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采工作面上竄下滑防治措施

綜采工作面上竄下滑防治措施

2024-07-13 閱讀 9502

綜采(放)工作面的布置由于受地質構造及開切眼傾角等因素所限,工作面開切眼的布置往往與運、回兩巷不能垂直布置,存在一個角度,即偽斜角。根據經驗,偽斜角一般設計為切眼坡度角(真傾角)的1/3~1/5間。實踐證明:開切眼坡度角小于15°的綜采(放)工作面偽斜較易調整與掌握,但當工作面切眼坡度角大于10°時,(受采煤機結構、爬坡性能、防滑方式及機身材質所限,一般不超過25°),工作面的實際偽斜較難掌握。生產中實際偽斜還受所用設備(支架、前部后部運輸機等)及其連接方式的影響,因而偽斜是一個較復雜、技術性較強的數值,一般通過運、回兩巷推進度之差顯示。

1工作面概況

03綜采放頂煤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6.40m,含兩層夾矸,分三個自然分層,結構為1.5(0.1)3.74(0.05)1.1,煤層厚度穩定。工作面切眼全長153.6m,循環進度0.6m,運巷全長660m,風巷全長680m,受地質條件限制,切眼自然坡度為10.1°—18.9°,平均達15.3°(風巷高于運巷),工作面設計偽斜為4°,采用走向長壁低位放頂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的綜合機械化采煤方法。

2偽斜不當對生產的影響

2.1造成刮板運輸機(大溜)上下滑動

5103綜放面由于偽斜調整欠妥,曾一度造成工作面刮板運輸機上竄下滑,導致了刮板運輸機機頭與轉載機搭接的經常性變動,從而改變了運輸機與轉載機的合理搭接關系。運輸機機頭過短造成運輸機卸煤不暢,在機頭形成堆煤現象,嚴重時可能造成運輸機將轉載機推至運巷外幫煤壁,致使端頭安全出口堵塞,造成停產。

2.2造成擠架、垛架甚至倒架

5103綜放面由于偽斜掌握欠妥,初采階段工作面運輸機下滑嚴重,帶動支架底座也向下滑移(支架底座偏向機頭方向),后經調整偽斜,同時采取相應措施使運輸機逐步上移;但由于運輸機上竄過程中,向上擺架(修正支架底座的推移方向)不力,致使工作面中部有連續36架支架擠架,其中16架支架垛架、倒架,嚴重制約生產的正常有序進行。

3下滑原因分析

工作面偽斜不當主要表現為運輸機上竄下滑。當工作面與兩巷垂直,采用兩端頭交互斜切進刀時,工作面支架、運輸機呈現出緩慢下滑,下滑的起源是工作面由上端頭依次往下推移刮板運輸機。當工作面坡度為15.3°(平均),工作面與兩巷垂直時,采煤機從上向下割煤,由上向下依次推移運輸機時,實測平均每推進一刀,運輸機下滑36mm;采煤機向上割煤,自下往上依次推移運輸機時,平均每推一刀,運輸機下滑5mm。

3.1受地質因素影響

5103綜放面為一單斜構造,風巷標高+585m,運巷標高+518m,運回兩巷落差為:50m,工作面平均傾角15.3°。因而支架、運輸機等沿斜面方向會產生一向下的分力,由于支架、運輸機自身重量較大,而下滑分力則較小。所以支架、運輸機等處于靜止狀態時,設備不會下滑,只存在一種潛在的下滑趨勢。

3.2受推移方向影響

綜放工作面正常生產工序為:采煤機自機頭(尾)斜切進刀――割煤――移架――推前部運輸機――放煤――拉后部運輸機。隨采煤機不斷割煤,前部運輸機被依次逐架推向煤壁。在這種往復循環過程中,運輸機發生相對滑動,這種滑動主要通過運輸機彎曲段體現,支架推移桿會發生一定量的左向或右向偏置,偏向程度雖然較小,但必竟不是正向推移,因而推移中要向左或右產生作用分力。當采煤機向機頭方向割煤時,由機尾向機頭逐架推移運輸機,產生作用分力向機頭側;當采煤機向機尾割煤時,通過推移運輸機產生的作用分力指向機尾。所謂偽斜調整就通過這一原理控制運輸機發生下滑或上竄,見圖。

采煤機由機尾向機頭割煤推移運輸機受力分析

3.3受后部運輸機連接方式影響

由于后部運輸機的拖移裝置可安設在支架底座前端左右任一側。拖移裝置安設在支架左(右)側,移架或拉后部運輸機時,受力矩影響(以支架底座右〈左〉端為支點,底座寬為力臂,對后部運輸機的拉力為力),支架將左向〈右向〉旋轉一定量,使支架推移千斤頂偏向左〈右〉,(即下端頭或上端頭)。推移前部運輸機時,推力方向向下(上)偏移,從而導致運輸機加速向下(上)移動。

4偽斜量的確定

在大角度傾斜工作面,若工作面與兩巷垂直,運輸機、液壓支架下滑不可避免。將工作面采成偽斜,使下端頭超前上端頭一定距離,是解決綜放工作面支架與運輸機下滑最有效的辦法。超前距離(偽斜)可由以下方法求得:

(1)設工作面(開切眼)調斜采成與回風巷垂線成α角,若未呈現滑移現象,則運輸機將上竄600sinα(mm)。其中,600為循環進度。

(2)實測,當α=0時,每推進一個循環,運輸機下滑36mm。

(3)若要運輸機不下滑,必須:600sinα=36

所以α=3°26′

設偽斜距離(運巷較風巷多推進距離)為*,則:*=msinα

式中:m------工作面長度(153.6m)。

解得:*=9.22m

實踐中,將工作面調斜采成下端頭(機頭)超前于上端頭(機尾)10m。

5調斜防滑方式

5.1大斜式

實踐中,每班對運輸機的滑移觀察、計量,在運輸機與轉載機的搭接長度或支架推移桿發生輕微變向時,若機頭長,可多推進運輸機機頭,少推進運輸機機尾。即:變原先的兩循環中,采兩次機頭、機尾為采三次機頭、兩次機尾或采兩次機頭一次機尾。若機尾長,可多推進機尾,少推進機頭,其工藝原理與機頭長時相同。在整個“大斜”調整過程中,采煤機都要跑整刀。

5.2小斜式

運輸機下滑過快,不易迅速控制運輸機下滑時,也可采用調小斜的方法穩住運輸機。即:若機頭長時,只采機頭,不采機尾。根據實際情況,采煤機一次比一次跑得短(近),工作面形成人為的凸(俗成“肚”),如此可控制運輸機下滑。“小斜式”存在嚴重缺陷,即:易造成擠架。此方式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架松時)采用。否則,會帶來嚴重后果。

5.3支架調向式

運輸機如果不與支架相連,無論怎樣調整其偽斜,也不可能控制運輸機下滑,因而控制運輸機下滑的根本是調向后的推移裝置。支架調向式就是通過調整支架的推移方向來控制運輸機下滑。一般與“大斜式”聯合使用,否則很難使支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調向。所謂調向式就是:移架時,用單體支柱頂在支架的下滑測,既可適當調整支架的方向,又有利于增加移架力;低位放頂煤綜放面還可通過調整后部運輸機拖移裝置耳在支架上的左右位置,加快支架方向的調整。

5.4控溜式

人為調整運輸機推移方向,阻止其下滑,并逐步回調。即:工作面每5-10架準備一個50t千斤頂,推移運輸機前把千斤頂尾部固定在運輸機下滑方向的鄰架底座前,頂部頂在運輸機與本架相連的窩槽內。推移運輸機主要通過50t千斤與支架的推移裝置來實現。一般與其它幾種方式聯合使用。

5.5螺旋式

機尾(頭)長時,只采機尾(頭),不采機頭(尾),但采煤機必須跑到機頭(尾),采煤機跑到機頭(尾)前,運輸機要預先拉回,機頭(尾)支架不動。工作面始終保持直線標準。該方式使用過程中,必須最大限度利用支架掩護梁、尾梁側護千斤調整支架方向。否則易出現擠架、咬架等現象。

5.6工藝改變式

改變采煤工藝也是大傾角綜放面防滑的有效措施之一,即:變雙向割煤為單向割煤,采煤機下行時割煤、移架,但不推移運輸機;上行時采煤機跑空刀、推移運輸機,使運輸機每循環都自下端頭逐架向上端頭推移。從前面分析和實測中可看出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運輸機的下滑。一般情況下改變采煤工藝的方法與調斜方式聯合使用效果更好。

6體會和說明

(1)生產中根據運輸機下滑情況確定調斜防滑方式。下滑不太嚴重時,只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方式,在運輸機下滑程度較大時,為及時阻止運輸機下滑,可聯合使用其中多種方式。

(2)工作面坡度較小時,后部運輸機拖移裝置耳的連接應均勻布置在支架的左右側(一左一右)。5103綜放面由于坡度較大,采取了三左一右的布置方式(工作面左側高右側低)。

(3)在整個調斜防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工作面工程質量和各設備的完好情況,每循環完成后,必須保證工作面支架和運輸機直線(插小斜式除外),為下一循環做好準備。

(4)調斜的尺度必須把握好。當偽斜已調至理論值左右時,要班班注意觀察運輸機的竄動跡象(推移桿的方向和運輸機輕微竄動),若已出現竄動現象,應停止調斜措施,正常推進幾個循環后,再觀察運輸機的竄動狀況,視情況確定是否繼續調斜。

篇2:K礦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第一條采煤工作面必須采取煤層注水防塵措施。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暫不進行煤體注水:

(一)圍巖有嚴重的吸水膨脹性質,注水后易造成頂板垮塌或地板變形。

(二)地質情況復雜,頂板破壞嚴重,勞動條件惡化,注水后影響采煤安全。

(三)原有自然水份或防滅火灌漿后煤層水份大于4%。

(四)孔隙率小于4%的煤層。

(五)煤層松軟、破碎,打鉆孔時易塌孔、難成孔的煤層。

(六)采用下行垮落法開采近距離煤層群或分層開采厚煤層,上層或上分層的采空區采取灌水措施的下層(分層)。

工作面注水前要編制注水設計,由礦總工程師審批后納入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執行。打鉆注水情況要及時填入“注水臺帳”,經常分析注水效果。

第二條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割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1.5MPa,噴霧流量應與機型相匹配。如果內噴霧不能正常使用,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4MPa。凡供水水壓、水量達不到要求的必須安裝加壓泵,并與采煤機閉鎖,加壓泵不開,采煤機就無法啟動。無水或噴霧裝置損壞時必須停機進行處理。掘進機作業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水壓不得小于3MPa,外噴霧水壓不得小于1.5MPa。

第三條綜采工作面應安裝使用架間噴霧裝置,每10米安設一道,單體液壓支柱每20米安裝一組放頂噴霧(采用放炮作業的可用放炮噴霧代替),放頂煤工作面每個放煤口必須安設放煤自動噴霧,霧化好,使用正常。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除塵器。

第四條機掘工作面應推廣安裝使用除塵風機。

第五條采掘爆破作業時必須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炮采工作面每20米安設一組放炮噴霧,炮掘作業時要在距工作面20米范圍內安裝使用爆破自動噴霧裝置。噴霧應覆蓋巷道全斷面并在爆破后噴霧時間不少于10min。爆破前后必須對爆破地點附近30m范圍內的巷道進行沖洗。

第六條回采面進回風順槽距工作面30m范圍內設置凈化水幕,掘進巷道距工作面50m安裝一道凈化水幕。凈化水幕覆蓋巷道全斷面,確保正常使用。

第七條凡在井下采用綜合防塵措施后,風流中的粉塵濃度仍然達不到國家衛生標準時,均要佩帶防塵口罩(回采、掘進面的作業人員必須佩帶防塵口罩)。

第八條通風部門要對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情況每月進行檢查。

篇3:工作面機械設備檢修保養制度范本

一、目的作用

為了科學地管理好公司的機械設備,使機械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原則、有標準、有規程地進行,以達到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長、綜合效能高和適應生產發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設備的合理使用

1.根據生產特點與生產任務合理配置設備,設備的功率要與區隊的生產任務相適應,既要避免“大馬拉小車”,負荷不足。也要避免“小馬拉大車”超負荷運作現象。

2.安裝設備的場地要符合規程要求,如果發現凸凹不平、積水、淋水等現象必須進行妥善處理,達到規定標準后再進行安裝。新安裝的設備必須經過檢驗、調試、試運轉后才能使用。

3.為確保設備在良好狀態下運行,設備的操作和維修人員,必須經上崗前技術培訓和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4.要為設備運轉創造良好的運行條件,要搞好文明生產,設備清潔。還要安裝必要的防護、保安、防潮、防凍、通風、散熱等裝置,并按照規定適時加注潤滑油油脂。

三、設備的維護與保養

1.提高安裝質量,為生產與檢修創造條件。在安裝設備前,應認真做好設備的檢查、試驗工作,達到要求后方可下井安裝。設備安裝好后,要及時進行驗收試運轉,凡達不到規定標準要及時修理與更換,避免設備帶病投入運轉。

2.正確處理生產與檢修的關系,既要保證生產的需要,又要保證檢修的人力、物力,以保證設備的完好率。

3.設備維護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應把設備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其主要任務是防止連接件松動和不正常的磨損,監督操作者按設備使用規程的規定正確使用設備,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檢修周期,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為生產提供最佳狀態的生產設備

4.合理使用設備,堅持正規循環作業。要根據設備的性能與使用條件合理使用,嚴禁野蠻操作。要通過科學手段組織正規循環作業,及時進行設備的維護與保養。保證檢修班的檢修時間不少于6小時。

5.認真執行設備使用與維護相結合和設備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單人使用的設備實行專責制。主要設備實行包機制(包使用、包維護、包檢修)、機長負責制,設備使用實行定人、定機、定職責,憑證上崗操作。

6.堅持使用和維護相結合原則,操作人員在設備日常維護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維護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三懂”(懂構造、懂原理、懂性能)。各種設備操作者(司機),必須經過培訓,達到本設備操作的技術等級“應知”、“應會”要求,經考試合格后,取得操作證方能上崗。

7.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的檢查;班中注意檢查設備運轉是否正常;班后清掃、維護,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8.堅持合理規劃、科學維護的原則,設備維護工作重點,體現在提高維修工作質量、減少故障停機時間、提高設備作業率。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到合理規劃,預防性計劃檢修,同時注意采用科學的維護方法,以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9.實行巡回檢查,由專人對設備的重點部位和易損部位進行巡回檢查。

10.交接班時,交班人員要對接班人員交待設備運轉狀況及注意事項。

11.對發生的機電事故要進行分析,查出原因,采取措施,預防事故重復發生。

12.對操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其技術業務素質和操作水平,確保設備檢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