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自燃發火安全措施
為防止發生礦井火災事故,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和公司財產及員工生命安全不受侵害,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指示精神,結合我礦安全生產實際,制定礦井防滅火措施如下:
一、井上防滅火措施
㈠建立健全防滅火組織
組?長:胡利平
副組長;黃學富:
成?員:劉勝兵、黃仕詢、徐安勝、江再發、姚順富。
2、礦成立義務消防隊
3、防滅火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消防器材的檢查和對防火重點地點的消防監督檢查,實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檢查每月一次,抽查不定次數,隨時進行,及時發現消防隱患,限期落實整改措施。
㈡配齊配足消防設施
各重點防火部位配備必要的防火設施和器材、油庫、木料場等場所配備干粉滅火器兩部,必要時應配有消防栓、水槍、水龍帶,設置專用滅火水池和消防泵;配電室、絞車房配備干粉滅火器、消防沙箱、滅火锨等。
㈢完善落實防火制度
1、完善防火檢查制度,消防器材、設備維護保養制度,消防教育培訓制度,火災隱患整改制度,各重點防火部位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制定滅火預案,讓職工清楚一旦遇到火源,知道怎樣撲救。
2、木料場、油庫部位位置明顯的“禁止煙火”警示牌,20米范圍內嚴禁煙火。
㈣及時有效處置火險
1、一旦發生火險,發現人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警。
2、接報人接到火情報告后,視險情立即向專業消防隊、防滅火領導小組以及職工群眾報警,同時匯報分公司值班領導。
3、火險發現人,先期到達火場的撲救人員應利用現有滅火器材積極設法撲救火險,義務消防隊員到場后按滅火預案立即實施滅火。
4、擔任火場總指揮的最高行政領導會同防火小組成員應及時調整人員和滅火預案,盡快控制,撲滅火災。
5、本著三不放過的原則,調查、處置火災事故,找出原因和教訓,制定出整改措施。做到警鐘長鳴,長治久安。
二、井下防滅火措施
㈠外因火災防治措施
我礦煤炭屬不易自燃型,建礦以來從未發生過自燃現象,因此外因火災是礦井防滅火的重點。外因火災主要來源于井下電器設備的失爆,電纜超負荷,電纜接頭連接不良,違章放炮等原因根據以上實際制定措施如下:
1、認真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防火的各項規定,嚴格執行“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火爐取暖”的制度和井下自檢制度,嚴禁攜帶煙火下井。
2、必須在井上下設立消防材料庫,井上下的消防系統設施、裝備及消防材料和工具的品種、數量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更換、保證齊全靈用。
3、設立地面和井下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理系統(可與防塵管路共用,但必須滿足水量要求)。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每隔100米設置支管和閥門。地面消防水池必須經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4、搞好機電設備管理,嚴格執行《機電設備管理制度》過流短路、漏電、三大保護,選型正確,整定合理,杜絕電器失爆,確保電器運行良好。
5、各機房硐室,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所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等集中鐵箱內,集中處理,各機房硐室要配備足夠的滅火器,并定時試驗更換。機房硐室周圍經常保持清潔,對雜物經常清除。
6、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實施時,要制定安全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并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監督。
7、井下倉庫、火藥庫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場所,杜絕火源,并設置消防系統,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
8、加大通風管理力度,通風系統合理,提高通風工作質量,減少漏風,保證各通風地點有足夠的風量和規定的風速。
9、加強反風設施的檢查維修,確保齊全靈用。當井口及井底車場附近發生火災時,由總工程師組織在井口和井筒人員安全撤離的同時采取反風措施。
10堅持使用風電閉鎖,對采空區和廢巷道要及時封閉,防止老空區漏風,預防煤的自燃發火。
11、嚴格執行火藥管理制度、放炮制度;禁止違章作業放炮,杜絕放明炮、糊炮。
12、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及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措施,想方設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調度室。
13、調度室接到火險報告后應立即匯報有關領導組織人員及時查明受威脅人員情況,組織礦山救護隊搶救遇險人員。同時查明火災地點范圍和發火原因,采取措施避免火災氣體向有人的巷道蔓延。
14、遇險人員要沉著冷靜,迅速判斷火災可能危及的區域,在做好臨時防護、佩戴好自救器的情況下緊急有序的沿避災路線撤離。若無法撤出時,要迅速到一個不受威脅的就近硐室暫避,把入口關閉,隔絕風流,并設法與外界聯系。
㈡內因火災的防治措施
我礦煤炭隨屬不易自燃型,建礦以來從來沒有發現過煤炭自燃跡象,但是我們在防治煤炭自燃發火方面也非常重視,并制定預防煤層自燃發火的綜合措施如下:
1、所有采掘工作面、煤層巷道都必須統計煤層自燃發火期,通過觀測統計,確定各煤層的最短自燃發火期。
2、開采自燃煤層時,集中運輸大巷或總回風巷位置應布置在巖層內或不易自燃的煤層內;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的煤層內,必須砌或錨噴。碹后的空隙和冒落處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實,或用無腐蝕性、無毒性的材料進行處理。
3、開采自燃煤層時,采煤工作面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并根據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層自燃發火期確定采區的開采期限。在地質構造復雜,斷層帶、殘留煤柱等區域開采時,應根據礦山地質和開采技術條件,在作業規程中另行確定采區開采方式和開采期限?;夭蛇^程中不得任意留設設計外煤柱和頂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線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
4、開采自燃的急傾斜煤層用垮落法控制頂板時,在主石門和采區運輸石門上方,必須留有煤柱。禁止采掘留在主石門上方的煤柱。留在采區運輸石門上方的煤柱在采區結束后可以回收,但必須采取防止自然發火的措施。
5、開采自燃煤層時,應盡量在自然發火期內完成,并及時進行封閉,不能在自然發火期內采完并及時進行封閉的工作面和采區,必須對采空區、突出和冒落的孔洞等空隙采用預防性灌漿或全部充填、噴灑阻化劑、注阻化泥漿、注凝膠、注惰性氣體、均壓等措施,編制相應的防滅火設計,防止自燃發火。
6、采用灌漿防火時,采區設計必須明確規定巷道布置方式、隔離煤柱尺寸、灌漿系統、疏放系統、預筑防火墻的位置以及采掘順序。安排生產計劃時,必須同時安排防火灌漿計劃,落實灌漿地點、時間、進度、灌漿濃度和灌漿量。對采區開采線、停采線、上下煤柱線內的采空區,應加強防火灌漿同時應有灌漿前疏水和灌漿后防止饋漿、透水的措施。
7、采用阻化劑防火時選用的阻化劑材料不的污染井下空氣和危害人體健康同時在設計中要對阻化劑的種類、數量及阻化效果等做出明確規定并采取防止阻化劑腐蝕機械設備、支架的措施。
8、開采自燃煤層采用全部充填法采煤時,不得采用可燃性材料作為充填材料,采空區和三角點必須填滿。
9、開采自燃煤層時,在開采設計中,必須預先選定構筑防火門的位置,當采煤工作面投產和通風系統形成后,必須按設計選定的防火門位置構筑好防火門墻,并準備足夠數量的封閉防火門墻的材料。
10、開采自燃煤層時,在采區設計中必須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并定期監測、分析監測結果。發現有自然發火指標超過或達到臨界值等異常變化時,立即發出自然發火預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1、在自燃煤層中掘進巷道時,對巷道中出現的冒頂區必須及時進行防火處理,并定期檢查。
12、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立即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滅火工作。
篇2:防治煤層自燃相關管理制度
一、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的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進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費用和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二、健全、完善礦井滅火注漿系統,把注漿量納入生產作業計劃,做到逢采必注。并嚴格要求注漿質量,漿液水土比不得超過5/1。三、火區和采空區密閉要有專人按規定定期檢查,采區回風巷、巷道冒頂和高頂處及其它無人工作和一般人員不行走的巷道,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有毒有害氣體和發火征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自燃發火。四、回采工作面結束后或無用的廢舊巷道,由生產副礦長負責,在20天內將所有設備器材全部撤除運走,通風區負責在一個月內全部封閉。五、每一次火災事故處理完畢后,7日內礦通風區負責向公司通風處報由礦長簽發的火災事故報告書。六、通風區要建立自燃事故檔案。對每一次自燃事故都要填寫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記載自燃事故發生時間,發展過程、防滅火措施及火災處理過程。七、啟封火區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注銷火區,由礦上提出注銷報告,經通風部、安監部、救護隊等單位共同鑒定,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篇3:D礦防治煤層自燃火災管理制度
一、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的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進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費用和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健全、完善礦井滅火注漿系統,把注漿量納入生產作業計劃,做到逢采必注。并嚴格要求注漿質量,漿液水土比不得超過5/1。
三、火區和采空區密閉要有專人按規定定期檢查,采區回風巷、巷道冒頂和高頂處及其它無人工作和一般人員不行走的巷道,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有毒有害氣體和發火征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自燃發火。
四、回采工作面結束后或無用的廢舊巷道,由生產副礦長負責,在20天內將所有設備器材全部撤除運走,通風區負責在一個月內全部封閉。
五、每一次火災事故處理完畢后,7日內礦通風區負責向公司通風處報由礦長簽發的火災事故報告書。
六、通風區要建立自燃事故檔案。對每一次自燃事故都要填寫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記載自燃事故發生時間,發展過程、防滅火措施及火災處理過程。
七、啟封火區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
注銷火區,由礦上提出注銷報告,經通風部、安監部、救護隊等單位共同鑒定,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