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措施
新亞煤礦位于鄂托克旗棋盤井鎮北,行政隸屬棋盤井鎮。井田面積1.3494km?,F開采16號煤層。煤層厚度約為4.33m。屬瓦斯礦井。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年。
隨著產業政策的調整,實現“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發展形勢。我們結合煤礦自身的實際情況,從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方面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治理。
一、防水:
我們按月、按季度核實周邊老窯及采區的積水情況和分布范圍。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地面及井下水文地質動態觀測。同時在井下按月實測繪圖,掌握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掘進過程中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避免透水事故的發生。
地面加強井口防洪,挖排水溝和砌防洪壩,地表影響行洪的裂縫或塌陷區,及時進行回填,防止雨季洪水淹井。
二、防瓦斯:
本礦雖屬瓦斯礦井,但我礦還是按高瓦斯礦井管理。
首先,按正規的采掘工藝布置巷道,加強通風管理。每個工作面都安裝了瓦斯和一氧化碳傳感器。主扇和局扇以及風門都安設開停、開關傳感器。同時礦井設有專人負責的通風科和瓦檢員,每班跟班進行瓦斯檢測。另外,凡是隊長以上的管理人員都配置了便攜式瓦檢器,隨時隨地進行瓦斯檢測或校對瓦斯傳感器。對瓦斯濃度達到1%時,必須停止生產活動,進行瓦斯的排放。
三、防火:
1)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的順序,減少區段煤柱的尺寸,提高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結束后,立即砌筑永久密閉封閉采空區。
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為預防采空區的自燃發火,我們還利用黃泥注漿泵以及阻化劑噴射泵對采空區進行噴灑。
2)防止外因火災方面,我礦嚴格按爆破材料的管理規定進行爆破,同時按規定配置等級合格的電器設備和電纜等。
3)對火災隱患嚴重地點,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如二氧化碳滅火器、沙箱等。
四、防煤塵:
1)井下爆破采用水炮泥。
2)定期沖洗巷幫,對主要積塵巷道派專人進行打掃。
3)建立井下灑水滅塵系統。如消防灑水管路、隔爆水棚、隔爆水幕、以及運輸設備轉載點灑水噴霧等降塵措施。
五、頂板:
1)主要巷道進行錨噴,以堅固頂板和巷幫。
2)采煤工作面利用液壓支架支護,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3)掘進工作面在頂板完整的情況下,采用錨桿支護,錨距0.8m,頂板破碎時,采用棚架支護。
4)另外,在對煤礦隱患治理方面,我礦還從員工培訓和管理上下功夫。
5)所有員工都必須經過礦方的培訓學習和考核,同時還必須經過專門發證部門的培訓和考核,取得合格證書,持證上崗。
6)管理人員跟班指揮。發現隱患及時排查處理。
篇2:非煤礦山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根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礦(公司、場)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
礦(公司、場)各部門和采區(分場、分廠)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負責。
第二條礦(公司、場)任何部門和個人發現事故隱患,均有權向礦(公司、場)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安監部門和所在采區(分場、分廠、科室)報告。
各級領導或部門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立即組織核實并組織整改。
第三條礦(公司、場)主要負責人以及財務科(室)應當保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資金,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資金列入安全投入費用。
第四條礦(公司、場)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活動,排查剝離、穿孔、爆破、采裝、運輸或開拓、采準、切割、回采或筑壩、放礦、閉庫等環節的事故隱患;科室(采區、分場、分廠)每周、班組每天至少組織一次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五落實”的要求和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
第五條礦(公司、場)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出租的,應當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并在協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職責。礦(公司、場)對承包、承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負有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的職責。
第六條礦(公司、場)應當每季、每年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分別于4月4日、7月4日、10月4日和和下一年1月4日前,將各季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有關表格和文字說明材料向市、縣(市、區)安監局和有關部門報送書面統計分析表。統計分析表應當由礦(公司、場)主要負責人簽字。
對于重大事故隱患,除依照前款規定報送外,應當按照重大事故隱患報告規定的內容及時向市、縣(市、區)安監局和有關部門報告。
第七條對于一般事故隱患,由本單位(科室、采區、分廠、班組等)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
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由礦(公司、場)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并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并報市、縣(市、區)安監局備案、銷號。
第八條礦(公司、場)各級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
第九條礦(公司、場)應當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對于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隱患,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本規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在接到有關自然災害預報時,應當及時向有關單位(科室、采區、分廠、分場)發出預警通知;發生自然災害可能危及人員和礦(公司、場)財產安全的情況時,應當采取撤離人員、停止作業、加強監測等安全措施,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
篇3: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范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及時排查、治理煤礦安全生產隱患,預防生產安全事故,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煤礦生產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的所有煤礦。
第三條煤礦是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責任主體。礦長對本礦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和治理負全面責任,各分管副礦長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負責。
第四條公司安全監察處等業務處室對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工作負有監督檢查和查處的職責。
第五條煤礦應制定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明確隱患排查治理報告責任。
第二章隱患排查
第六條公司每月對各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1次,對高瓦斯、容易自燃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礦井每月排查2次;煤礦每周對本礦安全生產隱患全面排查1次;各煤礦科、隊、班組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隨時進行隱患排查。
第七條公司每月召開一次礦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會議;煤礦每周召開一次隱患排查辦公會議。
第三章隱患治理
第八條煤礦應建立健全隱患登記建檔和重大隱患掛牌整改制度。
第九條煤礦安全生產隱患實行分級管理。一般隱患由礦長指定隱患整改責任人,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隱患由礦長組織制定隱患整改方案,按照定時間、定人員、定資金、定措施、定標準的“五定”原則進行停產整改。
第十條對確認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煤礦由公司下達停產整頓(停止作業)處理決定書。決定書應包括系列內容:
(一)下達停產整頓(停止作業)指令,明確整改內容和期限;
(二)按照《公司煤礦安全隱患處罰辦法》,對礦井及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罰;
(三)視情況通報有關部門。
一般隱患要下達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通知書。
第十一條煤礦自接到停產整頓(停止作業)處理決定書之日起,必須立即按照要求實施停產整頓(停止作業)。由煤礦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停產期間安全技術措施和隱患整改方案,并上報公司。
停產整頓期間,煤礦要組織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第十二條所有隱患都要按照“零閉合”管理原則,逐級落實整改責任,確保整改實效。重大隱患整改完畢后由煤礦組織驗收,安全礦長簽字后報公司安全監察處備案。重大隱患整改完成,由煤礦主要負責人組織自檢,自檢合格后由煤礦向公司提出書面恢復生產申請報告。申請報告應包括整改內容、自檢結果,并由煤礦礦長和安全礦長簽署驗收意見。
第十三條公司收到煤礦恢復生產申請,由安全監察處組織驗收合格,向煤礦下達準予生產(作業)指令后,煤礦方可恢復生產(作業)。
第四章隱患報告
第十四條發現煤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和違法行為時,煤礦調度室必須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報告,同時對口匯報給平頂山裕隆公司的業務處室。
第十五條每月25日前,煤礦要將本期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書面報告公司。書面報告要有煤礦主要負責人簽字。報告包括隱患的原因、現狀、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結果。
第五章罰則
第十六條對遲報、瞞報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不按規定限期整改隱患或不落實整改措施、不執行上級煤炭監管部門和公司停產整頓指令而擅自組織生產的,按照《煤礦安全隱患處罰辦法》進行處罰,并根據情節輕重,給與直接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行政處分。
第六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制度解釋權歸本公司。
第十八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