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爆破安全技術方案
一、編制依據
1、陸豐成美風電項目施工合同文件、合同段設計圖紙等相關資料;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保護法》;
4、國家標準《爆破安全規程》;
5、國家技術監督局《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理》;
二、編制原則
1、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施工方案,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組織施工。
2、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爆破方案和創優規劃與質量保證措施,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設備,確保爆破施工質量。
3、合理配置生產要素,優化施工平面布置,減少工程消耗,降低生產成本。
4、堅持技術先進性、科學合理性、經濟適用性、安全可靠性與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優良工程為合格工程的標準,在施工中創一流施工水平。
三、編制范圍
陸豐成美風電項目24臺風機所有路基挖方及風機基坑開挖段。
四、設計指導思想
1、確保安全:精心設計與施工,爆破過程中嚴格控制爆破振動及爆破飛石,確保開挖區周圍的建(構)筑物、設施、設備及人員的安全,確保邊坡的穩定和便道暢通。
2、確保質量:在設計及其施工中采取先進的爆破技術,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要求。開挖爆破滿足設計標高、邊坡的要求。
3、確保工期:爆破工序復雜,技術要求高,投入的技術管理人員、勞動力、機械設備應考慮滿足計劃工期要求,并留有一定的后備力量。
4、降低成本:優化方案,盡量節約投資。在施工中不斷改進施工技術與工藝,提高生產效率。
五、地形、地貌、地質及氣候描述
道路所經地區的地形地貌屬于重丘地帶,沿線高程變化在2.0~440米范圍。地勢較高,溝谷縱橫,地勢起伏不平,地質為低液限粘土及堅硬巖土,路基基本上屬干燥類型。根據廣東省區域烈度區域圖顯示,路線所在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
本區地處路線所經地區處于公路自然區劃Ⅳ7區內,屬華南沿海臺風雨區,氣候溫暖潮濕,年平均氣溫21℃~22℃,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2200毫米之間,降雨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雨量集中在5~9月,并常受臺風侵襲,海風風沙影響較大。
六、工程特點
1、工序復雜,對所需設備的投入和組織要求較高。
2、山區爆破后坡度需滿足道路施工要求較高,對工期控制不利。
3、爆破時要確保原有便道暢通,確保爆破目標周圍的設備、人員、湖泊的安全,施工難度大。
七、爆破施工總體方案
1、總體方案綜述
(1)依據地形、地貌情況,先對開挖山體表皮植被進行清除。
(2)山體開挖總體上采取淺孔松動爆破為主的臺階爆破取渣方法,同時依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狀況,輔以淺孔光面爆破的方法;對大粒徑石塊采取二次炮解和機械法解小,對邊坡采用預裂爆破的方法和機械法進行處理。
(3)創造多個作業面,盡量縮短設備展開時間。實現多工作面立體作業,以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期。
(4)依據該工程的要求和爆破施工的特點,將施工程序大致分為三個步驟,即植被清除、開山爆破、渣石清運,如此循環,實行多作業面、多臺階同時作業的總體施工方案。
2、爆破施工技術方案設計
本標段石方開挖量較大。粘土和風化石挖方采用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運輸;硬質石方開挖采用爆破方法,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運輸。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組織爆破施工。由于挖方路基邊坡高度每節10m,坡率自下而上1:0.75,1:1,每節邊坡間設置2m寬碎落臺,為減少對邊坡的撓動,保證路基開挖成型質量,并結合自由設備及人員優勢,在路塹石方開挖爆破過程中,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振動對路塹邊坡穩定所造成的不利影響,絕對禁止采用集中裝藥的大爆破。石方爆破采用毫秒微差定向控制爆破法施工,控制爆破沖擊波、振動、噪音和飛石,避免對山體和現有植被的破壞。
3、爆破開挖施工方案
(1)施工順序:依據施工現場實際地形進行爆破作業。原則上采取平面分塊,豎向分層進行爆破作業。
(2)對邊坡采用小型光面預裂爆破,嚴格控制爆破開挖線,杜絕超爆發生,同時確保邊坡的穩定。
(3)依據開挖區實際地貌、環境狀況和巖體情況結合工程特點和要求,選擇爆破施工的工藝和方法。
(4)爆破開挖前先進行山體表面的雜草和土層的清除,并運至事先選定的地點。用挖掘機進行平整和修整平臺,多個作業面要逐步達到多臺階施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和設備,提高施工效率,滿足工期要求。
(5)依據總體施工工期要求,將施工階段分為兩個階段:一次開挖階段和分臺階開挖階段。實施淺孔爆破時應兼顧邊坡的坡型要求。
(6)爆破后對大粒徑石塊擬采用風鉆打淺眼,進行爆破分解,并配合機械作業進行解小。
4、爆破開挖施工方法
(1)炮位的選擇:炮孔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直接影響爆破的效果,要合理選擇炮位。不宜在層理和裂縫處鑿孔,以防爆炸時氣體由裂縫泄出,降低爆破效果。炮位宜選在臨空面較多的方位。
(2)裝藥與堵塞:炸藥沿孔深的高度分散裝置,微差爆破其每孔用量要相等,裝完后對藥孔用粘土堵塞,以防漏氣。裝藥量、裝藥結構及孔網參數經試驗確定調整。
(3)起爆和清方:采用電雷管起爆。爆破后及時組織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配合運輸車將石方運出現場,以利再次爆破或其他作業。同時及時清理,清除坡面危面、松石,做好局部防護工作。
(4)開挖過程中要做好路塹邊坡的控制及路塹邊坡防護工作。
(5)依據設計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嚴格控制開挖斷面。
(6)隨時檢測,嚴禁超爆和振動路塹邊坡。
?(7)臨近邊坡線時,必須采用緩沖爆破、預裂爆破、光面爆破。臨近邊坡設計線時,嚴格按邊坡眉線的準確位置鉆孔爆破,以保證設計坡形。預裂爆破孔或光面爆破孔其鉆孔角度應與邊坡設計坡率相同。裝藥量、裝藥結構及孔網參數經試驗確定調整,達到邊坡石方爆破的最佳效果。
?(8)預裂爆破及光面爆破的炮位間距應根據巖層情況而定,一般在50cm左右,以保證邊坡預裂或光面效果,使坡面平整度不超過±20cm。
(9)坡腳處嚴禁超爆,鉆孔時不得超鉆。爆破后及時將石方運出,清理工作面,加快工程進度。爆破警報及安全:每次起爆前,都要設專人負責爆破警報及安全,預防意外事件發生。
(10)爆破根據地形、地貌、開挖深度、斷面形式和周圍環境不同,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
a、淺孔松動爆破:適用于石質軟弱的軟石,堅石開挖深度在3-10m,數量集中的路段,且對建筑物影響不大,擬在線路中心兩側采用分臺階的淺孔爆破。
布眼方法,采用垂直眼,以臺階形式向前推進,排列形式以多排矩形、長方形、梅花形排列布置。
鉆爆參數:
鉆孔直徑d=Ф40~100mm
最小抵抗線w=1.0~1.2m
孔距?a=1.0~1.2m
排距?b=w=1.0~1.2m
孔深?H=2~10.0m
單位耗藥量?K=0.3~0.4kg/m?(根據巖石類型通過試驗確定)
每孔裝藥量Q=K.w.a.H(前排)或Q=K.a.b.H(后排)
裝藥結構,使用Ф32mm的2#巖石硝銨炸藥,采用連續裝藥或分層間隔裝藥,若采用分層裝藥,其上下層藥量之比為6:4,堵塞長度一般為0.6~0.8m,中間間隔一般為0.3~0.4m。起爆用毫秒微差雷管起爆系統起爆。
警戒及安全措施:按照爆破安全規程,安全距離為200米;對周圍建筑物的保護,必須控制最大一次(最大一段)用藥量,并對地震波安全距離進行檢算;個別飛石采用對爆破體用草袋或膠簾覆蓋;加強對火工品的使用和管理。?
b、深孔松動爆破:使用于石方數量比較集中,且開挖深度大于10m以上,對裝載、運輸能發揮高效率的地段,采用深孔松動爆破。
臺階要素、鉆孔形式及布孔方法:根據開挖的深度來確定臺階的數量,也可一次到位。H為臺階高度,W1為前排鉆孔的底層抵抗線,L為鉆孔深度,L1為裝藥長度,L2為堵塞長度,h為超深,a為臺階坡面角,b為排距,B為臺階上眉線至前排孔口的距離,W為炮孔的最小抵抗線。
?鉆孔形式:深孔爆破采用垂直炮孔,在路基邊坡處根據坡率采用傾斜孔。
布孔方式,布孔方式采用多排孔布置。
深孔爆破參數:
孔徑孔深:孔深由鉆孔設備、臺階高度來確定。
臺階高度根據本標段實際情況,采用H=6~8米。
為克服臺階底盤巖石的夾制作用,使爆后不留根,底面形成平整的底部,h為鉆孔直徑的5~8倍。底盤抵抗線。
?W1=(0.7~0.9)H
孔距和排距,a≤W1、b=a*sin60°=0.87a
堵塞長度選為孔徑的20~40倍,根據爆破情況隨時調整。
單位炸藥耗用量,根據巖石的性能,炸藥的種類,自由面條件,起爆方式和運輸方式的要求,合理的單位炸藥耗用量通過試驗確定,一般深孔爆破參考數值:軟石為k=0.3~0.4kg/m?、堅石為k=0.4~0.5kg/m?。
八、爆破施工機械設備的選擇和配置
依據爆破施工的總體要求,結合實際施工特點,遵循合理調配資源,選用可靠設備,滿足施工質量、工期的要求對其機械設備進行選擇和配置,具體配置如下表:
序號?設備名稱?型號?數量?
1?可移動空壓機?VF-717?4?
2?潛孔鉆機?KQY-90?2?
3?手持式鑿巖機?YT24?6?
4?裝載機?ZL-50C?1?
5?自卸汽車?15T?5?
九、爆破施工組織及人員配置
為合理調配資源,便于現場管理和加快進度,我項目部根據爆破施工的特點,充分考慮多方因素后,對爆破施工的管理人員進行了精心配置,管理人員配置如下:
項目負責人:張建齊?
質檢負責人:王輝?
測量負責人:張彥江?
機材保障負責人:楊國培?
技術負責人:江少春?
技術員:馮驍?
專職安全員:李建強?
另外項目負責人負責爆破過程的全面指揮工作。下設施工組、技術組、安全組、群工組,各設組長1人,分工明確到人,各負其責。
十、安全防護措施
為保證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及工程質量,結合本工程的安全保證體系制定相應的安全施工措施:
1、依據工程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選擇爆破方法。嚴格控制破壞范圍和振動危害。
2、起爆信號
第一次,預備信號,所有無關人員立即撤離危險區
第二次,起爆信號,確認人員和設備全部撤離危險區,具備安全起爆條件,方準發出起爆信號。
第三次,解除警戒信號,經檢查人員檢查確認安全后,方準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3、在靠近湖泊周圍采用微差爆破,一次點火,多段起爆,從而削弱爆破振動強度,達到減震和改善破碎效果的目的。在環境復雜的地段,為了確保附近的建筑設施不受振動的影響,采用孔內、孔外相結合的微差起爆形式,做到孔與孔、排與排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振動,使爆區附近的建筑設施振動速度控制在國家爆破規定安全范圍內。
4、嚴格控制最大裝藥量,采用先進的爆破技術,對于石質堅硬、整體性較好的巖石進行爆破時,可用寬距離爆破技術,通過增大孔距、減小排距來充分利用炸藥能量,在單孔爆破面積和單位耗藥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改善破碎質量。
5、為了確保邊坡的穩定和平整度,除堅持采用光面爆破技術外,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大塹坡保護層。在石質較差地段,進行深孔爆破時,要減小梯段高度,實行微差爆破,盡量減少爆破藥量和分段藥量,以免擾動山體。
?6、嚴格按照爆破安全規定進行施工,做好爆破安全保衛工作。從開始裝藥起,即設置安全警戒,防止非作業人員進入現場。網路連接后,工作人員逐步撤離,警戒員、防護人員在指定地點就位,實行區段臨時封閉,防止人、車等進入施爆區。
7、各類爆破施工人員要持證上崗,對爆破作業人員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考核標準”?;鸸げ牧系馁徺I、運輸、現場保管和使用嚴格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理》。
8、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在施工現場設置安全標志。遇到大風、雷電等惡劣天氣均不得進行爆破。
十一、其它事項
(1)爆破工作開始前,必須確定危險區的邊界,并設置明顯的標志。并使全體職工和附近居民事先知道警戒范圍,警戒標志。
(2)放炮時與放炮有關留工地的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
(3)擔任安全警戒的人員應定人、定位、定責任,必須認真作好行人、車輛的疏散、隱蔽工作。
(4)放炮用的起爆器,平時裝箱加鎖,放炮時指定專人看守。
(5)由于在山區施工,蚊蟲叮咬,毒蛇出沒,荊棘叢生,危石墜落,因此要配備好各種急救藥品,一旦出現問題及時救治。
(6)預防及處理瞎炮:預防瞎炮首先應該對儲存的爆破材料定期檢驗,爆破前選用合格的炸藥和雷管以及其它起爆材料;在爆破施工過程中,要清理好炮眼中的積水;在裝藥和堵塞時,必須仔細進行,注意每一個環節,防止損壞起爆藥包和折斷雷管的起爆線路。產生瞎炮后,應立即封鎖現場,由原施工的人員針對裝藥時的具體情況,找出拒爆原因,采取相應措施處理。處理瞎炮一般可采用二次爆破法、炸毀法及沖洗法等三種方法。屬于漏點火的拒爆藥包,可再找出原來的導火索、導爆索、導爆管或雷管,經檢查確認完好后,進行二次起爆;對于不防水的硝銨炸藥,可用水沖洗炮眼中的裝藥,使其失去爆炸能力;對防水炸藥裝填的炮眼,可用掏勺細心地掏出堵塞物,再裝入起爆藥包將其炸毀。如果拒爆眼周圍巖石尚未發生松動破碎,可以在距拒爆眼30cm處,鉆一平行新眼,重新裝藥起爆,將拒爆眼炸毀。
(7)爆炸物品的購買、運輸、儲存、保管和使用應遵守國家關于爆破物品管理條例的規定。
(8)檢查電雷管和電爆網絡的電阻時,必須使用爆破電檢和專用電表,其輸出電流值不得大于30mA。
(9)起爆前應檢測起爆網絡的總電阻值,如總電阻值與計算值相差10%(含10%)以上時,應檢查電爆網絡,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起爆。
在測有雜散電流,靜電和感應電超過允許值時,不得采用電力起爆。
(10)施工工長要堅持作好每次的放炮記錄,炮工領取爆炸物品必須憑施工工長或爆破負責人簽證方準領取。每日帳目必須清楚。
十二、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
1、文明施工
為最大限度的維護原來的地形地貌,保護原來的生態環境,施工時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文明施工管理:
a、尊重當地民情風俗
施工中及時了解當地風俗,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權利,對不可避免出現的干擾及時與地方部門溝通并提前通知。遵守當地村規民約,處理好駐地與當地居民、部門間的關系。
b、道路和場地
施工區內道路通暢、平坦、整潔,不亂堆亂放,無散落物,四周保持清潔;施工場地平整無積水,無散落的雜物;場地排水系統暢通。
c、班組場地清理
班組必須做好操作后場地的清理工作,隨做隨清,物盡其用。在施工作業中,應有防止塵土飛揚、泥漿橫流、混凝土撒漏、車輛沾帶泥土等措施。
d、周轉設備存放
施工機械、機具、器材等集中堆放整齊。用后及時保養,及時修理,保證不銹蝕、少損傷。
2、環境保護
為加強環境保護,避免施工時影響環境保護,我們將成立相應的環境保護組織機構,采取一定的環境保護措施,把環保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嚴格遵守國家環保部門和本工程的有關規定,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消除因施工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
a、組織職工學習環保知識,加強環保意識,保持清潔、控制揚塵、杜絕撒漏材料,使大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定期進行環境檢查,及時處理違章事宜。
b、認真貫徹各級政府的有關水土保護、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令,結合設計文件和工程特點,實施施工組織。
c、文明施工現場,對場地廢料、土石方的廢方處理,按設計要求、監理工程師指定地點處理。施工中及時完善施工排水系統,防止水土流失,盡量減少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d、施工廢水、生活污水源要采用滲井或其它處理措施。工地垃圾運往指定地點深埋,清理含有沉淀、油污的操作水,采用過濾或沉淀池的方法處理。
e、材料運輸中采取一定的覆蓋措施。施工現場配備灑水車灑水滅塵,減輕粉塵對大氣的污染。
f、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將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噪音控制到最低程度,為保護施工人員健康,經常保養機械,使噪音降低到最低限。
篇2:土石方爆破作業規定
一、爆破材料存放與保管的規定
1.爆破材料必須放置在專用倉庫內,附近易燃物應清除。庫內禁止吸煙、用電爐。庫內電器設備應防止發生火花。庫房應通風良好,能防漏、防潮。
2.爆破材料的庫房距住人建筑物的安全距離為:炸藥為2t時,不少于300m;炸藥為16t時,不少于450m;炸藥為32t時,不少于500m。
3.炸藥與雷管必須分庫存放,并相隔一定距離。
4.庫房應有警戒和專人看守,并應有消防和防雷擊的設施。嚴禁在庫房內制作起爆藥包、切割導火索及將導火索與雷管連接。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庫內。
5.爆破器材必須專人管理,使用時必須建立嚴格的領用、退庫登記制度,嚴禁將爆破器材送人、轉讓或在非工程中使用。
二、爆破材料的裝卸和運輸的規定
1.必須指派熟悉爆破材料性能的技工負責組織裝卸和押運,且應辦理爆破材料運輸證。
2.裝有爆破材料的車船應??吭诰嘟ㄖ锘蚓用顸c200m以外的地方,并應設崗看守。
3.炸藥和雷管不得同車、同船或同一人運輸。運輸中應裝在專用箱(袋)內。人力運輸時,每人只準背運一箱,人員之間距離應大于15m。
4.雷管、黑火藥、膠質炸藥應特別注意防震,不得用拖車、自卸車運輸。雷管不得用自行車或二輪摩托車運送。
5.裝載爆破材料的汽車,不得裝有汽車的備用燃料。
6.往工地運送爆破材料不得委托他人代送,也不準將爆破材料轉交他人。
三、打孔的規定
1.人工打孔時,打錘人不得戴手套并應站在扶釬人的側面。嚴禁對面打錘。
2.用鑿巖機或風鉆打孔時,操作人員應戴口罩和風鏡。使用鑿巖機或風鉆前應熟悉使用說明書并執行有關操作的規定。
3.使用鑿巖機或風動工具打孔時,操作者使用前應對機器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機器不得使用。鑿巖機啟動后,應先空轉1min,再開始鉆孔。隨時觀察機器運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先停機再檢查原因。鉆孔過程中如發現卡鉆等現象,停機后,再用扳手邊轉邊向外拔。操作時應配有助手兼監護。
4.在同一地點一次起爆的炮眼,應全部打完炮眼后再裝藥。
四、炮孔裝藥操作的規定
1.裝藥應由專業的爆破工負責。裝藥前應對爆破材料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再使用。已經變質失效的爆破材料嚴禁使用。對于長期存放的電雷管,在使用前應逐只進行電阻測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測定電流不得超過50mA;雷管應放遮蔽處或埋入土中5~10cm;在地面測定時安全距離不小于30m。
2.向炮孔內裝炸藥和雷管,應輕填輕送,不得猛力沖壓或擠壓。炮眼或藥壺裝藥搗實及堵塞,必須用木制、竹制或塑料炮棍,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搗送炸藥。
3.炮孔裝藥后需用泥土填塞孔口,填塞深度為:
(1)孔深0.4~0.6m時為0.3m。
(2)孔深0.6~2.0m時為孔深的1/2以上。
(3)孔深2.0以上時,不得少于1.0m。
4.填塞炮孔不得使用石子或易燃材料,必須注意保護導火索或電雷管腳線。
五、起爆前準備工作的規定
1.爆破施工之前,必須對爆破點周圍環境進行調查。危險警戒線的范圍應根據爆破方法和炮口方向按表10-2-1確定。2.導火索使用前須做燃速試驗,并根據地形確定其長度,但最短不得小于0.5m。同一坑內多炮,其導火索長度不得相同,以便識別瞎炮。電雷管的接線長度不得小于安全距離,并應在接線前短接。
3.在強電場內嚴禁使用電雷管。引爆用的干電池應裝在有開關的盒內。起爆器須在充電完畢后方可起爆,并由起爆人員攜帶及保管。
4.切割導爆索、導火索應用鋒利小刀,嚴禁用剪刀或鋼絲鉗剪夾。嚴禁切割接上雷管的導爆索。
5.導火索與火雷管的連接應用膠布黏牢,嚴禁用牙咬或敲擊。
6.點炮前須將現場所有剩余爆破器材運出危險區;除操作和監護人員外,其余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區隱蔽;嚴禁在懸崖下及大石后面隱蔽。點炮后,點炮人和監護人應立即撤到安全區。
7.在居民區、電力線、通信線、公路、鐵路及其他建筑物或構筑物附近進行爆破時,只允許用松動爆破法,并在炮眼上方加以覆蓋。在施工前應同其居民或運行單位聯系,在危險區內設置警戒標志,交通路口設專人看守。起爆前響哨警告,待危險區內無人時方可起爆。
六、點火放炮的規定
1.火雷管的裝藥與點火、電雷管的接線與引爆必須同一人擔任。
2.相鄰基坑不得同時點炮。使用火雷管時,在同一基坑內不得同時點燃四個以上炮眼的雷管。
3.在基坑內點火時,坑深超過1.5m,上下應使用梯子;嚴禁用腳踩已點燃的導火索;坑上應設監護人。
4.引爆電雷管應使用絕緣良好的導線,電雷管接線前,其腳線必須短接。
5.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應仔細傾聽,數清響聲,判斷有無盲炮。
七、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檢查處理的規定
1.無盲炮時,從最后一炮的響聲算起經5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
2.有盲炮或數不清時,用火雷管起爆的,必須經20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檢查;對電雷管必須先斷電源并短路,待5min后檢查。
3.處理盲炮時,嚴禁從炮孔內掏取炸藥和雷管,應重新打孔爆破將啞炮帶響。重新打的炮孔應與原孔平行,且新孔距盲孔不得小于0.3m(淺孔時),距藥壺邊緣不得小于0.5m(深孔時)。
篇3:土石方爆破作業規定
一、爆破材料存放與保管的規定
1.爆破材料必須放置在專用倉庫內,附近易燃物應清除。庫內禁止吸煙、用電爐。庫內電器設備應防止發生火花。庫房應通風良好,能防漏、防潮。
2.爆破材料的庫房距住人建筑物的安全距離為:炸藥為2t時,不少于300m;炸藥為16t時,不少于450m;炸藥為32t時,不少于500m。
3.炸藥與雷管必須分庫存放,并相隔一定距離。
4.庫房應有警戒和專人看守,并應有消防和防雷擊的設施。嚴禁在庫房內制作起爆藥包、切割導火索及將導火索與雷管連接。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庫內。
5.爆破器材必須專人管理,使用時必須建立嚴格的領用、退庫登記制度,嚴禁將爆破器材送人、轉讓或在非工程中使用。
二、爆破材料的裝卸和運輸的規定
1.必須指派熟悉爆破材料性能的技工負責組織裝卸和押運,且應辦理爆破材料運輸證。
2.裝有爆破材料的車船應停靠在距建筑物或居民點200m以外的地方,并應設崗看守。
3.炸藥和雷管不得同車、同船或同一人運輸。運輸中應裝在專用箱(袋)內。人力運輸時,每人只準背運一箱,人員之間距離應大于15m。
4.雷管、黑火藥、膠質炸藥應特別注意防震,不得用拖車、自卸車運輸。雷管不得用自行車或二輪摩托車運送。
5.裝載爆破材料的汽車,不得裝有汽車的備用燃料。
6.往工地運送爆破材料不得委托他人代送,也不準將爆破材料轉交他人。
三、打孔的規定
1.人工打孔時,打錘人不得戴手套并應站在扶釬人的側面。嚴禁對面打錘。
2.用鑿巖機或風鉆打孔時,操作人員應戴口罩和風鏡。使用鑿巖機或風鉆前應熟悉使用說明書并執行有關操作的規定。
3.使用鑿巖機或風動工具打孔時,操作者使用前應對機器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機器不得使用。鑿巖機啟動后,應先空轉1min,再開始鉆孔。隨時觀察機器運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先停機再檢查原因。鉆孔過程中如發現卡鉆等現象,停機后,再用扳手邊轉邊向外拔。操作時應配有助手兼監護。
4.在同一地點一次起爆的炮眼,應全部打完炮眼后再裝藥。
四、炮孔裝藥操作的規定
1.裝藥應由專業的爆破工負責。裝藥前應對爆破材料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再使用。已經變質失效的爆破材料嚴禁使用。對于長期存放的電雷管,在使用前應逐只進行電阻測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測定電流不得超過50mA;雷管應放遮蔽處或埋入土中5~10cm;在地面測定時安全距離不小于30m。
2.向炮孔內裝炸藥和雷管,應輕填輕送,不得猛力沖壓或擠壓。炮眼或藥壺裝藥搗實及堵塞,必須用木制、竹制或塑料炮棍,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搗送炸藥。
3.炮孔裝藥后需用泥土填塞孔口,填塞深度為:
(1)孔深0.4~0.6m時為0.3m。
(2)孔深0.6~2.0m時為孔深的1/2以上。
(3)孔深2.0以上時,不得少于1.0m。
4.填塞炮孔不得使用石子或易燃材料,必須注意保護導火索或電雷管腳線。
五、起爆前準備工作的規定
1.爆破施工之前,必須對爆破點周圍環境進行調查。危險警戒線的范圍應根據爆破方法和炮口方向按表10-2-1確定。
2.導火索使用前須做燃速試驗,并根據地形確定其長度,但最短不得小于0.5m。同一坑內多炮,其導火索長度不得相同,以便識別瞎炮。電雷管的接線長度不得小于安全距離,并應在接線前短接。
3.在強電場內嚴禁使用電雷管。引爆用的干電池應裝在有開關的盒內。起爆器須在充電完畢后方可起爆,并由起爆人員攜帶及保管。
4.切割導爆索、導火索應用鋒利小刀,嚴禁用剪刀或鋼絲鉗剪夾。嚴禁切割接上雷管的導爆索。
5.導火索與火雷管的連接應用膠布黏牢,嚴禁用牙咬或敲擊。
6.點炮前須將現場所有剩余爆破器材運出危險區;除操作和監護人員外,其余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區隱蔽;嚴禁在懸崖下及大石后面隱蔽。點炮后,點炮人和監護人應立即撤到安全區。
7.在居民區、電力線、通信線、公路、鐵路及其他建筑物或構筑物附近進行爆破時,只允許用松動爆破法,并在炮眼上方加以覆蓋。在施工前應同其居民或運行單位聯系,在危險區內設置警戒標志,交通路口設專人看守。起爆前響哨警告,待危險區內無人時方可起爆。
六、點火放炮的規定
1.火雷管的裝藥與點火、電雷管的接線與引爆必須同一人擔任。
2.相鄰基坑不得同時點炮。使用火雷管時,在同一基坑內不得同時點燃四個以上炮眼的雷管。
3.在基坑內點火時,坑深超過1.5m,上下應使用梯子;嚴禁用腳踩已點燃的導火索;坑上應設監護人。
4.引爆電雷管應使用絕緣良好的導線,電雷管接線前,其腳線必須短接。
5.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應仔細傾聽,數清響聲,判斷有無盲炮。
七、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檢查處理的規定
1.無盲炮時,從最后一炮的響聲算起經5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
2.有盲炮或數不清時,用火雷管起爆的,必須經20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檢查;對電雷管必須先斷電源并短路,待5min后檢查。
3.處理盲炮時,嚴禁從炮孔內掏取炸藥和雷管,應重新打孔爆破將啞炮帶響。重新打的炮孔應與原孔平行,且新孔距盲孔不得小于0.3m(淺孔時),距藥壺邊緣不得小于0.5m(深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