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

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

2024-07-12 閱讀 1042

(1)土石方開挖一般規定有哪些?

①土石方和基礎施工前,必須了解土質、地下水等情況,查清地下埋設的管道、電纜和有毒有害等危險物以及文物古跡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設標記,設置防護欄桿。按規定編制施工方案,進行審批,施工方案中必須包括安全技術措施相關內容;項目部應在各工序施工前根據施工方案對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和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同時應貫徹先設計后施工、先支撐后開挖、邊施工邊監測、邊施工邊治理的原則。

②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并認真布置現場的安全防護設施,配備施工人員所必需的安全保護用品。

③在夜間或者自然光線不足的場所進行工作,應設置足夠的照明設備,高度不能低于3m。

④特種作業人員(焊工、架子工、起重司機與指揮、廠內機動車駕駛、電工等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⑤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進場時應進行驗收,設備狀況完好方可進場,并做記錄;計量器具應有檢定合格證或標志。

⑥供電線路按TN-S布置,三級配電二級保護,實施“一機一閘一箱一漏”配置。雷雨天停止施工,要切斷電源。

⑦機械維修必須停電作業,配電箱應加鎖,否則派專人監控。機械傳動部分設防護罩以免傷人。

⑧基坑(槽)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基坑壁坡度要符合有關規定。

⑨當基坑(槽)開挖深度大干相鄰建筑的基礎深度時,應保持一定距離或采取邊坡支撐加固措施,并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

⑩施工中發現事先未預料到的各種管線或不能辨認的物品時,應停止施工,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⑾基坑(槽)深度超過2m時,應按《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的規定設置臨邊防護措施。當深基坑施工中形成立體交叉作業時,應合理設置機位、人員、運輸通道。

⑿基坑(槽)上下必須設置專用通道,應先挖好階梯或設置穩固靠梯,或開坡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撐上下。施工作業人員上下基坑必須走專用通道,不準攀爬模板、腳手架,以確保安全。

⒀基坑(槽)周邊嚴禁超堆荷載。挖出的土應及時運走。如需要臨時堆土或留作回填土時,堆土坡腳下至基坑上部邊緣距離不少于1.2m,棄土堆置高度不超過1.5m。軟土地區不宜在挖土上側堆土。

⒁基坑(槽)的支撐應經常檢查是否有松動變形等不安全跡象,特別是雨后及凍融期間更應加強檢查。

⒂施工現場的井、洞、坑、池等危險部位必須有防護欄桿或防護篦等防護設施和醒目的警示標志。特別是在街道、居民房、外車道和現場通道附近開挖時,不論深度大小都要設置警示標志和高度不低于1.2m的雙道防護欄或定型護身欄,夜間還要設紅色標燈。

⒃人工開挖前,應詳細檢查所用工具是否完好,對活動、開裂、斷把的工具必須及時修理和加固,防止在施工過程中脫落傷人。

⒄在溝槽(坑)開挖過程中,要根據方案要求進行放坡和必要的支撐加固。

⒅開挖中如遇土體不穩、發生坍塌、水位暴漲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工,工人撤至安全地點。當工作場地發現防護設施毀壞失效,或工作等不足以保證安全作業時,也應暫停施工,待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施工。

⒆開挖土方的操作人員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橫向間距不小于2m,縱向間距不小于3m。

⒇開挖過程中如遇地下水涌出,應先排水,后開挖。

21嚴禁采用掏洞挖土的操作方法進行施了。

22進行溝槽(坑)作業施工時,卜方人員不得向溝槽內亂扔磚石碎塊或與溝槽(坑)內作業人員嬉鬧。

23施工現場垂直提升機械作業時,應設專人指揮,在升降過程中溝槽(坑)內作業人員應及時避讓。

24所有工具、材料均不得向溝內拋擲和傾倒,應用繩系送或機械吊運。下料時,溝槽(坑)內下料點應停止作業,并不得在吊運機械、設備作業面下停留或通過。

25在深坑、深井內作業,必須保持井坑內通風良好,并加強對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防止發生中毒事故。

26在靠近建筑物、設備基礎、電桿及各種腳手架附近進行挖土作業時,必須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27在電桿附近挖土時,對于不能取消的拉線地壟及桿身,應留出土臺。

篇2:土石方機械操作安全交底

  工程名稱:***工程

  施工單位:***建筑工程公司

  變底提要:土石方機械操作安全交底

  交底日期:*年*月*日

  交底內容:土石方機械操作安全技術交底

  1.土石方機械的內燃機、電動機和液壓裝置的使用,要嚴格按照內燃機和電動機安全使用交底操作。

  2.機械進入現場前,應查明行駛路線上的橋梁、涵洞的上部凈空和下部承載能力,保證機械安全通過。

  3.土方機械作業對象是土壤,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施工現場的地面及地下情況,以便采取安全和有效的作業方法,避免操作人員和機械以及地下重要設施遭受損害。作業前,應查明施工場地明、暗設置物(電線、地下電纜、管道、坑道等)的地點及走向,井采用明顯記號表示。嚴禁在離電纜lm距離以內作業。

  4.作業中.應隨時監視機械各部位的運轉及儀表指示值,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修。

  5.機械運行中,嚴禁接觸轉動部位和進行檢修。在修理(焊、鉚等)工作裝置時,應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應在懸空部位墊上墊木。

  6.對于施工場地中不能取消的電桿等設施,要采取防護措施。在電桿附近取土時,對不能取消的拉線、地壟和桿身,應留出土臺。上臺半徑:電桿應為1 0~1 5m,拉線應為1.5~2.0m。并鷹根據土質情況確定坡度。

  7.橋梁的承載能力有一定限度,履帶式機械行走時振動大,通過橋梁要減速慢行,在橋上不要轉向或制動,是為了防止由于沖擊載荷超過橋梁的承載能力而造成事故。機械通過橋梁時.應采用低速檔慢行,在橋面上不得轉向或制動。承載力不夠的橋梁,事先應采取加固措施。

  8.以下情況是土方施工中常見的危害安全生產的情況。在施工中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工_必要時可將機械撤離至安全地帶,待符合作業安全條件時,方可繼續施工:

  (1)填挖區土體不穩定。有發生坍塌危險時;

  (2)氣候突變,發生暴雨、水位暴漲或山洪暴發時;

  (3)在爆破警戒區內發出爆破信號時;

  (4)地面涌水冒泥,出現陷車或因雨發生坡道打滑時;

  (5)工作面凈空不足以保證安全作業時;

  (6)施工標志、防護設施損毀失效時。

  9.土方機械作業時,都要求有一定的配合人員,隨機作業,所以一定要保持人機間的安全距離。以防止機械作業中發生傷人事故。配合機械作業的清底、平地、修坡等人員,應在機械回轉半徑以外工作。當必須在回轉半徑以內工作時,應停止機械回轉并制動好后,方可作業。

  10.雨季施工,機械作業完畢后,應停放在較高的堅實地面上。

  11.當挖土深度超過5m或發現有地下水以及土質發生特殊變化等情況時,應根據土的實際性能計算其穩定性,再確定邊坡坡度。

  12.當對石方或凍土進行爆破作業時,所有人員、機具應撤至安全地帶或采取安全保護措施。

  審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并保存(一式三份。接受交底人一份、交底人一份、安全員一份)。

篇3:土石方機械安全操作技術規定

1.土石方機械的內燃機、電動機和液壓裝置的使用,應符合JGJ33—20**第3.2節、第3.4節和附錄C的規定。2.機械進入現場前,應查明行駛路線上的橋梁、涵洞的上部凈空和下部承載能力,保證機械安全通過。3.作業前,應查明施工場地明、暗設置物(電線、地下電纜、管道、坑道等)的地點及走向,并采用明顯記號表示。嚴禁在離電纜1m距離以內作業。4.作業中,應隨時監視機械各部位的運轉及儀表指示值,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修。5.機械運行中,嚴禁接觸轉動部位和進行檢修。在修理(焊、鉚等)工作裝置時,應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應在懸空部位墊上墊木。6.在電桿附近取土時,對不能取消的拉線、地壟和桿身,應留出土臺。土臺半徑:電桿應為1.0~1.5m,拉線應為1.5~2.0m。并應根據土質情況確定坡度。7.機械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并應按照本規程第4.1.17條的規定留出安全距離。8.機械通過橋梁時,應采用低速檔慢行,在橋面上不得轉向或制動。承載力不夠的橋梁,事先應采取加固措施。9.在施工中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工,待符合作業安全條件時,方可繼續施工:1)填挖區土體不穩定,有發生坍塌危險時;2)氣候突變,發生暴雨、水位暴漲或山洪暴發時;3)在爆破警戒區內發出爆破信號時;4)地面涌水冒泥,出現陷車或因雨發生坡道打滑時;5)工作面凈空不足以保證安全作業時;6)施工標志、防護設施損毀失效時。10.配合機械作業的清底、平地、修坡等人員,應在機械回轉半徑以外工作。當必須在回轉半徑以內工作時,應停止機械回轉并制動好后,方可作業。11.雨季施工,機械作業完畢后,應停放在較高的堅實地面上。12.挖掘基坑時,當坑底無地下水,坑深在5m以內,且邊坡坡度符合表1規定時,可不加支撐。表1邊坡坡度比例土壤性質在坑溝底挖土在坑溝上邊挖土砂土回填土粉土礫石土粉質粘土粘土干黃土.當挖土深度超過5m或發現有地下水以及土質發生特殊變化等情況時,應根據土的實際性能計算其穩定性,再確定邊坡坡度。14.當對石方或凍土進行爆破作業時,所有人員、機具應撤至安全地帶或采取安全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