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礦鉆井生產現場環境保護管理規定
第一條鉆井隊現場要合理劃定生產區域,設立防治污染標識,做到文明生產。
第二條井場必須實現清污分流,搞好土方工程和防滲處理。要安裝好各項環保設施,防噴設施必須達到井控技術要求。
第三條鉆井生產施工必須做到泥漿入池、污水入罐,防止污染外溢。泥漿、巖屑和含油鉆井廢液要分別存放,嚴禁混排。井場占地面積、鉆井液儲備池(罐)以及泥漿池容積應符合SY/T5466—2004《鉆前工程及井場布置技術要求》的規定。嚴禁在井場開挖土油池,就地焚燒原油、廢油品或其它廢物。
第四條鉆井廢棄泥漿、巖屑及井筒替出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雙方要明確環保責任,提出具體進度、質量、驗收等要求,治理結束后由環保部門組織驗收。
第五條強化油井的現場管理,提高油田采出汛水回注率。現場要保持夾帶規范,做到無污油、污水、固體廢物。要加大現場巡查力度,防止污染發生,生產設備設施要做到無泄漏、無污染。
第六條油水周圍不得設排污土油池,生產確需排污的必須設專用的、具有防滲功能的儲存池,池內油水要及時回收,油泥全部清運到指定地點處理,嚴禁用土掩埋或直接排放。
第七條嚴禁隨意排放污染物。污水、污油池應設液位標記,防止溢流污染。油水氣井作業全過程要嚴格按設計執行。
第八條推行清潔生產,節約資源,提高系統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從設計源頭入手,優化施工工藝,強化生產過程管理,減少廢物排放。優先采用節能、節水、低毒或無毒等環保產品,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率、污染嚴重的設備設施。禁止引進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技術和設備。
第九條建立污染匯報制度和信息公報制度。發生井噴、泄漏等重大污染重大污染事故或造成生態破壞的,要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污染治理,并在24小時內上報安全環保處。建立污染治理臺帳,重大環境污染的治理,要向安全環保處提出申請,由安全環保處審查方案,并組織驗收;未經環保驗收的,各級財務結算部門不予結算。
第十條要做好污染應急防治工作。制度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儲備充足的污染治理物資,定期組織預案培訓與演練,提高應急能力,防止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發生。
第十一條鉆井生產廢液要統一集中回收處理,嚴禁現場直接排放。強化污染治理設施管理,確保污水、廢液處理達標。
第十二條臨時存放于油泥砂貯存場,在規定期限內拉運至無害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作業及事故現場產生的油泥砂必須收集后就近拉運至無害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嚴禁現場掩埋,杜絕二次污染。油泥砂的登記、貯存、運輸和處置等必須嚴格按照國家關于危險廢物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提高污染治理時效。污染面積500平方米以內的,在24小時內治理完畢;污染面積500-1000平方米的,在48小時內治理完畢;污染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二級單位環保部門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治理期限。現場污染治理時間一般不得超過72小時。
篇2:汽修廠環境保護制度
汽車維修廠環境保護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環境保護方針,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標準。
2、積極防治廢氣、廢水、廢渣、粉塵、垃圾等有害物質和噪聲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按生氣工藝安裝、配置“三廢”處理、通風、吸塵、凈化、消聲等設施。
3、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和環保常識培訓,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各工種工藝流程,工藝規范和環境保護制度。
4、嚴格執行汽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在用車輛的檢查/維護制度(I/M制度),控制在用車輛的排放污染,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凈化裝置。
5、嚴格執行車輛噪聲抑制技術標準,確保修竣車輛的消聲器和喇叭技術性能良好,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消聲裝置。
6、車輛竣工出廠前,要嚴格檢查車輛尾氣排放和噪聲指標,對尾氣排放和噪聲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得出廠。
篇3:汽修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汽車修理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車間廢物、廢渣、廢輪胎及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保持環境整潔。
2、有毒、易燃、易爆腐蝕劑等有害物質排放要符合國家環保部門有關規定,不得亂丟、亂放,必須放在指定區域內,不得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3、車間"三廢"(廢油、廢液、廢氣)必須放入配置處理三廢的設施里,不得亂倒。
4、車間排水、通風、吸塵、消聲等設施要經常打掃和清洗。每天下班各班組要打掃作業場地,保持車間環境清潔衛生。
5、維修作業時,車間的噪聲不得影響和干擾周圍住戶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