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花園三期住宅設計規范要求

某某花園三期住宅設計規范要求

2024-07-13 閱讀 7572

某花園三期住宅設計規范與要求

根據某市房地產動態信息,結合項目產品定位原則思路,住宅設計應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盡量按貴司多年的專業設計經驗,并參照以下內容考慮(但切莫絕對僅限于此):

1、套內空間

套型

1)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住宅應設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基本空間。

2)住宅套型分為6類,其居住空間個數和使用面積不宜小于下列表格規定。

套型居住空間數(個)建筑面積(M2)備注

一類135--45建筑面積(M2)含公攤部分

二類260--70

三類390-110

四類4120-130

五類4--6140-160

臥室、起居室(廳)

1)臥室之間不能穿越,同時保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數字:

雙人臥室不小于15平方米;單人臥室不小于10平方米。

2)起居室(廳)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面積應不小于20平方米。

3)起居室(廳)內的門洞布置應綜合考慮使用功能要求,減少直接開向起居室(廳)的門的數量。起居室(廳)內布置家具的墻面直線長度應大于4米。

廚房

1)廚房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數字:

一類住宅為3平方米;二類住宅為4平方米;三類以上住宅為8平方米。

2)廚房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并宜布置在套內近入口處。

3)廚房應預留洗滌池、案臺、爐灶及排油煙機等設施的位置,同時設置豎向自動排煙道。

4)單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凈寬不應小于2米;雙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其兩排設備的凈距不應小于1.2米。

衛生間

1)每套住宅必須有衛生間,第三類以上住宅宜設兩個或兩個以上衛生間。每套住宅至少應預留三件衛生潔具的位置,不同潔具組合的衛生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數字:

A、設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噴淋)、洗面器三件衛生潔具的為5平方米;

B、設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噴淋)、洗面器三件衛生潔具的第三類以上住宅為8平方米。

2)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的上層,可布置在本套內的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上層,并均應有防水、隔聲和便于檢修的措施。

3)套內應設置洗衣機的位置。

技術經濟指標計算

1)住宅設計應計算下列技術經濟指標:

A、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

B、套內使用面積(平方米/套);

C、住宅標準層總使用面積(平方米);

D、住宅標準層總建筑面積(平方米);

E、住宅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

F、套型建筑面積(平方米/套);

G、套型陽臺面積(平方米/套);

2)住宅設計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應符合下列條件:

A、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間墻體內表面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

B、套內使用面積等于套內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之和;

C、住宅標準層總使用面積等于本層各套型內使用面積之和;

D、住宅標準層建筑面積,按外墻結構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鄰界墻軸線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E、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等于標準層使用面積除以標準層建筑面積;

F、套型建筑面積等于套內使用面積除以標準層的使用面積系數。

G、套型陽臺面積等于套內各陽臺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之和。

3)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A、套內使用面積包括臥室、起居室(廳)、廚房、衛生間、餐廳、過廳、過道、前室、貯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積的總和;

B、復式住宅中的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使用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C、陽臺面積應按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單獨計算,不計入每套使用面積或建筑面積內。

層高和室內凈高

1)住宅層高不宜高于2.9米(復式及特殊戶型除外)。

2)臥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7米。

3)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臥室、起居室(廳)時,其中1/2面積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10米。

4)廚房、衛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6米。

5)廚房、衛生間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面、地面凈距不得低于2.1米,且不得影響門、窗扇開啟。

陽臺

1)每套住宅應設陽臺,第二類以上住宅應設兩個陽臺。

2)陽臺欄桿設計應防止兒童攀登,欄桿的垂直桿件間凈距不應大于0.11米,放置花盆處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

3)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05米。

4)陽臺應設置晾、曬衣物的設施;頂層陽臺設雨罩。杜絕各套住宅之間毗連陽臺的方式。

5)陽臺、雨罩均作有組織排水;雨罩應作防水,陽臺宜作防水。

過道、貯藏空間和套內樓梯

1)套內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2米;通往臥室、起居室(廳)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1米;通往廚房、衛生間、貯藏室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1米;通往廚房、衛生間、貯藏室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0.90米,過道拐彎處的尺寸應便于搬運家具。

2)套內樓梯的梯段凈寬,當一邊臨空時,不應小于0.75米;當兩側有墻時,不應小于0.90米。

3)套內樓梯的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2米;高度不應大于0.20米,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邊0.25米處,寬度不應小于0.22米。

門窗

1)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凈高低于0.90米時,應有防護設施,窗外有陽臺、平臺或落地凸窗設計可不受此限制。

2)住宅戶門應采用安全防衛門。向外開啟的門不應妨礙公共利益。

3)各部位門洞的最小尺寸應符合下列圖表中的數字:

序號類別洞口寬度(M)洞口高度(M)

1公用外門2.42.4

2入戶門1.12.1

3起居室(廳)門0.902.1

4臥室門0.902.1

5廚房門0.802.1

6衛生間門0.702.1

7陽臺門可視落地推拉或單扇具體情況定2.1

注:表中門洞口高度不包括門上亮子高度。

2、共用部分

樓梯

1)樓梯間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的有關規定。

2)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10米。

注:樓梯梯段凈寬系指墻面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

3)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5米,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5米。扶手高度不應小于0.90米。樓梯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0.5米時,其扶手高度不應小于1.05米。樓梯欄桿垂直桿件間凈空不應大于0.11M。

出入口

1)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陽臺下部時,應采取設置雨罩等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安全措施。

2)住宅的公共出入口處應有識別標志。

垃圾收集設施

1)住宅不設置垃圾管道。

附建公共用房

1)住宅建筑內嚴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災危險性為甲、乙類物品的商店、車間和倉庫,并不應布置產生噪音、振動和污染環境衛生的商店及娛樂設施。

2)住宅建筑內不宜布置餐飲店。

3)住宅建造中不宜布置鍋爐房、變壓器室及其他有噪聲振動源等設備用房。如受條件限制需要布置時,應符合現行的建筑防火、建筑隔聲及有關專業規范的規定。

4)住宅與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應分開布置。

3、室內環境

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風

1)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日照,當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間總數超過四個時,其中宜有三個獲得日照。

2)獲得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間,其日照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中關于住宅建筑日照的規定。

保溫、隔熱

1)住宅應保證室內基本的熱環境質量,采取冬季保溫和夏季隔熱、防熱以及節約采暖和空調能耗的措施。

2)住宅的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有關規定。

3)設有空調的住宅,其圍護結構應采取保溫隔熱措施。

隔聲

1)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內的允許噪聲級(A聲級)晝間應小于或等于50dB,夜間應小于或等于40dB,分戶墻與樓板的空氣聲的計權隔聲量應大于或等于40dB,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壓級宜小于或等于75dB。

2)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宜布置背向噪聲源的一側。

4、建筑設備

給水排水

1)住宅應設室內給水排水系統。

2)套內分戶水表前的給水靜水壓力不應小于50Kpa,當不能達到時,應設置系統增壓給水設備。

3)住宅室內給水系統最低配水點的靜水壓力,宜為300-350Kpa,大于400Kpa時,應采取豎向分區或減壓措施。

4)住宅應預留安裝熱水器的位置或空間。

5)住宅的污水排水橫管宜設于本層套內。當必須敷設于下一層的套內空間時,其清掃口應設于本層,并應進行夏季管道外壁結露驗算采取相應的防止結露的措施。

6)布置洗浴器和布置洗衣機的部位應設置地漏,其水封深度不應小于50mm。布置洗衣機的部位宜采用能防止溢流和干涸的專用地漏。

燃氣

1)住宅每套的燃氣用量,應至少按一個雙眼灶和一個燃氣熱水器計算。

2)每套應設置燃氣表。燃氣表安裝位置應利于廚房設備的合理布置。

3)套內燃氣熱水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除密閉式燃氣熱水器外,其他燃氣熱水器不應設置于衛生間和其他無自然通風的部位,宜設置在有機械排氣裝置的廚房內。

B、安裝熱水器的廚房或衛生間,應預留安裝位置和給排氣的孔洞。

C、燃氣熱水器的排煙管不得與排油煙機的排氣管合并接入同一管道;單獨接出室外時,其給排氣技術條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燃氣燃燒器具安全技術通則》(GB16914)的有關規定。

4)住宅內燃氣管道和其他用氣設備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

氣設計規范》(GB50028)的有關規定。

通風和空調

1)當排油煙機的排氣管排至豎向通風道時,豎向通風道的斷面應根據所擔負的排氣量計算確定,就采取支管無回流,豎井天泄漏措施。

2)無外窗的衛生間,應設置有防回流構造的排氣通風道,并預留安裝排氣機構的位置和條件。

3)廚房和衛生間的門,應在下部設有效截面積不小于0.02m2固定百葉,或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縫隙。

4)每套住宅內須預留安裝空調設備的條件。

電氣

1)每套住宅應設電度表。每套住宅的用電負荷標準及規格,不應小于用電負荷標準(KW)4;電度表規格(A)10(40)

2)住宅供電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基本安全要求:

A、TT、TN-C-S采用或TN-S接地方式,并進行總等電位聯結。

B、電氣線路應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敷設方式配線,導線應采用銅線,每套住宅進戶線截面不應小于10mm2,分支回路截面不應小于2.5mm2。

C、每套住宅的空調電源插座、電源插座與照明,應人路設計廚房電源插座和衛生間電源插座宜設置獨立回路。

D、除空調電源插座外,其他電源插座電路應設置漏電保護裝置。

E、每套住宅設置電源總斷路器,采用可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的開關電器;

F、衛生間宜做局部等電位聯結。

G、每幢住宅的總電源進線斷路器,應具有漏電保護功能。

3)住宅的公共部位應設人工照明,并采用節能自熄開關。

4)電源插座的數量,不應少于下列表格中的數字要求:

部位設置數量

臥室、起居室(廳)一個單相三線和一個單相二線的插座兩組

廚房、衛生間防濺水型一個單相三線和一個單相二線的組合插座一組

布置洗衣機、冰箱、

排氣機械的空調等專用單相三線插座一個

5)有線電視系統的線路應預埋到住宅套內,并應滿足有線電視網的要求,住宅每套設二個終端插座。

3)電話通訊線路應預埋住宅套內。住宅每套設二個電話終端出線口。

4)每套住宅宜預留門鈴管路,或設可視對講系統。

5、綜合設計

1)住宅建筑設計,應滿足建筑設備各系統的功能有效、運行安全、維修方便等基本要求。

2)建筑設備管線的設計,應相對集中,布置緊湊,合理占用空間,宜為住戶進行裝修留有靈活性。

3)廚房、衛生間和建筑設備及管線較多的部位,應進行詳細綜合設計。電源插座、有線電視終端插座和電話終端出線口等,應與室內設施和家具綜合布置。

4)公共功能管道,包括供水總水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和電氣立管等,不宜布置在住宅套內。公共功能管道的閥門和需經常操作的部位,應設在公共部位。

5)應合理確定各種計量儀表的設置位置,以滿足能源計量和物業管理的需要。

特殊設計要求

1、戶型設計要求具有公共露臺花園,露臺花園每二至三層設置一個,應保證每戶都有通往露臺花園的單獨通路,露臺花園設計應盡量避免對同層住戶的影響;

2、主陽臺設計考慮錯開設置,使陽臺高度達到兩層,可采取南北錯或左右錯,底層陽臺上方不宜設廚房、衛生間、餐廳等功能區;

3、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臥室(主臥)設計為落地凸窗;

篇2:高層住宅低壓配電系統設計規定

1、高層公共建筑的低壓配電系統,應將照明、電力、消防及其他防災用電負荷分別自成系統。

2、對于容量較大的用電負荷或重要用電負荷,宜從配電室以放射式配電。

3、高層公共建筑的垂直供電干線,可根據負荷重要程度、負荷大小及分布情況,采用下列方式供電:

1)可采用封閉式母線槽供電的樹干式配電;

2)可采用電纜干線供電的放射式或樹干式配電;當為樹干式配電時,宜采用電纜T接端子方式或預制分支電纜引至各層配電箱;

3)可采用分區樹干式配電。

4、高層公共建筑配電箱的設置和配電回路的劃分,應根據防火分區、負荷性質和密度、管理維護方便等條件綜合確定;

5、高層公共建筑的消防及其他防災用電設施的供電要求,應符合本規范第13章的有關規定;

6、高層住宅的垂直配電干線,應采用三相配電系統。

篇3:住宅樓模板工程設計與施工措施

小區住宅樓模板工程設計與施工

1、墊層施工:墊層厚度為150cm,墊層模板采用50×100mm方木,沿墊層邊線設置方木,方木外邊打鋼筋頭固定。施工人員用水平儀控制好方木面標高。

2、基礎梁、承臺、筏板

(1)基礎承臺采用240厚標準磚磚胎模,M10水泥砂漿砌筑,20厚1∶2水泥砂漿粉飾。

(2)筏板厚度:主樓厚度為400mm;地下室筏板為1200厚。主樓側模采用磚胎模,沿底板邊線外延30mm砌筑240mm厚磚墻。集水坑、電梯井外模采用磚砌胎膜,內模采用15mm厚多層板按坑大小加工成定型模板。地下室筏板側模采用15mm厚多層板支撐。

3、剪力墻模板

內外墻模采用15mm厚多層板面板,ф48×3.5mm架子鋼管作豎楞、橫楞。

直段墻模板內豎楞50×100mm方木間距250mm,外模楞用2×ф48×3.5mm架子管間距450mm布置,外墻、水池及人防墻采用ф12mm對拉止水螺栓布置間距450mm,內墻采用ф12mm穿墻螺栓布置間距450mm,與"3"型扣件配套使用,在其上、中、下部各加一排ф48×3.5mm鋼管斜撐,上下排交錯布置,斜撐將力傳至預埋在底板ф25錨筋上。

為了保證整體墻模剛度和穩定性,另沿高度方向設三~四道拋地斜撐,從而形成了整套的墻體模板體系。

4、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15mm厚多層板制作整體模板,豎楞采用50×100mm方木,方木均經壓刨找平,每20cm一道。柱箍采用ф48×3.5mm鋼管,每500mm一道,最底一層距地面200mm。其板塊與板塊豎向接縫處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撐體系將柱固定,支撐采用ф48×3.5mm架子管剛性支撐。截面尺寸在600×600以上的框架柱,兩側面中間設一道穿墻螺桿加固,間距均500