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暖房子工程技術措施

暖房子工程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1062

一、基本規定

(一)《吉林省“暖房子”工程技術措施》適用于全省“暖房子”工程的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供熱系統節能改造、供熱計量改造、熱網平衡改造及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

(二)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前應首先進行結構、抗震、防火性能的安全評估,對不能保證繼續安全使用20年的建筑,不宜開展建筑節能改造,或者對此類建筑同步開展安全和節能改造。

(三)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前應進行節能診斷,了解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供熱系統能耗及運行控制情況、室內熱環境狀況等,通過設計驗算和全年能耗分析,對擬改造建筑的能耗狀況及節能潛力做出評價,作為節能改造的依據。節能診斷方法可參照《居住建筑節能檢驗標準》(JGJ/T132-2009)等有關標準規定。

(四)在進行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時,應同步進行供熱系統計量改造。對圍護結構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應進行供熱計量改造。

(五)供熱系統節能改造應在節能診斷基礎上,因地制宜的選擇投資成本低、節能效果明顯的方案。在保證室內溫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改造后熱源端的節能效果應不低于20%。

二、圍護結構節能改造

(一)一般規定

1、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應根據建筑物所處的氣候區、結構體系、圍護結構構造類型的不同,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

2、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后的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應符合吉林省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50%)》(DB22/T164-2007)規定。

3、圍護結構的節能改造應包括下列內容:

外墻節能改造;外窗節能改造;屋面節能改造;直接接觸室外或上下層溫差大于10℃的樓面;單元門保溫改造。

4、外窗節能改造中對原有不能滿足熱工性能要求的鋼窗、鋁合金窗及木窗等,應予更換;更換新窗的傳熱系數不宜大于2.6W/(㎡?K);當不能滿足該指標要求時,新窗的傳熱系數最高不應超過2.8W/(㎡?K),同時應增加外墻及屋面保溫層的厚度,滿足建筑物耗熱量指標的要求。

5、外墻節能改造應優先選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外墻外保溫系統。

(二)材料及配件規定

1、用于外墻外保溫的EPS板表觀密度不小于18kg/m3,用于屋面保溫的EPS板表觀密度不小于20kg/m3,其規格尺寸應滿足設計要求;以上指標應以竣工驗收檢測值為準;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絕熱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20**)標準的規定。

2、用于外墻外保溫的耐堿玻璃纖維網布標準網單位面積質量不小于160g/㎡,增強網單位面積質量不小于300g/㎡;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耐堿玻璃纖維網布》JC/T841-2007標準的規定。

3、EPS板膠粘劑與水泥砂漿拉伸粘結強度不小于0.60MPa;耐水拉伸粘結強度不小于0.40MPa;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墻體保溫用膨脹聚苯乙烯板膠粘劑》(JC/T992-2006)標準規定要求;

4、抹面膠漿與EPS板拉伸粘結強度不小于0.10MPa或EPS板破壞;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外墻外保溫用膨脹聚苯乙烯板抹面膠漿》(JC/T993-2006)標準規定要求。

5、單個錨栓抗拉承載力標準值不小于0.30kN;錨栓的有效錨固深度應大于25mm,塑料圓盤直徑應不小于50mm。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膨脹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JG149-2003標準規定要求。

6、塑料窗型材應符合《門、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GB/T8814-2004標準的規定。

(三)圍護結構設計規定

1、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設計,應按照《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50%)》(DB22/T164-2007)的要求,結合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經濟技術水平及建筑物實際情況等,對圍護結構進行建筑節能改造工程設計。

2、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且設計文件應經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施工。

3、進行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設計時,不得隨意改動原有建筑結構的承重結構體系及其材料。

4、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工程所選用的材料,應符合國家及地方有關標準的規定,并經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定。

當外墻及屋面采用EPS板做保溫材料時,可按表1選定。

圍護結構節能改造保溫層厚度及門窗選用表1

地區

部位?長春、吉林、白城、松原、白山?延吉、通化、四平、遼源

外墻?490厚粘土實心磚?70mmEPS?60mmEPS

?370厚粘土實心磚?80mmEPS?70mmEPS

?370厚粘土多孔磚?70mmEPS?60mmEPS

?370厚煤矸石多孔磚?70mmEPS?60mmEPS

樓板下部為無采暖地下室?70mmEPS?60mmEPS

屋?面?120mmEPS?100mmEPS

外?窗?雙玻塑料窗,K≤2.8W/(mk)

單?元?門?三防門,K≤2.8W/(mk)

5、墻體改造設計應符合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限值要求,并做好原有墻體的基層處理。

6、外窗節能改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外窗選用單框雙玻塑料窗,傳熱系數不應大于2.8W/(㎡?K);原單元門不能滿足保溫性能時,應更換新的單元門,且應達到保溫、防火、防盜的要求。

在原有單玻窗外側(或內側)加設一層窗時,應確定合理的間距,并應滿足外窗的熱工性能要求。

7、屋面節能改造設計,應對原屋面的傳熱系數進行計算;當其不滿足熱工限值時,應對屋面實施節能改造設計;可選方案如下:

(1)增加鋪設保溫層:在原有屋面上滿鋪保溫層(EPS或*PS板),厚度應經計算確定,在保溫層上做水泥砂漿保護層,并做防水層;

(2)重設屋面:當原有屋面防水層、保溫層無繼續利用價值時,應清除原有保溫層及以上構造層,重新進行保溫層及整體構造設計;

(3)加設坡屋面:在原有平屋面上鋪設保溫層及保護層,以滿足熱工計算要求,再加設坡屋面。

8、樓地面節能改造設計,原有建筑樓板下部為室外或底層下部溫差大于10℃的非采暖空間,應對其樓板下部加設保溫層(見表1)。

9、圍護結構節能改造設計文件應包括:圍護結構節能改造設計說明;單體(街區或群體)效果圖;建筑總平面位置圖;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建筑剖面圖;門窗表;節點構造詳圖。當無法提供原有設計文件時,可根據實際需求編制相關圖紙和文件。

10、圍護結構節能改造防火設計應符合《民用建筑外保溫工程防火技術規程》要求。

防火設計參考方案見表2所示:

外保溫工程防火構造方案選用表表2

外墻外保溫系統類型?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級別?防火構造措施?建筑高度H(m)

防火隔離帶?空腔形態?防火保護層厚△(mm)?

保溫漿料系統?B1級?-?無空腔?-?無限制

貼砌保溫板系統?不低于B1級?不設置?無空腔?≥3(首層≥6)?H<24

≥13?24≤H<60

≥18?60≤H<100

貼砌熱塑型

保溫板(設防火

分倉)系統?

不低于B2級?

不設置?

無空腔?≥3(首層≥6)?H<24

≥13?24≤H<60

≥18?60≤H<100

?

噴涂熱固型

保溫系統?

不低于B2級?

不設置?

無空腔?≥3(首層≥6)?H<24

≥13?24≤H<60

≥18?60≤H<100

?

貼砌保溫板系統

??

B2級

??每三層設一道?

無空腔

??

≥3(首層≥6)

??H<24

每兩層設一道?24≤H<60

每層設一道?60≤H<100

(四)施工規定

1、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包括技術、質量及安全措施),并應經建設、監理等有關單位審核批準方可實施。

2、施工人員應進行崗前的施工技術及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持證上崗。

3、圍護結構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應具備:

基層按設計要求處理完畢,并經檢測符合標準要求;新更換門窗按設計要求安裝完成,并驗收合格;施工機具準備齊備;操作地點環境和基層溫度不低于5℃;風力小于5級;雨天禁止施工;EPS板粘結24h后方可進行抹面層施工。

4、圍護結構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流程應按下列順序進行:

材料、機具準備→基層處理→測量放線→配膠粘劑→掛基準線→粘貼翻包玻纖網格布→粘貼EPS板(防火隔離帶)→間歇24h后安裝錨固件→打磨、修理、隱檢→配抹面膠漿→鋪玻纖網格布、抹面→修整、驗收→外飾面施工。

(1)基層處理:基層墻體必須處理干凈。應清除墻面灰塵、污垢、涂料等污染物及其他有礙粘結的材料,并應剔除墻面凸出物,用水泥砂漿填充找平。

(2)配膠合劑:由專人負責按產品說明書準確計量粉劑和膠劑,采用攪拌器充分攪拌均勻。

(3)粘貼EPS板:EPS板粘貼應按設計要求,采用閉合空腔的點框法或采用無空腔的滿粘法兩種施工方式,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閉合空腔粘貼:粘貼面積不應小于EPS板面積的50%,并應輔以錨栓加強與基層的連接,錨栓的數量和錨固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無空腔粘貼:粘貼面積應不小于EPS板面積的95%,錨栓的數量和錨固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4)錨栓安裝:錨栓應在EPS板粘貼完24小時以上并牢固后安裝,且錨栓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錨栓拉拔強度應滿足《膨脹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JG149-2003)標準要求。

(5)門窗框的周邊與門窗洞口之間應預留10mm~20mm的縫隙,并用發泡聚氨酯封嚴。

(6)外飾面層的施工應符合《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20**)及《外墻飾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JGJ126-2000)等有關標準的規定。

(7)外保溫防火構造的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

5、施工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接受安全交底人員必須在交底記錄上簽字;現場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崗位證書;

6、外保溫工程施工防火應符合《民用建筑外墻外保溫防火技術規程》(DB22/T496-2010)的規定;嚴禁攜帶火種進入外保溫工程施工現場;嚴禁外保溫工程施工現場同時實施電焊、氣焊、熱熔油氈防水施工等明火作業。

三、熱源、熱力站改造

(一)熱源建設應按照供熱專項規劃,合理確定熱源結構,大力發展集中供熱,優先發展熱電聯產,配套建設調峰鍋爐房和區域鍋爐房,形成科學合理的熱源結構。

(二)熱電廠建設要遵循“以熱定電”的原則,滿足供熱需求,合理選擇機組類型。40萬人以下的城市,應優先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并應同步建設調峰設備或調峰鍋爐房,保證供熱安全。

(三)鼓勵發展新型清潔熱源,推廣熱泵技術,開發使用地熱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供熱。要制定相應的電價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地區的項目,使用電采暖。

(四)熱源的改造方案應技術上合理,經濟上可行,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更換鍋爐時,應選用高效率節能鍋爐,并應按系統實際負荷需求和運行負荷規律,合理配備鍋爐容量和數量。

2、鍋爐房和熱交換站需增設或完善必要的水處理裝置,保證系統水質和系統補水水質滿足低壓鍋爐水質標準的要求;系統水溶解氧不大于0.1mg/L。

3、供熱系統停運時,鍋爐、熱網及室內系統,應滿水濕保養。

四、室外管網節能改造

(一)室外供熱管網改造前,應對管道及其保溫質量進行檢查和檢修,及時更換損壞的管道閥門及部件。

(二)熱力站出口總管上,不應串聯設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當有多個分環路時,各分環路總管上應根據水力平衡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

(三)定流量水系統的各熱力入口應根據系統平衡及調節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閥。

(四)變流量水系統的各熱力入口應根據系統平衡及調節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或自力式壓差控制閥。

(五)應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

1、水力平衡閥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直管段長度應為閥門上游5倍管徑、下游2倍管徑。

2、水力平衡閥安裝完成后均應進行調試,保證閥門設置狀態達到設計要求。

(六)既有采暖系統與新建外管網連接時,宜采用熱交換站的間接連結方式;若直接連接時,應對新、舊系統的水力工況進行平衡校核,當熱力入口資用壓差不能滿足既有采暖系統時,應采取提高管網循環泵揚程或增設局部加壓泵等補償措施,以滿足室內系統資用壓差的需要。

五、供熱系統熱計量改造

(一)室內供熱系統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

1、供熱系統熱計量改造應綜合考慮室內供熱系統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熱源及熱力站的熱計量改造,實現供熱系統整體節能,并應滿足《吉林省供熱計量應用技術規程》(2011年版)的要求。

2、熱計量改造應與供熱系統的節能改造同步進行,并滿足分戶熱計量要求;改造后的室內采暖系統既要滿足分戶控制,又要滿足熱計量的要求。

3、實施改造前應對原供熱系統的管道、閥門和散熱器等進行清洗,以保證恒溫閥和熱量表安裝前系統內無焊渣、銹皮及沙粒等雜物。

4、室內供熱系統熱計量改造應因地制宜,結合現有供熱系統選用不易堵塞、安裝方便、易維護的熱計量方式。

5、確定熱計量方式應優先采用用戶熱分攤方法;同一個地區或同一個市縣不宜采用過多的熱計量方法。

6、每個建筑物的熱力入口應設置過濾器、熱量表,并以此熱量表作為熱量貿易結算點。

7、設在樓梯間內熱計量的分攤裝置應加裝保護箱;熱量表積分儀不宜安裝在地下管溝之中,應就近安裝在建筑物內;積分儀必須設在管溝內時應設在管溝上方;積分儀應設保護箱。

8、在安裝熱量表時,熱量表前后的直管段長度應符合《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173-2009)標準規定要求。

(二)熱源及熱力站熱計量改造

1、鍋爐房應在過濾器后回水總管上安裝熱計量裝置。

2、熱力站的熱計量裝置宜安裝在一次網回水總管上。

3、鍋爐房應設燃料消耗量、補水量、耗電量計量監測系統,熱力站應設補水量、耗電量計量監測系統。

4、鍋爐房和熱力站循環泵、補水泵應設變頻裝置,以滿足供熱系統變流量需求。

5、鍋爐房、熱力站應安裝氣候補償裝置,使供熱量根據熱負荷的變化自動調節匹配。

6、改造后的供熱系統應嚴格沖洗和過濾,鍋爐房和熱力站系統水質應滿足低壓鍋爐水質有關標準的要求。

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實施暖房子工程的同時,應對列入“暖房子”工程計劃的改造小區環境同步進行綜合整治。

綜合整治的主要內容:

1、硬化工程:整修道路、圍墻、圍欄;修補、更換下水井蓋等。

2、綠化工程:補植和增辟綠地;整修樹木;修建樹盤花壇等。

3、亮化工程:整修小區內路燈設施;補設樓道燈。

4、美化工程:拆除違章建(構)筑物,清理私搭亂建物等;整治商業網點,取締擅自改變房屋用途的經營場所,統一牌匾;清理小區內垃圾;樓道粉飾。

5、改善工程:對改造的住宅區進行封閉或半封閉;清理補建自行車棚、機動車停車位;補建和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安全防范設施等配套設施。

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后,街道、社區應牽頭組織落實社區化或其他方式的物業管理。

七、工程質量管理及驗收

(一)圍護結構節能改造

1、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工程質量驗收應符合《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項目驗收辦法》、《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20**)、《塑料門窗工程技術規范》(JGJ103-2008)、《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20**)及《民用建筑外保溫工程防火技術規程》(DB22/T496-2010)等有關標準的規定。

2、用于外墻外保溫工程的保溫材料和粘結材料等,其熱工性能和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進場時應對其下列性能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1)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表觀密度、壓縮強度及燃燒性能;

(2)粘結材料的粘結強度;

(3)耐堿玻璃纖維網格爾木市布的力學性能、抗腐蝕性能。

3、外墻外保溫系統性能及所用材料,應符合《吉林省“暖房子”工程技術導則》及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并應經省級節能產品認定。

4、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工程應在全部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和記錄后進行驗收。

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的施工圖、設計說明及其他設計文件;參建各方責任主體資質滿足承攬工程要求情況;改造項目技術實施方案和技術要點;材料的產品合格證、性能檢測報告和進場驗收記錄、復驗報告;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施工記錄;各分項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記錄;節能改造工程完成情況和工程質量管理情況。

5、外墻外保溫工程防火驗收應包括下列內容:

(1)外墻外保溫工程防火設計資料;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設計要求;

(2)施工單位的資質證明文件;

(3)進場材料的清單、進場批次、合格證、燃燒性能檢驗報告(包括出廠檢驗報告和見證取樣檢驗報告);

(4)防火保護層厚度;

(5)隱蔽工程施工防火驗收記錄。

(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

1、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工程質量驗收應由建設單位組織,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管理單位等有關單位參加。

2、驗收內容包括:

(1)鍋爐(換熱站)改造、采暖系統改造情況;

(2)供熱系統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技術方案;

(3)采暖系統循環水泵變頻器、壓力表、氣候補償器設置及調試情況;

(4)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過濾器及水力平衡裝置安裝位置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便于觀察、操作、調試及維護;

(5)熱計量裝置和溫度調控裝置等產品合格證等。

3、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工程質量驗收應符合《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173-2009、《城鎮供熱管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28-2004、《熱量表》CJ128-2000標準的規定。

4、供熱系統熱計量改造工程質量驗收應符合《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173-2009、《熱量表》CJ128-2000標準的要求。

(三)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驗收包括以下內容:

1、硬化工程:

(1)道路施工嚴格按照有關規范進行施工;

(2)道路表面平整、密實,無積水、裂縫、脫皮等現象;方磚鋪設后表面要平整、美觀,無塌陷、破損等現象;邊石、界石鋪設直順,無缺少松動等現象;下水井蓋安裝穩定,開啟靈活,井圈邊收口合理。

2、綠化工程

(1)綠化工程應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施工;

(2)綠化補植要統一規劃設計,不合理的樹木調整移植,原有綠化進行修飾;道路兩側及方磚上的樹木要砌筑樹盤樹池、花池;花灌木及草坪要修剪整齊、平整;沒有侵占綠地、圍圈綠地的現象。

3、亮化工程

(1)路燈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燈柱牢固、無傾斜;配電箱盤和接地保護符合安全規范;

(2)安裝樓道聲控燈等公共照明設施。

4、美化工程

(1)無妨礙小區道路、景觀、侵占綠地的違章建筑;

(2)商業用房牌匾規范、統一、觀感較好,無臨時店鋪、攤位;

(3)定點位置設置垃圾房、垃圾箱,外表清潔,周圍干凈;

(4)供電、通訊、有線電視等管線有序美觀。

5、改善工程

(1)住宅小區實施封閉或半封閉;

(2)合理配置自行車棚、停車位;

(3)補建或完善健身器材、居民休閑設施、路障等;且設施安裝牢固、安全;

(4)安裝設施不得破壞原有硬化覆蓋面;小區設置了統一宣傳欄、公示欄。

篇2:實驗技術人員安全職責

1,實驗技術人員包括專職從事實驗室工作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實驗技術人員對實驗室主任負責,并服從其領導.

2,必須熟悉危險物品的化學性質和儀器設備的性能,嚴格遵守本室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3,對進入實驗室的師生做好安全操作規程的指導和教育工作,嚴格執行危險物品領用保管制度,確保安全.

4,協助教師做好實驗準備,實驗結束后,認真檢查實驗所用電,氣,水源是否切斷,并做好安全記錄.

5,對實驗室內一切電氣設備應定期檢查,禁止亂拉,亂接和超負荷運行,電源線路,電源開關必須保持完好狀態,做到安全用電.

6,熟悉本實驗室安全要求,配備消防器材,并保持良好狀態,懂得一般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篇3:生產技術部長安全生產職責

按照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生產技術部部長是本部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其主要職責如下:

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公司有關規章制度,堅持生產與安全的“五同時”。根據公司年度安全目標,組織制定本部門的年度安全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責任,確保公司安全目標的實現。

二、配合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協調統一組織制訂、修訂本部門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技術規程,并認真組織實施。

三、檢查和指導本部各車間、班組的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健全設備臺帳、安全檢查記錄、班組活動記錄等資料檔案,并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幫助解決生產環節上的關鍵問題。

四、組織實施公司下達的安全標準化和安全文化建設規劃,按時組織編制本部門的“兩化”措施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根據公司統一部署,組織開展本部門安全生產大檢查,對不安全因素和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應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徹底消除。

六、加強安全措施落實的監督和指導,對于因技術監督不善和未采取有效措施,導致設備損壞、腐蝕、電氣絕緣老化、靜電與雷擊事故、儀器儀表保護失靈等而直接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應負直接領導責任。

七、堅持貫徹執行安全作業票制度,并嚴格把好關。按照安全事故調查的規定程序,參加或主持有關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八、組織或參加制定重要檢修(施工、操作、技術改造)項目的安全措施,審查本部門擬定的有關生產安全技術措施、規程、標準及設備改造、系統改造設計方案。

九、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指揮和調度生產,發現違反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技術規程的行為,應及時制止,嚴禁違章指揮。

十、每月定期組織召開安全生產分析會,組織員工學習安全法規和崗位技能,提高本部門各級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生產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