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氧電焊安全措施模版
因井下運輸路線中軌道的岔尖須進行氧電焊作業處理,故制定如下措施:
一、施工時間:
二、施工地點:主運輸大巷(首采區的半煤巷禁止使用此措施)
三、技術負責人:
四、安全負責人:
五、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和《氧電焊作業規程》。
2.搬運或運輸材料時,運輸工具必須能承受器材的重量且放置平穩,必需對器材加以固定,搬抬器材前,應先清理現場道路上的雜物,以防器材滑落或摔倒傷人。
3.易燃易爆物品必須有專人運送到指定地點。
4.必須由瓦檢員檢查在井下施工點附近20米范圍內檢查瓦斯濃度,瓦斯濃度不超過0.5%,且20米范圍內無瓦斯積聚現象方可施工。
5.清除現場易燃易爆物品,且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現場至少備兩個滅火器和足夠的滅火器材。
7.采取措施防止火花濺落在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和人員身上,必要時停止作業。若有運送雷管、炸藥的人員,車輛通過時,必須停止作業。
8.搭接電源時,搭接點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0%,接點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9.搭接電源時,必須執行斷電后驗電放電制度。
10.作業完成電氣設備必須恢復防爆性能,應反復檢查現場1小時后無異狀方可離開。
11.各氣瓶相距5米以上,距明火點10米以上。
12.氣嘴嚴禁沾上油脂油污,不得對有壓力油管式部件直接作業,作業時應將油和壓力釋放。
13.作業過程中應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系,作業情況應隨時報告調度室。
14.焊條頭、廢料件不得亂仍,應就地放置,離開時及時清理送入廢料堆
15.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三大規程執行。
16.本措施一試四份,分別交生產技術科、安全通風科、調度室、機運隊。
篇2: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噴燈焊接管理制度
一、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主要進風大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指定專人攜帶、保管火具。
2、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二、根據上述規定特別制定下列實施措施:
7、進行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經通風部門、安監質標部門、生產調度、機電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礦總工程師等部門領導研究會審,經總經理(礦長)批準后,由瓦斯檢查員、安全員進行現場檢查,安監部門監督措施的執行,方準進行施工。參加現場作業的還必須有安監部門、通風部門、機電部門、生產調度、焊接作業隊組等部門主要領導。
8、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和噴燈的專門措施要有專人負責并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施工,專門措施當時當次有效,再次工作時必須重新申請和審批,專門措施一式兩份,一份存檔,一份由施工人員帶入工作現場。現場安全設施、有害氣體濃度等符合措施和《煤礦安全規程》方可施工。
篇3:井下使用火電焊管理制度
1、井下使用火電焊只準在進風巖石巷道中,回風巖巷原則不準燒焊。嚴禁在煤巷、有瓦斯巖巷、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峒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使用火電焊。
2、井口房、皮帶走廊(距井口30m以內)、地面距井口門10m范圍內實施火電焊、井下升火灌勾頭均按井下使用火電焊管理。
3、井下使用火、電焊必須有安全措施。不準一個措施長期使用,更不準一個措施多地點使用。
4、火電焊地點必須有井(區)以上干部現場指揮、專職瓦檢員檢查有害氣體情況。
5、燒焊地點必須有水管,并有足夠長水繩,燒焊前后必須對燒焊地點灑水,并備有足夠滅火砂和滅火器。
6、燒焊地點與易燃物之間用不燃材料隔開,燒焊地點下方有接火星設施。
7、燒焊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準超過0.5%,燒焊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無瓦斯積存時方準作業。
8、燒焊完工后徹底熄滅所有火源,對燒焊物體降溫,并在現場觀察1小時以上,確認無殘留火源后方準離開。
9、燒焊作業前、完工后必須向井調度室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