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編制依據1國家規范、規程序號規范、規程名稱類別編號1《工程測量規范》國家GB50026-932《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國家GB50204-923《砼結構后錨固技術規范》行業JGJ171-20044《國標砼結構加固設計技術規范》國家GB50367-20065《砼結構加固技術規程》行業CECS25:901.2主要施工圖紙序號圖號圖紙?名?稱圖紙日期1JAK結構施工圖2012.12施工條件2.1測量放線工作完成。2.2作業面清理工作完成,不得有積水等。施工準備3.1勞動力準備序號工種數量素?質?要?求1植筋工4多年工作經驗責任心強有植筋操作經驗2機械技工8多年工作經驗責任心強3力工4合計16人3.2主要材料準備名稱規格數量備注植筋膠柱鋼筋Φ18600根棉絲若干丙酮若干稀釋鹽酸若干3.3主要機械準備序號機械名稱數量國別產地制造年份1風鉆2臺中國2012年2空壓機1臺中國4.施工工藝及要求4.1工藝流程定位放線→機械成孔→清孔→鋼筋清潔處理→配制植筋膠→植筋→固定與養護→驗收(可進行下道工序)。4.2定位放線首先根據原基礎配筋圖和基礎改造設計圖繪制植筋布置圖(見附圖),其次,用墨線在基礎上標識出主筋位置,再用鋼筋探測儀探明鋼筋實際位置,最后,綜合植筋布置圖和鋼筋實際位置確定植筋的最終位置。4.3施工順序為了盡可能減小施工過程中對原鋼架基礎荷載的影響,植筋按一定的順序施工。每一個工作面分兩次完成,第一部分植筋完成24小時后再進行同一工作面的另一部分工作。4.4機械成孔用風鉆在植筋位置成孔,孔徑比鋼筋直徑大4-8㎜。?孔深300mm?孔深500mm?90o
、傾斜3-5度?水平成孔?垂直成孔4.4.1將柱頂混凝土保護層鑿掉,測試出原基礎鋼筋的位置,避開原來的鋼筋進行定位放線。4.4.2在線兩端植筋的位置各開一個50mm深的孔,檢查有無鋼筋,如有鋼筋需重新定位放線。如果沒有鋼筋,將上下兩孔的中心線連線,確定準確的開孔位置。4.4.3打孔碰到主筋時出現的廢孔處理措施:采用比原混凝土短柱高一標號的混凝土或高強灌漿料灌實。4.4.4距原基礎承臺邊緣150mm一側,新植入的鋼筋布置在原有鋼筋里側,開孔時減小對水鉆施加的壓力,放慢鉆孔速度,防止基礎承臺劈裂。4.5清孔成孔后要用無油壓縮空氣將孔內浮塵吹盡,并用棉絲擦拭孔壁兩次,最后用脫脂棉絲蘸丙酮擦拭兩次,(擦拭時,均用脫脂棉絲蘸丙酮,如果回收使用可用清水洗凈、曬干方可使用)再用干凈的棉絲將孔口封閉,以防止粉塵或沙粒進入孔內。4.6鋼筋處理鋼筋錨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銹跡及其他污物,一般采用角向磨光機配鋼絲刷除銹,打磨至露出金屬光澤為止,若鋼筋銹蝕嚴重,要用稀鹽酸浸泡除銹10-15分鐘,后用石灰水中和,再用清水沖洗后擦干方可使用。4.7配制植筋膠(1)首先將甲、乙兩組份膠分別攪拌均勻。(2)配制植筋膠要嚴格按使用說明配比,將甲、乙兩組分按比例3:1(重量比)混合放在同一容器內攪拌,容器內嚴禁有水、油污等雜質。攪拌時盡量按同一方向,至無單組份顏色存在,攪拌均勻調至粘稠狀,并無塊狀或沉淀現象。(3)一次配膠量不得超過10kg,應盡量少配,要隨配隨用,不可積壓.4.8植筋首先將配置好的植筋膠注入孔內(宜孔深的1/3或計算孔內的用膠量,應扣除鋼筋體積),并將植筋膠涂于鋼筋錨固端(宜2-3㎜),然后緩慢將鋼筋插入孔內,同時要求鋼筋旋轉,使植筋膠從孔口溢出,排出孔內空氣,鋼筋外露部分長度保證工程需要。4.9固定、養護??植筋施工完畢后注意保護,24小時之內嚴禁有任何擾動,以保證植筋膠的正常固化。植筋的檢驗標準5.1材料檢驗植筋膠:材料合格證、檢驗報告。5.2工序檢驗5.2.1定位放線校核與圖紙規定位置的一致性。植筋位置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不損傷原有主筋為準。5.2.2成孔鋼筋直徑㎜18成孔孔徑㎜22~26孔徑:與表中對應值一致;孔深:與設計要求一致,偏差范圍-4—8mm;5.2.3清孔干燥無灰塵,指觸不染指。5.2.4鋼筋處理表面清潔長度要比植入深度長1-2cm;表面無銹跡、油污,有金屬光澤。5.2.5配膠5.2.5.1臺秤計量的準確性。5.2.5.2膠配比的正確性:按膠的品種、說明書的規定。5.2.5.3膠攪拌的均勻性:色澤均勻無單一組份膠顏色。5.2.5.4膠使用控制時間:?2小時之內使用完畢。5.2.6植筋注膠飽滿,鋼筋四周與砼無縫隙,四周邊緣溢膠。5.2.7固定、養護24小時內無任何擾動.5.2.8驗收5.2.8.1外觀檢查:鋼筋與孔壁四周無縫隙,膠飽滿密實;5.2.8.2受力檢查:3天后可按要求進行拉拔試驗;拉拔試驗為非破壞性試驗,荷載檢驗應取0.9Asfyk及0.8NRk,c計算較小值。為鋼筋應力截面面積,fyk為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NRk,c為非鋼材破壞承載力標準值。C40混凝土NRk,c(KN)取值如下表:有效錨固長度NRk,c(KN)98.99138.35181.87229.18280.00391.315.3鉆孔植筋作業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及預控措施5.3.1植筋作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分析5.3.2安全預控措施5.3.2.1植筋作業中問題應對措施5.3.2.2在鍋爐運行中適當延長植筋工作時間,即每天成孔量降低,減少對基礎柱的影響。5.3.2.3在施工前對原構件設置沉降觀測點并測量、記錄原始數據。植筋期間每隔24小時復測一次與原始記錄作比較分析其數據變化,做到構件在植筋過程穩定性為可控狀態。(若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施工)。5.3.2.4為避免植筋過程中對基礎和已完成植筋工作的影響,植筋過程中軸基礎交叉施工(確保已完成植筋的工作凝固期大于24小時)。5.3.2.5植筋過程中謹慎成孔,嚴禁觸碰基礎柱主筋。5.3.2.6委托具有專業施工資質單位施工,相關資質報監理審批。5.3.2.4安排專人負責現場監護,密切注意施工期間原結構有無異常情況,施工負責人不得隨意離開現場,如有特殊情況需另安排專職負責人,并做好現場交接記錄。7.工期管理措施7.1工期目標科學組織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確保工期。7.2工期管理措施:7.2.1合理劃分作業區,實行分片流水,交叉作業,縮短施工工期。7.2.2實現機械化、標準化作業,以加快施工進度。7.2.3加強現場指揮調度,減少施工干擾。7.2.4對本項目人、財、物按照項目法管理的要求實行統一組織,統一計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7.2.4各項施工準備工作盡可能提前,人、機、料等務必限期到位,從而以快開工促進各項工作的推進,加快項目實施。7.2.5認真進行圖紙審核及圖紙會審將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編制施工技術方案,積極開展工程超前預想,超前準備,提前編制人、機、材料準備計劃,確保工程按計劃進行。7.2.6認真核對加固圖紙與土建結構配筋是否一致,有矛盾必須落實后方可施工。7.2.7做好成品保護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返工、返修浪費,加快施工進度。7.2.8成品保護工作由專人負責。8.質量管理措施8.1工程質量目標合同履約率:100%工程合格率:100%公司質量口號: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科學嚴謹,精益求精。8.2質量保證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和崗位質量責任制。明確項目經理對項目質量目標和質量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的領導責任,明確各管理職能部門的質量職能,形成完整配套的質量保證體系。做到現場質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程序,檢驗有標準,堅持沒有施工組織設計不施工,堅持質量否決權,工序未經驗收達標不得轉序。8.3質量管理措施8.3.1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管理體制,重點抓住物質管理、施工過程控制、質量記錄監控,嚴格質量檢查使施工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8.3.2嚴格材料驗收,要對其規格、型號、外觀、數量等進行認真驗收,堅持索取證明并及時取樣進行試驗。8.3.4施工前,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交底。8.3.5認真閱讀和審核施工圖紙,全面領會設計意圖。8.3.6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上崗證書。8.3.7工程隱檢、預檢及時檢查,按實際填寫隱檢、預檢記錄,并及時簽章。8.3.8認真做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檢驗和試驗工作。9.安全管理措施9.1安全保證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和崗位安全責任制。明確項目經理對項目安全目標和安全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的領導責任,明確各管理職能部門的安全職能,形成完整配套的安全保證體系。做到現場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程序,檢驗有標準,堅持沒有施工組織設計不施工,堅持安全否決權。9.2安全管理措施9.2.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高度大于2m進行作業時必須系掛好安全帶。9.2.2施工走道,樓梯和操作平臺,必須滿鋪腳手板,搭設防護欄桿并掛好安全網。9.2.3電動機具必須有專人操作,并經常保護和維護檢查。9.2.4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隨時檢查施工電源線的絕緣情況并做好隔離措施。9.2.5施工現場各種材料必須按指定地點集中整齊堆放。9.2.6施工現場嚴禁吸煙,嚴格執行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制度。9.2.7對作業人員實行安全教育和考試,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9.2.8作業中,尤其是對施工作業范圍的降塵工作和員工的防護面具的配置必須到位。10.植筋工程分項驗收申請單:申請單中體現沉降觀測數據。
篇2:植筋施工工藝流程
植筋的施工工藝流程
1、植筋的工藝流程
彈線定位→鉆孔→洗孔→注膠→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綁筋澆混凝土
2、施工操作
2.1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的配筋位置及數量,錯開原結構主筋位置,標注出植筋位置。請有關部門驗線,合格后就可鉆孔。
2.2鉆孔用沖擊鉆鉆孔,鉆頭直徑應比鋼筋直徑大5mm左右。孔深大小15d(375mm),實際鉆深400mm.鉆孔時,鉆頭始終與柱面保持垂直。
2.3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孔鉆完后內部會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響植筋的質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內雜物清理干凈。方法是:用喜得利毛刷(這種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長棒,伸至孔底,來回反復抽動,把灰塵、碎渣帶出,再用壓縮空氣,吹出孔內浮塵。吹完后再用脫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內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揮發,水不易揮發。用水擦洗后孔內不會很快干燥。鉆孔清洗完后要請設計等有關單位驗收,合格后方可注膠。
2.4注膠惠魚牌強力植筋膠是雙組分專用成品,取一組強力植筋膠,裝進套筒內,安置到專用手動注射器上,慢慢扣動板機,排出鉑包口處較稀的膠液廢棄不用,然后將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長度不夠可用塑料管加長,然后扣動板機,板機孔動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這樣能排出孔內空氣。為了使鋼筋植入后孔內膠液飽滿,又不能使膠液外流,孔內注膠達到80%即可。孔內注滿膠后應立即植筋。
2.5植筋在注膠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于植筋后鋼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鋼筋植入部分用鋼絲刷反復刷,清除銹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鉆孔內注完膠后,把經除銹處理過的鋼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單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轉,直至鋼筋伸入孔底。
2.6固化養護鋼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強力植筋膠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動鋼筋。強力植筋膠在常溫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2.7檢測試驗在植筋施工前,要對所用鋼筋及植筋膠進行現場拉拔試驗,以確定鋼筋及植筋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方法是:制作與要植筋部位混凝土構件相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試件,按植筋步驟,植入3組鋼筋,待植筋膠完全固化后,進行拉拔實驗。實驗用專用的鋼筋測力計,當加力達到Ⅱ級鋼筋屈服強度(450N/mm2)時,出現頸縮現象,繼而拉斷。
測試時測力計施加于卡具的力應符合FC≥FYK(FC:測力計施加的力,N/mm2;FYK:鋼筋的屈服強度,N/mm2)試驗證明:植筋用的植筋膠強度大于鋼筋的屈服強度,植筋的破壞是鋼筋的屈服破壞,不是膠的粘結破壞,這表明鋼筋和植筋膠都是合格的。
植筋后進行非破損性拉拔試驗,用來檢測工作狀態下的植筋質量,檢測的數量是植筋總數的10%。檢測中,測力計施加的力要小于鋼筋的屈服強度、大于由設計部門提供的植筋設計錨固力值。公式為:FM 2.8綁筋、支模、澆注混凝土鋼筋在抗拉拔試驗合格后就可按施工圖開始綁筋、支模、澆注混凝土。 篇3:某植筋施工工藝方案 植筋施工工藝方案 植筋規范植筋規范植筋規范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 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墻體巖石等基材上鉆孔,然后注入高強植筋膠,再插入鋼筋或型材,膠固后將鋼筋與基材粘接為一體,是加固補強行業較常用的一種建筑技術. 工藝流程:定位→鉆孔→清孔→鋼材除銹→錨固膠配制→植筋→固化、保護→檢驗 1.定位 1.1.按設計要求標示鉆孔位置、型號,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鋼筋,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內側(對梁、柱)或分布筋內側(對板、剪力墻)。 2.鉆孔 2.1.鉆孔宜用電錘或風鉆成孔,如遇鋼筋宜調整孔位避開。如采用鉆石鉆孔機成孔,鉆孔內碎屑應用潔凈水沖洗干凈,并晾曬至干燥。 2.2.鉆孔孔徑d+4∽8mm(小直徑鋼筋取低值,大直徑鋼筋取高值,d為鋼筋、螺栓直徑)。 2.3.當基材強度等級不低于C20,對HRB335(Ⅱ級)、HRB400、RRB400(Ⅲ級)級螺紋鋼筋,Q235、Q345級螺栓和5.6級螺桿,鉆孔孔深15d,錨固力一般即可大于鋼材屈服值。對無螺紋(即光圓)鋼筋或螺桿,鉆孔深度宜再增加5d。 經過深固加固技術系統試驗證明:小直徑圓鋼植筋,端頭推薦采用帶彎鉤樣式,錨固綜合性能最好。此時鉆孔孔徑宜比端頭尺寸大1∽2mm。 2.4.實際鉆孔深度可參考15d的基準,根據實際所需錨固力大小,并考慮構造要求,現場拉拔試驗或按照有關規范計算確定。 2.5.當基材強度等級低于C20,或在素混凝土(或巖石)上植筋,應適當增加錨固深度。 2.6.當實際所需錨固力較小時(如用螺栓固定器具、管線、支架等),可按螺栓長度確定鉆孔深度,但深度不宜小于5d。 2.7.鉆孔有效深度自構件表面堅實的混凝土算起。 2.8.鉆孔不應設置于構件的保護層或裝飾層內。 2.9.所用主要器具:電錘或風鎬。 3.清孔 3.1.鉆孔完畢,檢查孔深、孔徑合格后將孔內粉塵用壓縮空氣吹出,然后用毛刷將孔壁刷凈,再次壓縮空氣吹孔,應反復進行3∽5次,直至孔內無灰塵碎屑,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凈孔壁,將孔口臨時封閉。若有廢孔,清凈后用植筋膠填實。 3.2.鉆孔孔內應保持干燥。 3.3.所用主要器具:空壓機、毛刷。 4.鋼材除銹 4.1.鋼材錨固長度范圍的鐵銹、油污應清除干凈(新鋼筋、螺栓的青色氧化外皮也應除去),并打磨出金屬光澤,采用角磨機和鋼絲輪片速度較快。 4.2.所用主要器具:角磨機、鋼絲輪片。 5.錨固膠配制 5.1.植筋膠為A、B兩組份,配膠宜采用機械攪拌,攪拌器可由電錘和攪拌齒組成,攪拌齒可采用電錘鉆頭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鋼筋制成。少量可用細鋼筋棍人工攪拌。 5.2.取潔凈容器(塑料或金屬盆,不得有油污、水、雜質)和稱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攪拌器攪拌10分鐘左右至A、B組份混合均勻為止。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 5.3.膠應現配現用,每次配膠量不宜大于5公斤。 5.3.所用主要器具:攪拌器、容器、衡器、膩刀、手套。 6.植筋 6.1垂直孔植筋將膠直接流、搗進孔中即可 6.2.水平孔植筋可用Φ6細鋼筋配合托膠板(干凈木板)往孔內搗膠,也可讓施工人員戴好皮手套,將配好的膠成團塞、搗進孔內。 6.3.倒垂孔植筋請選用高觸變型植筋膠,該膠不流淌,可成團塞、搗入孔。 6.4.鋼筋、螺栓可采用旋轉或手錘擊打方式入孔,手錘擊打時,一手應扶住鋼筋或螺栓,以保證對中并避免回彈。若先將一較短電錘鉆頭端部焊接6mm厚小鐵板,然后將電錘功能調為沖擊狀態,利用電錘的持續沖擊力,可克服植筋膠的阻力,快速無回彈地將鋼筋送至孔底。大量或大直徑植筋推薦采用此方式。 6.5.錨固膠填充量應保證插入鋼筋后周邊有少許膠料溢出。 6.6.所用主要器具:手套、細鋼筋、托膠板、手錘。 7.固化、保護 7.1.植筋膠有一個固化過程,曰平均氣溫25℃以上12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曰平均氣溫25℃以下24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若有較大擾動宜重新植。 7.2.植筋膠在常溫、低溫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溫度25℃左右,2天即可承受設計荷載;若固化溫度5℃左右,4天即可承受設計荷載,且錨固力隨時間延長繼續增長。 8.檢驗 植筋后3∽4天可隨機抽檢,檢驗可用千斤頂、錨具、反力架組成的系統作拉拔試驗。一般加載至鋼材的設計力值,檢測結果直觀、可靠。 9.注意事項 9.1.錨固構造措施要滿足《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有關規定。 9.2.孔內塵屑是否清凈、鋼筋、螺栓是否除銹、膠配比是否準確、是否攪拌均勻、孔內膠是否密實決定了錨固效果的優劣。 9.3.結構膠添加了納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檢查包裝桶內膠有無沉淀是良好的習慣,若有沉淀,用細棍重新攪拌均勻即可。 9.4.冬季氣溫低時,A組分偶有結晶變稠現象,只需對A膠水浴加熱至50℃左右,待結晶消除攪勻即可,對膠性能無影響。 9.5.推薦的攪拌時間應予以保證,冬季施工并應再延長3分鐘左右。A、B膠配膠工具不得混用。 9.6.施工場所平均溫度低于0℃,可采用碘鎢燈、電爐或水浴等增溫方式對膠使用前預熱至30∽50℃左右使用,應注意不得讓水混入桶內。施工場所平均溫度低于-5℃,建議對錨固部位也加溫0℃以上,并維持24小時以上。 9.7.結構膠完全固化后為無毒級材料,但未固化前個別組分對皮膚、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膠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員應注意適當的勞動保護,如配備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體直接接觸后應用清水沖洗干凈。 9.8.周圍環境溫度越高,每次配膠量越大,可操作時間越短。預估適用期內的每次配膠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9.9.結構膠宜在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保質期18個月。 9.10結構膠的性能在不斷改進中,使用說明也可能隨之變更,請以隨貨配備的為準。植筋工程的施工應由具過硬施工工藝技術的專業施工隊伍完成,并應精心組織精心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