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路工程地下作業安全要求

公路工程地下作業安全要求

2024-07-13 閱讀 6573

公路工程地下作業安全要求

公路工程地下作業安全要求:

隧道施工爆破作業安全技術要點

隧道施工爆破作業除了要滿足上面提到的爆破作業安全管理一般要求外,還必須滿足以下安全技術要求:

(1)隧道爆破施工必須遵守《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條例》,認真執行《爆破安全規程》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做好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

(2)洞內爆破必須統一指揮,并且經過專業培訓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證的專業人員進行作業。爆破作業和爆破器材管理人員必須穿防靜電服裝;洞內每天放炮次數應有明硎規定,裝藥與放炮時間不得過久。

(3)爆破加工房應設在洞口50m以外的安全地點。嚴禁在加工房以外的地點改制和加工爆破器材,長隧道施工必須在洞內加工爆破器材時,其加工洞室的設置應符合《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的有關規定。

(4)進行爆破時,所有人員應撤離現場,其安全距離為:

①獨頭巷道不得少于200m;

②相鄰上下坑道內不少于lOOm;

③相鄰的平行坑道,橫通道及橫洞間不少于50m;

④全斷面開挖進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時,不少于500m.

(5)裝藥前應檢查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護是否牢固;炮眼內的泥漿、石粉應吹洗干凈;剛打好的炮眼,不得立即裝藥,如果遇有照明不足,流沙未經妥善處理或可能有大量溶洞涌水時,嚴禁裝藥爆破。

(6)裝炮時,應使用木質炮棍裝藥,嚴禁火種。為防止點炮時發生照明中斷,爆破工應隨身攜帶手電筒,禁止用明火照明。

(7)點炮前,無關人員與機具均應撤至安全地點。爆破員實行“一爆三檢”制度,放炮員最后離場,班組長清點人數,發出警告5s后方可引爆。

(8)爆破后必須經過15rain通風排煙后,檢查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檢查有關“盲炮”及可疑現象;有無殘余炸藥和雷管;頂板兩旁有無松動石塊、危巖,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在妥善處理并確認無誤后,其他施工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

篇2:地下金屬礦山掘進作業規程編制規定

作業規程是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三大規程”之一,是企業每個職工入井前必須學習并牢記的“法規”。作業規程不但規定了井下職工安全施工的程序,也規定了對施工所需設備、設施的配置及安全行人、供電、通風、運輸等安全措施。科學、合理、全面的作業規程能起到指導生產、促進技術進步、保障施工安全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根據《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規程》,結合企業實際,特制定掘進作業規程編制的規定。

一、作業規程的編制內容

不同地點的作業環境,其規程編制的內容也不相同。作業規程應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根據施工地點的特殊情況編制,一般情況下掘進作業規程包括圖表、文字等內容。

(一)圖表部分

圖表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1)巷道施工建設平面圖。

(2)巷道支護斷面圖(應明確規定各類管、線、運輸、排水設施、人行道布置與尺寸、支護形式及其材料、規格、棚距、臨時支架與永久支護、永久支護與工作面的最小和最大距離)。

(3)交岔點施工平面、剖面圖。

(4)鉆眼爆破說明書與工藝流程圖。

(5)裝藥結構示意圖。

(6)超前支護平面、剖面圖。

(7)掘進機械化及工藝流程與設備圖。

(8)通風系統圖。

(9)避災路線圖。

(10)通風監測儀表布置圖。

(11)供電系統圖。

(12)風水管路路線圖。

(13)裝碴子(礦石)運料路線圖。

(14)放炮設崗示意圖。

(15)絞車安設平面、剖面圖(使用絞車時)。

(16)其它設備(耙裝機、掘進機等)安設平、剖面圖。

(17)風量計算表。

(18)勞動組織和正規循環圖表。

(19)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20)其它需要補充說明的圖表。

(二)文字部分

1.工程概況

主要概述巷道用途、工程量、支護形式、施工要求及說明、掘進方式及運輸方式、掘進巷道范圍內已有的采掘情況等。

2.安全制度

(1)工作面交接班制度,包括班隊長、氣檢員、安檢員、值班電鉗工、放炮員及其他特殊工種的交接班制度。

(2)工程質量驗收制度,包括對施工單位驗收項目及質量標準。(3)巷道維修制度。

(4)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5)放炮制度。

(6)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和有害氣體管理制度。

3.安全技術措施

(1)開工措施。

(2)打眼措施,含風鉆、電鉆或使用其它工具打眼的安全措施。

(3)放炮措施,含做引藥及裝藥的安全措施;連線放炮安全措施;瞎炮、殘炮處理的安全措施;防止放炮崩倒支護的安全措施;放炮停、送電安全措施。

(4)裝運措施,含采用普通法掘進天井、溜井人工裝碴子(礦石)的安全措施;采用吊罐法掘進天井裝運碴子(礦石)的安全措施;在傾斜、平巷掘進施工時,采用裝巖機、耙斗裝巖機、鏟運機、裝運機或人工出碴的安全技術措施。

(5)支護措施,含支護技術質量標準;臨時支護或超前支護安全措施;架棚、打錨桿、砌碹或噴射混凝土的安全措施;巷道交岔口架設抬棚的安全措施。

(6)過地質變化帶的措施,含探石門、過斷層、破碎帶、防止片幫、冒頂及冒頂時的處理措施。

(7)防治水的措施,含探老硐、老空水的安全措施。

(8)通風、防塵管理措施,含有害氣體涌出量、通風量、綜合防塵等安全措施。

(9)巷道貫通措施(專題呈報)。

(10)機電設備管理措施,含機電設備安裝及使用的安全措施。

(11)地質說明書,應含巷道礦體和圍巖的特征及其柱狀圖,掘進范圍內預計水文地質、地質構造、斷層參數及其平面、剖面圖。

二、規程編制的基本要求

(1)規程必須按照采區設計要求進行編制,開拓工作面規程必須按照水平延深、區域及采區設計要求進行編制,施工單位主管技術人員對作業規程的編制負主要責任。

(2)地測部門應根據設計、開拓、掘進、回采工程的需要,超前提出地質說明書,詳細匯集該設計施工作業范圍的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并對資料的使用提出意見和說明,作為設計、施工規程編制工作的依據。

(3)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要認真閱讀消化水文、地質資料,并同地測人員共同進行現場調研核實。

(4)編制前在主管工程師指導下,施工單位主管技術人員要召開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三結合的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集中群眾智慧和經驗,使規程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出超前性預測。

(5)規程由施工單位技術人員負責編制,要求內容精煉,不得模棱兩可,照抄照搬。凡已在《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規程》、《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有明確規定的,可不再編入作業規程。規程用語要求準確規范,圖紙清晰整齊。

(6)編制規程必須具備下列文件:

①經過審批的采區設計,施工圖紙或業務聯系書;

②經過審批的該分階段的地質說明書;

③掘進各工種的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

④有關的安全制度;

⑤鄰近采礦場的礦壓觀測資料;

⑥地測部門于工作面開工前一個月提出的地質報告書;

⑦機電科于工作面開工前一個月提供的設備布置、供電系統、管路系統和通風照明等圖紙;

⑧生產技術科提供的新工作面主要技術要素,支護形式,頂板管理等要求。

三、編制規程應注意的事項

(1)平面位置圖應正確選擇比例尺。

(2)已掘巷道和待掘巷道分別用實線和虛線表示;所有巷道均應標名稱,待掘巷道標明設計參數。

(3)必須采用地測部門提供的水文地質情況。

(4)巷道斷面應包括管線及人行道布置;尺寸標準要齊全,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5)在掘進方式中應簡明介紹施工方案,詳細介紹特殊的施工方法。

(6)爆破圖表須是三面投影圖并標明每次放炮最大裝藥量。

(7)應定性定量地說明風機安裝地點及檢測儀表的布置位置。

(8)斜巷運輸安全設施的名稱及安裝位置。

(9)必要的探放水措施。

(10)特殊地點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技術措施。

(11)正規循環圖表及主要技術指標要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12)避災路線圖要分別用紅綠兩種顏色標明火災及水災的避災路線。

四、規程的審批

(1)規程編制實行二審制。規程編制后,首先由主管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技術人員、部分現場管理人員和老工人進行初審。然后由礦總工程師(主管副總)組織有關職能科室及施工單位(隊長、技術人員)參加終審。終審前要提前通知有關單位或人員做好準備,以提高終審質量。參加會審人員要簽到,會審要有詳細記錄,并由主持會審的總工程師總結,提出會審意見。

(2)規程簽批后應報上級單位備案,對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工作面或有“一通三防”和沖擊地壓、天窗、陷落柱、地下溶洞等重大技術問題的工作面規程,要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查批準。

(3)礦總工程師對規程的審批負主要責任,主管副總工程師對總工程師負責。

五、審批規程需要把關的主要內容

為杜絕審批規程出現漏洞,收到規程后要全面對規程進行審查,并重點把關下列內容:

(1)巷道的巖層性質、涌水量、地質構造、穿層巷道剖面圖。

(2)巷道的技術特征、設計規格、支護方式、圖紙符合設計要求。

(3)施工組織、掘進方式、循環形式及進度。

(4)開門點、過停采線、特殊工程、臨時支護及永久支護的措施。

(5)通風系統的合理性,放炮、防塵、有害氣體檢測等措施的完善情況。

(6)壓風、排水、供電系統的設備布置,系統合理性及圖表的準確情況。

(7)避災路線的合理性,水、火、有害氣體防控、頂板管理安全措施的針對性。

(8)循環作業圖表及勞動組織的合理性。

(9)經濟技術指標齊全、合理,符合實際,有一定的先進性。

(10)提高礦石質量的措施。

(11)圖表齊全,文圖一致。

六、規程的學習貫徹

(1)規程經審查簽批生效后,施工單位技術主管首先要組織隊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學習,然后組織在本工作面作業的全體職工學習貫徹。有關職能部門和輔助配合單位,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及職工學習貫徹相關條款。

(2)學習貫徹規程要有學習記錄,參加學習規程和組織學習貫徹的人員都要簽字。

(3)規程學習貫徹完后,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都必須參加考試。對考試不及格者要補考,不補考或補考不及格者不準上崗。

(4)在工作面掘進過程中,每隔1-2個月重新組織學習貫徹一次規程,在學習貫徹規程的同時,還要對《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有關內容一并學習貫徹。

(5)規程的貫徹必須由施工單位技術人員進行講解,要結合實際、圖文并茂地向施工和管理人員貫徹清楚,不能照本宣科,礦主管工程師要進行指導考核。

(6)施工單位主管技術人員對規程貫徹負主要責任。

七、規程的落實

(1)施工單位的全體管理人員和工人都必須按照規程要求進行指揮和操作,落實規程規定,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2)所有管理人員都是在現場落實規程的責任者,隊長(含主管副隊長)對規程落實負主要責任;技術人員對規程落實負技術管理責任;班組長對規程落實負現場管理責任。

(3)各隊要根據本規定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并報礦備案。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每旬要組織一次本單位規程對號檢查活動,嚴格考核,獎懲兌現。

(4)礦主管副總、主管工程師要把規程的貫徹執行落實情況做為技術管理的重要內容,每月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進行一次所轄規程對號檢查,并做好規程對號檢查記錄,提出規程落實整改意見,重大問題向礦技術專業會議或安全辦公會議報告。

(5)規程執行完畢后,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應對規程執行情況進行系統總結,查找不足,吸取經驗教訓。總結應報礦主管工程師和總工程師(主管副總)審閱,并作為技術業務工作考核內容之一。

(6)礦安全監察部門對規程的落實負監督檢查管理責任。

八、規程的完善

(1)規程在執行過程中,如發現問題或遇有情況變化,施工單位主管技術人員要及時修改補充,并按有關程序,批準生效后執行。

(2)礦有關職能部門應定期檢查監督規程執行情況,及時向施工單位提出修改完善意見,確保規程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主管工程師對規程的修改完善負主要管理責任;施工單位主管技術人員對規程的修改完善負直接責任。

總之,規程的編審是一項嚴謹細致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要熟悉現場,熟悉設計圖紙及整個礦井生產系統;加強同業務科室聯系,及時索取各種資料,征求隊有關人員意見,上下聯系,開動腦筋,解放思想,編審實施好每一個規程,確保礦井掘進工作的安全生產。

(春天故事)

篇3:地下礦槽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1)指揮料場內的汽車、鏟車等卸料作業時,不能與車輛搶行,防止車輛傷害。

2)夜間行走,要有良好的照明手電筒,并注意了望,嚴防車輛倒車傷害。

3)料場照明保持完好,有利夜間正常工作和行走。

4)發現槽內有雜物時,必須停止漏料后再安排有關人員下槽處理,嚴禁私自下槽處理,防止卸料傷人。

5)對原燃料驗收,上下車查看時要扶穩把牢,穩上穩下,防止墜落。

6)在皮帶通廊行走,要距皮帶0.5m以外,防止皮帶絞傷,嚴禁跨越正在運行的皮帶和在皮帶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