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總則
為處理好隧道施工中“人、機、物、環”之間的關系,預防事故發生,特制定本規程,作為本項目隧道施工的安全操作規程。
(1)隧道施工,安全第一。凡是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教育,熟悉和遵守本規程的各項規定,了解地形地貌,同時,各級管理人員、施工人員應強化安全意識,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2)隧道施工單位要加強對所屬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熟悉和遵守本規程的各項規定,了解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使人人都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做到心中有數。
(3)施工前組織技術攻關,并進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對易發生事故的施工地段,要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4)施工現場須有警示牌和佩戴袖標的工地值班安全員,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遵守隧道施工的勞動紀律、作業紀律和本安全規程,嚴禁酒后進入隧道,嚴禁不帶安全帽、穿拖鞋進入隧道。
(5)在隧道內施工作業的爆破員、安全員、電工、裝載機司機、運輸車司機、電焊工、砼工,必須持證上崗。
(6)施工單位所用的機具設備和勞保用品要有檢驗制度,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機具、勞保用品。
(7)建立嚴格的交接班制度。交班人應將本班組情況及有關安全措施向接班人詳細交代,工地值班負責人應認真檢查交接班情況,特殊情況要現場交待清楚。
(8)對所發生事故(含事故苗頭)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責任者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定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放過,責任人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的原則處理。
二、開挖
(1)鉆眼前,應首先檢查工作面是否處于安全狀態,燈光照明是否良好,支護是否牢固,圍巖是否穩固,有無危石,如有松動的巖石應及時支護或清除。
(2)配屬各工序的臺車就位,各工序必須派專人指揮,就位后不得傾斜,支腿必須穩固,鑿巖機鑿眼時,必須采取濕式鑿巖機或帶有捕塵器的鑿巖機。
(3)使用風鉆鉆眼前,施工人員應對設備工具作如下檢查,不合格的應立即修理或更換。
1)機身:螺栓、卡套、彈簧、支架是否完好。
2)氣管、風管是否良好,連接是否牢固。
3)、鉆桿有無不直、帶傷以及釬孔堵塞現象。
(4)不應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鉆孔臺車、風鉆等,嚴禁在殘眼中繼續鉆眼。
(5)洞內爆破作業指揮要統一信號,人員要撤離至200m的安全距離外。
(6)遇下列情況時嚴禁裝藥爆破:
1)、照明不足。
2)、工作面巖石破碎尚未支護。
3)、發現流沙,流泥未經完善處理。
4)、可能有大量溶洞,水及高壓水涌出的地段。
(7)火花起爆時,一個爆破工一次點爆的根數不宜超過5根,有水地段內不得使用火花起爆,嚴禁明火點炮。
(8)爆破后必須經過通風排煙,且相距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并經過以下檢查和妥善處理后,其他工作人員才準進入工作面:
1)、有無瞎炮及可疑現象。
2)、有無殘余炸藥式雷管。
3)、拱頂及兩幫有無松動石塊。
4)、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
(9)有瞎炮時必須由原爆破人員按規定處理。
(10)爆破人員必須管理好爆破器材,不得將其交由不相關人員看管。
(11)兩端工作面接近貫通時,應加強兩端的聯系與統一指揮,當兩端工作面距離余留八倍循環進尺時(最小不得少于15m),應停止一端作業,并將人員機具撤走,在安全距離處設立警告標志。
三、裝碴與運輸
(1)汽油機械與車輛不得進入隧道,并且運輸車輛不能人貨混裝。
(2)運碴車輛的就位進出必須有專人指揮,裝碴機和運碴車之間不得有人。
(3)運輸車輛限制速度應執行下列規定:洞口、平交道口和狹窄的施工場地,應設置“緩行”標志,必要時安排人員指揮交通。洞內車輛限制速度10km/h.
(4)車輛行駛應遵守下列規定:
1)、嚴禁超車。
2)、同向行駛車輛應保持30m的距離。
3)、車輛起動前應嘹望與鳴笛,但不得使用高音喇叭。
4)、車輛在使用前詳細檢查,不得帶故障運行。
5)、駕駛室不得搭載其它人員,車輛不得超速行駛。
(5)車輛在洞內行駛時,施工人員不準與車輛機械搶道,不準扒車、追車、強行搭車。
(6)洞內倒車與轉向,必須開燈,鳴笛并派專人指揮。
四、支護
(1)施工期間,現場負責人應會同有關人員對各部位支護定期檢查;不良地質地段,安全員隨時檢查。當發現支護變形或損壞時,應立即修整加固。
(2)拱架拱腳必須安裝在實地上,懸空的必須將拱腳墊實,并用鎖腳錨桿固定拱腳。
(3)洞內水平坑道與輔助坑道連接處,應加強支護或及早進行永久襯砌。
(4)當發現已噴錨區段的圍巖,有較大變形或錨桿失效時,應立即會同技術人員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5)噴射混凝土尚未達到一定強度即趨失穩的圍巖,噴錨后變形量超過設計允許值以及發生突變的圍巖,應用鋼架支撐進行支護。
(6)對開挖后自穩程度很差的圍巖采用超前錨桿和掛網噴混凝土的辦法臨時支護。
(7)施工中需要短期停工,應將支護直抵工作面。
(8)應把噴層的異常裂縫作為主要安全檢查內容之一。經常進行觀察與檢查,并作為施工危險信號引起警惕,尤其是全斷面開挖的拱圈,拱頂部分不得因高、難而省略檢查。
(9)噴射混凝土時,工作面應加強通風,作業人員必須個人防護,噴射手應佩戴防護面罩、防水披肩、防護眼鏡、防護口罩、乳膠手套。
(10)向錨桿孔壓注砂漿,壓力應不大于0.2升mpa,注漿管噴咀,嚴禁對人放置。在未打開風閥前不得搬動或關啟封蓋。
五、襯砌
(1)襯砌工作臺上應搭設不低于1米的欄桿,跳板設防滑條,梯子應安裝牢固,不得有釘子露頭和突出尖角。
(2)工作臺、跳板、腳手架的承重不得超過設計要求,并在現場掛牌標明。腳手架與工作臺的底板應鋪設嚴密,木板的端頭必須在支點上,嚴禁有探頭板。
(3)吊裝拱架、模型板時,工作地段應有專人監護,洞內作業傾卸材料時,人員與車輛不得穿行。
(4)混凝土灌筑前,應全面檢查模板及支架結構狀況,檢查鋼筋綁扎是否牢固、開挖面有無懸石坍落,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灌筑作業。在搗固作業中,使用插入式振動器,則應穿膠鞋、戴膠皮手套,軟軸部分不得插入混凝土中,電源接頭必須良好,濕手不得接觸電源開關。
(5)洞門襯砌時應先檢查仰坡、邊坡、坡頂有無裂縫,及時消除坡面危石,尤其是雨后更要認真檢查,防止洞外坡面懸石坍塌。
(6)嚴禁在洞內熬制瀝青,在洞外時應遠離人員和房屋集中地點。
(7)模板臺車作業地段距開挖作業面不應小于260米。
(8)臺車下的凈空應保證運輸車輛正常通行,并懸掛明顯的緩行標志。
(9)拆除混凝土輸送軟管或管道時,必須停止混凝土泵的運轉。
(10)使用襯砌模板臺車應遵守下列規定:
1)、臺車走行軌中心線必須與隧道中心線重合,兩側軌面必須在同一水平面。
2)、臺車上不得堆放料具。
3)、工作臺上應鋪滿底板。
4)、混凝土兩端擋頭板,應安裝牢固可靠不漏漿,灌筑時必須兩側對稱進行,不得使臺車受到偏壓。
5)、臺車就位后應先灌注邊墻基礎混凝土。
6)、臺車前后輪的相反方向應用鐵靴剎住車輪。
六、通風與防塵
(1)隧道內的空氣成份每月至少應取樣一次進行分析,風速、含塵量每月至少檢測一次。
(2)隧道施工的通風應設專職人員管理。
(3)無論通風機停止運轉與否,嚴禁人員在風管的進出口附近停留。
(4)通風機停止運轉時,任何人員不得靠近通風軟管行走和在軟管旁邊停留,不得將任何物品放在通風管或管口上。
(5)全斷面開挖時的風速應不小于0.15m/s,坑道內應不小于0.25m/s,亦不得大于6m/s.
(6)長大隧道在鑿巖和裝碴工作面應做好下列防塵工作:
1)、放炮前后必須進行噴霧與灑水。
2)、出碴前應用水淋透碴堆和噴濕巖碴。
3)、在壓入式的出風口,宜設置噴霧器。
4)、隧道較長,而又無輔助導坑時,宜采用混合式通風達不到要求,應采用人工風道或風墻的巷道式、管道式通風。
5)、風道或風管與掌子面距離不得小于10米,若風管屬易損物組成可在主炮時進行掩蓋或移到安全處。
七、防火與防水
(1)洞口、井口的施工區均應設置有效而足夠的消防器材,放在易取的位置上,設立明顯標志。各種器材應定期檢查補充和更換,不得挪用。
(2)施工單位應組織受過培訓的人員擔任義務消防員。必要時應配備專業消防人員。
(3)洞內及各洞室不應存放油料及其他易燃物品,清洗風動工具的洞室應安裝外開的防火門。
(4)洞內機電洞室、料室、皮帶運輸機存放處均應設置有效的消防器材。
(5)洞內嚴禁明火作業與取暖。
(6)在雨季前應進行一次防洪及洞頂地表水檢查。
八、供電與電氣設備
(1)洞內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時,應切斷電源,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的警告牌。
(2)洞內電氣設備的操作,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非專職電器人員(未持操作證),不得操作電氣設備。
2)、操作高壓電氣設備主回路時,必須戴絕緣手套,穿電工絕緣服并站在絕緣體上。
3)、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應有良好絕緣。使用前應進行絕緣檢查。
4)、低壓電氣設置宜安裝觸電保安器。
九、軟巖與不良地質段隧道施工
(1)應加強軟巖與不良地質段圍巖的監控量測工作。
(2)對不良地質隧道施工,應采取弱爆破、短開挖、強支護、早襯砌、先支護、小循環的施工方法。
(3)隧道施工人員進入工地后,應首先觀察工作面是否處于狀態,如發現問題,應采取必要的措施。
(4)發現隧道內有坍方的跡象,應在危險地段設立明顯標志及派人監守,并迅速報告施工負責人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將全部工作人員撤離危險地段。
(5)發生坍方,應積極處置和搶救。首先清點人數,其次清理主要機具設備,并詳細記入施工日志,分析坍方的原因,同時擬定切實可行的清方、支護、掘進、安全保護等方案后方可繼續施工。
(6)施工時應對洞內拱部和洞頂地表進行定點(含縱向和橫向)監測,發現變形量加大或變形時加快時,應暫停開挖,分析原因并采取穩定圍巖的有力措施。
(7)開挖中發現流沙、流泥與涌水時,應立即停止開挖,采取防止措施,并迅速上報,在未制定出有效措施之前,不得掘進。
(8)隧道掘進,必須超前預報,否則不得掘進。
十、附則
本規程未盡事宜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隧道工程施工。
篇2: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術規范范本
?瓦斯隧道
1?瓦斯隧道在施工前,必須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其主要內容包括預防瓦斯突出、噴出的措施和揭煤方法。
2?瓦斯隧道施工前應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瓦斯知識和防瓦斯危害的安全教育。
3?瓦斯隧道的施工單位應建立救護隊伍。救護裝備和救護車輛不得用于救護以外的其他工作。
4?隧道內非瓦斯工區和低瓦斯工區的電氣設備與作業機械可使用非防爆型,其行走機械嚴禁駛入高瓦斯工區和瓦斯突出工區。高瓦斯工區和瓦斯突出工區的電氣設備與作業機械必須使用防爆型。
5?瓦斯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洞口必須設置經專業培訓的專職瓦斯監測人員,每60min檢測一次。
2?檢測瓦斯用的儀器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驗,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凡經大修的儀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瓦斯濃度檢測地點及范圍:
1)每個斷面應檢查拱頂和兩側拱腳,墻腳各距坑道周邊20cm處;
2)開挖面風流及爆破地點附近20m內的風流和局部坍塌處;
3)局部風機前后10m內的風流中;
4)電動機及其開關20m以內的風流中。
6?瓦斯隧道施工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開挖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應停止電鉆鉆孔;當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施工,撤出工作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2?電動機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3?當瓦斯積聚體積大于0.5m3,濃度大于2%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的允許值而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復電開動機器,使用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的掘進工作面,只準人工復電。
5?回風巷或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應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6?低瓦斯工區洞內任意處瓦斯濃度超過0.5%時,應加強通風監測。
7?爆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爆破制”。
2?瓦斯工區爆破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
3?瓦斯工區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嚴禁使用半秒、秒級電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ms。
4?洞內爆破時,人員應撤至洞外。當隧道太長時,單線必須撤至300m以外,雙線上半斷面必須撤至400m以外,雙線全斷面必須撤至500m以外。
5?炮孔的裝藥及填塞:
1)炮孔深度不得小于0.60m,相鄰炮孔間距不得小于0.4m。
2)在煤層爆破裝藥長度不得大于炮孔深度的1/2。
3)在巖層中爆破時:當炮孔深度在0.9m及以下時,裝藥長度不得超過孔深的1/2;孔深在0.9m以上時,裝藥長度不得超過孔深的2/3。
4)炮孔堵塞材料可用水炮泥或不燃性、可塑性的松散材料(黏土或黏土與砂子的混合物等)。使用水炮泥時,其后部必須用不小于0.15m的炮泥將炮孔填滿堵嚴,無填塞或填塞長度不足的炮孔嚴禁爆破。
5)裝藥前應清除炮孔內的煤(巖)粉。
6)嚴禁反向裝藥。
6?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裝藥爆破:
1)裝藥和爆破前,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時;
2)爆破地點20m內堆放的機具設備、石碴、材料等堵塞巷道斷面1/3以上時;
3)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散等情況時。
7?爆破母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爆破母線應采用銅芯絕緣線,嚴禁使用裸線和鋁芯線。
2)爆破母線、連接線和電雷管腳線必須相互扭緊并懸掛,不得與軌道、金屬管、鋼絲繩、刮板運輸機等導電體接觸。爆破母線與電纜、電線、信號線應分別掛在坑道的兩側。當必需掛在同一側時,爆破母線應掛在電纜的下方,并保持0.3m以上的懸掛距離。
3)嚴禁用軌道、金屬管、大地等作回路。
4)爆破前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8?瓦斯隧道通風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通風設施應保持完好。調節、遷移、拆除通風設施的工作,應由通風管理人員擔任。
2?瓦斯隧道通風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制訂處理措施:
1)主要風機停轉;
2)通風系統遭受破壞;
3)推進開挖面停風;
4)打開封閉區。
3?洞內供風量應通過計算確定,且每人每分鐘不得少于4m3。
4?瓦斯隧道的主風機應有兩條獨立的供電線路。
5?臨時停工地段不宜停風,停風時應切斷電源,設置柵欄與警告牌,人員不得進入。
9?瓦斯隧道照明與電氣信號應符合下列規定:
1?照明用電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低瓦斯隧道不應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不應大于110V;
2)輸電線路不得使用裸線和絕緣不良的導線;
3)嚴重瓦斯隧道和煤與瓦斯突出隧道照明電器應使用防爆型,開關應設在進風道或洞口。
2?礦燈充電房應離洞口50m以外。
3?瓦斯隧道內的電氣信號,除信號集中閉塞外,應能同時發聲和發光。
4?豎井、斜井主要井口絞車的信號裝置應直接接在供電線路上,不應分接其他負荷。
5?隧道內的電話線路嚴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10?瓦斯隧道的防火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施工必須制定防火措施。
2?洞內嚴禁產生高溫和發生火花的作業。洞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噴燈焊等作業;確需用焊時必須有相應的安全措施。
3?在有自然傾向的煤層中施工時,必須事先制訂專項的安全措施,預防煤層自燃。
洞內嚴禁使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和休息室,暖風道、壓入式通風的風洞必須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應至少裝設兩道防火門。
4?洞內發生火災時,應根據火災的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狀況,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
5?當洞內火災不能直接撲滅時,必須封閉火區,直到經過取樣分析,確認火區已經熄滅后方可啟封。啟封火區應逐段恢復通風。當測出風流中含一氧化碳或有其他復燃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向火區送風,并重新封閉火區。
啟封火區和火區初期恢復通風的工作必須由專業的救護隊負責進行,火區內風流所經過的巷道內的人員必須全部撤出。
啟封火區完畢后3d內,每班由救護隊員檢查通風工作,并測定水溫、氣溫和空氣成分,確認火區完全熄滅,通風等情況良好,方可恢復施工。
11?瓦斯隧道的救護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應備有急救和搶救設備,并指定專人保管,經常保持其良好狀態,急救和搶救設備不得挪作他用。
2?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工區應配備救護隊,在事故發生時非救護隊成員不得進洞搶救。
3?救護隊必須在統一指揮下開展搶救工作,嚴禁個人單獨行動。
4?事故處理救護基地,應設在安全區附近新鮮風流中的安全地帶。
12?揭煤防突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參加揭煤施工人員必須佩戴自救器;
2?有瓦斯突出的煤層揭煤,爆破時所有人員必須撤到洞外;
3?應加強通風管理,開挖面應有足夠新鮮空氣;
4?石門揭煤當瓦斯壓力為0.6~1.0Mpa時,可采用振動爆破法;
5?揭煤前應清除洞口和通風機房周圍50m范圍內一切火源。
篇3:隧道施工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1、實行安全生產大檢查例行制度,每月定于28日為安全生產檢查日。
2、安全生產大檢查由項目部安全總監組織,各部門、施工隊參加,檢查時應根據季節性變化或影響的因素和具體情況,確定所要檢查的重點。
3、進行安全大檢查時必須做到:目的明確、突出重點、要求具體、效果顯著,防止走馬觀花和漏查漏檢,要求每次檢查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率100%。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場提出解決辦法,對于各類不安全隱患的整改應做到:人員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責任落實,一時未能整改好的,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5、每次安全大檢查應做好原始記錄和匯總工作,做到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對嚴重違章者采取“懲、教”相結合的形式,幫助提高認識,并在項目部安全會上進行通報。
6、施工現場實行安全員跟班巡回檢查,做到每日至少一次對所在作業面的自查和整改,做到隱患不過夜,隱患不消除不交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