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通病防治措施模版
1.概述1.1工程概況簡述工程所處位置和基本地形特點1.1.1工程概況?簡述工程所處位置和基本地形特點。示例:本工程為220千伏新建工程,變電站站址位于雅江縣八角樓鄉日基村一組,站址西南直距縣城河口鎮15km、西距八角樓鄉2km,北臨國道318和臥龍河,交通較方便。站址區域地貌表現為侵蝕構造高中山地形,微地貌表現為山坡臺地,呈臺階狀,階高2-5m,北側為圓弧狀臺地,與其高差約20m,臺地外側為318國道,其外為河谷陡坎,坎高8-10m,河谷與場地高差約40m,南側為鄉村水泥路及山體斜坡。場地整體上東南側高,北西側低。整個場地較狹窄,場地呈長條狀展布,東側寬,西側窄,地勢較為平緩。地表高程2951.2-2965m,最大高差約14m。1.1.2工程特點簡述本工程環境和作業內容的特點。示例:由于氣候條件惡劣,高海拔作業,項目部將加強對現場作業人員身體狀況進行定期檢查,減小作業人員因自身身體原因造成的安全風險;站區場地高差大,站區挖方量約0.82萬m3,填方量約1.033萬m3,構架柱均為鋼構架柱,基礎均采用混凝土杯形基礎,超深基礎采用毛石混凝土換填,擋土墻采用毛石混凝土;主控樓結構為框架結構。1.1.3工程規模示例:項目本?期最終主變壓器容量2×150MVA2×150MVA220kV出線5回8回110kV出線6回8回10千伏無出線1.1.4參建單位示例:業主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建管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甘孜雅江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業主項目部監理單位:四川電力建設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單位: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四川蜀能電力有限公司1.2編制目的根據****工程安全目標要求,為了提高變電站施工安全水平,杜絕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通病,實現安全目標,建設精品工程,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需對工程常見的安全通病加以預防和控制,為確保目標的實現,特編制本措施及實施計劃。1.3編制依據⑴《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基建質量(2010)19號)⑵《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工藝標準庫》⑶《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施工工藝示范手冊》⑷?業主項目部《安全通病防治任務書》?⑸?《110kV-1000kV變電(換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與評定規程》(Q/GDW183-2008)?⑹《電力建設房屋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規定》(電建質監[2004]號文)?⑺《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定》(Q/GDW248-2008)?⑻《國家電網公司施工項目部標準化工作手冊》(2011版)⑼《國家電網公司工程建設質量管理規定(試行)》(國家電網基建〔2006〕699號)⑽《國家電網公司關于開展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基建安全〔2010〕270號)⑾《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2010年版)》2.變電工程安全管理通病2.1措施方案無針對性,編、審、批不規范,監理項目部未按規定審批安全施工方案,無文件審查記錄。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必須由相關技術人員編審方案措施,加強技術負責人責任心和安全業務能力,監理項目部把好內容和規范性審核關。按國家電網公司[2007]302號文件統一表格做好記錄,業主項目部組織階段性抽查。2.2引用文件內容、版本錯誤、失效。防治措施:上級部門頒發的文件更新時,項目部應及時補充引用文件的版本或內容修改說明。各項目部必須存放紙質有效文件和手冊等,建立、更新有效安全管理文件目錄。2.3現場特種作業人員不具備相應資格,或證件復印件不清,無按期復審記錄,人證不符。防治措施:項目部提供經審查合格的彩色復印件或掃錨件。監理項目部在審查資格證件時認真核對,履行入場驗證程序。2.4反映安全管理過程控制的數碼照片質量不高,未按文件規定內容拍攝、建立文件夾,照片細節、拍攝日期錯誤或不真實,分類不規范,整理不及時。防治措施:開展安全策劃時,必須事先謀劃工程各階段照片采集明細表,對照明細表拍攝圖片。立歸類文件夾,拍攝者及時轉入微機,標注每張照片拍攝內容,資料員每周進行照片整理歸類。2.5按專業分包方式管理勞務分包,勞務分包范圍及價款構成、關鍵崗位人員設置、勞務分包作業組織方式等不符合規定。防治措施:嚴格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規定》關于勞務分包管理的各條款要求進行勞務分包管理。2.6施工班組未召開班前會,未按規定開展周安全日活動,無班組安全活動記錄。防治措施:項目部加強合格班組建設,檢查、督促班組長按時開展安全活動。2.7安全文件傳遞不及時,未組織學習或培訓,執行不到位。防治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人員信息群,文件到達后,項目部標注文件重點內容和有關要求,根據文件內容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培訓,結合工程逐條落實。學習記錄經整理后由項目部負責人簽署意見。并根據工作部署在后續例會中檢查落實。2.8未建立三級安全教育臺帳,安全考試代考或考試不及格未補考。防治措施:明確分級安全教育責任,加大監督和考核力度,項目部建立包括建設過程中補充進人員的全員安全教育培訓臺帳,監理項目部檢查落實。2.9未全員參加交底和簽字,或代簽名。防治措施:加強交底責任人的檢查考核力度,未參加者必須停止作業,由交底人對其進行安全交底。2.10未按規定審核分包商資質、施工機械設備,安全生產許可證。防治措施:項目部建立審核臺帳,加強總包單位審查、監理項目部復查責任,檢查分包商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原件,將復印件或掃錨件備案。2.10施工項目部大型機械設備進場出場未報審。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建立機械設備進出場使用臺帳,監理項目部核對進入現場的機械設備是否與作業指導書擬投入及書面報審資料相一致。2.11未在施工合同或安全協議中明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用,未建立相應使用臺帳或未做到足額使用。防治措施:簽訂施工合同或安全協議時明確該費用,監理項目部督促、檢查、落實足額用于施工。施工項目部制定使用計劃,與項目監理部辦理簽證手續,提供使用記錄。2.12安全施工作業票填寫、審查、簽發不規范,作業票過期。作業前負責人未向全體作業人員交底作業票,未全員簽字,或代簽名,作業人員與簽名不符。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認真執行安全施工作業票制度,內容填寫規范正確,由責任人辦理簽發手續。監理項目部根據工程進展定期抽查作業票簽發流程執行情況,加強現場復查,核對作業人員與作業票簽字人數,并將檢查結果報業主項目部。3.變電工程實體安全通病3.1基坑開挖、懸崖、高邊坡等臨邊無安全圍欄及安全警示牌。防治措施:項目部提前掌握1.5米及以上的基坑施工開挖和高臨邊施工作業內容,策劃、檢查采用鋼管扣件組裝式安全圍欄進行圍護措施落實情況。3.2深基坑開挖坡度不足,無防止塌方措施,坑邊堆土過高、且距離坑邊過近。防治措施:項目部提前掌握開挖深度在1.5m至3m的基坑作業內容,按表10.1.11檢查放坡和超過3m及以上的基坑用檔土板或撐木支護措施落實情況。3.3孔洞無蓋板或蓋板制作、使用不規范。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提前掌握作業中存在孔洞的部位和時間,按標準進行工廠化制作,加強使用過程中的管理。監理項目部提前掌握此類作業內容,嚴格按標準審核使用計劃、檢查實物。3.4氧氣乙炔瓶易燃易爆物品未直立存放,擺放安全距離不足5米,無防震圈和防傾倒措施。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負責落實氧氣乙炔瓶分庫存放、避免氣瓶劇烈震動和碰撞、防傾倒和回火措施。監理項目部加強巡檢,必要時下達停工令,整頓此類違章行為。3.5施工機械(具)設備未定期檢驗,試驗過期。防治措施:按照規定執行,建立施工機械定期檢驗臺帳。監理項目部定期抽查,并將檢查結果報業主項目部。3.6施工機械安全保護裝置未裝或失靈。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安排專人定期對施工機械進行保養維護,檢查安全裝置完好性,監理項目部定期檢查起重機械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督促施工項目部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并在安全例會上通報檢查結果。3.7大型機械設備租賃協議中未明確相關信息和安全要求。防治措施:業主、監理項目部認真核查租賃協議中有關租用設備名稱、所有人、使用地點、編號等信息,確保所租設備與進場設備相一致。3.8變電站臨時用電未使用TN-S接零保護系統,配電箱破損、未配鎖、未明確責任人。防治措施:集中配送三相五線制配電箱,設置安全圍欄防止碰撞,每只配電箱編號、明確責任人、聯系電話和檢查記錄。監理項目部加強巡視,業主項目部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3.9用電的施工機械設備、機具未可靠接地,未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防治措施:所有施工機械設備和機具均應配有專用接地線,并可靠接地。監理項目部加強巡視,業主項目部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3.10使用松木桿等做腳手架,鋼管腳手架的鋼管、扣件規格不符合規定,無材質合格證明。防治措施:搭設前,監理項目部嚴格審核施工項目部腳手架搭設方案,審查報送的鋼管、扣件的材質證明資料,嚴禁施工松木桿做腳手架或大面積支撐結構,禁止低于φ48mm×3.5mm的鋼管用于搭設。3.11腳手架立桿無墊板或懸空,無掃地桿,腳手桿間距大,剪刀撐寬度、搭接長度和扣件數量不足。防治措施:監理、施工項目部嚴格按規范檢查搭設過程和結果,檢查鋼管、扣件、墊板規格合格后方允許搭設,第一層搭設時安排監理人員旁站。腳手架搭設時監理部同步復查,高度達6米時應提醒或督促施工單位按規定搭設剪刀撐。3.12跨越架立桿未埋設或無掃地桿,桿搭接長度不足。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負責檢查措施落實,監理項目部安排巡查。3.13腳手架作業層未鋪腳手板或未滿鋪,作業層腳手板未固定或探頭過長。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負責檢查落實。監理項目部加強安全巡視,必要時下達停工令,整頓此類違章行為。3.14腳手架、跨越架使用前未經驗收掛牌。防治措施:腳手架或跨線架搭設完畢后,由監理部組織對其進行驗收、簽證,施工單位在腳手架、跨線架醒目位置掛“腳手架搭設牌”和“腳手架驗收合格牌”。3.15進入現場不戴安全帽或佩戴不正確,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加強作業人員安全教育。三個項目部統一思想、加強巡查,發現一起制止一起,實施違章者和管理負責人兩級處罰,通報懲罰結果。3.16上下構架、桿塔未使用垂直攀登自鎖器。防治措施:桿塔、構架吊裝組立后,施工項目部負責檢查落實用于攀登自鎖器的繩索或軌道安裝在構架、桿塔的右側。監理項目部按工作進程進行專項檢查,分步驗收。3.17安全帶掛在移動或不牢固物件上,或低掛高用。防治措施:施工、監理項目部加強現場督促檢查,指導和培訓登高人員正確使用安全帶。3.18高處作業人員未使用工具袋,工具未穿繩保護,空中拋物。防治措施:施工負責人在站班會時檢查登高人員的裝備,加強高處作業安全教育。三個項目部統一思想、加強巡查,發現一起制止一起,實施違章者和管理負責人兩級處罰,通報懲罰結果。3.19重要作業場所安全風險未開展識別,未告知作業人員,現場未按識別的風險進行管控。防治措施:施工項目部負責組織開展風險識別工作,結果進入作業指導書、工作票,交底時由負責人告知,作業人員簽字。業主項目部高度關注重要風險作業內容,組織監理、施工項目部落實防范風險措施,抽查施工作業人員被告知和簽字情況。4.附件4.1***工程安全通病防治措施表格4.2***工程安全通病防治措施表格4.3***工程安全通病防治效果檢查記錄
篇2: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見下表)
序號名稱、現象產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1蜂窩:
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疏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
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和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7)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造成水泥漿流失防治措施:
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m時設串筒或溜槽;澆灌分層下料,分層搗固,防止漏振;模板縫堵塞嚴密,澆灌中,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墻根部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后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處理方法:
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洗刷干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澆灌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序號名稱、現象產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
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1)模板表面粗糙或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
(3)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4)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勃結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用油氈紙、膩
子等堵嚴;選用長效的模板隔離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處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3孔洞
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
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設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
(2)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動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內掉入工具、木塊、泥塊等
雜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高一標號的細石子混凝土澆灌,在模板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或配人工搗固;預留孔洞,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口,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勃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人混凝土內,及時清除干凈。
處理方法:將孔洞周圍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序號名稱、現象產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4露筋
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1)澆灌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析,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漏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澆水濕潤,吸水豁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露筋。防治措施:澆灌混凝土時,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查;鋼筋密集時,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并有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刀片或振動棒進行振搗;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直修正且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處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干凈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充滿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較深: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5縫隙、夾層
混凝土內成層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1)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或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并充分濕潤,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凈。
(3)混凝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
(4)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未很好振搗。防治措施:認真按有關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清理干凈并洗凈;混凝土澆灌高度大于2m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先澆50~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或100~150mm厚減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結合良好,并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處理方法: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強力填嵌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強力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序號名稱、現象產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6缺棱掉角
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則,棱角有缺陷(1)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
(2)施工時氣溫低且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隔離劑涂刷不均
防治
措施: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認真澆水養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具有1.2MPa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材料保護好,以免碰損。
處理方法:
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護。
7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松動、泡水,致使新澆灌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不均勻下沉。
(3)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使表面出現凹陷不平或印痕。嚴格按施工要求操作,灌筑混凝土后,
根據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護;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并防浸水,以保證不發生下沉;在澆灌混凝土時,加強檢查;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序號名稱、現象產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8強度不夠、均質性差
同批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平均值低于設計要求強度等級(1)水泥過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級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雜物多;外加劑使用不當,摻量不準確
(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計量不準;施工中隨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順序顛倒,攪拌時間不夠,拌和不勻。
(4)冬期施工,拆模過早或早期受凍。
(5)混凝土試塊制作未振搗密實,養護管理不善,或養護條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條件養護時,早期脫水或受外力砸壞。防治措施:
水泥有出廠合格證,新鮮無結塊,過期水泥經試驗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徑、級配、含泥量等符合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混凝土按順序拌制,保證攪拌時間和拌勻;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強度達到30%以上,礦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40以上,始可遭受凍結,按施工規定要求認真制作混凝土試塊,并加強對試塊的管理和養護。
處理方法:
混凝土強度偏低,可用非破損方法如回彈儀法、超聲波法)來測定結構混凝土實際強度,如仍不能滿足要求,可按實際強度校核結構的安全度,研究處理方案,采取相加固或補強措施。
篇3:住宅鋼筋工程主要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住宅鋼筋工程主要質量通病的防治
10.鋼筋的保護層或偏大或偏小及樓板上筋下踏的預防措施
(1)按施工圖紙在上下排鋼筋之間放置撐鉤。
(2)嚴禁在細小鋼筋上亂踩,砼澆筑時,發現鋼筋被踩下,應及時糾正。
11.鋼筋骨架歪斜的預防措施
(1)加強鋼筋骨架成型后的保護措施。
(2)嚴格按設計要求設置附加構造鋼筋和箍筋,以改善鋼筋骨架的牢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