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邊坡防護網的安全施工方法

邊坡防護網的安全施工方法

2024-07-13 閱讀 7722

邊坡防護網是針對路面安全所設置的一種安全保護。在安裝邊坡防護網時要注意:

1、對坡面防護區域內的浮石,雜物進行清除;

2、在每一孔位處鑿一深度不小于錨桿外露環套長度的凹孔,一般口徑為20cm,深20cm。

3、按設計深度鉆鑿錨桿孔并清孔,孔深應比設計錨桿長度長5cm-10cm以上,孔徑不小于Φ42;受鑿巖設備限制時,構成每根錨桿的兩股鋼繩可以分別錨入兩個孔徑不小于Φ35的錨孔內,形成人字形錨桿,兩股鋼繩間夾角為15°≈30°,以達到同樣的錨固效果;當局部孔位處應底層松散或破碎不能成孔時,采用斷面尺寸不小于

0.4×0.4的C15砼基礎置換成不能成孔的巖土段。

4、注漿并插入錨桿,采用標號不低于C2O的水泥漿,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0.45~0.5的水泥砂漿或水灰比0.45~0.5的純水泥砂漿,水泥宜采用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優先選用粒徑不大于3mm的中細砂,確保漿液飽滿,在進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漿養護期不少于3天。

5、安裝縱橫支撐繩,張拉緊后兩段各用二至四個(支撐長度小于15m時用二個,大于30m時用四個,其間用三個)繩卡與錨桿外露環套固定連接。

6、從上向下鋪設鋼絲繩網并縫合,每張鋼絲繩網均用一根長約32m的縫合繩與四周支撐繩進行縫合并預張拉,縫合繩兩段各用兩個繩卡與繩網進行固定聯結。

篇2:邊坡高架頭防坍塌防墜落安全管理制度

1、邊坡、高架頭作業

1.1開采方法原則上只可在緩坡地段做小平臺處理邊坡,且只能往采場內側爆破,小平臺制作時,需采準制作到位,清除邊坡浮石,避免邊坡出現塌陷,滑坡。不具備做平臺處理的地段只能采取從采場內側穿傾斜孔方式處理。

1.2以小平臺方式處理邊坡,內側巖渣應先清理干凈,底根予以處理徹底,嚴禁擠壓爆破。

1.3反鏟挖掘機在制作小平臺時,應將邊坡表面大塊預先處理徹底,嚴禁將大塊向邊坡處側翻,確保大塊不下山。

1.4反鏟挖掘機在開拓道路時,要保持平臺的相對平整,對有下向趨勢的坡度應控制在30%的范圍之內。

1.5反鏟挖掘機履帶板的外側應和邊緣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在邊坡工作時應事先確認邊坡的穩定性。

1.6嚴禁用大塊墊在邊坡外側作為路基,操作員在作業前應下鏟察看好現場,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作業處理,時刻關注邊坡的穩定性,確保安全。

1.7反鏟挖掘機作業時,對內側上方的大塊禁止挖掘,在清理架頭大塊時,要嚴防架頭大塊傷害設備、人員。

1.8邊坡作業發現設備有下滑趨勢時應用鏟斗阻止下滑,禁止履帶懸離地面,遇特殊情況要及時上報實情,不得擅自處理,每班結束后應將反鏟挖掘機移到安全地段停放。雨天邊坡松軟,禁止反鏟挖掘機在邊坡作業。

1.9鏟車修平臺時,嚴禁將大塊向邊坡外推趕。

1.10鉆機在邊坡處穿孔時,杜絕產生滾石下山的可能。無論平臺或者邊坡作業,鉆機應在白班穿前排孔,夜間嚴禁鉆機穿第一排孔,平臺作業人員必須面向架頭及邊坡作業防止人員墜落。

1.11鉆機在工作、行走時,應注意邊坡的穩定性,特別在虛填地帶應慎重移動設備。在邊坡移動設備時,必須將鉆架放平,確保鉆機平?、安全移動。

1.12鉆機在架頭前沿穿孔時,應與前沿保持2米-3米以上安全距離,并且機頭必須正對前沿。在處理底根穿孔作業時,防止滾石危害。

1.13鉆機在停止作業后,應將設備移到安全地段。遇雷雨天氣,鉆機應停止作業,人員設備撤離至安全地帶。

1.14鉆機司機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方向、角度、深度、位置進行施工,如與設計有出入地方,應及時向技術人員匯報處理,并做好記錄。

1.15設計人員要深入現場,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嚴格設計,精心計算,制定嚴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對特殊要求應作注明,并向施工人員講解清楚。

1.16嚴格工藝紀律,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了解情況,檢查、監督施工質量。

1.17爆破施工前一天,應由爆破施工人員對成型孔進行測量、驗孔工作,并與鉆機駕駛員做好交接,了解孔況,為爆破評審提供科學的依據。

1.18爆破施工時,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確保施工質量,避免堵孔、過量裝藥,并保證有效充填。

1.19在邊坡地段爆破時,應在山下的村莊、道路、采石場、山坡進行警戒,必要時重點地區采取清場措施,確保山下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1.20邊坡爆破后,應仔細檢查爆破現場,對可能滾下山的大塊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1.21鏟裝作業前,應將邊坡表面大塊處理徹底,對于鏟裝過程中出現的大塊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排除,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

1.22操作人員在邊坡地段鏟裝時,應對現場情況進行了解,嚴禁將大塊推下山,重點地段有專人指揮,以確保安全。

1.23對采場工作幫、高陡架頭、邊坡每班進行檢查,暴雨后應立即檢查。

2、坑洞、裂隙安全管理制度

2.1根據地質勘察資料確定坑洞位置,現場做好標識,告知相關作業人員注意事項。

2.2鉆機穿孔時發現坑洞及時報告工段、分廠,在溶洞位置設立標識,并做好相關記錄。

2.3爆破人員發現坑洞時應報告爆破技術人員,由其指導該位置裝藥,并做相關處理。

2.4鏟裝設備作業時發現坑洞后,應立即報告工段、分廠,根據現場情況,做好填埋、標識等其它處理,并做好相關記錄。

3、防坍塌預防措施

3.1邊坡及高架頭作業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3.2每班對采場工作幫、高架頭、邊坡穩定性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3.3暴雨后應立即對采場工作幫、邊坡、高架頭穩定性進行檢查。

3.4對于檢查出邊坡、高架頭穩定性差或易坍塌部位分廠應立即組織處理,未處理結束前對隱患部位進行監控。

4、防止墜落的措施

4.1嚴禁人員從邊坡直接上到運礦道路,或從臺階下沿爆堆爬到上一臺階。

4.2所有運礦道路邊坡修筑好防護坡,對損害的防護坡要及時修復。

4.3嚴禁人員在邊坡防護坡上行走,禁止從邊坡下山。

4.4遇到雷雨或大風天氣,人員應遠離邊坡。

篇3:邊坡排土場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露天礦邊坡及排土場的安全管理,根據《金屬非金屬礦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中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涉及的安全管理方式、內容、檢查周期以及安全檢查事故隱患的整改要求等,均按照通鋼礦業公司安全檢查規定進行確定。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露天采礦單位及相關部室。

第二章邊坡安全管理

第四條露天礦開采必須選擇合理的邊坡參數,選擇適當的開采技術和制定嚴格的邊坡安全檢查制度。

第五條確定合理的臺階高度和平臺寬度,臺階高度要考慮到礦巖埋藏條件和力學性質、穿爆作業的要求、采掘工作的要求,一般不超過15米。工作平臺的寬度要滿足所采用的采掘運輸設備的要求和爆堆的寬度。

第六條正確選擇臺階坡面角和最終邊坡角。松軟礦巖工作平臺坡面角不大于開采礦巖的自然安息角;較穩定的礦巖工作平臺坡面角不大于55°;堅硬穩固的礦巖工作平臺坡面角不大于75°。

第七條選擇合理的開采順序和推進方向。在生產過程中要堅持從上到下的開采順序,堅持打下向孔或斜炮孔,杜絕在平臺底部進行掏底開采,避免邊坡形成傘檐狀和空洞。要選用從上盤到下盤的采剝推進方向。

第八條合理進行爆破作業,減少爆破作業對邊坡影響。在接近邊坡地段要采用控制爆破技術如微差爆破、預裂爆破、減震爆破,并嚴格控制同時爆破的炸藥量。采場禁止采用拋擲爆破,減少對邊坡的破壞。

第九條嚴格邊坡檢查,發現邊坡上有裂陷可能滑落或有大塊浮石及傘檐懸在上部時,采取可靠措施及時處理。發現邊坡有塌滑征兆時有權制止采剝作業,并向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

第十條露天采礦單位要安排專門負責邊坡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必須設立專門觀測點,定期觀測記錄變化情況。

第十一條機械鏟裝時,最終邊坡并段的階段個數一般應不超過兩個。并段后,必須加寬預留平臺。

第十二條臨近最終邊坡的采剝作業,必須按設計的寬度,預留安全、運輸平臺保證階段坡面角,坡底不得超挖。

第十三條每個階段結束時,均須及時清理平臺上疏松的巖上和坡面上的浮石。

第十四條對運輸和人行道上部的非工作幫,必須定期檢查,發現有坍塌和滑落征兆時,必須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報告主管部門。

第十五條防止地表水沖刷邊坡。有含水層時,要采取疏水措施。

第十六條對采場工作幫應隨時檢查。

第十七條在境界外鄰近地區堆卸廢石,必須保證邊坡穩固,防止滾石、塌落。

第十八條必須建立邊坡管理辦法,并設置專職的邊坡隊伍負責邊幫安全管理。

第三章排土場安全管理

第十九條排土場進行排棄作業時,應圈定危險范圍,并設立警戒標志,無關人員不應進入危險范圍內。

第二十條排土場最終境界20m,應排棄大塊巖石。

第二十一條高臺階排土場,應有專人負責觀測和管理;發現隱患征兆,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理。

第二十二條汽車排土作業時,有專人指揮;非作業人員不應進入排土場作業區,進入作業區的工作人員、車輛、工程機械,應服從指揮人員的指揮。

第二十三條排土場整體均衡推進,坡頂線呈直形或弧形,排土場工作面向坡頂線方向有2%-5%的反坡。

第二十四條排土卸載平臺邊緣,應有固定的擋車設施,其高度不小于輪胎直徑的1/2,車檔頂寬和底寬分別不小于輪胎直徑1/4和3/4。

第二十五條排土場按規定順序排棄土巖,在同一地段進行卸車和推土作業時,設備之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第二十六條卸土時,汽車垂直于排土工作線,汽車倒車速度小于5km/h,不應高速倒車,以免沖撞安全車檔。

第二十七條在排土場邊緣,推土機不應沿平行坡頂線方向推土。

第二十八條在排土場坡頂線內側30m范圍內有大面積裂縫(縫寬0.1m-0.25m)或不正常下沉(0.1m-0.2m)時,汽車不應進入該危險區作業,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方可恢復排土作業。

第二十九條汽車進入排土場應限速行駛,距排土工作面50-200m時速度低于16km/h,50m范圍內低于8km/h;排土作業區設置一定數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標志牌。

第三十條排土場坡面角度應≦52°,達到邊坡穩定的要求;控制排土場排渣順序,避免形成軟弱夾層。

第三十一在視距小于30m或遇暴雨、大雪、大風等惡略天氣時,停止排土作業。

第三十二條對排土場上方山坡實施匯水截流,將水排至排土場外圍低洼處;對重點地段要修建防護擋墻,控制雨水流向排土場。

第三十三條對排土場周圍軟土和細巖進行清除,并挖掘排水溝,以便將雨水順利排出。

第三十四條每周對排土場排渣情況檢查一次,并設觀測點進行觀測一次;雨季加強檢查和檢測頻率(每周不少于兩次),如發現異常必須作好記錄并及時處理,有重大隱患時采取安全措施并向有關部門報告。

第三十五條排土場使用結束后,按照設計要求及時種草、植樹恢復植被,達到環保要求標準。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本制度解釋權歸采礦車間。

第三十七條本制度自下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