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排土場安全技術措施

排土場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2776

一、排土場簡介

1.將露天開采剝離覆蓋在礦床上部及其周圍的表土和巖石,運至專設的場地廢棄,這種專設的場地稱為排土場或廢石場。

2.合理選擇排土場和組織排土作業,不僅關系著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同時涉及到對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影響。

3.排土場分類:

1)內部排土場。將巖土直接排棄在露天礦場的采空區內,這是最經濟的排土方法,適用于開采深度30~50米之內,傾角小于5~10°的礦體;

2)外部排土場。另外選址堆放廢棄的巖土。

二、排土場位置選擇的原則

1、應選擇在山坡、山谷的荒地,盡量少占耕地農田,避免遷移村莊;

2、盡量選擇在位于露天采場、井口、硐口附近的開采境界以外,縮短運距;

3、應保證不致威脅采礦場、工業場地、居民區、道路、耕作區、水域、隧洞等的安全。應符合安全距離的規定;

4、選址應有可靠的地質資料、不宜建在可能有地質災害發生的地段;

5、依山而建的排土場,應將山坡植被和第四系軟弱層全部清除,削成階梯狀,增強基底摩擦力,提高穩定性;

6、不能影響礦山的正常開采和邊坡穩定,排土場坡腳與礦體開采點之間應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7、排土總容量應與設計的總剝離量相適應;

?8、應盡可能選在居民點的下風地帶,防止粉塵污染居民區,防止有害成分帶入河流和農田;

9、設計時就要考慮復墾造田的可能性。制定造田規劃。

三、排土方法的選擇

1.根據露天礦運輸方法和排土機械的不同,排土方法可分為:汽車運輸--推土機排土、鐵路運輸--挖掘機排土、排土犁排土、前裝機排土、膠帶機排土等。(我們礦山主要用到的就是汽車運輸--挖掘機或裝載機排土)

2.發展趨勢及要求

1)盡量采用高效率的排土工藝,提高排土強度;

2)增加單位面積的排土容量,提高堆置高度,減少排土場占地面積;

3.注意排土場的復墾工作,減少環境污染。

四、排土場的安全工作

1.礦山排土場應由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設計,排土場的階段高度、總堆置高度、平臺高度、相鄰階段同時作業的超前堆置寬度,均應在設計中明確規定。

2.排土場的穩定至關重要,新設置的排土臺階巖土松散、空隙率高,臺階的沉降變形頻繁,應經常注意平整壓實。

3.排土場產生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基低的軟弱巖層,除開始要注意清表和清除軟弱地層外,平時還要注意疏通排水溝,不使地表水和雨水滲入軟化地基。

五、排土時應注意的安全規定

1、鐵路運輸排土場隨著路基下沉要經常墊道以保持路基的平穩。

2、挖掘機位于新排棄的平臺邊緣,應隨時觀察平臺的穩定情況,遇到滑坡預兆,要立即將機械撤離現場。

3、汽車排土在平臺邊緣留設安全車擋,保護卸載時的安全。在排土線上,應分區間歇式排土,讓新排棄的巖土有充分的時間沉降和壓實。

4、排棄作業時,須圈定危險范圍,設警戒標志,危險區內嚴禁人員進入。高階段排土場應有專人觀測和管理,發現危險征兆,必須采取相應措施處理。

5、汽車排土時應有專人指揮,同一地段不準同時進行卸排和堆排作業,平臺邊緣應有牢固的擋車設施。

6、推土機排土應在設計中進行不均勻沉降計算并提出反坡坡度,排土時,推土機距眉線應留安全距離。

?7、挖掘機挖排作業時,嚴禁超挖卸車線路基。

?8、人工排土時,禁止人員站在車架上卸載或在卸載側處理粘車。

六、排土場常見事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一)排土場常見事故及其原因:

排土場常見事故分為三大類:

?①排土場滑坡;②排土場泥石流;③排土場環境污染;

1、排土場滑坡產生的原因:

(1)建設初期設計、建設考慮不周。重視不夠,排土場不搞工程地質勘查,設計中涉及排土場建設質量的許多方面被忽視,底部清理軟弱層不砌底等留下滑坡隱患。

(2)生產中排土不科學,沒有嚴格按設計要求組織排土作業。比如底部疏水性塊石厚度不夠,平時巖土混排,人為地在排土場內部形成了軟弱面,隨著排土場廢石堆積高度的加大,當剪應力超過其抗剪強度時,便會沿此弱面發生滑坡。

(3)排水設施不健全。大氣降雨和地表水對排土場的浸潤作用,是造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原因。如暴雨時排水不及時,大量地表水匯入排土場,充水飽和,一方面增加了排土場重量,同時降低了排土場內部潛在滑動面的摩擦力,從而形成排土場滑坡。

(4)人為因素。附近村民缺乏環保意識,濫采濫挖現象嚴重。在靠近排土場的坡底和兩側進行采石、取土、開礦都會影響排土場的穩定性,也可能引起排土場滑坡。

(5)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如地震、海嘯以及大暴雨等。

總之排土場滑坡的原因主要由設計、施工和生產管理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2、排土場泥石流產生的原因:

(1)礦山泥石流從成因上一般分為水動成因泥石流和重力成因泥石流。

①水動力成因泥石流是大量松散的固體物料堆積在匯水面積大的山谷地帶,在動水沖刷作用下沿陡坡地形急速流動。主要是受發達的地表水系影響而成的。

②重力成因泥石流是吸水巖土遇水軟化,當含水量達一定時,便轉化為黏稠狀流體。亦可能由坍塌、滑坡體直接轉變為泥石流。被水軟化成似液態的泥化母巖(如粘土、風化巖)與巖土塊及水混合成漿體(液固相)在滑坡勢能轉化來的動能作用下,促使滑體向流動轉化,釀成泥石流。

(2)形成泥石流的三個基本條件:

①泥石流區內含有豐富的松散巖土;

?②山坡地形陡峻,具有較大的溝床縱坡;

③泥石流區的上中游有較大的匯水面積和充足的水源。

3、排土場污染

(1)在風力作用下,產生大量的灰塵,隨風飛揚,影響作業人員身體健康,對周圍造成危害,污染空氣,污染農田,影響莊稼的質量和收成。

(2)水土流失造成水系污染,影響生態環境。

(二)預防措施:

?1、對選擇的排土場要作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避開軟弱基底,有不良地質條件時,在設計中要有處理的措施,從源頭上把好關。

?2、重視排土場建設質量。清基要徹底,臺階要規范,不留后患。

?3、建設和完善排土場的排水設施。疏導大氣降水,預筑滲堤,修排水溝和排水盲溝等,將水排出。

?4、改進排土工藝。將堅硬大塊巖石堆在底層以穩固基底又便于排水,控制推土順序,避免形成軟弱夾層。

?5、修建防護擋墻。

?6、排土場環境污染治理。采用生物治理措施,預防排土場揚塵和水土流失,比如植被,它除了具有阻止雨水往內部滲透作用外,本身還能吸收大量水份。建欄擋壩形成泥砂沉淀池,也能起到保護水土流失,防止污染農田和水系的作用。

案例分析

山西婁煩縣排土場特大跨塌事故

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寺溝村的太原鋼鐵集團尖山鐵礦發生排土場特大跨塌事故,45人遇難。調查組認為這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排土場地基土質松軟,承載能力差,企業超排;排土場設計依據不充分,地質資料不全,而且沒有施工圖;排土場下游的民房和散居人員沒有得到轉移;有關部門對排土場沒有實施安全檢測,4月份就有裂縫,但沒有采取有效措施。

事故的間接原因:企業對安全生產不落實,隱患整改不力;政府監管不力,采取措施不到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導致事故發生。

該事故存在嚴重瞞報(一開始只報11人遇難)。在剛發生事故后的45天里,報道的遇難人數一直為11人,但接下來的4天里,就找到了所有45具遇難者的遺體,《嘹望東方周刊》社會新聞調查部主筆孫春龍在8月3日了解到該事故的遇難人數為9名,這是個敏感的數字,他就懷疑有瞞報,因為10是一個坎,超過就屬重大事故;30又是個坎,超過屬特別重大事故。于是他到實地調查,一家一家去落實遇難者人數,晚上也不敢住賓館,最后落實遇難者為41名。于是他于9月14日給山西代省長王君寫了一封檢舉信,他的博客被大量轉載,直至驚動了中央,*總理下令成立事故調查組徹查。他的檢舉才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篇2:排土場堆場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排土場、堆礦場是礦山剝離土或廢棄碴和有用礦石的堆放場所,主要涉及到車輛運輸安全,是公司主要的生產場所之一。為確保正常和非正常(如極端天氣和雨季期間)情況下該場所的安全可靠,保證生產安全,特制定此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的排土場或堆場。

3引用標準

GB16423-2006《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AQ2005-2005《金屬非金屬礦山排土場安全生產規則》

4運行管理規定

4.1現場指揮、推土司機、汽車司機都必須嚴格執行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有關安全制度。

4.2現場指揮、推土司機、汽車司機在排土場作業中要做好呼喚應答、相互關顧工作,指揮應配備通訊工具,以便及時與現場管理人員聯系。

4.3排土場、堆礦場必須按以下技術要求筑堆:排土場、堆礦場邊緣必須筑有車擋墻,擋墻應符合“上寬不得小于排卸車型輪胎直徑的1/4;高不得小于排卸車型輪胎直徑的1/2,下寬度不得小于排卸車型輪胎直徑的3/4”要求。卸礦或卸渣坡面與擋墻連接要保持順滑,嚴禁擋墻外側形態出現直立陡坎、凹陷等不穩定的情況;車擋墻外側不能被沖刷或掏空。作業場地必須形成3%的反坡,并保證場地平整。

4.4排土場、堆礦場進行卸碴或卸礦作業時,必須有專人指揮,指揮人員應按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及時做好指揮工作;非作業人員不應進入卸碴或卸礦作業區,進入作業區的工作人員、車輛、工程機械,應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

4.5排土場、堆礦場作業時應有足夠指揮人員,嚴禁一個人指揮兩個平臺卸礦、碴或同時指揮兩部以上車輛卸礦、碴。

4.6現場指揮必須隨時觀察排土場、堆場情況,如遇平臺下沉、開裂或擋墻外側被沖刷、掏空形成直立、陡坎、凹陷等現象,應立即采取措施暫停作業并通知現場管理人員,直至整改完畢方可恢復作業。

4.7現場指揮必須佩戴好安全帽等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夜間、霧天指揮應攜帶手電筒、口哨、穿反光衣,白天配帶小紅旗和口哨。

4.8指揮指揮卸土時應在駕駛室方向盤一側,面向車輛站好位置,精力集中,注意車輛倒車及地面情況。

4.9指揮必須負責安排排土場路面的平整和浮石的清理工作。

4.10車輛卸礦(碴)時,要有指定車位,指揮人員與汽車距離不得小于5.0m,大于10m。

4.11排土場、堆礦場要有裝載機專門負責推通、修整場地與擋墻,保證場地始終處在安全狀態。

4.12如天氣惡劣無法作業時,指揮人員應及時向管理人員報告,管理人員應及時下達停止作業的通知。

4.13排土場、堆礦場必須有必要的排水系統,應保證洪水不直接沖刷排土場的外坡面。

4.14排土場進行排棄作業時,應圈定危險范圍并設立警示標志,無關人員不應進入危險范圍內。任何人均不應在排土場作業區或排土場危險區內從事撿礦石、撿石材或其他活動。

4.15作業時應按順序排土,汽車和鏟車作業應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離。

4.16司機必須堅持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按指定地點卸土,卸土時,車身右側與擋墻角度小于85-90°,汽車倒車速度不得超過3km/h,不應高速倒車,以免沖撞安全車擋。

4.17大雨或暴雨時,禁止車輛倒至邊緣卸礦(碴),應離安全擋墻3m外卸土,然后由推土機鏟出外面。

4.18排土安全車擋或反坡不符合規定、坡頂線內側30m范圍內有大面積裂縫(縫寬0.1—0.25m)或不正常下沉(0.1-0.2m)時,汽車不應進入該危險區作業,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方可恢復排土作業。

4.19汽車進入排土場應限速行駛,距工作面50—200m時速度低于16km/h,50m范圍內低于8km/h,排土作業區內應設置一定數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標志牌。

4.20夜間排土場必須有良好的照明,必須保證所屬責任區內排土場照明規范有效;夜間無照明禁止排土作業。

4.21排土方向及堆置要求以及技術措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由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確定。

4.22排土場應嚴格按要求做好一班三檢工作,并及時如實填寫《排土場安全檢查表》。

5排土場檢查、監測與評價

5.1建立排土場監測系統,定期進行監測,如由異常,應嚴格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規定采取控制措施。

5.1.1測量排土場段高、排土線長度,測量精度按生產測量精度要求。實測的排土參數應不超過設計的參數,特殊地段應檢查是否有相應的措施,每季度測量一次。

5.1.2測量排土場的反坡坡度,每100m不少于2條剖面,測量精度按生產測量精度要求。實測的反坡坡度應在排土場范圍內,每季度測量一次

5.1.3汽車排土場測量安全擋墻的底寬、頂寬和高度,實測的安全擋墻的參數應符合不同型號汽車的安全擋墻要求。

5.2排土場應加強安全設施檢查,主要內容包括:鋼絲繩、大卸扣的配備數量和質量;照明設施能否滿足要求;安全警示標志牌、通訊工具等配置及完好情況。

6排土場防洪

6.1排土場周圍修筑可靠的截洪和排水設施攔截山坡匯水。

6.2排土場內平臺設置3%的反坡,并在排土場平臺上修筑排水溝,以攔截平臺表面及坡面匯水。

6.3當排土場范圍內有出水點時,應在排土之前采取措施將水疏出。

6.4汛期前疏浚排土場內外截洪溝,詳細檢查排洪系統的安全情況,備足抗洪搶險所需物資,落實急救援措施。

6.5排土場主干道內側需修筑排水溝,并保持水溝暢通。

6.6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責任人,確實把防洪工作做好。

篇3:露天采場排土場安全規范

一、采場運行應遵守下列規定:

1、任何人禁止擅自移動和毀壞礦山的測量基點;需要移動或報廢測量基點時,應經公司計劃技術部同意,并經主管領導批準。

2、邊界應設可靠的圍欄或醒目的警示標志,防止無關人員誤入;在邊界2米范圍內,如有可能危及人員安全的樹木及其他植物、不穩固材料和巖石等,應予清除。

3、邊界上覆蓋的松散巖土層厚度超過2米時,其傾角應小于自然安息角。

4、因大霧、炮煙、塵霧和照明不良而影響能見度,或因暴風雨、雪或有雷擊危險不能堅持正常生產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威脅人身安全時,人員應轉移到安全地點。

5、設備的走臺、梯子、地板以及人員通行和操作的場所,應保持整潔和通行安全。禁止在設備的頂棚存放雜物,并應及時清除上面的石塊。

6、采場應有人行通道,并應有安全標志和照明裝置。上、下臺階之間,可設帶扶手的梯子、臺階(踏步)或路塹作人行通道。

7、采掘、運輸、空壓機、排土或其他設備,其主開關送電、停電或啟動設備時,應由操作人員呼喚應答,確認無誤方可進行操作。

8、使用采掘、運輸、排土和其他機械設備,應遵守下列規定:設備運轉時,禁止對其轉動部分進行檢修、注油和清掃;設備移動時,禁止人員上、下;在可能危及人員安全的地點,禁止有人停留或通行;終止作業時,應切斷動力電源,關閉水、氣閥門。

8、檢修設備應在關閉啟動裝置、切斷動力電源和設備完全停止運轉的情況下進行,在切斷電源處,電源開關應加鎖或設專人監護,并應懸掛“有人作業,不準送電”的警示牌。

9、采掘設備的供電電纜,應保持絕緣良好,不應與金屬管(線)和導電材料接觸,橫過道路、鐵路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10、電力驅動的鉆機、挖掘機和機車內,應備有完好的絕緣手套、絕緣靴、絕緣工具和消防器材等。停電、送電和移動電纜時,應按規定使用絕緣防護用品和工具。

11、露天開采應優先采用濕式作業。產塵點和產塵設備,應采取綜合防塵技術措施。

12、深凹露天礦的采掘設備與礦用自卸汽車的司機駕駛室,應配備空氣調節裝置,禁止開窗作業。

13、露天爆破作業現場,必須根據《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和《爆破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執行,必須做好警戒工作。

14、施工單位應設立專門的清掃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對邊坡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處理。邊坡穩定性的檢查、處理人員工作時必須佩戴安全帶,而且要由班長或安全員仔細檢查安全帶、大繩、撬棍及其他安全設施、勞動防護用品是否完好、牢固、有效,并做好記錄。檢撬浮石時,作業人員必須遵循自上至下的原則,嚴禁到浮石下方檢撬。邊坡上下設置專門的監護人員后,方可對邊坡的穩定性及片幫、危浮石進行全面、有效的處理,防止滾石、塌落對邊坡下工作的人員和設備造成傷害,同時做好記錄。在邊坡檢撬時若發現檢撬地段存在危險,作業人員必須立即通知指揮人員,及時采取措施組織人員撤離,并在危險區域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并盡快報告主管領導采取進一步措施;應建立邊坡日查制度,由專業人員對采場邊坡每日進行檢查,重點部位重點檢查,并填寫好檢查記錄。當發現臺階平面或坡面有裂隙,可能塌落或有大塊浮石及傘巖懸在上部時,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并立即處理。

15、計劃技術部應每旬開展一次邊坡位移測量,每月組織邊坡穩定性分析會,對邊坡穩定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應建立邊坡巖石移動觀測系統,定期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觀測并登記臺賬。當邊坡出現滑坡征兆時,采取加固措施的同時停止作業,將人員、設備撤出危險區域。對春季解凍期、夏季降雨期有變形或滑落現象的地段,進行系統的觀測。

二、排土場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1、汽車排土作業時,應有專人指揮,非作業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排土作業區,凡進入作業區內工作人員、車輛、工程機械必須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

2、排土場平臺必須平整,排土線應整體均?推進,坡頂線應呈直線形或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頂線方向應有3%~5%的反坡。

3、排土卸載平臺邊緣要設置安全車擋,其高度不小于輪胎直徑的2/5,車擋頂部和底部寬度應分別不小于輪胎直徑的1/3和1.3倍;(設置移動車擋設施的,要按移動車擋要求作業。)

4、應按規定順序排棄土巖,在同一地段進行卸車和推土作業時,設備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5、卸土時,汽車應垂直于排土工作線;嚴禁高速倒車、沖撞安全車檔。

6、推土時,在排土場邊緣嚴禁裝載機沿平行坡頂線方向推土。

7、排土安全車擋或反坡不符合規定、坡頂線內側30米范圍內有大面積裂縫或不均勻下沉時,禁止汽車進入該危險區,排土場作業人員需對排土場作出及時處理。

8、排土場作業區內因霧、粉塵、照明等因素使駕駛員視距小于30米或遇暴雨、大雪、大風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排土作業。

9、汽車進入排土場內應限速行駛,距排土工作面50~200米限速16公里/小時,小于50米限速8公里/小時;排土作業區內應設置一定數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標志牌。

10、排土作業區照明必須完好,照明角度必須符合要求,夜間無照明禁止排土。

11、排土作業區必須配備足夠數量且質量合格、適應汽車突發事故應急的鋼絲繩(不少于四根)、大卸扣(不少于四個)、滅火器等應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