修養
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思想教育貫穿于培養全過程。著重培養青年教師五種意識:①敬業意識;②育人意識;③師表意識;④集體意識;⑤紀律意識。
2.抓自培力度,促整體提高
A.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組織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多媒體課件制作方法及使用。
B.教育科研能力方面: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培養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意識和能力,撰寫科研論文。每期至少有一篇原創教學論文,并且每學年有一篇以上文章獲獎或發表。
C.開展聽課、評課活動:要求各位教師盡量擔任公開課,并規定每期至少一次校級以上賽課,聽課10節以上。在上課、聽課、評課的活動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促進其在教學上的長足進步。
D.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繼續實行“閑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同事間善于利用課余時間,就某個教學問題或教育現象,進行“閑談”,發表評論,并努力獲取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另外,就個別教師工作中碰到的難題,提倡同伴積極協助,共同解決。
E.教育教學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優輔差,要求教師建立學困生輔導檔案,并有成效。
F.開展各級各類賽課活動。名師示范課、骨干教師研討課、青年教師匯報課。
四、建立良好激勵機制,促隊伍優化。
1.將教師年度考核與其業務情況掛鉤。
2.重視過程檢查指導,切實樹立教師自覺學習精神,促使教師盡快成長。
3.選送教學業績突出,能力強教師參加縣級以上骨干教師培訓。
4.情感激勵。家有特殊情況學校給予各種物質或精神的幫助,每年結合重大節日贈書、贈物,定時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在活動中聯絡感情,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