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安全防護措施
在近年來的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樁以具有單樁承載力大,總樁數目省,孔徑孔形不受限制,造價低廉,特別是在鬧市區施工時震動小,噪音低,進度快,又能全面作業等優點,受到了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的歡迎(人工挖土樁由于施工方法簡單、落后、危險性大,已被建設部列為逐步淘汰的工藝方法。但在這個過渡時期,全國仍有不少工程仍采用此法,看各地要加強安全監視治理,確保施工安全――編者)。同時,人工挖孔樁又具有施工過程中所需的機具簡單,基本不需要技術工人,并且輕易穿過孤石和清除沉渣,樁端嵌巖輕易實現,成孔直觀,澆灌質量好等特點,更深受施工單位的青睞。但我們同時要留意到,人工挖孔樁屬于深基礎施工,作業中常受到地下水、流沙、有毒氣體、塌方、漏電、落物等諸多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加上作業面較小,井孔上下交叉作業,并受自制提升設備性能限制,假如安全治理不夠細致,施工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很輕易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以下筆者就可能發生事故的種類、原因及防護措施分別予以闡述。
一、發生事故的主要種別
1、高處墜落。如地面作業職員或行人不慎墜進井底;孔內作業職員在上下孔過程中失衡或因提升設備損壞而墜落。
2、塌方。開挖過程中孔壁土體或護壁與土體失衡而坍塌造成職員傷亡。
3、物體墜落打擊。如地面的工具、鋼筋及土壤等物因故掉進孔中,以及在樁孔內升降的工具機械、吊籃中的土壤或石塊掉下,以及吊籃脫鉤、繩斷而墜進孔底,擊傷孔底作業職員。
4、中毒和窒息。如樁孔內滲漏有毒氣體或空氣中含氧不足,施工前未進行充分透風置換的情況下即下孔作業,則可能引起中毒或窒息傷害。
5、水涌與淹溺。由于地下水位壓力大和施工措施不當引起樁孔內涌出大量水及泥漿,孔內作業職員來不及逃避,被水或泥漿淹溺。
6、觸電及機械傷害。因施工現場臨時用電不符合要求,接線不規范,盡緣性能變差而引起漏電與觸電事故;作業職員在使用機具時不慎誤操縱或損壞機具而受到傷害。
7、爆破事故。如在樁孔穿過孤石或進進巖層進行爆破作業時,因炮孔布置不公道,裝藥量大,起爆方法不當及孔口處未設置防護措施而造成孔壁塌落、飛石傷人或擊壞四周建筑物。
二、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1、施工單位對挖孔樁施工的安全治理不重視,以為機具設備簡單,操縱技術易把握,所以對施工中的安全治理規章制度制訂得不健全,安全防護措施考慮不周到,造成施工安全先天不足或留有死角。
2、施工預備不充分。如現場勘測不充分,原場地平整不符合要求,未挖好地面排水溝,投進施工的機具未作充分的檢查維護,致使地面作業環境不良,機具帶病運轉。
3、施工現場治理不標準,渣土堆放不符合安全規定,材料堆放不整潔不平穩,污水排泄不暢,電線搭設混亂,施工職員的防護用品使用不規范,孔口在不施工時無防墜落措施。
4、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檢查不及時,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技術交底不具體或沒有進行,致使施工職員的安全意識差,安全知識欠缺,安全防護與控制性能低。
三、安全治理措施
1、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充分了解工程地質和水文勘測資料,結合設計要求分析研究地質變化,猜測施工作業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制訂有針對性的安全預防措施。正確選用施工機具類型、場地施工排水、降水方案及止水帷幕、成孔順序、臨時用電設計方案,以及爆破方法等安全技術措施。
2、抓好施工職員的選用和組織治理。分包時要選擇具有專業施工資質的隊伍,進場作業職員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工人要體檢合格,機械操縱職員、電工、爆破工等關鍵職員必須持證上崗。
3、公道配備機具,預備必須的檢測儀器,透風、排水設備的規格應滿足施工需要。
4、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責任目標。
5、配備文化素質較高,安全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專職安全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網絡。
6、堅持作業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班前安全活動,特別是施工中的防護措施和作業分工,要求細致、明確、公道、有記錄。
7、施工現場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警示標志,由專人負責,不得隨意移動或拆除;特殊情況需移動或拆除時,應設置專人和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事后及時恢復。
四、基本安全技術防護措施
1、施工作業職員應佩帶勞保用品。在井口作業的職員應系安全帶,井底作業職員必須帶安全帽,電工作業應穿盡緣鞋并帶盡緣手套。
2、天天施工前及作業中,必須對投進使用的機具做全面檢查,升降設備應裝有必要的安全裝置,如剎車、吊鉤防脫器、斷繩保險器及限位裝置等,施工后要對機具進行保養。
3、施工現場用電應符合規范要求,裝拆電器必須由電工進行,堅持執行用電檢查的制度。
4、根據地質情況選擇護壁類型和降水方法。護壁混凝土澆灌要四周同步上升,振搗密實,待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模,以保證護壁有足夠的強度抵抗孔壁的傾覆力。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孔底排水時,所有孔中作業職員應上到地面以后再合閘抽水,抽水完畢即封閉電源,嚴禁孔內帶電作業。
5、建立崗位責任制,孔底與地面作業職員之間應有必要的聯絡設備和裝置,隨時保持聯系??椎子腥藭r,地面必須有人監護,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地面職員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幫助孔底作業職員迅速轉移到地面。
6、孔底作業職員應系好安全帶,并將安全帶掛在專用的保險繩上;同時,孔壁配備專用軟梯,以便出現意外情況時作業職員能迅速撤離井底回到地面。
7、孔底作業職員上下時,必須乘坐專用安全載人吊籃,不得隨意攀抓護壁和乘坐吊籃上下,以免造成高處墜落事故。
8、孔口周邊2m范圍以內保持整潔,不得堆放棄土、存放料具和停放機械設備,并堅持隨時清理。
9、挖第一節孔圈時,應用紅磚砌筑高出地面150mm的保護圈,防止地表水流進孔內和砂石雜物滑落孔中。澆注第一節混凝土護壁時,應高出地面400mm,厚度同護壁,主要起保護孔口作用和防止物體滑落傷人。
10、每個作業孔一般以四人為一級,通??椎滓蝗?地面運土二人,開提升卷揚機一人;孔底作業職員持續作業時間以二小時為宜,小組成員除卷揚機手外,輪換下孔作業。
11、孔深超過4m時,應在距井底2.5~2.8m處設置一道鋼制半圓型防護板,并固定牢靠。在吊運物料時,孔底作業職員應緊貼護壁站立在防護板下,以防落物傷人。防護板的設置位置應隨孔底進尺深度逐節下移固定,始終保持在設置高度范圍內。
12、孔底作業職員在作業過程中,應進步警覺性,隨時留意井內的各種情況及突發意外,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護壁變形、有害氣體及不明物等,發現題目應及時回到地面,并報告有關職員處理解決。
13、孔內吊運物料或土方時,應保持垂直平穩,不準斜吊、過急或晃動;應采用穩定性較好的雙耳吊籃,上料不準超過籃口,大塊石頭宜先破碎后裝運,避免落物傷人。
14、每節挖孔進尺深度應根據現場實際土質和地下水位確定。一般土質較好,無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較少時,以每次進尺深度不超過1m為宜,如地下水位較高,土質較差較軟時,每次進尺深度以水超過0.5~0.6m為宜;當碰到流砂或流泥時,進尺深度應控制在0.3以內。如地下水壓力較大,涌砂涌泥難以進尺時,可先用降水方案降低水位,并用鋼筋設護壁插下,然后用草袋之類物品堵住流砂、流泥,然后再清孔、綁筋、支模澆灌混凝土護壁。
15、當孔深超過5m時,應用壓力風管向孔底送風,特別是有臭水、污泥和異味的孔底,作業前必須先對孔內送風至少一小時;作業職員下孔前必須做動物試驗,或用儀器檢查孔內的含氧量及有害氣體含量,確認安全后方可下孔。作業中透風設備要不中斷地向孔內送風。同時,地面要預備氧氣瓶等急救用品。
16、當挖孔較深而孔內光線較暗時,孔內作業應采用12V安全電壓、100W防水帶罩燈泡,由防水盡緣電纜線引下進行照明。同時現場應設置發電機,孔內設置安全礦燈或應急燈以備臨時停電的應急照明,以及孔底職員及時安全撤回地面。
17、當孔內無人作業時,孔口必須用強度足夠的鋼筋網蓋蓋好,上面加蓋木板,以防雨天雨水進進孔內;同時,孔口四周設置高度不低于1.1m的鋼管圍欄進行防護,并設置安全標志,夜間設置紅燈警示。
18、當孔內遇有孤石、強風化或中風化巖層時,必須選擇公道的爆破類型,編制爆破作業方案,由專業職員進行爆破。其中孤石盡可能人工鑿除。爆破時要避免護壁受損。
19、人工挖孔樁護壁成孔后,安裝鋼筋籠前,應先用驗孔器檢查護壁的同心度、孔徑以及垂直度;對偏差較大的護壁,應先行鑿除處理,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吊放鋼筋籠。
篇2:人工挖孔樁安全防護措施
南京市鼓樓區一中心小學擋土墻工程位于學校操場北側,工程距離小區樓房2-3米。為保證該批孔樁土方工程在全施工過程中不發生任何大小安全事故,確保安全生產,孔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以期達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和“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要求,安全、順利的完成孔樁土石方工程?,F我監理部要求你施工單位嚴格做好以下事項:
1、首先對進場孔樁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技術交底、每人必須在交底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若請人帶簽字的本人必須加蓋手印。
2、挖孔樁、作業人員作業時不準代小孩及外來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3、班組長每天在上班前必須對挖孔作業人員進行班組前安全活動,下班前進行安全檢查,并必須將孔口用木枋蓋好。
4、作業人員下井時必須要帶好安全帽,上下時必須用繩梯,不將坐吊桶上下作業,酒后不準進入施工場地作業。
5、孔下有作業人員時,孔上人員不得離開,安全員全天候在現場并隨時觀察孔壁土方及孔下是否有異味氣體。
6、凡在作業時發孔流沙,出水量大,有害毒氣體時應即時報告工地有關人員,并應立即停止施工作業,待排除安全隱患后方可進行作業。
7、挖孔樁作業不準兩個孔同時間施工,應間隔一個孔作業。作業時要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和安全操作規程要求來施工作業。
8、該場地因多處積水,應在施工場地四周設置排水溝。孔下作業人員若要抽水,應使用潛水泵,潛水泵要每天檢查以防電源漏電觸電傷人。
9、場地周圍因操場地面離施工現場高出2米左右。需要在現場四周作1.5米高的護欄作為安全防護。如遇下雨(雪)要用彩條布將邊坡部份搭蓋、以防雨水將泥土沖垮、造成跨塌傷人。
10、另外在邊坡外沿、用鋼管及木枋搭設一座防護架作擋土墻防護,以防邊坡土方跨塌傷人,確保安全生產。
以上事項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已通知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如違反其中任何一項導致安全問題施工單位負全責。
建設單位(章):監理單位(章):施工單位(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篇3:人工挖孔樁安全防護
在近年來的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樁以具有單樁承載力大,總樁數量省,孔徑孔形不受限制,造價低廉,特別是在鬧市區施工時震動小,噪音低,進度快,又能全面作業等優點,受到了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的歡迎(人工挖土樁由于施工方法簡單、落后、危險性大,已被建設部列為逐步淘汰的工藝方法。但在這個過渡時期,全國仍有不少工程仍采用此法,望各地要加強安全監督管理,確保施工安全?D?D編者)。同時,人工挖孔樁又具有施工過程中所需的機具簡單,基本不需要技術工人,并且容易穿過孤石和清除沉渣,樁端嵌巖容易實現,成孔直觀,澆灌質量好等特點,更深受施工單位的青睞。但我們同時要注意到,人工挖孔樁屬于深基礎施工,作業中常受到地下水、流沙、有毒氣體、塌方、漏電、落物等諸多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加上作業面較小,井孔上下交叉作業,并受自制提升設備性能限制,如果安全管理不夠細致,施工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很容易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以下筆者就可能發生事故的種類、原因及防護措施分別予以闡述。
一、發生事故的主要類別
1、高處墜落。如地面作業人員或行人不慎墜入井底;孔內作業人員在上下孔過程中失衡或因提升設備損壞而墜落。
2、塌方。開挖過程中孔壁土體或護壁與土體失衡而坍塌造成人員傷亡。
3、物體墜落打擊。如地面的工具、鋼筋及泥土等物因故掉入孔中,以及在樁孔內升降的工具機械、吊籃中的泥土或石塊掉下,以及吊籃脫鉤、繩斷而墜入孔底,擊傷孔底作業人員。
4、中毒和窒息。如樁孔內滲漏有毒氣體或空氣中含氧不足,施工前未進行充分通風置換的情況下即下孔作業,則可能引起中毒或窒息傷害。
5、水涌與淹溺。由于地下水位壓力大和施工措施不當引起樁孔內涌出大量水及泥漿,孔內作業人員來不及逃避,被水或泥漿淹溺。
6、觸電及機械傷害。因施工現場臨時用電不符合要求,接線不規范,絕緣性能變差而引起漏電與觸電事故;作業人員在使用機具時不慎誤操作或損壞機具而受到傷害。
7、爆破事故。如在樁孔穿過孤石或進入巖層進行爆破作業時,因炮孔布置不合理,裝藥量大,起爆方法不當及孔口處未設置防護措施而造成孔壁塌落、飛石傷人或擊壞周圍建筑物。
二、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1、施工單位對挖孔樁施工的安全管理不重視,認為機具設備簡單,操作技術易掌握,所以對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制訂得不健全,安全防護措施考慮不周到,造成施工安全先天不足或留有死角。
2、施工準備不充分。如現場勘測不充分,原場地平整不符合要求,未挖好地面排水溝,投入施工的機具未作充分的檢查維護,致使地面作業環境不良,機具帶病運轉。
3、施工現場管理不標準,渣土堆放不符合安全規定,材料堆放不整齊不平穩,污水排泄不暢,電線搭設混亂,施工人員的防護用品使用不規范,孔口在不施工時無防墜落措施。
4、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檢查不及時,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技術交底不詳細或沒有進行,致使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差,安全知識欠缺,安全防護與控制機能低。
三、安全管理措施
1、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充分了解工程地質和水文勘測資料,結合設計要求分析研究地質變化,預測施工作業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制訂有針對性的安全預防措施。正確選用施工機具類型、場地施工排水、降水方案及止水帷幕、成孔順序、臨時用電設計方案,以及爆破方法等安全技術措施。
2、抓好施工人員的選用和組織管理。分包時要選擇具有專業施工資質的隊伍,入場作業人員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工人要體檢合格,機械操作人員、電工、爆破工等關鍵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合理配備機具,準備必需的檢測儀器,通風、排水設備的規格應滿足施工需要。
4、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責任目標。
5、配備文化素質較高,安全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專職安全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網絡。
6、堅持作業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班前安全活動,特別是施工中的防護措施和作業分工,要求細致、明確、合理、有記錄。
7、施工現場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警示標志,由專人負責,不得隨意移動或拆除;特殊情況需移動或拆除時,應設置專人和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事后及時恢復。
四、基本安全技術防護措施
1、施工作業人員應佩帶勞保用品。在井口作業的人員應系安全帶,井底作業人員必須帶安全帽,電工作業應穿絕緣鞋并帶絕緣手套。
2、每天施工前及作業中,必須對投入使用的機具做全面檢查,升降設備應裝有必要的安全裝置,如剎車、吊鉤防脫器、斷繩保險器及限位裝置等,施工后要對機具進行保養。
3、施工現場用電應符合規范要求,裝拆電器必須由電工進行,堅持執行用電檢查的制度。
4、根據地質情況選擇護壁類型和降水方法。護壁混凝土澆灌要周圍同步上升,振搗密實,待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模,以保證護壁有足夠的強度抵抗孔壁的傾覆力。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孔底排水時,所有孔中作業人員應上到地面以后再合閘抽水,抽水完畢即關閉電源,嚴禁孔內帶電作業。
5、建立崗位責任制,孔底與地面作業人員之間應有必要的聯絡設備和裝置,隨時保持聯系。孔底有人時,地面必須有人監護,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地面人員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幫助孔底作業人員迅速轉移到地面。
6、孔底作業人員應系好安全帶,并將安全帶掛在專用的保險繩上;同時,孔壁配備專用軟梯,以便出現意外情況時作業人員能迅速撤離井底回到地面。
7、孔底作業人員上下時,必須乘坐專用安全載人吊籃,不得隨意攀抓護壁和乘坐吊籃上下,以免造成高處墜落事故。
8、孔口周邊2m范圍以內保持整潔,不得堆放棄土、存放料具和停放機械設備,并堅持隨時清理。
9、挖第一節孔圈時,應用紅磚砌筑高出地面150mm的保護圈,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內和砂石雜物滑落孔中。澆注第一節混凝土護壁時,應高出地面400mm,厚度同護壁,主要起保護孔口作用和防止物體滑落傷人。
10、每個作業孔一般以四人為一級,通??椎滓蝗?地面運土二人,開提升卷揚機一人;孔底作業人員持續作業時間以二小時為宜,小組成員除卷揚機手外,輪換下孔作業。
11、孔深超過4m時,應在距井底2.5~2.8m處設置一道鋼制半圓型防護板,并固定牢靠。在吊運物料時,孔底作業人員應緊貼護壁站立在防護板下,以防落物傷人。防護板的設置位置應隨孔底進尺深度逐節下移固定,始終保持在設置高度范圍內。
12、孔底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提高警覺性,隨時注意井內的各種情況及突發意外,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護壁變形、有害氣體及不明物等,發現問題應及時回到地面,并報告有關人員處理解決。
13、孔內吊運物料或土方時,應保持垂直平穩,不準斜吊、過急或晃動;應采用穩定性較好的雙耳吊籃,上料不準超過籃口,大塊石頭宜先破碎后裝運,避免落物傷人。
14、每節挖孔進尺深度應根據現場實際土質和地下水位確定。一般土質較好,無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較少時,以每次進尺深度不超過1m為宜,如地下水位較高,土質較差較軟時,每次進尺深度以水超過0.5~0.6m為宜;當遇到流砂或流泥時,進尺深度應控制在0.3以內。如地下水壓力較大,涌砂涌泥難以進尺時,可先用降水方案降低水位,并用鋼筋設護壁插下,然后用草袋之類物品堵住流砂、流泥,然后再清孔、綁筋、支模澆灌混凝土護壁。
15、當孔深超過5m時,應用壓力風管向孔底送風,特別是有臭水、污泥和異味的孔底,作業前必須先對孔內送風至少一小時;作業人員下孔前必須做動物試驗,或用儀器檢查孔內的含氧量及有害氣體含量,確認安全后方可下孔。作業中通風設備要不間斷地向孔內送風。同時,地面要準備氧氣瓶等急救用品。
16、當挖孔較深而孔內光線較暗時,孔內作業應采用12V安全電壓、100W防水帶罩燈泡,由防水絕緣電纜線引下進行照明。同時現場應設置發電機,孔內設置安全礦燈或應急燈以備臨時停電的應急照明,以及孔底人員及時安全撤回地面。
17、當孔內無人作業時,孔口必須用強度足夠的鋼筋網蓋蓋好,上面加蓋木板,以防雨天雨水進入孔內;同時,孔口四周設置高度不低于1.1m的鋼管圍欄進行防護,并設置安全標志,夜間設置紅燈警示。
18、當孔內遇有孤石、強風化或中風化巖層時,必須選擇合理的爆破類型,編制爆破作業方案,由專業人員進行爆破。其中孤石盡可能人工鑿除。爆破時要避免護壁受損。
19、人工挖孔樁護壁成孔后,安裝鋼筋籠前,應先用驗孔器檢查護壁的同心度、孔徑以及垂直度;對偏差較大的護壁,應先行鑿除處理,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吊放鋼筋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