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巷安全措施模版
一、概況
333運輸下山聯絡巷,由333運輸下山645m處至333軌道下山90°方向施工,沿煤層頂板施工,工程量共計15m。巷道采用錨網索支護,掘進斷面s掘=7.5m2;(附圖斷面施工圖)。
二、支護設計理論
333采區運輸下山聯絡巷采用加長錨固預應力錨桿錨索組合支護系統。巷道斷面呈矩形,凈寬3.0m,凈高2.5m。
三、臨時支護與永久支護的關系
錨網支護巷道永久支護到掌子頭最大空頂距為2m,最小空頂距為0.4m,掘進時要及時進行臨時支護(錨桿支護),管理好頂板。
四、永久支護
333采區運輸下山聯絡巷。具體支護參數如下:
333采區運輸下山巷聯絡巷頂部支護方式
錨桿形式和規格:桿體為φ20mm、l=2000mm的左旋無縱筋螺紋鋼樹脂錨桿。
錨固方式:樹脂加長錨固,采用一支規格為z23600樹脂錨固劑,鉆頭直徑為30mm,錨固長度600mm。
w鋼護板規格:采用w鋼護板,厚10mm,寬200mm,長200mm。
鋼筋托梁規格:采用直徑16mm鋼筋焊接而成,寬120mm,長3000mm,兩端雙筋焊接。
網片規格:采用金屬網護頂,材料為10#鉛絲鍍鋅菱形網,網孔規格50×50mm,網片規格8000×l000mm。
用16#鉛絲聯接,雙絲雙扣,隔孔相連,網搭接200mm。
錨桿布置:錨桿排距800mm,每排4根錨桿,間距800mm。
錨桿角度:中間2根垂直頂板打設,左側一根按左偏20°打設,右側一根按右偏20°打設。考慮到施工需要,允許5。誤差。
錨索:
錨索形式和規格:錨索材料為φ17.8mm,長度6300mm的鋼絞線,間排距1600mm,配套采用一支k23350和一支z23600樹脂藥包,每孔各裝一卷,快速藥卷裝在錨固端頂部,錨索配套鋼托板采用長×寬×厚=250mm×250mm×15mm的鋼托板。
錨索布置:頂板錨索采用2-1-2布置,間距1600mm。
錨索角度:全部垂直頂板打設。
錨桿錨固力不低于50kn,錨索錨固力不低于200kn,漲緊預應力不低于100kn。
幫部支護方式
錨桿形式和規格:桿體為φ20mm、l=2000mm的左旋無縱筋螺紋鋼樹脂錨桿。
錨固方式:樹脂加長錨固,采用一支規格為z23600樹脂錨固劑,鉆頭直徑為30mm,錨固長度600mm。
w鋼護板規格:采用w鋼護板,厚10mm,寬200mm,長200mm。
網片規格:采用金屬網護頂,材料為10#鉛絲鍍鋅菱形網,網孔規格50×50mm,網片規格5000×l000mm。用16#鉛絲聯接,雙絲雙扣,隔孔相連,網搭接200mm。
錨桿布置:每排6根錨桿,每側3根,錨桿間排距800mm。
錨桿角度:垂直巷幫打設。考慮到施工需要,允許5。誤差。
五、施工方法
一、巷道開口施工方法
1、開口前首先認真檢查開口位置的支護狀況,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要加強開口前后巷道的支護。
2、開口時按測量給出的中腰線。確保開口成形良好。
二、巷道施工方法
采用s55型掘進機掘進,膠帶運輸機出煤,巷道支護形式為錨索網支護。多工序平行交叉作業,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
六、掘進方式
掘進機割煤(掘進切割示意圖)
七、運輸
一、運煤(或矸)路線:
迎頭→333采區運輸下山→3號煤層軌道下山→3號煤層軌道大巷→主斜井→地面。
二、運料路線:
地面料場→主斜井→井底聯絡道→3號煤層集中運輸巷→333采區進風巷→333采區運輸下山→迎頭
八、安全技術措施
一、防止煤與瓦斯突出技術措施
333采區運輸下山聯絡巷要執行“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包括突出危險性預測預報、防突措施、措施效果檢驗和安全防護措施。
1、工作面突出危險性預測
在掘進時,采取鉆屑瓦斯解析法預測工作面突出危險性。工作面預測預報必須有兩人同時進行,一人負責測定鉆屑量,另一人負責瓦斯解吸指標的測定,在測定鉆屑量時觀察打鉆過程中瓦斯涌出、煤質變化、頂鉆、夾鉆等異常現象。確定工作面突出危險性時,其臨界值s按6.0kg/m考核,△h---------2按200pa考核。每鉆進1m測定一次鉆屑量,每鉆進2m測定一次瓦斯解吸指標。每次預測不得少于3個孔,鉆孔要布置在工作面破碎帶或軟分層部位,一般情況兩側各一個孔,方位角必須使終孔位置控制到巷道輪廓線以外2~4m,中間孔與巷道掘進方向一致,開孔距巷道幫0.5m處,孔深為10~12m,孔經42mm。要盡最大可能保證12m。當預測無突出危險時,應保留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為5米。在地質構造帶破壞嚴重地帶應不小于7m。
2、防突措施
1)排放鉆孔措施
當掘進工作面預測指標超出《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的要求,立即停止掘進,安排施工排放瓦斯。
2)、施工排放鉆孔的人員要盡量固定,以便掌握前方煤體應力集中點及打鉆過程出現憋水、噴孔等異常現象。
3)、正常情況下,鉆孔施工完后,應將鉆孔施工時的煤層層位(夾桿情況)和發生動力現象(憋水、夾鉆、頂鉆、噴孔)的具體位置坐好記錄,以便掘進過程中采取一系列有針對的措施。
4)、對掘進工作面施工完的瓦斯排放鉆孔要及時進行短時抽放。重點抽放鉆孔內瓦斯涌出量較大、出現憋水、噴孔的鉆孔,無特殊情況,應遵循每間隔一個孔抽一個,要調整好抽放負壓,使鉆孔內瓦斯加速排放。短時抽放孔數每天要不少于3-5個。
3、措施效果檢驗
掘進工作面在執行瓦斯排放鉆孔等一系列防突措施后應進行效果檢驗,檢驗孔應不少于3個,深度12m,如果掘進工作面措施效果檢驗指標均小于指標臨界值(s為6.0kg/m、△h---------2為200p-a),且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時則措施有效,應保留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為5米。在地質構造帶破壞嚴重地帶防突措施超前距應不小于7m,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進行作業。
4、安全防護措施
1)、若預測指標不超,但在預測過程中有瓦斯忽大忽小、頂板壓力增大等突出預兆時,也應立即停止掘進,停電、撤人,向礦安全指揮中心匯報,并采取措施。
2)、在掘進工作面安設一部電話,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與礦安全指揮中心聯系。
3)、所有進入掘進工作面的人員,必須隨身攜帶隔離式自救器,當發現有突出預兆或瓦斯突然增大時,所有人員應迅速佩帶好隔離式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出或躲進壓風自救系統內。
4)、掘進施工要加強支護質量,頂板必須封嚴剎實,嚴禁空頂,防止因片幫、掉頂而引起突出事故。
5)、必須對各類人員進行防治沖擊地壓和煤與瓦斯突出等有關知識及事故案例的安全教育,并取得資格證后方可持證上崗,使其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
6)、測試指標不超時,嚴禁超掘,必須按設計、措施施工。
7)、安全指揮中心要認真做好基礎工作的管理,建立好瓦斯排放鉆孔臺賬,對排放鉆孔要詳細記錄時間、地點、工作量及有關參數。
8)、所有電氣設備防爆率達到100%,嚴禁使用防爆性能不合格的電氣設備。
9)、各單位要協調好關系,認真落實措要求,要有著積極穩妥、穩中求進的原則,在落實措施上要積極,在安全上本著“寧停三天,不搶一米”的原則。
10)、掘進工作面設專職瓦檢員,經常檢查瓦斯變化及突出預兆,發現瓦斯、溫度、壓力等有異常現象時有權停止任何工作,撤出人員,向礦安全指揮中心匯報。
二、頂板
頂板管理安全措施
1、施工人員進入工作面必須由外向里進行敲幫問頂。將巷道壁上的活石、松動的巖塊處理掉。
2、頂板破碎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縮小控頂距離。
3、在打眼、裝藥、支護時,由專人觀察頂板變化情況,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將作業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4、圍巖破碎時可以打護頂護幫錨桿,其數量品種規格依據現場情況確定。
5、施工時嚴禁空頂作業,必須使用臨時支護。
處理冒頂安全措施
1、處理冒頂前,要對冒頂地點后10m巷道支護加固,確認無頂板冒落危險時,方可進行處理冒頂作業。
2、處理冒頂時,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并有經驗的老工人監護頂板的安全狀況,發現問題立即撤人。
3、處理冒頂工作必須有經驗的老工人現場指揮,確保工作安全。處理方法根據現場情況而定。
一、一通三防管理
通風安全措施
1、局部通風機安設風電閉鎖裝置,實行“三專兩閉鎖”供電。
2、風筒逢環必掛,接口嚴密不漏風,風筒不能有破口。
3、風筒距工作面不得超過5米。
4、局扇停止運轉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把人員撤到新鮮風流中。
5、嚴禁任何人停開局扇,作業人員嚴禁無風作業。
防瓦斯措施
6、瓦檢員要按規定認真檢查工作面瓦斯濃度,嚴禁漏檢、假檢。
7、班長、電工、放炮員、掘進機司機必須隨身攜帶甲烷檢測報警儀,并按要求正常使用。
8、臨時停風必須撤人,并掛警示牌,恢復通風前首先檢查瓦斯含量,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方可送風,否則不得送風。
9、當工作面瓦斯超限時,要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切斷電源,停止一切作業,把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防塵措施
10、要按規定定期沖洗巷道。
11、巷道內的水幕,噴頭要正常使用,并按規定進行日常維護。
12、工作面人員要佩戴防塵口罩,搞好個體防護。
13、打眼要濕式打眼,裝炮使用水炮泥。
14、防塵管路每隔5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并且要裝不少于25m的防塵軟管,用于防塵灑水。
防滅火措施
15、在規定地點配齊滅火器、沙箱,并保持完好。
16、消防管路、閥門要按規定安設。
17、工作面使用的各種油脂要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嚴禁亂扔亂放。
18、井下發生火災時,要及時進行處理,視火災情況,采取一切可能的正確方法直接滅火。并及時向調度室匯報,無法撲滅時及時撤人。
四、巷道貫通安全技術措施
1、必須密切關注工作面掘進進度。提前用廢皮帶保護好貫通側的電纜、風水管路。
2、地測科測量人員必須每天驗收進尺,填寫巷道進度單,標明巷道掘進總進尺和巷道剩余長度,具體情況必須每天向安全指揮中心值班領導和施工隊匯報。
3、當貫通時,通知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各項貫通安全技術措施,做好貫通前的準備。
4、施工過程中必須堅持“敲幫問頂”的原則。加強工作面的頂板管理工作。并在333軌道下山貫通點上下50m處設警戒。
5、貫通距離剩余5米時,要先打透孔,采用機掘施工,一循環安全檢查后要清理被堵死的鉆孔,檢查鉆孔負壓值。
6、在貫通點貫通時,要先貫通巷道底部,并檢查瓦斯情況,當各項指標合格時,用人工掘進法依次向上貫通。
6、貫通后通風隊要及時調節通風系統,修建通風設施。
九、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災害預防
預防水、火、瓦斯、煤塵的安全措施
1、施工中注意觀察水的變化情況,若頂板有淋水或突然增大,工作面所有人員應按避災路線立即撤離工作面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2、滅火器應按規定配置到位,日常應按規定檢查滅火器是否失效,如失效應急時更換。
3、工作地點嚴禁堆放易燃物品,巷道內co超限時,所有人員立即撤到有新鮮風流的巷道中,并迅速向調度室匯報。
4、加強通風管理,確保通風可靠,監控有效,管理到位。
5、當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0.8%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6、定期沖洗巷道,各轉載點灑水噴頭、水幕齊全有效,使用正常。
避火、瓦斯、煤塵、防突災害路線:
迎頭→333采區運輸下山→3號煤層軌道下山→3號煤層運輸大巷→主斜井(副立井)→地面
避水災、頂板路線:
迎頭→333采區運輸下山→3號煤層集中運輸巷→主斜井(副立井)→地面
其它系統嚴格按照333采區運輸下山作業規程執行。
篇2:地鐵工程橫通道聯絡通道開挖支護施工措施
地鐵工程橫通道、聯絡通道開挖及支護施工
1)豎井與橫通道銜接面施工
(1)馬頭門的破除及加固措施
①施工豎井初期支護至馬頭門段時,于馬頭門輪廓外豎向分層插入加強鋼筋形成一暗梁式環框。
②在馬頭門段采用雙排小導管施作超前支護,施作拱部120°范圍,環向間距30cm,每兩榀格柵打一環小導管,搭接1.5m。注漿漿液采用改性水玻璃(水玻璃+10~20%的硫酸+微量碳酸鈉)。
③豎井馬頭門開洞前,先設置臨時支撐,在開洞側井壁上方預切槽設置加強鋼格柵。開洞處截斷豎井格柵鋼架支立一榀馬頭門格柵鋼架,將截斷豎井格柵鋼架與馬頭門格柵鋼架焊接,其后并立兩榀馬頭門格柵鋼架,以加強支護。施作方法詳見"豎井過渡馬頭門加強方案示意圖"。
豎井模板示意圖
(2)豎井過渡馬頭門段開挖步驟,詳見"豎井過渡馬頭門段開挖步驟示意圖"。
①開挖豎井至橫通道馬頭門上臺階底;
②開挖馬頭門上臺階并施作初期支護約3m;
③開挖豎井至橫通道馬頭門下臺階;
④開挖馬頭門下臺階并施作初期支護約2m;
⑤豎井開挖至設計標高。
2)橫通道的開挖支護
橫通道斷面為馬蹄形,全長8m,分為兩段施工,第一段為馬頭門段,長5m,第二段為標準橫通道,長3m。施工分段及剖面見"豎井馬頭門、標準橫通道及聯絡通道剖面示意圖、"。
(1)馬頭門段和標準橫通道段的施工
①馬頭門段段采用上下臺階法施工,上臺階和下臺階間內控制在4~5m,先在拱部120°范圍內設Ф42(δ=3.25mm)注漿小導管,管長3.0m,環向間距30cm,每0.75m設一榀鋼格柵,每兩榀格柵打一環小導管,保證搭接1.5m。小導管施作后,注改性水玻璃加固地層。
小導管注漿施工工藝詳見第10章2節"超前小導管施工工藝"。
超前支護施作后,人工開挖上臺階土體,每掘進0.75m及時施作初期支護。初期支護鋼筋網片用Ф6鋼筋加工,網格間距150×150mm,施工搭接長度不小于10cm;鋼格柵分段加工制作,現場用螺栓連接架立,然后噴C20混凝土封閉成環。
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見第10章3節"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
上部土體開挖4m后開挖下臺階土體,每掘進0.75m及時施作初期支護,下部格柵鋼架要與上臺階支護鋼格柵連成整體。通道開挖完畢后,及時施作仰拱及填充混凝土,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填充表面做成向右側1%的排水坡,以利排水。
(2)聯絡通道二襯施工
橫通道范圍內區間隧道左右線之間按設計尺寸施作二次襯砌成為聯絡通道,其外回填處理。聯絡通道先施作防水層,清除表面凹凸不平物,按第11章防水層具體做法施工。底板一次澆筑完畢,在墻角上0.5m設置縱向施工縫,墻身和拱部混凝土一次澆筑,施工時采用自制拱架,外鋪3015模板,在邊墻模板每隔2m高處預留混凝土搗固口。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拱部空隙采用C20混凝土回填處理。
篇3:重直運輸聯絡安全技術措施
重直運輸和聯絡安全技術措施
1)電梯等提升裝置的地面進料口,應設自動升降鋼質網門或其他防護設施。門上必須設置醒目標志,網門未關閉不得提升或吊物。地面進料口及通道上方需設防護棚。
2)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必須搭設牢固。在接料平臺的兩側,除設防護欄桿外,還必須加扎安全立網或竹笆。平臺口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3)起吊重物時應綁扎牢固、安放平穩,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懸掛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須用吊籠或鋼絲繩綁扎牢固后方可起吊。標有綁扎位置或記號的物件,應按標明的位置綁扎起吊。
4)起重吊運作業時,應設警戒線,非吊運人員不得入內,吊臂和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過,嚴禁非載人起重機載乘人員。
5)遇有六級以上大風或惡劣天氣時,應停止露天起重吊裝作業。
6)采用對講機進行上下聯絡,必須由指揮人員專用,不得他人隨意亂用。遇有緊急情況時,指揮人員必須立即向工地負責人報告,由工地負責人統一指揮,并采取應急措施。
7)現場兩臺塔吊在施工前應制訂專項作業規程,兩臺塔吊安裝時應保證一定的高差,施工時應控制回旋半徑和作業范圍,防止發生吊物碰撞和鋼絲繩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