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

施工現場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

2024-07-12 閱讀 2722

“三防十要”內容

“三防”,即防止觸電傷害、防止高空墜落傷害、防止倒(斷)桿傷害。

“十要”反事故措施:

1.第一條工作前要勘察施工現場,提前進行危險點分析與預控

工作前要勘察現場,工作負責人必須清楚和明確工作任務、作業范圍和施工方法,并根據作業類型、方法、人員、工器具、環境等制定危險點預控措施,不得盲目接受工作任務。

2.第二條檢修、施工要使用工作票,作業前現場進行安全交底

檢修施工要填用工作票,不得無票工作。開工前,工作負責人要向作業人員現場交底,做到“四清楚”,即作業任務清楚、現場危險點清楚、現場的作業程序清楚、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清楚。未經現場交底不得開始工作。

3.第三條施工現場要設專人監護,嚴把現場安全關

施工現場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工作班成員要各司其職,專職監護人要對工作人員精神狀態、工器具配備、現場安全措施、作業安全行為等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不得脫崗或隨意替代工作。

4.第四條電氣作業要先進行停電,驗明無電后即裝設接地線

停電工作要按照停電、驗電、掛接地線的程序做好安全技術措施。對雙電源供電的設施,做好防止反送電的措施。作業部位必須驗電,驗電后立即裝設接地線,禁止不做安全措施或隨意變更作業次序。

5.第五條高空作業要戴好安全帽,腳扣登桿全過程系安全帶

進入工作現場要戴好安全帽,未經許可不得進入;登高作業要檢查工器具并確認合格,用腳扣登桿應全過程系好、系牢安全帶,不得失去安全保護。

6.第六條梯子登高要有專人扶守,必須采取防滑、限高措施

梯子登高前應檢查并確認梯身合格、基面牢固、定位可靠;作業時梯子應與地面成600左右的斜角,距梯頂不得少于1米,要有專人全過程扶守,不得單人專業。

7.第七條人工立桿要使用抱桿,必須由專人進行統一指揮

立撤桿塔要由專人統一指揮,使用合格工器具。人工立桿要使用抱桿,不得用鐵鍬、樁柱等代替;機械立桿起吊位置應合適,嚴禁過載使用。

8.第八條撤桿撤線要先檢查桿根,必須加設臨時拉線或晃繩

撤桿撤線應先檢查桿身、桿基、拉線等是否牢固,打好臨時拉線或晃繩,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調整或拆除。嚴禁采取突然剪斷導線、地線、拉線等方法進行作業。

9.第九條交通要道施工要雙向設置警示標志,并設專人看守

架拆線路要由專人指揮,在公路、鐵路、航道等交通要道上應雙向設置標志進行警示、隔離,并設專人手持旗幟看管。禁止不采取防止掛線事故的防范措施。

10.第十條放、撤線鄰近或跨越帶電線路要使用絕緣牽引繩

鄰近或跨越帶電線路放、撤線時要就近在施工的線路上裝設臨時接地線,要使用絕緣牽引繩并與帶電線路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篇2:重大事故現場勘察報告規定

1.現場勘察的內容如下:

1.1什么人、什么事:受害者姓名、年齡、工種、級別、事故性質分類、受傷部位、傷害程度;其它與受害者有關人員的情況,當班出勤人數、分工情況等。

1.2什么時間:發生事故的年、月、日、點班、時、分。

1.3什么場所: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其周圍環境情況與事故有關的環境因素的狀況、位置等。

1.4干什么工作:弄清傷者正在干什么活,人和物是怎樣接觸的等。

1.5什么物致傷:弄清導致事故發生的起因物、致害物、環境等。

1.6不安全狀態:弄清事故起因物的不安全狀態。

1.7不安全行為:弄清事故原因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與事故有關的所有人員的不安全行為。

1.8事故是怎樣發生的:人和物是怎樣接觸而發生事故的。

1.9原則:事故現場勘察必須做到客觀、公正。

2技術鑒定報告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2.1事故發生時間;

2.2事故發生地點;

2.3事故類別的認定和事故性質的認定事故性質分為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

2.4事故現場概況;

2.5事故原因分析;

2.6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2.7技術防范措施建議。

3.附件

3.1事故現場勘察報告;

3.2事故搶救(搶險)報告;

3.3事故現場示意圖;

3.4尸檢報告;

3.5受傷人員傷害程度鑒定或醫療證明;

3.6現場提取物檢驗報告;

3.7技術檢測(或技術鑒定)報告及專家咨詢意見;

3.8技術鑒定組人員的簽字名單。

4管理調查報告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4.1企業基本概況包括企業經濟性質、產權制度、法人治理結構、事故前生產的合法性認定;

4.2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經營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機制等;

4.3辦證情況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安全生產許可證等;

4.4事故調查人員情況包括被調查人員姓名、性別、年齡、政治面貌、職務;

4.5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及搶救過程;

4.6事故間接原因分析:分為主要原因、重要原因、一般原因等;

4.7事故責任劃分:包括責任人姓名、政治面貌、職務、分管工作、錯誤(或犯罪)事實、責任;

4.8管理防范措施建議。

5.事故調查報告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5.1概述事故發生的時間、企業名稱、地點、事故類別、傷亡情況和直接經濟損失等;事故調查組的組成。

5.2事故單位概況

5.2.1企業概況

企業性質及隸屬關系;持證情況及有關的基礎資料;

5.2.2事故單位及地點概況:事故發生前的生產和勞動組織情況;

5.2.3事故發生經過及搶救、善后情況、事故經過;事故報告情況;事故搶救情況(搶險救災指揮情況、搶救情況、搶救結果);事故發生后對工亡家屬的安撫和賠償情況,對受傷人員的治療情況。

5.3事故性質及原因

5.3.1事故性質;

5.3.2事故直接原因;

5.3.3事故間接原因。

6.責任認定及處理建議

6.l責任認定事實及法律依據。

6.2事故責任追究的法律依據和處理建議

6.2.1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員的處理決定或建議:

6.2.1.1行政處罰(含經濟處罰);

6.2.1.2刑事處罰;

6.2.1.3黨紀政紀處分。

6.3對事故責任單位實施行政處罰或核減工資獎金的建議。

7.防范措施和建議

8附件

8.1事故現場平面圖;

8.2調查組名單及簽字;

8.3直接經濟損失計算及統計表。

8.4其它需要載明的事項。

9.事故事實材料的收集包括如下內容

9.1與事故鑒別、記錄有關的材料

9.1.1發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

9.1.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技術等級、工種、工齡、支付工資形式;

9.1.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狀況,接受安全教育情況;

9.1.4出事當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程度、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

9.1.5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

9.2事故發生的有關事實

9.2.1事故發生前設備、設施等的性能和運行狀況;

9.2.2使用的材料情況,必要時進行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實驗與分析;

9.2.3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面的技術文件、工作指令和規章制度方面的資料及執行情況;

9.2.4關于工作環境方面的狀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狀況以及工作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

9.2.5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它的有效性、質量、使用范圍;

9.2.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狀況;

9.2.7其他可能與事故致因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篇3:現場安全檢查事故隱患報告監控整改制度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確保安全生產順利進行,落實安全責任制,實現安全管理目標,按國家的安全生產相關規定,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1、公司要組織經常性的安全大檢查,特別是節假日前后、雨季及特殊情況時加強檢查力度。

2、各車間(采場)每月進行兩次定期安全檢查。

3、各車間(采場)每天上班預先檢查職工是否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是否違章上崗。發現有違章上崗現象必須堅決制止。

4、各車間(采場)每天班前、班間、班后須對各作業崗位進行檢查,對發現的違章作業及時制止,重大問題及時上報。

5、對檢查出的隱患必須有記錄,重大隱患須有報告、整改方案,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時、定措施進行整改,要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督辦人,必須有整改回復書,驗收記錄簽字;對一時不能整改的隱患必須進行監控,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報上級處理,情況危急的及時撤除現場人員。

6、各車間(采場)須認真,細致做好各項安全檢查記錄。各類安全檢查資料必須分類裝訂成冊存檔備案。

7、事故隱患及整改情況需建立臺帳。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