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拌和站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措施
加強拌和站原材料的管理,從源頭控制粉塵含量,生產場區要灑水降塵。對于粉塵回收排放系統,一要加強除塵器的檢查,特別是除塵布袋,加大檢查與清洗的頻率,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排放的廢氣達標;二要加強粉塵排放系統的管理,嚴禁直接排放,加裝濕灰機,并保障正常運轉。
瀝青拌和站節能減排的重點環節是對原材料的加熱和對熱源的管理和使用上。首先要控制石料的含水量,天氣晴好時采購干燥的石料,陰雨天氣盡量不進料,另外做好原材料的覆蓋工作,為此,公司投入40余萬元建設了防雨大棚,避免了石料淋雨后再加熱到170℃過程中的熱量損耗。其次要做好保溫措施,包括導熱油管道的保溫、熱料倉、成品料倉的保溫及運輸車輛的保溫等。
機械使用與管理上,淘汰能耗大、技術狀況差的老舊設備,設備的更新上,優先考慮添置使用清潔能源的設備,能滿足工作的前提下,降低設備功率,特別是電動設備,做好功率匹配工作。設備維修上,堅持修舊利廢原則,設備保養上,特別在油品的更換上,推廣使用科學的檢測設備,按質換油。
篇2:礦環境保護部安全生產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法令、政策和標準,制訂并完善各項環境保護制度和措施,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負責環境保護方針、政策、規定和知識的宣傳教育,監督檢查落實情況。
3.負責監督檢查現場環境保護工作,實現清潔生產。
4.制訂“三廢”治理、噪聲防治等計劃措施,并檢查執行情況。
5.負責環境監測和科研工作,推廣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6.參加環境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調處理本單位內部和本單位與地方之間的環境污染糾紛。
7.負責環境統計報表的匯總、上報、建檔工作。
篇3:礦山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一、井下礦山要做到“五無、四化、一整齊”,即無壁粉、無積水、五石塊、無糞便、無雜物;巷道規格、電氣線路、管道安裝、運輸軌道標準化;材料堆放整齊。
二、露天煤礦要做到“四無、兩有、一整齊”,即道路、水溝無污泥、積水、雜物,設備桌椅表面無油污、灰塵,室內門窗無蜘蛛網,室內五米之內無雜草、雜物;機械設備轉動部位又防護罩,坑、濠、池、溝有蓋或護欄;原材料成品堆放整齊。
三、礦山的生產場地和設備的衛生管理要做到“四定”,即定區段、定機臺、定責任人、定期清理和檢查、經常清潔。
四、所有生產、生活垃圾要放在指定地點、嚴禁亂堆、亂放。
五、綜合治理工業“三廢”,嚴禁向礦區內水溝、公路兩旁、公共場所、堆放或者傾倒廢渣、廢水、油污和有毒、有害的廢棄物,要禁止向廠房、辦公室、居民區排放廢氣。
六、礦物產塵點和粉塵設施要有綜合防護措施,避免粉塵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
七、各種車輛在礦區內運輸,不得散落對環境又污染的污物和廢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