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改造巷防潰淤安全技術措施

改造巷防潰淤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9510

一、工作面概況

二1-11013改造巷上山段自二1-11013機巷平巷外端開口,以256°方向,+4‰坡度施工至見煤層底板,然后沿煤層底板施工,工程量36.4米(平距);而后調整巷道方向以199°施工二1-11013改造巷平巷段50.4米(平距)與二1-11013新切眼貫通。二1-11013改造巷總工程量86.8m(平距),巷道標高-32.7~-27m。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凈寬2.4m,凈高2.4m,凈斷面積5.76㎡。

二、目的

根據二1-11013采面水文地質分析報告,二1—11013改造巷位于原二1—11031、二1—11032采空區下部,為了確保二1-11013改造巷掘進期間施工安全,特制定本防潰淤安全技術措施。

三、安全技術措施

1、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原則,嚴格按照地測隊規定的孔數及參數布置探放鉆孔、留足5米超前距、規范進行每一循環的超前探放施工。

2、完善排水系統:施工過的巷道及時清挖水槽,保證涌水能自流至低洼處的水倉。水倉容量不小于30m3,鋪設排水能力不低于30m3∕h的排水管道,安設兩臺單臺排水能力不低于30m3∕h的水泵,一臺工作,一臺備用。

3、加強頂板及支護管理

⑴嚴格控制控頂距,掘進后及時前移前探梁或采用超前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保證作業安全。

⑵加強安全檢查,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活動的煤矸必須挑下,架棚時要嚴格按照工序質量要求將頂幫剎緊背實,杜絕空幫空頂現象。

⑶如遇地質構造破壞帶或層理裂隙發育區,要縮小棚距,工作面迎頭應采用防倒器把棚子連成一體,以防棚子被推倒,必要時還要打中心頂子以抵抗突然來壓。

⑷及時整修變形或扭斜的支架;凡因支護失效而空頂的地點,重新支護時應先護頂再施工。

⑸巷道掘進時要提高支架的穩定性,可采用防倒器連接固定,以防推倒;傾斜巷道中,支架被推倒的可能性更大,其支架間撐木的強度,密度要適當加大。

4、施工隊做好探放水的準備工作,探放水期間由地測隊安排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并對探測數據(水源位置、性質、水壓、水量)進行記錄,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

5、所有在工作面作業人員都必須熟練掌握透水預兆,發現透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報告礦井調度室,如果情況危急必須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透水預兆:工作地點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出現裂隙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

6、施工探水孔前應做到以下幾點:

(1)探水前應加固探水工作地點10米范圍內的支架,背好幫頂,以免壓力水沖跨煤壁和支架。

(2)清理好巷道,保證安全線路暢通無阻。

(3)保證排水溝暢通,保證水倉和排水設備有足夠的容量。

(4)探水地點要設專用電話,一旦發生透水又無法控制時,立即上報調度室,并組織人員有序撤離。

(5)在打鉆過程中,如發現煤、巖變松或沿鉆桿向外流水超過正常打鉆供水量時,必須立即停鉆(但不得移動或拔出鉆桿)。

(6)鉆孔接近老空區,必須有瓦斯檢查員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份,發現有害氣體超過規定時,立即停鉆、停電、撤人并報告礦調度室處理。

7、發生潰淤事故后的處理

⑴任何人發現突水、潰淤預兆時,應立即匯報礦調度室。

⑵初期突水、潰淤不嚴重時,現場人員應充分利用現場的一切可利用的器材、物料和其它可利用的條件,現場處理。

⑶如果突水、潰淤嚴重,現場人員無法處理時,必須積極組織受威脅區域人員,按設計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到水平最高點。

⑷礦調度室接到匯報后,立即匯報有關領導,并應根據突水、潰淤的地點、規模和影響范圍,立即通知可能受威脅人員盡快撤離工作地點,并通知有關人員組織制定救災方案。迅速查明原因并組織災區和受威脅人員撤離,通知礦山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

⑸切斷突水、潰淤影響區域電源。

⑹疏通排放突水、潰淤系統,及時把稀煤水排出,防止堆滿巷道,影響正常通風。

⑺如果事故規模較大,潰淤嚴重,影響到正常通風時,應通知可能影響正常通風的地點人員撤離現場,停止生產。

⑻組織人員迅速進行清挖淤煤,疏通巷道,保證有效通風斷面。

⑼突水、潰淤事故處理完后,對突水、潰淤通道進行封堵,恢復受影響區域地點的正常生產。

8、避災線路

出現災害時工作面所有人員按下述避災路線撤離。

路線1:工作面迎頭→二1-11013機巷→二1-11051風巷→軌道下山→-+84大巷→副井→平地

路線2:工作面迎頭→二1-11013機巷→二1-11013切眼→二1-11013風巷→軌道下山→-+84大巷→副井→平地

9、其他仍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工人技術操作規程》、《二1-11013改造巷作業規程》執行。

11、所有參與施工人員都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并本人簽字,否則不準上崗作業。

附:探放水鉆孔布置

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堅直面內呈扇形布置,設計3個鉆孔,超前鉆探12米,允許進尺7m,每一鉆探循環保留5m超前距,實際鉆探深度達不到設計深度時,可增加循環鉆探組數(次數)。

二1-11013改造巷上山段鉆孔設計參數如下:

①、1號鉆孔孔位于迎頭斷面中心線上,距頂1m,方位角256°,傾角11°,孔深12米。

②、2號鉆孔位于1號鉆孔左側0.5m,距巷頂1m,方位角231°,傾角18°,孔深13.3m。

③、3號鉆孔位于2號鉆孔右側0.5m,距巷頂1m,方位角281°,傾角25°,孔深13.3m。

二1-11013改造巷平巷段鉆孔設計參數如下:

①、1號鉆孔孔位于迎頭斷面中心線上,距頂1m,方位角199°,傾角0°,孔深12米。

②、2號鉆孔位于1號鉆孔右側0.5m,距巷頂1m,方位角211°,傾角7°,孔深12.3m。

③、3號鉆孔位于2號鉆孔右側0.5m,距巷頂1m,方位角222°,傾角14°,孔深13.1m。

篇2:高速公路擴建段施工樞紐改造施工安全要求

各總監辦、項目經理部:

為切實加強江六高速公路擴建段施工、樞紐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杜絕安全事故發生,經研究,我辦對擴建段施工、樞紐改造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總體要求:為保證江六高速公路擴建段、樞紐改造施工及交通安全,應嚴格執行“三不準”制度:施工安全技術方案沒有批準沒有報備不準開工;施工車輛、機械設備沒有施工作業許可證不準上路;沒有經過安全培訓和沒有上崗證的人員不準參加現場作業;堅持“三個落實到位”:按規范規定的施工標志、標燈全部落實到位;按規范規定的安全防護設施全部落實到位;施工人員警示著裝落實到位。

二、各項目經理部必須落實好安全保障措施,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方案,明確施工內容、組織機構、人員組成、封道路線、擬封閉的時間、標志、標牌、防護設施設置、車輛的行駛疏導等事宜,并附有詳細的交通組織控制圖。編制好的安全技術方案經總監辦審批后報備到高速公路管養與交警、路政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對批復后的交通安全技術方案進行模擬演練,將有關安全作業主要環節的責任落實到人。

三、嚴格按照《江蘇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DB32/T1363-2009)各項規定組織現場施工。各項目經理部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標準、批復報備方案組織現場實施,無條件服從交巡警、路政的現場管理。

四、各項目經理部對所有參與擴建改造的施工車輛、機械設備頒發施工作業許可證,沒有許可證不準進行施工。所有施工車輛嚴禁在通行高速公路、匝道上逆向行駛。

五、施工前,項目經理部需對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進行工前安全技術培訓,對專職安全員進行上崗培訓,對安全員明確進行分工。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施工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應做到持證上崗。

六、標志標牌的設置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施工現場標志、設施的設置應更加清晰醒目、科學合理,便于駕駛員識別和遵守。應采用頻閃燈光、新型LED光源、新型高反光率膜等新型標志。

七、半幅封閉用主線施工隔離墩設置間距不得高于4米,中間設置錐形交通路標。匝道口封閉施工隔離墩設置采用2米間距,中間設置錐形交通路標。施工隔離墩、錐形交通路標應采用統一標準產品,破損應及時更換。錐形交通路標的材料及外觀、形狀及質量、顏色、尺寸、反光部分逆反射性能等應符合JT/T595的規定。用于夜間施工作業時應具有反光功能,其頂部可配置施工警示燈號。施工隔離墩使用時應放置水袋或灌水應并設反光膜。

八、作業人員應按規定穿戴安全帽、反光工作服;進行高處作業時,還應穿著防滑鞋和穿戴高處作業安全帶。用車輛接送作業人員進出作業控制區,作業人員不得在控制區外活動,不得將任何物體置于作業區以外。

九、封閉進出口處應設置彩鋼板房值班崗亭,24小時2人進行駐守值班,負責現場安全維護管理工作。

十、施工前五日通過省路網辦、省市新聞媒體和高速公路可變情報板發布作業路段、時間等信息,并在施工路段前方相關入口處設置公告牌。

十一、擴建改造封閉施工時應設安全巡邏小組,責任到人,進行日常安全標牌、安全防護設施的巡查,及時組織進行維護,巡查范圍應全面覆蓋還必須包括已實施完成的臨時通行道路,每天必須記錄巡查維護情況。

十二、雨、雪、霧天及夜間不得進行擴建改造施工。

十三、各總監辦要高度重視高速公路擴建改造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巡視、檢查力度,發現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隱患,立即督促相關項目經理部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特此通知。

篇3:監管改造分管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

監管改造分管領導對監獄罪犯的管理及教育改造工作全面負責,必須堅持國家監獄管理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掌握監獄管理的基本知識。

一、崗位責任

第1條負責罪犯監管及教育改造工作,對分管范圍內的工作負責。第2條認真宣傳貫徹執行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和國家安全法律、法規,落實上級對安全工作的指示、指令和礦井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第3條開展技術教育和各種文體活動,將安全寓教于各種活動之中,努力提高罪犯安全意識和技術業務素質,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第4條加強對罪犯的監管教育改造,保證獄內監管、生產現場改造秩序穩定,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第5條參加安全辦公會議及其他相關會議,參與重大事故的分析與處理。

第6條加強分管范圍的安全管理,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各類安全規章制度并負責檢查與考核。

第7條深入現場,深入井下,了解生產過程的安全狀況,狠反“三違”,對嚴重“三違”人員采用集訓等措施,從嚴懲罰。

第8條因公出差時,要安排好臨時負責人員接替自己的工作,交接時要交清安全情況,確保安全管理不斷線。

二、責任追究

第9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監管改造分管領導警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章指揮工人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的;

(二)工人屢次違章作業熟視無睹,不加制止的;

(三)重大事故預兆或者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

(四)拒不執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其煤礦安全監察指令的;

第10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監管改造分管領導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煤礦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第11條煤礦未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指令、規定,或在生產建設中未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監管副監獄長應負重要責任。

第12條煤礦未按規定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能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人員責任制監管改造分管領導應負重要責任。

第13條監管改造分管領導對分管范圍內工作負直接責任或領導責任。

第14條未安排對罪犯進行技術教育,未落實生產現場監管措施,造成現場脫管失控,出現事故的,監管改造分管領導應負直接責任。

第15條決策失誤導致他人受傷害或損失的,監管改造分管領導負直接責任。

第16條不能夠深入現場,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事故隱患的,監管改造分管領導負直接責任。

第17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主要責任、重要責任、領導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