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開挖運輸安全注意事項
1、各類進洞車輛必須處于完好狀態,制動有效,嚴禁人料混載,嚴禁施工車輛載人。
2、進洞的各類機械與車輛,宜選用帶凈化裝置的柴油機動力,燃燒汽油的車輛和機械不得進洞;
3、所有運載車輛不準超載、超寬、超高運輸。裝運大體積或超長料具時,應有專人指揮,專車運輸,并設置示界限的紅燈,物件應捆扎牢固;
4、進出隧道的人員應靠邊走,不得與行走機械或車輛搶道,嚴禁扒車,追車或搭車;
5、機械裝渣時,坑道斷面應能滿足裝載機械的安全運轉,裝渣機上的電纜或高壓膠管應有專人收放,裝渣機操作時,其回轉范圍內不得有人通過;
6、洞內采取有軌運輸時,應做到:
⑴洞內平曲線半徑不應小于車軸距的7倍。洞外不應小于10倍;
⑵雙線運輸時,其車輛錯車凈距應大于0.4m,車輛跨坑壁或支撐邊緣的凈距不應小于0.2m;
⑶單線運輸時,在一側應設寬度不小于0.7m的人行道,并在適當地點設錯車道,錯車道的長度應滿足最長列車運行的需要;
⑷洞內軌道坡度宜與隧道縱坡一致,卸渣地段應設不小于1%的上坡道;
⑸在線路盡頭應設置擋車裝置和標志以及足夠寬的卸車平臺;
⑹運輸線路應有專人維修、養護,線路兩側的廢渣和余料應隨時清理;
7、洞內采取無軌運輸時,應做到:
⑴洞內運輸的車速不得超過:機動車在施工作業地段單車10km/h;有牽引車機會時5km/h;機動車的非作業地段單車20km/h,會車時10km/h;
⑵車輛行駛中嚴禁超車;
⑶在洞口、平交道口及施工狹窄地段應設置“緩行”標志、彎道凸鏡,并設專人指揮交通;
⑷凡停放在接近車輛運行界限處的施工設備與機械應在其外緣設置低壓紅色閃光燈、反光貼,組成顯示界限,以防止運輸車輛碰撞;
⑸在洞內倒車與轉向必須時,應開燈鳴號,
(6)洞內車輛相遇或有行人通行時,應關閉遠光燈,改用近光或小燈光;
(7)渣場棄渣時應設置正坡,并設置擋車方木。有專人指揮倒車、修整道路修筑擋車坎。
(8)空車讓重車,下坡車讓上坡車。
篇2:土方開挖及渣土運輸安全交底
本工程即將開始進行土方的開挖和外運工作,針對本項工程的特點,對一些重點施工點的安全方面做一個交底,具體如下:
一、土方開挖方面:
1.施工前,應對施工區域內存在的各種障礙物,如建筑物、道路、溝渠、管線、防空洞、舊基礎、墳墓、樹木等,凡影響施工的均應拆除、清理或遷移,并在施工前妥善處理,確保施工安全。
2.各施工主要負責人員要認真研究整個施工區域和施工場地內的工程地質和水文資料、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質量和分布狀況、挖土和棄土要求、施工環境及氣候條件等,嚴禁盲目施工。
3.開挖路段在開挖前進行必要的圍擋,尤其是在現行路段處,必須用彩鋼瓦按照要求進行圍擋,出入口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夜間開啟警示燈,對于交通流量大的地段安排值班人員。彩鋼瓦的安裝應確保其穩定牢固,并經常進行檢查,尤其是在大風,雨雪天氣,發現問題,及時安排進行處理。
4.施工機械進入施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應事先做好檢查和必要的加寬、加固工作。開工前應做好施工場地內機械運行的道路,開辟適當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5.土方開挖前,應會同有關單位對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等進行檢查和鑒定,對可能受開挖和降水影響的鄰近建(構)筑物、管線,并在整個施工期間,加強監測其沉降和位移、開裂等情況,發現問題應與設計或建設單位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及時處理。
6.挖土方前對周圍環境要認真檢查,不能在危險巖石或建筑物下面進行作業。
7.人工開挖時,兩人操作間距應保持2~3m,并應自上而下挖掘,嚴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操作方法。
8.用挖土機施工時,挖土機的工作范圍內,不得有人進行其他工作,多臺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的危險作業。
9.機械挖土,多臺階同時開挖土方時,應驗算邊坡的穩定,根據規定和驗算確定挖土機離邊坡的安全距離。
10.開挖應嚴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時應隨時注意邊坡的穩定情況,如發現有裂紋或部分塌落現象,要及時進行支撐或改緩放坡,并注意支撐的穩固和邊坡的變化。
11.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項目,防止超挖。施工現場應根據需要安設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警示燈。
12.開挖過程中,如發現有文物、古跡遺址或化石等、應立即保護現場和報請有關部門處理。
13.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進行,并隨時作成一定的坡勢以利泄水,且不應在影響邊坡穩定的范圍內積水。
14.對于反開挖路段,應設置導流溝槽,集水坑等排水設施,以利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及時順暢排出,保證邊坡穩定和開挖面不受水的侵蝕,對于地下水位高,水量大的地段,必要時可采取輕型井點降水的方式進行排水。
15.對山體開挖,應事先了解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巖性、水文地質等,檢查山坡坡面情況,對危巖、孤石、大石塊等不安定物體,事先應進行清除,在坡腳設置一定距離的安全區,對可能危及民房及廠區等地段,必要時設置安全圍擋。
16.在山體易滑坡地段挖方時,應注意:
1)不宜雨季施工,同時不應破壞挖方上坡的自然植被,并事先作好地面和地下排水設施;
2)遵循先整治后開挖的施工順序,在開挖時,須遵循由上到下的開挖順序,嚴禁先切除坡腳;
3)開挖過程中如發現滑坡跡象(如裂縫、滑動等)時,應暫停施工,必要時,所有人員和機械要撤至安全地點,并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二、渣土運輸方面:
由于本工程屬于市政工程,渣土運輸道路大部分屬于現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大,安全隱患多,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渣土運輸方面,有以下一些安全事項:
1、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則》及《南京市渣土運輸管理條例》。
2、嚴格按照審批的運輸路線和棄土場,進行運輸棄土,不得隨意改變運輸路線和棄土場。
3、所有車輛在出車前必須沖洗車輪及車身,頂部必須關緊艙門,做到不拋灑,不揚塵。
4、車輛出入路口,必須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夜間開啟安全警示燈。
5、車輛出入時,應有專人指揮交通,
6、車輛在施工期間,必須定期進行檢查,確保車輛不帶病帶傷作業,并配備必要的滅火器。
7、駕駛人員要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嚴禁疲勞,酒后及帶病駕駛。
三、棄土方面:
1、對于選定的棄土場,四周應設置安全警示牌,必要時夜間設置警示燈,尤其是車輛進出口處。
2、棄土場的便道要按照規定標準進行施工,兩側設置排水溝,確保小雨天氣也能夠正常棄土。棄土場四周應設置排水溝,及時將地表水引入河道或管網,防止地表水侵蝕淹沒棄土場,影響正常的施工。
3、設專人負責棄土場的指揮管理,指揮人員,必須著反光背心,手持紅旗,對道路尤其是進出口進行疏導,確保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通行。
4、棄土時,車輛應有專人進行指揮,防止車輛隨意棄土并確保車輛不至于淤陷。
5、棄土堆應連續設置,并及時用推土機進行修整,便于地表水的順暢排出以及施工的順利進行。
收貨部制度
篇3:土方開挖運輸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需要、運輸車輛、交通量和現場狀況,確定運輸路線。
2.現場應盡量利用現有道路運輸,道路沿線的橋涵、便橋、地下管線和構筑物應有足夠的地基承載力,能滿足運輸要求。運輸前應調查必要時進行受力驗算,確認安全;穿越橋涵和架空線路的凈空應滿足運輸要求。
3.土方宜使用封閉式車輛運輸,裝土后應清除車輛外露的遺土、雜物;場內運輸應根據交通量、路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規定車速。
4.施工現場的機動車道與外電架空線路的最低點與路面的最小垂直距離必須符合要求。
5.土方運輸車輛應按規定線路行駛,速度均勻,不得忽快忽慢且不得遺漏;機動車、輪式機械在社會道路、公路上行駛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在施工現場道路上行駛時,應遵守現場限速等交通標識的管理規定。
6.自卸汽車、機動翻斗車等運輸車輛,向溝槽邊運卸土方時,應緩慢行駛,停車車輪與槽之距離應根據土質、邊坡、埑(槽)深度確定,且不得小于1.5m。車輪應擋掩牢固;作業后,運輸車輛應停止在鑒定、工整、不積水的地方,不得停在塘邊上。
7.存土場不得積水;場邊周圍應設防護欄;非施工人員不得入內;存土結束后應恢復原地貌。
8.施工現場應根據工程特點和環境狀況鋪設現場運輸道路,運輸前應確認合格;施工中,應設專人維護管理,保持道路平坦、通暢、不翻漿、不揚塵。現場道路鋪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道路應平整、堅實,能滿足運輸安全要求。
、道路寬度應根據交通量和運輸車輛或行駛機械的寬度確定,汽車運輸時,寬度不小于3.5m。
、道路縱坡應根據運輸車輛情況而定,機動車不宜陡于10%。
、道路圓曲線半徑,汽車運輸時不宜小于15m,機動翻斗車不宜小于8m。
、機動車道路的路面宜進行硬化處理。
、現場應根據交通量、路況和環境狀況確定行駛速度,并與道路明顯處設限速標識。
、穿越各種架空管線處,其凈空必須滿足運輸安全要求,并在管線外設限高標識。
、駕駛員必須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持證上崗。不疲勞駕駛,不酒后駕駛,不超載,不超速,不違章載客。
9.所有土方外運車輛必須經過洗車槽清洗干凈徹底方可離開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