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副立井操車設備施焊安全措施模版

副立井操車設備施焊安全措施模版

2024-07-13 閱讀 7883

一、工程概況

我礦副立井井底推車機軌道及平臺防滑鐵板多處開焊,為保證副立井安全運轉,在檢修過程中需要在井下利用電氣焊的方法補焊設施的開裂處,為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二、施工時間

2010年4月17日上午8點至2010年4月17日下午的15點30分.

三、施工地點

副立井。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安全總負責:張興中

現場監督:?褚眉廷

施工負責:?郭志杰

五、施工現場人員安排及職責

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

2、施工期間現場施工負責人要認真執行本安全措施并要隨時與礦調度室取得聯系,聽從礦調度指揮,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停止施工。

3、本工程由施工單位帶班隊長及機電隊隊長在現場指揮、監督施焊工作。

4、電焊、氣割等工作地點附近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對無法拆除的易燃易爆物品用石棉、濕麻袋等遮擋,并有專人看護。設置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灑水滅塵,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壓力充足的滅火器。

5、在井口進行電焊、氣割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下面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并有專人不斷向該設施上灑水保證火星下落后能夠迅速熄滅。

6、瓦檢員負責隨時檢查施工地點的瓦斯濃度檢查,工作地點附近20米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并無瓦斯集聚時方可施焊,所有人員必須服從瓦檢員指揮。

7、焊割作業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施工負責人必須在工作地點繼續檢查1小時,發現異常,立即處理。

8、焊工、帶火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焊。

9、電工負責電焊機的接線、拆線,外殼接地工作,接、拆全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四百四十四、四百四十五、四百四十六的有關規定執行。

10、井口檢身員負責檢查操作人員上崗證件、措施審批表及電焊機、氧氣、乙炔瓶的使用安全情況。

11、在焊割地點安裝水管并安裝水霧化噴頭,有專人不斷向焊割地點的井筒中灑水,以保證火星在落地過程中熄滅。

12、安全員負責現場監督,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并組織人員迅速處理,保證現場安全作業。

13、所有施工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安全技術措施。

14、開工前必須先由安全、瓦檢、機電隊施工三方人員共同確認,然后由機電隊負責人匯報礦調度,由礦調度通知安監處、通風科等有關單位,不經礦調度批準不準施工。

15、帶隊人員要統籌安排,焊接作業時必須配備兩人,一人工作,一人監護。

六、施工現場安全措施

1、施工前必須檢查各工具及開關、綜保、電焊機、焊把線、氧氣瓶、乙炔瓶、氧氣帶、乙炔帶、減壓閥等的完好狀況,不完好不得使用。施工前作業人員要正確佩帶好勞動保護用品。

2、氧氣、乙炔瓶要求分裝分運,裝運過程必須輕裝輕放,支墊平穩、綁扎牢靠,防止拋摔、滾動。

3、焊割地點必須無浮煤、無易燃物。

4、電焊機擺放在焊割點上風側10米以外,同時氧氣、乙炔瓶之間距離不得小于5米。

5、瓦檢員必須時刻注意瓦斯濃度的變化,發現異常立即通知停止施工。

6、整個焊割過程不得停風停水,若停風或停水無論瓦斯濃度多少必須立即停止焊割作業。

7、焊割作業過程中必須風流暢通,只有檢查證明焊割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焊割作業。

8、焊工必須背風作業,風大時應設擋風設施,工作過程中一定要站穩站實。

9、焊割設備的氣體通路、減壓閥不允許沾染油脂,以防遇氧燃燒爆炸。

10、發現焊割設備漏電、漏氣或密封不嚴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檢查處理。

11、焊割工作完成后,施工單位必須將電氧焊回收到庫房,不得在井口存放。

七、主扇停風時的應急措施

1、嚴格執行礦主扇停風應急預案。

2、礦調度員在接到主扇停風報告后立即通知副立井井口施焊人員,立即停止施焊,并迅速拆除施工設備,整理好施焊工具(電焊機、氧氣瓶、乙炔瓶等),以最快速度撤離施工地點。

3、現場施工人員要清理現場施工過程中落下的具有一定溫度的渣子,并迅速灑水降溫,檢查現場無可燃性物體后匯報礦調度,現場留一名負責人繼續觀察,其他人員攜帶好工具迅速升井。

4、副立井各崗位信號工、把鉤工、安全員、瓦斯員要堅守崗位,以保證井下其他單位人員安全順利上下井。

篇2:安全設施設備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集團公司各單位生產現場安全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及正確配備、使用防護用品,依據國家相關安

全設施、設備及《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相關標準和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規定了安全設施、設備及防護用品的管理內容與方法。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集團公司地面生產經營單位現場配備安全設

施、設備及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

第二章定義

第四條安全設施、設備: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將危險、有害因素

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以及減少、預防和消除危害所配備的裝置(設備)和采取的措施。分類如下:

1、預防事故設施

(1)檢測、報警設施:壓力、溫度、液位、流量、組份等報警設施,

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氧氣等檢測和報警設施,用于安全檢查和安全數據分析等檢驗檢測設備、儀器。

(2)設備安全防護設施:防護罩、防護屏、負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動、限速、防雷、防潮、防曬、防凍、防腐、防滲漏等設施,傳動設備安全鎖閉設施,電器過載保護設施,靜電接地設施。

(3)防爆設施:各種電氣、儀表的防爆設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

氮封)、易燃易爆氣體和粉塵形成等設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4)作業場所防護設施:作業場所的防輻射、防靜電、防噪音、通風(除塵、排毒)、防護欄(網)、防滑、防灼燙等設施。

(5)安全警示標志:包括各種指示、警示作業安全和逃生避難及風向等警示標志。

2、控制事故設施

(6)泄壓和止逆設施:用于泄壓的閥門、爆破片、放空管等設施,用于止逆的閥門等設施,真空系統的密封設施。

(7)緊急處理設施:緊急備用電源,緊急切斷、分流、排放(火炬)、

吸收、中和、冷卻等設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氣體、反應抑制劑等設施,緊急停車、儀表聯鎖等設施。

3、減少與消除事故影響設施

(8)防止火災蔓延設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墻、防爆門等隔爆設施,防火墻、防火門、蒸汽幕、水幕等設施,防火材料涂層。

(9)滅火設施:水噴淋、惰性氣體、蒸氣、泡沫釋放等滅火設施,消火栓、高壓水槍(炮)、消防車、消防水管網、消防站等。

(10)緊急個體處置設施:洗眼器、噴淋器、逃生器、逃生索、應

急照明等設施。

(11)應急救援設施:堵漏、工程搶險裝備和現場受傷人員醫療搶救裝備。

(12)逃生避難設施:逃生和避難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難所(帶空氣呼吸系統)、避難信號等。

(13)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包括頭部,面部,視覺、呼吸、聽覺

器官,四肢,軀干防火、防毒、防灼燙、防腐蝕、防噪聲、防光射、防高處墜落、防砸擊、防刺傷等免受作業場所物理、化學因素傷害的勞動

防護用品和裝備。

第五條勞動防護用品:指由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配備的,使

其在生產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的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帶、防毒護具、防塵口罩、眼護具、絕緣靴、雨衣、防寒服、勞防手套、工作鞋等。

第三章安全設施、設備管理辦法

第六條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設施設備(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

力表、各種機械上的負荷、行程限制器等裝置)、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等)、自控方面安全保護裝置(如各

種溫度、壓力、液面超限報警裝置和安全聯鎖裝置)、消防安全設施(報警、滅火設施)要明確維護、管理部門職責。

第七條在用的安全設施、設備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技術

標準。

第八條安全設施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設施、設備登記臺帳》。

第九條使用單位對安全設施設備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按規定檢

查和維護保養,并做好記錄,安全設施設備損壞時,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并通知有關單位及時修復。

第十條安全設施設備的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組織檢驗,并將檢查、校驗情況載入檔案。

第十一條安全設施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安全設施設備檔案,對檢修、校驗、變更等情況詳細記錄。

第十二條安全設施設備應納入正常檢修計劃,定期檢修保養,確

保完好。

第十三條安全設施設備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

拆除的,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復原。如確需拆除等必須由總工程師或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在主管部門登記后方可拆除。

第四章勞動防護用品管理

第十四條勞動防護用品是由用人單位提供的,保障勞動者安全與

健康的輔助性、預防性措施,不得以勞動防護用品替代工程防護設施和其他技術、管理措施。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勞動防護用品配備、

發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用人單位應當安排專項經費用于配備勞動防護用品,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第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的勞動防護用品,并具有《產品鑒定證》、《產品合格證》和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認可的生產許可證的勞動防護用品。使用進口的勞動防護

用品,其防護性能不得低于我國相關標準。

第十八條勞動者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按照規章制度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使用的勞務派遣工、接納的實習學生應當納入

本單位人員統一管理,并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對處于作業地點的其他外來人員,必須按照與進行作業的勞動者相同的標準,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五章勞動防護用品選擇

第二十條勞動防護用品分為以下十大類:

(一)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對頭部傷害的頭部防護用品。

(二)防御缺氧空氣和空氣污染物進入呼吸道的呼吸防護用品。

(三)防御物理和化學危險、有害因素對眼面部傷害的眼面部防護用品。

(四)防噪聲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聽力防護用品。

(五)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對手部傷害的手部防護用品。

(六)防御物理和化學危險、有害因素對足部傷害的足部防護用品。(七)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對軀干傷害的軀干防

護用品。

(八)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損傷皮膚或引起皮膚疾病的護膚用品。

(九)防止高處作業勞動者墜落或者高處落物傷害的墜落防護用品。

(十)其他防御危險、有害因素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應按照識別、評價、選擇的程序,結合勞動

者作業方式和工作條件,并考慮其個人特點及勞動強度,選擇防護功能和效果適用的勞動防護用品。

(一)接觸粉塵、有毒、有害物質的勞動者應當根據不同粉塵種類、粉塵濃度及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和毒物的種類及濃度配備相應的呼吸器、防護服、防護手套和防護鞋等。具體可參照《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2626)、《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及維護》

(GB/T18664)、《防護服裝化學防護服的選擇、使用和維護》(GB/T24536)、《手部防護防護手套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指南》(GB/T29512)和《個體防護裝備足部防護鞋(靴)的選擇、使用和維

護指南》(GB/T28409)等標準。

工作場所存在高毒物品目錄中的確定人類致癌物質,當濃度達到其

1/2職業接觸限值(PC-TWA或MAC)時,用人單位應為勞動者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指導勞動者正確佩戴和使用。

(二)接觸噪聲的勞動者,當暴露于80dB≤LE*,8h<85dB的工作

場所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需求為其配備適用的護聽器;當暴露于LE*,8h≥85dB的工作場所時,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配備適用的護

聽器,并指導勞動者正確佩戴和使用。具體可參照《護聽器的選擇指南》(GB/T23466)。

(三)工作場所中存在電離輻射危害的,經危害評價確認勞動者需

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用人單位可參照電離輻射的相關標準及《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基本要求》(GB/T29510)為勞動者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并指

導勞動者正確佩戴和使用。

(四)從事存在物體墜落、碎屑飛濺、轉動機械和鋒利器具等作業

的勞動者,用人單位還可參照《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頭部防護安全帽選用規范》(GB/T30041)和《墜落防護裝備安全使用

規范》(GB/T23468)等標準,為勞動者配備適用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二十二條同一工作地點存在不同種類的危險、有害因素的,應

當為勞動者同時提供防御各類危害的勞動防護用品。需要同時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還應考慮其可兼容性。

勞動者在不同地點工作,并接觸不同的危險、有害因素,或接觸不

同的危害程度的有害因素的,為其選配的勞動防護用品應滿足不同工作地點的防護需求。

第二十三條勞動防護用品的選擇還應當考慮其佩戴的合適性和基本舒適性,根據個人特點和需求選擇適合號型、式樣。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應當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

工作場所配備應急勞動防護用品,放置于現場臨近位置并有醒目標識。用人單位應當為巡檢等流動性作業的勞動者配備隨身攜帶的個人應

急防護用品。

第六章勞動防護用品采購、發放、培訓及使用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工作場所中存在的危險、有

害因素種類及危害程度、勞動環境條件、勞動防護用品有效使用時間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

第二十六條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制定采購計劃,購買符合標準的合格產品。

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查驗并保存勞動防護用品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的原件或復印件。

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確保已采購勞動防護用品的存儲條件,

并保證其在有效期內。

第二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制定的配備標準發放勞動防

護用品,并作好登記。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維護等專業知識的培訓。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督促勞動者在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前,對勞動防護用品進行檢查,確保外觀完好、部件齊全、功能正常。

第三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定期對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檢

查,確保勞動者正確使用。

第七章勞動防護用品維護、更換及報廢

第三十三條勞動防護用品應當按照要求妥善保存,及時更換。公用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由車間或班組統一保管,定期維護。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應急勞動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勞動防護用品的性能和效果,保證其完好有效。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周期定期發放,對工作過程中損壞的,用人單位應及時更換。

第三十六條安全帽、呼吸器、絕緣手套等安全性能要求高、易損

耗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按照有效防護功能最低指標和有效使用期,到期強制報廢。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本制度解釋權屬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

篇3:集團瓦斯監測監控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設備管理,提高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行,根據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設備的管理是為了保證設備的健康,加強維護與計劃性檢修,依靠技術進步,堅持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三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管理由監控隊隊長負責,其主要任務是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保持設備完好。

第四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必須按要求取得“MA”標志準用證,“安全儀器、儀表合格證”,用于爆炸性環境的設備還應取得“防爆合格證”,屬于計量器具的還應取得“制造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計量器具合格證”,嚴禁使用未經國家授權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進行安全聯檢的關聯設備。

第五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到貨后,供應部門應及時會同監測部門、供應商共同開箱驗收,三方辦理驗收手續,發現問題應立即與供貨單位協商解決,確認數量、質量無誤,移交監控隊。

第六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配套的制造廠家原始圖紙、安裝使用說明書、資質證明、合格證等技術資料,要妥善保存,確保資料完整,相關的規定祥見《安全監控系統技術資料管理制度》。

第七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供應部門移交監控隊后,監控隊及時辦理入庫手續,庫管員將所有設備(包括配套的零配件)逐一填寫《安全監控設備、儀表臺帳》。

第八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需要投入使用時,監控隊庫管員要及時辦理出庫手續,同設備領用人共同確認出庫的數量,庫管員將領用設備(包括配套的零配件)逐一填寫《安全監控設備、儀表臺帳》。

第九條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備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報廢:

(1)設備老化、技術落后或超過規定使用年限的;

(2)通過修理,雖能恢復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費用超過原價80%以上的;

(3)嚴重失爆不能修復的;

(4)遭受意外災害,損壞嚴重,無法修復的;

(5)不符合國家規定及行業標準規定應淘汰的。

第十條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不定期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競賽活動,對作出顯著成績的設備專責人和集體給予一定的獎勵。

第十一條對由于設備管理不善,設備發生嚴重事故而影響安全生產的,根據情節對分管負責的有關人員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