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變電站主體結構施工作業風險專項控制措施
一、重點控制措施
1.建筑物框架施工時,模板運輸時施工人員應從梯子上下,不得在模板、支撐上攀登。嚴禁在高處的獨木或懸吊式模板上行走。
2.模板頂撐應垂直,底端應平整并加墊木,木楔應釘牢,支撐必須用橫桿和剪刀撐固定,支撐處地基必須堅實,嚴防支撐下沉、傾倒。
3.支設柱模板時,其四周必須釘牢,操作時應搭設臨時工作臺或臨時腳手架,搭設的臨時腳手架應滿足腳手架搭設的各項要求。
4.支設梁模板時,不得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并嚴禁在梁的底模板上行走。
5.采用鋼管腳手架兼作模板支撐時,每根立柱的荷載不得大于2t,立柱必須設水平拉桿及剪刀撐。
6.獨立柱或框架結構中高度較大的柱安裝后應用纜風繩拉牢固定。
7.模板拆除應按順序分段進行。嚴禁猛撬、硬砸及大面積撬落或拉倒。高處拆模應劃定警戒范圍,設置安全警戒標志并設專人監護,在拆模范圍內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
8.拆下的模板應及時運到指定地點集中堆放,不得堆在腳手架或臨時搭設的工作臺上,以免墜落傷人。
9.吊車等進行施工作業時,應有專人指揮,看清周圍,防止撞到人、電線等物體。
10.支撐拆除時,應配備相應的鋼絲繩及相關保護措施以防傷人,焊鉗與線應連接牢固,龍頭線都不得搭在易爆及帶有熱源的物體上,電焊機必須“一機、一閘、一漏、一箱”,并裝有隨機開關,焊外殼必須有良好的接地。
11.起吊前檢查鋼絲繩固定情況,保證牢固,避免脫落傷人。
12.鋼支撐提升離開基座0.1m時應停下檢查起重機的穩定性、制動的可靠性、鋼支撐的平衡性、綁扎的牢固性、確認無誤后,方可起吊。當起重機出現傾覆跡象時,應快速使鋼支撐落回基座。
13.移動過程要緩慢,司機看好基坑情況,避免鋼支撐刮碰坑壁、冠梁、上部鋼支撐等。
14.作業時,吊車起重臂下、回旋半徑以內嚴禁站人,重物不得超越駕駛室上方,不得在車前方起吊。
15.切割焊和吊運過程中工作區嚴禁過人,拆除的零部件嚴禁隨意拋落,避免傷人。
16.使用氧氣、乙炔時,兩瓶間距不得小于5m,氣瓶與明火及火花散落點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在焊接、切割點5m范圍內,應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確實無法清除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隔離措施。
篇2:110KV變電站值班員崗位責任制
第一條110KV變電所值班員必須持證上崗,對本崗位的安全工作負責。
第二條認真學習并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款、規定和本站運行規程全部。執行各種規章制度。
第三條掌握電網調度管理條例和礦區電力調度規定和本站一次接線系統,能熟練地進行開關柜的停送電操作及其它必要的操作。
第四條熟悉所有電氣設備的構造、編號及位置,按“一看”“二聽”“三嗅”“四摸”的巡回檢查方法,對設備進行檢查,及時掌握整個變電所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有異常而無力處理時,及時匯報上級領導,緊急情況下值班員應根據規程采取應急措施。
第五條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杜絕違章操作,違章指揮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嚴格現場交接班。
第六條當發生事故時,及時匯報區隊,準確記錄各種表計的指示情況,以及事故發生、消除和進行操作的時間,對事故不得隱瞞包庇,要對事故原因分析,追究責任者并制定預防措施。
第七條按規定及時認真填寫各種記錄,字跡清潔、工整不得出格或漏填。
第八條要愛護國家財產,對備品、備件、工具等妥善保管,要節約原材料,修舊利廢,降低維修費用,配合維修人員搞好設備的日常維護和停產檢修。
第九條負責整個變電所的設備及環境衛生,做到窗明地凈,愛護各種消防設施,并會使用,所內嚴禁吸煙。
第十條積極參加有關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篇3:變電站的配電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1條應具備一定的電工基礎知識,熟知變電所運行規程、操作規程、標準化變電所標準及其它有關標準。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第2條負責監視站內高低壓配電設備的運行狀態,根據停送電工作票進行各種倒閘操作。并與上一級變電所、電力調度、調度室和各重要機房聯系,及時調整負荷。認真做好巡回檢查,及時發現異常現象及事故隱患,并按規定程序進行處理。
第3條監視有關保護裝置是否可靠。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認真對接班人員進行系統運行狀態交待;認真填寫運行日志及其它各種記錄。
第4條副井提升機、主通風機、中央變電所及壓風機房回路停電前,應先與上述機房司機取得聯系,防止突然停電造成重大機電事故。
第5條設備出現異常和臨時故障時,應按事故處理規程立即采取措施,盡量縮小事故影響范圍,防止事故蔓延,同時認真監視各種儀表和繼電保護裝置的指示及動作情況,并做好記錄,向礦調度室和分管領導匯報。
第6條配電工應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巡回檢查,因操作失誤或未按制度執行,造成重大損失或因重要機房停電未事先聯系造成事故,配電工應負直接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