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模板支撐腳手架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一、施工安全技術問題
1、模架支撐體系存在問題
(1)、桿件間距過大,不設剪刀撐
剪刀撐在提高腳手架整體承載能力方面作用很大,在支撐結構四周均設置剪刀撐時,垂直剪刀撐將支撐結構變成一個封閉體,能極大地提高支撐結構的整體剛度,從而可大大提高支架承載力。水平剪刀撐設置在上部對支撐結構穩定承載能力貢獻更大。剪刀撐必須和支撐結構進行扣接。
(2)、模架支撐無掃地桿,與結構物可靠連接。
不設置掃地桿支撐結構非線性穩定承載力比設置掃地桿減少15%左右,因此必須設置掃地桿。
2、混凝土澆筑程序存在問題
在施工過程中應對稱澆筑混凝土,先澆筑柱,后澆筑梁板。
二、模板支撐系統構配件質量問題
壁厚,規范眼球是48.3*3.6.。而市場上普遍3.0左右。我們方案計算時應按照實際鋼管厚度進行計算排桿。
三、施工安全管理問題
1、施工單位安全責任未落實,安全管理不到位
(1)安全專項方案編制存在缺陷,技術交底不到位。
專項方案編制不認真、編制內容抄襲規程規范、使用引用規程規范不當、計算模型與實際搭設不符、穩定性設計計算錯誤等。
(2)、施工人員違章作業,不按施工方案施工
在施工現場“憑經驗、沒問題”思想盛行。施工作業人員對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的要求不認真落實,隨心所欲的使用和搭設腳手架,造成模板支撐系統穩定性及承載力等不滿足要求。
(3)、現場安全管理力量不足,特種作業人員不具備資格
安全管理人員配置不足,搭設腳手架人員未持有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書。
(4)安全投入不足,降低了安全防護的水平
未降低工程成本,未購買合格材料。
2、監理單位未履行安全責任,對項目監督不到位
監理單位對施工現場監理不力,對工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未能及時有效地制止和報告,或現場監理工程師對技術標準不了解。
3、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
4、建設單位違法發包
四、預防措施
1、嚴格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審核
施工、監理等單位應嚴格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的有關要求,編制、審核和審批論證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方案。
2、加強模板搭設過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模板支架搭設必須由持有建筑施工特種操作資格證是的架子工進行。搭設前,施工單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搭設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模板設計及專項方案實施,指定專人實行過程監控,對剪刀撐、連墻件安全質量等關鍵節點驗收,并填寫驗收記錄。搭設完成后,必須經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總監理工程師驗收簽字,確認安全可靠后才允許澆筑混凝土。模板拆除,必須確認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進行。
3、施工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施工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管理職責,足額配備安全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要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工作,認真落實三級教育制度,切實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杜絕違章作業,防范事故發生。加強對分包單位的安全管理,嚴禁將工程項目分包給不具備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勞務隊伍,在分包合同中明確各單位的安全管理職責,并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嚴禁以包代管。
4、監理單位應切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認真履行安全監理職責
監理單位配備相應人員。要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到位、履職。要切實做好施工關鍵環節、關鍵工序的旁站監理工作。要及時巡查現場安全狀況,對發現的違規行為和安全隱患責令相關單位進行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及時報告政府主管部門。
篇2: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防坍塌專項整治方案
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塔設和拆除,應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J84-2011)和其它有關技術規范和安全規范進行施工。
2、高度在24m以內的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可參考《規范》中第6節構造要求編制施工方案,高層建筑的挑腳手架,懸挑腳手架等特殊形式的鋼管腳手架,必須進行設計計算編制詳細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須按審批制度和審批程序進行審批,必要時報請有關部門進行專家會審和審批,未經編制施工方案和履行審批手續,不得進行施工。
3、立桿基礎的處理,是搭設鋼管腳手架的重要環節,但地基處理往往達不到要求,因為搭設腳手架靠近建筑物,建筑物周圍回填土較深,回填質量往往達不到腳手架承載力的要求。因此在回填土時,應按規范要求分層夯實,避免因地基下沉而造成腳手架不均勻沉降而變形,甚至坍塌。
4、立桿下的底座、墊木(塊)應按規范要求設置,嚴禁用磚塊、磚墩作底座或墊塊,小高層建筑的落地式腳手架,其基礎必須進行硬化處理,并用統長槽鋼支墊立桿。腳手架外圍應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5、鋼管腳手架必須按規范設置縱、橫掃地桿,在腳手架使用過程中,嚴禁拆除。
6、腳手架的連墻件必須按規范設置,并必須采用剛性連結。連墻件在腳手架使用過程中(包括停止使用時期)嚴禁拆除。如因施工需要臨時拆除部份連墻件時,必須采取臨時加固措施,并征得工地有關負責人同意后方可拆除。
7、目前,工地使用的腳手板大多為竹腳手板,在鋪設竹腳手板時,必須滿鋪,并用鐵絲扎牢,腐爛的竹腳手板嚴禁使用。
8、腳手架的外側必須張設密眼安全網,其規格和質量必須符合規范要求,腳手架上的施工層必須設置1.2m高的防護欄桿和檔腳板,內立桿與建筑物之間必須進行封閉,鋼管腳手架上嚴禁懸掛重物和輸送砼、砂漿的管道。
9、長期停止使用(15天以上)的腳手架或遇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雷雨、大雪天氣后,必須對腳手架進行全面檢查維修,并掃除積雪,未經檢查的腳手架不得繼續使用。
10、當前,市內已禁止使用毛竹腳手架,各項目經理部必須認真執行。近郊地區或因特殊原因仍需使用毛竹腳手架的,必須編制方案和說明情況上報安監站,經批準后方可使用。
篇3:預防腳手架坍塌安全措施
近年來,因腳手架坍塌等問題引發的事故經常見諸報端,輕則拆除返工,造成經濟、工期的損失,重則危及生命,造成重大損失。有關統計表明:在我國建筑施工系統每年發生的傷亡事故中,大約有1/3左右直接或間接的與架設工具及其使用中的問題有關。
腳手架主要分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既能作為工作平臺、施工通道和建筑圍護,又可作為支撐體系擔任現澆結構的臨時承重構件。幾乎所有的工程建設都在使用。但正因腳手架使用廣泛,施工人員在搭設時難免出現隨意性、經驗化等情況。
腳手架從搭建到使用,再到拆除,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好安全措施,否則都會引發坍塌事故。因此,要預防腳手架坍塌事故的發生,不僅要有完善方案設計,還要注意使用和拆除中的安全操作規程。
搭設方案設計是腳手架系統最關鍵的一步。以全面周密的設計為基礎,消除疏漏、不足,綜合考慮使用安全和經濟效益,尤其是根據工程特點、結構形式進行必要的計算和驗算,是設計重點。因社會經濟等方面原因或者是長期的使用,現場使用的搭設腳手架的鋼管和扣件等材料并不能完全達到相關標準要求的參數,方案設計必須根據材料的實際情況和復試結果進行取值計算,決不能按理論值計算,同時充分考慮動荷載和可能的堆載產生的不利效應,將不同因素進行組合,取最不利條件下的計算值并留足富余量。對于一些厚大的混凝土結構如果荷載值過大可以考慮在架體中增設型鋼骨架,以增加架體的整體支撐能力。對于結構復雜多變的架體,要進行逐點逐項的驗算,確保搭設架體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搭設方案編制完成后及時進行審核,按相關文件要求需論證的要由責任單位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完成方案設計審批后應由技術負責人按方案的要求組織實施班組和作業人員進行學習和安全技術交底工作。
開始搭設時控制重點是腳手架的地基。地基承載力是否滿足架體和上部荷載要求,是否是軟弱地基或回填土、回填厚度多少,是否需要澆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基礎,懸挑架的支撐型材規格、固定形式能否滿足穩定性等等,都屬于地基處理問題。地基處理合格后還需在立管的底部加設墊板或管托,以增加立管的支撐面積,降低局部壓強,減小不均勻沉降的可能性。筆者曾經處理過腳手架局部滑移造成的質量隱患:因承重架體基底標高不一致,坡上的立桿因基底承載力不足發生滑移導致正在施工的現澆頂板模板下沉,現場及時增加了拉桿,以及通過加密掃地桿的辦法將架體穩固。地基處理完成后還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復查地基變化情況,除日常檢查外,在雨雪后、增加荷載后、停工復工后等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腳手架搭設時要嚴格執行方案的要求。由持證的專業架子工組織進行搭設,如立桿間距,大橫桿、小橫桿的間距、固定位置和剪刀撐、斜撐的加設方式等,通道口要按單獨的加固方式搭設。圍護架還要及時做好連墻件和安全網。在這里重點強調一下很多施工現場都出現過的問題:設計方案做的很專業,考慮的也很周全,但由于安全技術交底制度不健全或業余架子工在現場實施時根據自己的經驗隨意搭設,不同的作業班組各自為政,最后導致架體隱患重重,最近媒體播報的幾次事故大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驗收合格后方可掛牌使用。腳手架搭設完成或局部到位后,需由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掛牌投入使用,合格牌上要注明該架體的搭設人、檢查人和安全負責人。現場建立追責制度,如果架體出現安全隱患或安全事故,必須嚴查到底。進行一些特殊架體的檢查驗收時,如果專業檢查人員不足或經驗不夠豐富時,可以邀請上級公司或者本地建筑業協會的專家共同參與檢查,需要進行防雷接地的架體需搖測合格,某些行業的特種腳手架還需經過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并備案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前技術交底不可少。在腳手架搭設和使用過程中,應通過定期的學習和安全技術交底要求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參與到安全管理中,培養足夠的安全意識,如出現隱患和問題要隨時處理和上報,并根據問題的性質及時排查,對可能造成重大危險的問題要妥善應急并及時撤出,杜絕盲目亂干。針對大多數項目內支撐腳手架為木工搭設的現狀,應加強組織與檢查,做到搭設的一致性、系統性,同時由專業架子工檢查其穩定性。項目安全管理機構定期組織檢查,隨時更換破損的安全網,出現隱患時及時摘牌整改,消滅危險源后再組織繼續施工。要求施工人員見到檢測合格允許使用的合格牌后再使用腳手架,無牌或懸掛維護牌的嚴禁使用。
腳手架固定是基石。腳手架作為通道或施工工作面時,要求滿鋪木板并固定,通道上嚴禁堆放任何材料和設備,灑落的垃圾要及時清走。周轉材料一律通過卸料平臺進出工作面。卸料平臺要與主體結構做好鏈接,嚴禁以腳手架為支點進行固定。腳手架圍護結構需高出工作面一定高度,防止人員、材料掉落。內外架體不允許固定在一起,外圍護架體嚴禁作為承重結構。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時,注意對連墻件的保護,未經項目安全負責人書面批準嚴禁任何人拆除連墻件。有電器或電纜(線)需臨時與腳手架固定時,需在接觸部位做好絕緣處理。
腳手架拆除需謹慎。腳手架的拆除必須由相關管理部門批準,大型腳手架要有步驟有計劃的拆除,不能一次拆除的架體還要做好局部加固。拆除作業應按與搭設相反的程序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每層連墻件的拆除,必須在其上全部可拆桿件均已拆除以后進行,嚴禁先松開連墻件,再拆除上部桿件;凡已松開連接的桿件必須及時取出、放下,以免作業人員誤扶、誤靠;分段拆除架體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拆下的桿件、扣件和腳手板應及時吊運至地面,禁止自架上向下拋擲;當遇到大風等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架的拆除作業并加固好未拆除部分架體,防止發生傾覆。腳手架拆除時下方必須劃出隔離區域,專人值守,防止墜物傷人。
腳手架的搭設、使用、拆除完全按規定的程序實施是預防坍塌事故的最好辦法。建筑施工單位強化安全責任制,不放過任何疏漏,從方案設計、材料選取、勞務人員培訓、持證上崗、定時檢查、隨時抽查等全過程全方位進行控制,腳手架坍塌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