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三字經
萬丈樓,平地起。建筑工,廣廈砌。施工中,守法紀。
不傷人,不傷己。愛生命,保穩定。搞建筑,抓“三寶”。
安全帽,須戴好。安全帶,少不了。安全網,要綁牢。
護欄桿,圍“四口”,“五臨邊”防護好。
安全員,責任大,抓安全,全靠他。
把“六關”,重防范,訂制度,拿措施。
多宣傳,多檢查,心要細,腿須勤。
查隱患,杜違章。出事故,必查清。
追緣由,促改進。嚴是愛,松是害。
施工電,是關鍵,用“三相”,設“五線”,不亂拉,禁亂接。
保安器,熔斷絲,三級保,不出事。
起重工,須牢記,“十不吊”,最重要。無證照,莫上崗。
架子工,在高空,警鐘鳴,弦緊繃,不違章,不莽撞。
鋼筋工,模板工,“五不準”,記心中。各工種,齊配合。
保安全,促和諧。講文明,樹新風,為新城,立新功。
“三寶”“四口”“五臨邊”
“三寶”主要是指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等勞動防護用品,要求建筑工人工作時隨身攜帶并正確使用;
“四口”主要是指樓梯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等各種洞口,要求正確防護并進行警示;
“五臨邊”主要是指陽臺周邊、屋面周邊、框架工程樓層周邊、上下通道斜道兩側邊、卸料平臺的外側邊等,要求對其正確防護。
一、十項安全措施。
1、按規定使用“安全三件寶”;
2、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一定要齊全有效;
3、塔吊、人貨電梯、物料提升機等起重設備必須有限位保險裝置,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負荷作業,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
4、配電線路架設必須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5、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要設置漏電保護裝置;
6、腳手架材料及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7、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8、在建工程的“四口”、“五臨邊”,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9、嚴禁赤腳或穿高跟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高處作業不準穿硬底或帶釘易滑的鞋靴;
10、施工現場的危險部位應有警示標志,夜間要設紅燈示警。
二、建筑施工現場的防火措施。
建筑工地火災的主要特點是:施工現場易燃、可燃材料多,施工工地臨時線路多、容易跑電,人員素質低,缺乏應有的防火常識。
針對建筑施工中的火險特點,應該加強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對施工現場的平面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劃分明確的用火區,對易燃、可燃材料集中堆放和管理,并建立各項防火安全規章制度,購置消防器材,設置消防水源等,并在施工工地設置消防通道,保障消防車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暢通。對于臨時性工棚、食堂、宿舍的搭建,要符合防火要求,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
同時,要采取切實的防火措施:
1、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將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圖、施工方法等和消防安全要求一并結合考慮;
2、做好消防宣傳,現場要有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和消防制度牌;
3、對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工種,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
4、施工現場消防車道,必須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暢通無阻;
5、現場應有消防水源。消防水管直徑應大于100毫米或配置足夠的消防器材;
6、建立義務消防隊伍,對義務消防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和教育。
三、施工中防止物體打擊。
主要措施:
1、高空作業使用的工具,必須放入工具袋內或工具箱內,不得隨意亂放;
2、不準上下投擲材料,工具等物件;
3、盡量避免上下垂直作業。分層作業時,應設置隔離設施;
4、進入施工現場應戴安全帽。
四、“三寶”防護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三件寶”指的是現場施工作業中必備的安全帽、安全帶和安全網。
正確使用“三寶”防護措施,應做到: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帽襯和帽殼之間應保持4-5厘米的間隙,并系好帽帶防止脫落;
2、凡在2米以上懸空作業的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若懸空作業點沒有掛安全帶的條件時,應該設置安全拉繩或安全欄桿等;
3、懸空高處作業點的下方必須設置安全網。
五、“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
“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為了有效地防止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凡在樓梯口、電梯口(包括垃圾口)、預留洞口,必須設置欄桿或蓋板、架設安全網;正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必須搭設牢固的防護棚。在施工過程中,尚未安裝欄桿的陽臺周邊、無外架防護屋面周邊、框架工程樓面周邊、跑道(斜道)兩側邊、卸料臺的外側邊等,必須設置1.2米高的兩到防護欄桿、擋腳板或設防護立網。
六、建筑工地防雷保護。
雷電產生的沖擊電壓可達數十萬至數百萬伏。高層建筑物施工工地由于四周的起重機、井字架,門式架、腳手架矗立很高,易遭雷擊,更應做好防雷保護工作。
起重機械“十不吊”原則
1.超載或被吊物重量不明時不吊。
2.指揮信號不明確時不吊。
3.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動時不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時不吊。
5.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時不吊。
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時不吊。
7.歪拉斜吊重物時不吊。
8.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和指揮信號時不吊。
9.重物棱角處與捆綁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時不吊。
10.鋼(鐵)水包裝得太滿時不吊。
施工現場五要:
1:施工要圍檔
2:圍擋要美化
3:防護要齊全
4:排水要有序
5:圖牌要規范
施工現場十不準:
一、不戴安全帽,不準進現場。
二、酒后和帶小孩不準進現場。
三、井架等垂直運輸不準乘人。
四、不準穿拖鞋、高跟鞋及硬底鞋上班。
五、模板又易腐材料不準作腳手板使用,作業時不準打鬧。
六、電源開關不能一閘多用。未經訓練的職工,不準操作機械。
七、無防護措施不準高空作業。
八、吊裝設備未經檢查(或試吊)不準吊裝,下面不準站人。
九、木工場地和防火禁區不準吸煙。
十、施工現場備種材料應類堆放整齊,做到文明施工。
篇2:建筑施工安全三字經
萬丈樓,平地起。建筑工,廣廈砌。施工中,守法紀。
不傷人,不傷己。愛生命,保穩定。搞建筑,抓“三寶”。
安全帽,須戴好。安全帶,少不了。安全網,要綁牢。
護欄桿,圍“四口”,“五臨邊”防護好。
安全員,責任大,抓安全,全靠他。
把“六關”,重防范,訂制度,拿措施。
多宣傳,多檢查,心要細,腿須勤。
查隱患,杜違章。出事故,必查清。
追緣由,促改進。嚴是愛,松是害。
施工電,是關鍵,用“三相”,設“五線”,不亂拉,禁亂接。
保安器,熔斷絲,三級保,不出事。
起重工,須牢記,“十不吊”,最重要。無證照,莫上崗。
架子工,在高空,警鐘鳴,弦緊繃,不違章,不莽撞。
鋼筋工,模板工,“五不準”,記心中。各工種,齊配合。
保安全,促和諧。講文明,樹新風,為新城,立新功。
“三寶”“四口”“五臨邊”
“三寶”主要是指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等勞動防護用品,要求建筑工人工作時隨身攜帶并正確使用;
“四口”主要是指樓梯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等各種洞口,要求正確防護并進行警示;
“五臨邊”主要是指陽臺周邊、屋面周邊、框架工程樓層周邊、上下通道斜道兩側邊、卸料平臺的外側邊等,要求對其正確防護。
一、十項安全措施。
1、按規定使用“安全三件寶”;
2、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一定要齊全有效;
3、塔吊、人貨電梯、物料提升機等起重設備必須有限位保險裝置,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負荷作業,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
4、配電線路架設必須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5、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要設置漏電保護裝置;
6、腳手架材料及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7、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8、在建工程的“四口”、“五臨邊”,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9、嚴禁赤腳或穿高跟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高處作業不準穿硬底或帶釘易滑的鞋靴;
10、施工現場的危險部位應有警示標志,夜間要設紅燈示警。
二、建筑施工現場的防火措施。
建筑工地火災的主要特點是:施工現場易燃、可燃材料多,施工工地臨時線路多、容易跑電,人員素質低,缺乏應有的防火常識。
針對建筑施工中的火險特點,應該加強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對施工現場的平面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劃分明確的用火區,對易燃、可燃材料集中堆放和管理,并建立各項防火安全規章制度,購置消防器材,設置消防水源等,并在施工工地設置消防通道,保障消防車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暢通。對于臨時性工棚、食堂、宿舍的搭建,要符合防火要求,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
同時,要采取切實的防火措施:
1、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將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圖、施工方法等和消防安全要求一并結合考慮;
2、做好消防宣傳,現場要有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和消防制度牌;
3、對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工種,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
4、施工現場消防車道,必須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暢通無阻;
5、現場應有消防水源。消防水管直徑應大于100毫米或配置足夠的消防器材;
6、建立義務消防隊伍,對義務消防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和教育。
三、施工中防止物體打擊。
主要措施:
1、高空作業使用的工具,必須放入工具袋內或工具箱內,不得隨意亂放;
2、不準上下投擲材料,工具等物件;
3、盡量避免上下垂直作業。分層作業時,應設置隔離設施;
4、進入施工現場應戴安全帽。
四、“三寶”防護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三件寶”指的是現場施工作業中必備的安全帽、安全帶和安全網。
正確使用“三寶”防護措施,應做到: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帽襯和帽殼之間應保持4-5厘米的間隙,并系好帽帶防止脫落;
2、凡在2米以上懸空作業的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若懸空作業點沒有掛安全帶的條件時,應該設置安全拉繩或安全欄桿等;
3、懸空高處作業點的下方必須設置安全網。
五、“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
“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為了有效地防止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凡在樓梯口、電梯口(包括垃圾口)、預留洞口,必須設置欄桿或蓋板、架設安全網;正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必須搭設牢固的防護棚。在施工過程中,尚未安裝欄桿的陽臺周邊、無外架防護屋面周邊、框架工程樓面周邊、跑道(斜道)兩側邊、卸料臺的外側邊等,必須設置1.2米高的兩到防護欄桿、擋腳板或設防護立網。
六、建筑工地防雷保護。
雷電產生的沖擊電壓可達數十萬至數百萬伏。高層建筑物施工工地由于四周的起重機、井字架,門式架、腳手架矗立很高,易遭雷擊,更應做好防雷保護工作。
起重機械“十不吊”原則
1.超載或被吊物重量不明時不吊。
2.指揮信號不明確時不吊。
3.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動時不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時不吊。
5.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時不吊。
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時不吊。
7.歪拉斜吊重物時不吊。
8.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和指揮信號時不吊。
9.重物棱角處與捆綁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時不吊。
10.鋼(鐵)水包裝得太滿時不吊。
施工現場五要:
1:施工要圍檔
2:圍擋要美化
3:防護要齊全
4:排水要有序
5:圖牌要規范
施工現場十不準:
一、不戴安全帽,不準進現場。
二、酒后和帶小孩不準進現場。
三、井架等垂直運輸不準乘人。
四、不準穿拖鞋、高跟鞋及硬底鞋上班。
五、模板又易腐材料不準作腳手板使用,作業時不準打鬧。
六、電源開關不能一閘多用。未經訓練的職工,不準操作機械。
七、無防護措施不準高空作業。
八、吊裝設備未經檢查(或試吊)不準吊裝,下面不準站人。
九、木工場地和防火禁區不準吸煙。
十、施工現場備種材料應類堆放整齊,做到文明施工。
篇3:線路施工安全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已建單位)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人: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后建單位)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人:_____________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電信建設管理辦法》規定、《本地電話網用戶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在同路由隔距不夠的情況下,經協商一致,簽訂本協議。
第一條 甲乙雙方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通信建設安全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建設責任制度,完善安全建設條件,確保線路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施工。
第二條 根據業務發展需求乙方需進行如下施工:
1、施工地址:_________
2、與甲方線路的距離:_________
3、施工長度:_________
第三條 在以上施工過程中乙方必須采取如下安全措施來保證甲方線路的安全。
1、架空電纜、光纜與原有線路跨越的,與原有線路的交越隔距必須達到0.6m的最小凈距,不達標的必須整改;
2、架空電纜、光纜凡是與電力線交越的,其安全交越距離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必須加裝安全保護設施。
第四條 責任劃分
甲乙雙方線路在同路由或交越的情況下,發生下述情況由責任方承擔責任。
1、架空電纜、光纜凡是與電力線交越的,其安全交越距離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必須加裝安全保護設施,新建一方線路和電力線路交越時因沒有進行安全保護,發生強電侵入,導致原有桿路出現線路故障及經濟損失,由新建方承擔責任;
2、新建方桿路與原有桿路隔距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若發生倒桿等現象,造成已建桿路損壞電路中斷的,新建方負責賠償損失;若原有桿路發生倒桿等現象,造成新建桿路損壞的,雙方各自承擔損失費用。
第五條 雙方義務
甲乙雙方在發現對方的線路發生問題時具有告知對方的義務。
第六條 雙方權利
甲乙雙方對由于對方的責任造成的損失均有要求賠償的權利。
第七條 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導致甲乙雙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協議項下有關義務時,雙方相互不承擔違約責任。但遇不可抗力的一方,應于不可抗力發生后5個工作日內將不可抗力情況告知對方,并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在不可抗力影響消除后的合理時間內,一方或雙方應當繼續履行協議。
第八條 法律適用和爭議解決
本協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關法律、法規。雙方因本協議的履行而發生的爭議,應由雙方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將爭議提交_________省通信管理局進行協調,_________省局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做出行政決定,涉及技術性的問題,要邀請相關專家論證,并做出仲裁。以上決定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除爭議事項外,雙方將繼續執行本協議未涉爭議及仲裁的其它部分。
第九條 附則
1、如果本協議的任何條款在任何時候變成不合法、無效或不可強制執行而不從根本上影響本協議的效力時,本協議的其它條款不受影響。
2、未經甲乙雙方書面確認,任何一方不得自行變更或修改本協議。
3、本協議一式4份,甲乙雙方各執2份。本協議附件是本協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甲乙雙方因執行本協議或與本協議有關的一切的通知都必須按照本協議中的地址,以書面信函形式或甲乙雙方確認的傳真或類似的通訊方式進行。如使用傳真或類似的通訊方式,通知日期即為通訊發出日期,如使用特快專遞,通知日期即為郵件寄出日期并以郵戳為準。
5、本協議于甲乙雙方簽字并加蓋公章后生效。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